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雌黄与雄黄

雌黄雄黄

宋代沈括在《梦溪笔谈》雌黄改字一文提到“馆阁新书净本有误书处,以雌黄涂之”,雌黄相当于古代的涂改液,并说“古人谓之铅黄,盖用之有素矣”,原来雌黄当涂改液在中国古代使用的年头已经很久了。由雌黄想到一个成语“信口雌黄”,小时候学过,其实并不大懂得什么意思,所以也未曾在口语或文字中用过。一直认为“信口雌黄”是个很贬义的词,与“胡说八道”有一拼,其实“信口雌黄”不过随意说说而已,说错了改了就是,大意与“信口开河”近似,其本身并无欺骗、忽悠等恶意的成分。

现在雌黄作为涂改液大概已经失去了用武之地,但是“信口雌黄”的习惯千百年来似乎没有改变的迹象,而且有变本加厉的趋势,大有朝“胡说八道”靠拢的迹象。说话没有依据,喜欢道听途说,添油加醋、任意进行改编这是国人的习惯,不过倒无大碍,民间流传,登不了庙堂,上不得经传,那说那了,民间的“信口雌黄”不会产生多大的危害,不会贻误后人。一个貌似最高行政长官的人被一个眼拙的出租车司机误认,新华社出面证实确实是最高行政长官微服出访,旋即又否认,这只能说是工作失误,不是“信口雌黄”。前几天媒体报道各省报告的GDP远大于国家的统计,数据错了可以用雌黄修改,政府机构的形象则难以恢复。而官员解释:抗强震的房子是被大风给吹倒的,桥梁倒塌是因为车辆超重,红色的地下水只是“红豆汤”,没有被污染……如果这也说是“信口雌黄”,那么确实要误导公众认为“信口雌黄”就是“胡说八道”了。尽管说错了、写错了、做错了,都可以使用万能的“雌黄”去修改,错误可以修改,但是受损的是形象,一旦政府形象受损则难以修复,比如中国的红十字协会,“郭美美事件”后募捐能力大大降低,由此看来“信口雌黄”是不适合官员及官府的。

讲到雌黄一定会想到雄黄,这双黄一公一母难道是一对吗?很小的时候就听过雄黄,传说蛇怕雄黄,许仙用雄黄使得白娘子现出蛇的原型,如果家里撒点雄黄,蛇就不会进家里来,尽管很少见到蛇,但大人对蛇的渲染使小孩子很少有不怕蛇的,那时很想弄点雄黄撒撒。在老家听说过端午节要喝雄黄酒,要用雄黄在小孩子的额头写一个“王”字,说是可以保佑平安,但是终究没有见过雄黄,额头也没有被写“王”字,那时就已经说法雄黄泡酒是有毒的不能喝,到现在干脆连雄黄这个词都听不到了。

尽管没有见过,甚至很多人没有听说过雄黄雌黄,现代资讯发达,网络上很容易检索到相关的解释。“雄黄,又称作石黄、黄金石、鸡冠石,是一种含硫和砷的矿石,常与雌黄共生。置于阳光下曝晒,会变为黄色的雌黄和砷华。加热到一定温度后在空气中可以被氧化为剧毒成分三氧化二砷,即砒霜。”[1]雄黄雌黄果然成双对,甚至有“矿物鸳鸯”的说法。雄黄雌黄都有毒,同时也可以入药,古代的医学典籍颇有记载。雌黄除了作为涂改液外还可以用作颜料,古代的东西方都在用。

文中关于雄黄雌黄的说法有的来自民间传说,有的来自网络检索,传说多是不可靠的,网络也多不靠谱,希望检索到的资料不是“信口雌黄”的。

2013年4月

[1] 见百度词条:雄黄,http://baike.baidu.com/view/82978.htm,有删改。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雌黄与雄黄  雌黄  雌黄词条  雄黄  雄黄词条  雌黄与雄黄词条  
美文

 救救孩子们吧

  星期六上午我在街上散步,突然被一个小女孩的哭声吸引住了;路边坐着一个七八岁的小女孩,背着个长包包,手里还拿着一本书。我无心研究那是什么书籍,只关心小女孩的安...(展开)

美文

 哈哈镜(一 好吃)

 已经是四月下旬了,可是天气还是很反复无常。刚过了清明,似乎它也没有从清明的氛围中回过神来:气温像是没有教养的野孩子在荡秋千,想高则高,想低则低,全然不顾秋千下...(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