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总是太匆匆,有些东西永远的留在了心底,所被遗忘的,只是时光。
生活就像沙漏一样,一点一滴,在我们身边慢慢流失,想抓住它却怎么也抓不住。
还记得,在中银小学读书时,那会的学习条件是非常艰苦的,不管在家里还是在学校,我们都是一群很听话的好孩子。每天背着老妈亲手做的布书包,走路去上学,不论下雨天或是下雪天都不会迟到。学校的教学楼是木制的,年份有些久了,有好几处的墙面有了破洞,坐在教室里读书时都感觉有些不安心,害怕哪天下大雨或下大雪天时,房子给坍塌了。现在学校旁边的祠堂还在,只是物是人非,一切都变了。小学也在村民的共同努力下,已前后翻新了好几次,如今建立的是一栋三层楼的现代化教学楼。
村庄上的土木房子,屋前屋后围绕着的是一大片的稻草田,还有屋后一座连着一座的大山。山上好玩的,那是童年时最美好的回忆。挖竹笋,潜力好的伙伴则爬上竹子把它掉下来几个一起来回荡秋千,有时还会在大山里进行深入寻找,弄个“万年青”拿去卖······如今回想,往事历历在目。
村口的鹅公洞,虽看上去较为普通,只是那一大块的石壁上有几个小洞穴,但却带有些许的神奇色彩,这要源于它的一个传说。关于它的传说,有好几种说法,可一直到现在也没办法去考证它的真实性,只是一代人传一代人,成为了大山的神话。
上初中时,要去镇里的金石桥中学读书,将近一个月后才能在学校寄宿,我们只是自己带被子,男同学是没有寝室的,睡的是由几张课桌拼起来做成的床铺,与发小挤着睡,有些窄但也感觉温暖。从家到学校有二十几里的路程,走的是一条沿着大山蜿蜒盘旋而下的碎石子马路,马路两旁是茂密的丛林。于是,在刚开学的一个月内,这条路是和我的发小走得最多的,每天早上吃过早饭6点便出发,急急忙忙地往学校赶,害怕迟到了被罚着站讲台及放学后打扫教室。当上完最后一节课放学了走到家时刚好已经天黑了,赶上与家人一起吃晚饭。这会,最辛苦的还是老妈了,每天天还未亮便起床为我准备早饭,有好几回身体感冒了都一直这样坚持着,并让我带了平常最爱吃的辣椒炒鸡蛋去学校吃中饭,感觉是幸福的。
高一时,那年的署假,正值金银花采摘时季,我们地里面的金银花也全开了,一朵朵金黄色小花,结在金银花树枝上,像是一个个小精灵在对着你微笑。由于家里种的不是很多,没几天就摘完了,如是便跟着老妈还有几个堂婶婶去小沙江摘金银花。那会去镇里的车非常稀少,除非有哪家建房子的需去镇里装建筑材料,运气好时才会赶上装东西的货车,一般情况下大都是走着路去的。
去小沙江也要到镇里才有车坐,不过车都要经过黄金井镇,可以从上银赶走小路去黄金井镇搭车,那条小路大多是下山路,路窄而又杂草丛生,要穿过一亩亩梯田及一座座大山,夏天的这满山的翠绿,却是极美丽的风景。坚持走了近两个半小时的路程,终于到了黄金井的一个村上,搭了拖拉机赶往小沙江。
摘金银花工价包吃包住是12元一天,在当时还算是高的。在小沙江找了家雇主,安顿好后当天便开始忙阔了。摘金银花需每天早上六点起床,背上竹箩,在雇主的带领下往那大片的金银花地走。我摘金银花的速度自然是赶不上大人们的,老妈担心我摘得少怕被雇主讲,及少给工资,便时不时的往我竹箩里丢一些金银花。为了不想让她为我操心,我开始提升了摘金银花的速度,学习她们的采摘方法,慢慢地摘得也并不比大人们的少了。晚上将近七点天黑了背着满箩筐的金银花赶回去吃晚饭,即便遇上了下雨天,也不能停歇,因为下雨天树上的金银花容易脱落,导致采摘量会减少。
一个星期的坚持下来,终于结束了,拿着那几十块钱,心里感觉是快乐的,虽然有些辛苦,但对于自己来说这也是一种锻炼,深深地体会到了劳动人们生活的不易。
手中这粗略的笔墨,总写不尽那些已逝去的时光。如今,只能深藏在心底浅浅地回忆。有些东西错过了就真的错过了,最重要的是把握好现在,走好未来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