走进时下的乡村,乡村的静谧让人感觉些许的惨淡,大街上偶尔现身的那笃笃而行的老者的身影把乡村衬托的更加的凄凉,走进小巷,扑面而来的是一道道狭长的安宁,偶尔几声犬吠划破孤寂的乡村宁静,让人心底生出一丝丝对农家小院的遐思。
乡村正在没落,失去了她原有的生机,本有的欢乐,乡村没有了巷口邻里童叟的围坐,没有了牛马围桩悠闲的响铃,没有了小商小贩走街串巷的叫卖,若大的乡村在风吹鸟鸣的艳阳高照下变成了“空城”。村落里伫立的大树静静地点缀着乡村的风景,“倏”地一声,偶尔飞过屋顶的鸟雀为乡村带来了响动,过后,又是长长的宁静。这时,一位头发灰白的老妪领着蹒跚学步的幼童走在狭长的空巷中,走到巷子尽头又折回来,重新回到原来的安静小院。
乡村的主人走了,带走了乡村的结实,也带走了乡村的活力,他们走出乡村,走向四面八方,去追求想象中的梦想,只留下弯腰驼背的老人和牙牙学语的孩童。乡村没落了,失去了本有的生机,只剩下安祥、宁静和宽大高筑的房屋。
机械化的作业,已不能满足这些农村壮汉的气力,他们走了,走出家门,走进繁华的都市,去贡献他们劳动的价值。土地的产出已远远落后突飞猛进的经济发展,他们走了,他们在城市的某个角落流血流汗,去追赶经济发展的生活需求。
记忆中,乡村是乐园,平静安实却又丰富多彩,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乡村落伍了,经济的落伍决定了整个乡村社会的落伍,中国的农民是善良的,朴实的,勤劳的,是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他们想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改变家庭,改变乡村,去追赶城市的脚步。他们在外干最苦、最脏、最累的营生却丝毫没有半句怨言,他们一个个像有思维的机械,胸中充满理想不知疲惫地劳作,他们在城市的角落流汗流泪甚至是流血,他们冷落了乡村却繁荣了城市,他们用双手塑造了一个又一个城市,他们满腔的热血却无法温暖自己的孩子。当我问到一个孩子:爸爸妈妈多长时间没有回家了?孩子冷漠的回答:我不知道。我的眼泪刷的一下流了下来,乡村没落了,乡村的孩子也变得冷漠了,本该是天真的年龄,本该属于宝贝的时代,就这样因时空的隔离让孩子失去了他们应享有的一切。
经济萧条了,家人团聚了,然而父母失业的愁容很快笼罩了家庭,沉闷的气氛也深深地传染给了孩子,我问孩子:愿意爸爸妈妈走吗?孩子的回答再一次让我双眼发热,鼻子发酸,“愿意,爸爸妈妈走了就有工作干了,他们就不再忧愁了”。
有时,我会陷入深深的矛盾思考中而不能自拔,城市与乡村是不平等的,城市的孩子与乡村的孩子也是不平等的,我有时会天真的想,如果乡村的人们能知足常乐,不去比,不去争,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日子不也是很好吗?也许那样,乡村的孩子就不会失去温暖,乡村也就不会如此的没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