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挪威的森林》读后感精选

  《挪威的森林》是一本由[日]村上春树著作,敦煌文艺出版社出版的280图书,本书定价:14.80元,页数:1999-1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挪威的森林》精选点评:

  ●分析这本书最为透彻的是我的发小的硕士论文!

  ●多年前读的. 喜欢赖译版.

  ●这本书,一定要看这个版本。

  ●小学五年级还是六年级买的盗版?成为了在班上传阅的色情小说,后来怕我爸妈发现,藏到了楼顶杂物间,再也没去取。放学排队列的时候,我跟好朋友说说,今天看的书上有一句话特别好:死不是生的对立面,而是作为生的一部分永存。这句话现在都记得。

  ●很喜欢这书,因为喜欢里面的人物

  ●在我出生整整两个月后,村上开始动笔写这本书,但就这本林的译本我更喜欢,赖的名称翻译实在是。。。

  ●觉得赖明珠译的更好,书中描写出的那种孤独的确是打动人心的,但我并不觉得这是一本好看的书。

  ●村上春书特别擅长制造氛围,环境描写非常有吸引力。

  ●我读的是赖明珠的译本。台湾译者的特点之一——偏好用短句。

  ●疗养院那段,是全文我最喜欢也最害怕的片段。 永泽这个人物引我深思。 不喜欢最后两章。我觉得人的相爱与爱蓝天同时又爱湖水的爱是不同的。人的相爱,还包含着相互付出等种种复杂因素,我不认为一个人可以同时爱两个人。

  《挪威的森林》读后感(一):坦率的青年人之爱

  这是本朋友妈妈年轻时买的书。充满时代感的纸张上写着日本上一辈青年男女坦率又真诚的学生时代爱情,直子的柔情可爱,绿子的大胆活泼,以及享受独处和看书的男主公,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频有自杀的情节让我想起了中学时看的郭敬明式言情小说,但又有很大不同。我始终认为青年时代快乐大于哀愁,纵有千般无奈,也不应该轻生。这个时期的我们,可能敏感且迷茫,可以倾诉可以疯玩,找到出口就好

  《挪威的森林》读后感(二):要永远记得我

  《挪威的森林》身上有太多的标签。

  从时间顺序上来讲,《挪威的森林》首先是Beatles在1965年发表的专辑《Rubber Soul》中的一首歌,Norwegian Wood.指的是当时市场是流行的北欧风格的装修;1987年村上春树发表了个人最具代表性的小说《挪威的森林》,采用这个名字除了书中直子提到过这首歌之外,与村上春树本人是Beatles的忠实粉丝也不无关系;1996年,台湾歌手伍佰创作了歌曲《挪威的森林》,这首歌迅速红遍海峡两岸,不仅成为了伍佰的代表作,同时由于歌曲传播渠道的广泛性,在大多数人心目中,提及《挪威的森林》时,更加被人知晓的反而是这一首流行歌曲;2010年,曾拍过《青木瓜之味》的越南国宝级导演陈英雄将《挪威的森林》搬上大银幕,虽然说有村上春树亲自担任编剧并采用日本的演员和制作班底,但是书迷们依然不买账,该片豆瓣得分及5.9分,随便说一句,我觉得这个分确实被矫情的文艺青年们故意打低了。

  这个名字被贴上了太多的标签,更多的人理解这个名字的顺序都是反过来的,每个人有着自己的顺序,也有着自己的记忆。

  我少年时酷爱读书,总是试图通过阅读来了解更加广阔的世界,所以总是杂而不精。初一时在书店里见到《挪威的森林》,当时号称日本畅销400万册的经典之作,我纠结许久,因为该书的封面是一个裸女侧躺在铺满落叶的森林中的背影,丰乳肥臀,引人遐想,恐怕会被家长当作黄色书籍给没收,最后我还是忐忑地买下,悄悄地阅读。后来这本书被人接走,至今不知所踪。

  我买的这一本是赖明珠译的,和林少华不同,赖的文字更加通俗流畅,但我还是没有读懂,当时12岁的我,不明白木月的突然自杀,不明白直子与渡边之间纠结的是什么,不明白渡边拒绝绿子的原因,因为我很喜欢绿子这个角色,不明白直子反反复复的抑郁来自哪里,更加不明白到最后玲子为什么和渡边上床。

  村上春树的所有作品中,后来看的《世界尽头的冷酷仙境》和《海边的卡夫卡》到现在都已全部遗忘,却只有《挪威的森林》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记得木月选择的自杀方式是汽车尾气窒息,如此地不可思议;直子生日的那个夜里,窗外下着雷雨,渡边进入到直子的身体,进入,是多么充满空间的词语;记得在疗养院的夜里,直子在窗前脱光衣服,展现月光下的胴体;记得渡边和直子坐在屋顶,俯瞰整个城市,绿子直接对渡边说我想和你做爱;记得在连绵起伏的草原上,直子和渡边不停地漫走,最后直子说:“要永远记得我”。

  原谅我只记得这些活色生香的文字,事实在电影中,这些文字转换的镜头更加突出。电影弱化了时代背景下的生存心态,只是在讲一个迷惘年代的爱情故事,而我个人觉得,前者,才是《挪威的森林》一书的精华所在。

  过了很久,当我也走过十七八岁的年纪,走过大学的迷茫,经历一次次的爱情,我才终于明白《挪威的森林》里那些我年少时读不懂的那些地方。那个时代的日本有点像今天的中国,经济迅速发展,年轻的一代不再像父辈那样为了生存为了工作而奔劳,年轻人开始寻求生活更深层次的意义,同时“嬉皮士”文化影响着他们,存在主义的命题困扰着他们,所有的这一切相互冲击,让他们产生了巨大的迷惘,渡边,木月,直子,玲子,绿子等等都是这样的迷惘中试图相互理解和相互救赎,无法救赎的人,最终走向了死亡。

  我一直都并不怎么喜欢直子这个形象,在我的想象中,直子是一个安静的略带冷漠的超然的女孩,缺少温度,如同书中描写就连她的胴体都是冰冷的,每次都出现在月光下;可是我一直非常喜欢直子对渡边说的那句话,要永远记得我。

  因为那是我存在的意义之一。

  《挪威的森林》读后感(三):迷失森林

  若是回想起来,也觉得很惊讶。第一次——或许就是上一次——阅读《挪威的森林》,已经是早于十年前的事情了。那时读的是林少华的译本,那时的我还是一个生活在山城里,阅读面相当狭隘的高中生。林的译本艰涩难懂,当时读起来虽然有懵懂的悸动,但却难以把握其主旨。

  十多年后,忽然想看看除去了林氏风味的村上,是个什么样子。于是找到了这本赖明珠版的《挪威的森林》。我固然很讶异于村上的小说竟可以用如此流畅的速度被阅读下来,另一方面,也深感对细节的不过分匠心雕琢,也使人能够更好地鸟瞰它的大体。

  无论是直子,直子的姐姐,木月还是初美,他们选择死亡的原因,都不外乎自己已经成了他人的累赘——即使是他人与其丢下,却宁愿选择继续背负这些累赘也罢。无论其它的方面是如何的优秀,如何地美丽,但内在崩坏的地方,就像直子干涸的阴道一样,无法回应他人最重要的期望,他们身上对于他人而言最重要的地方,死掉了。

  每次读《挪》,总会生生地感受到两种美丽之间的巨大差异。直子冰冷而奄奄一息,垂死挣扎的美丽,和绿温暖而生机勃勃,健康红润的美丽。恶是把人们捆绑在一起的最牢固的枷锁。与其共同享受美好,不如一起犯下最凶残得罪行,一起坠入最绝望的深渊,如此一来,只有通过彼此才能够获得安全感,像被禁锢在一起一般地无法分开。可是,又有谁看到明媚的阳光,绿意盎然的森林,活蹦乱跳的兔子而不会心生渴望,发自内心地想,若我也能在这派生机中鲜活起来就好了?

  成为完全健康的人,然后与渡边一起并肩前行,而不是不抱着渡边,就无法生存下去;或者选择回到木月的身边去,沉浸入完全的黑暗。对于直子而言,只有这样的两条路可选。渡边所期望的,直子依赖着自己作为氧气罩,勉为其难地呼吸下去,是直子万万所不能忍受的。我想,与玲子所认知到的不同的是,直子并不是因为决定了死亡而显得精神活力,而是终于恢复了一点精神活力之后,才能有足够的理智去选择死亡。才能有足够的理智去意识到,她从来都不是一个完全健康的人,更遑论以完全健康的姿态去面对渡边——实际上,正是因为其残缺,她才会如此需要渡边。无论是渡边,还是玲子,都未曾指望过她能够以完全健康的姿态生存下去。至多,不过是期望她能够像玲子与其前夫在一起时那样,依赖着别人的“维修”继续生存下去罢了。但那并不是直子想要的。因为这样一条路,充满了无数的不确定性,只要有一天,渡边怠慢了,像玲子的前夫那样地怠慢了,她这台勉强维持的机器就又会七零八坏,再也支撑不起来。

  她无法像绿一样,再三地承受渡边有意无意的彻底忽视。这一切想通之后,天平便再也无可挽回地向木月那头倾斜过去。她本就是属于木月的,何必为了生,为了不可达到的“健全”,而去拖累渡边呢。

  何况,她也已经深深地伤害了渡边。把渡边拽入迷失森林的,硬生生在渡边的心中挖出一大片谁也不能够再染指——即使是绿也无能为力的林中空地的,是直子。直子在这片林中空地里幽灵似的徘徊着,只要不走出去,总有一天,就会坠入那口隐蔽的深井。

  这口深井何以隐蔽,其实并不难以理解。它并不在某一个固定的空间里,而是在某一块固定空间内的某一个固定的时间里。在林间空地里徘徊不去足够长的时间后,下一步——无论踏向哪里,甚至原地不动也罢,就是那口幽幽深井,倏地,人就坠落了下去。

  只要和你在一起,就不会遇见那口深井。直子说。

  可是当她意识到,只要和渡边继续在一起下去,怕是不止自己掉下深井,把渡边一起彻底禁锢在挪威的森林里也未可知。那么出路于她已经是再明确不过的事情。她可以向一切道别,唯独不能向渡边。而除了渡边,她也就没有谁可道别的了。于是连遗书也不再需要。就让自己成为渡边的一场异常剧烈的重病,发烧,含混不清,噩梦连连,然后再醒过来吧。什么都不要留下。

  再说说玲子。玲子说,她一眼就能够看出谁能够痊愈,谁不能够,却看不透直子。我想其实并不是看不透。只是因为太喜欢了,所以潜意识里拒绝了那个看透了的答案。玲子借前夫恢复了对外界的联系,但却没有恢复对自己的认可。所以那脆弱的平衡随着前夫的失误而崩溃。但在接下来的七年里,她却逐渐重新接受了自己。布满皱纹的自己,较之音乐家,更合适当老师的自己,被两次剥去了生命中最重要的东西的自己。借由渡边,而不是依靠渡边,重新回到生命中来。渡边也借由她最后一次接触直子。这一切,都不是二十岁的直子所能够接受的——顺带言之,也不是初美所能够接受的——于是她们选择死去。

  很长一段时间我以为人最美丽的地方在于她深刻的内核。但自打认识妻子以来,我又渐渐觉得不是这样的,至少于我不是这样的。至少于我而言,人最美丽的,莫过于没有丝毫阴翳的对于生的热切,尤其是历尽风波之后,仍然能够保有这种热切。绿就是这样的一个人。无论面对多少场死亡,多少次伤害,她认真地去对待生活,认真地去爱,坦诚地面对自己的内心。

  妻和我是很不一样的两种人。在我看来,思考关于死亡的事情再自然不过——人总是要死的,而死也并没有什么可怕,永远地睡过去罢了,虽然不再有什么快乐幸福,但随之而去的还有所有的痛苦烦恼,世界就是这么公平。可妻子却是一个几乎不能够严肃认真地去思考死的人,强迫她去思考,便会崩溃哭泣。我曾经觉得,没有好好思考过死的人,又怎么能够好好地生呢?但现在,想法也在渐渐地改变。或许,恰恰相反,一个总是凝视着死亡的阴影的人,才不能够好好地生活下去。渐渐地死亡的面孔也渐渐地转离了我,平凡劳碌但是真实的生开始跟我厮打得难舍难分。

  就这样,无论站在什么地方,在她面前或海角天边,我不能停止呼喊她的名字,“世界”于我,不再仅是客观的。

  《挪威的森林》读后感(四):求书名详解

  摘录:

  1、文章这种不完整的容器所能容纳的,只能是不完整的记忆和不完整的意念。

  2、我在切身感受那一团薄雾样的东西的朝朝暮暮里送走了18岁的春天,同时使自己避免陷入深刻。我隐约感觉到,深刻未必是接近真实的同义词。但无伦我怎样认为,死都是深刻的事实。

  3、我到底在追求什么呢?别人又到底向我追求什么?结果找不到像样的答案,我时而向空中漂浮的光粒子伸出手去,但指尖什么也触及不到。

  4、我一点也没做20岁的准备,挺纳闷的,就像谁在背后硬推给我似的。

  5、蓦地觉察时,话已戛然而止。中断的话茬儿,象被拧断的什么物件似的浮在空中。

  6、我几次朝夜幕中伸出手去,指尖毫无所触,那小小的光点总是同指尖保持一点不可触及的距离。

  7、电车象根大衣针一样在密密麻麻的住宅地带蜿蜒前行。

  8、任凭怎么解释,世人也只相信自己愿意相信的事情。

  9、无伦事态看上去多么令人悲观,也必定在某处有突破口可寻。倘若周围一团漆黑,那就只能静等眼睛习惯黑暗。

  10、我已成为过去的人,你眼前存在的不过是我往日的记忆残片。我心中最宝贵的东西早在很久以前就寿终正寝,我只是按照过去的记忆坐卧行止。

  直子:1、在直子身上,我感到的是娴静典雅而澄澈莹洁的爱。

  木月:1、我有一个叫木月的要好朋友(与其说是要好,不如说他是我绝无仅有的唯一朋友)。2、每次与他交谈,我就觉得自己俨然是个妙趣横生的人,在欢度妙趣横生的人生。

  敢死队:1、他只是想绘地图,那是他可怜巴巴的人生中的一点可怜巴巴的追求。

  绿子:1、现在坐在我面前的她,全身迸发出无限活力和蓬勃生机,简直就像刚刚迎着春光蹦跳到世界上的一头小鹿。眸子宛如独立的生命体那样快活地转动不已,或笑或怒,或惊讶或泄气。 2、绿子方面则截然相反,她是立体的,在行走在呼吸在跳动,在震撼我的身心。

  永泽:1、“绅士就是,所做的,不是自己想做的事,而是自己应做的事。”

  初美:1、我猛然想起了初美,并且这时才领悟她给我带来的心灵震撼究竟是什么东西,它类似一种年少时代的憧憬,一种从来不曾实现的而且永远不可能实现的憧憬。这种直欲燃烧般的天真浪漫的憧憬,我在很久以前就已遗忘在什么地方了,甚至在很长时间里,我连它曾在我心中存在过都不曾记起。而初美所摇撼的恰恰就是我身上长眠未醒的“我自身的一部分”。

  玲子:1、她脸上有很多皱纹,这是最引人注目的。然而却没有因而显得苍老,反倒有一种超越年龄的青春气息通过皱纹被强调出来。那皱纹宛如与生俱来一般同她的脸配合默契。她笑,皱纹便随之笑;她愁,皱纹便随着愁。

  个人看法:

  其实我一直搞不懂村上为嘛用“挪威的森林”命名这个故事,以致后来重读了一遍又一遍,为的或许只是想寻找这么个看似微不足道的答案。对我而已,挪威森林,不过是书中人物玲子时不时弹奏的其中一首曲子。

  书里出现的各种人物,貌似没个正常的,或多或少脑袋里都存在着有别常人的思维。亦或者说,作者把人物性格剖析得太透彻,以致日常所见的正常人的内心世界里的不一般都赤果果呈现在读者眼里。不禁让人暗暗称奇。

  第一人称渡边君其人,性格算是比较孤僻的,不然也不会高中时代只有木月一个谈得上的朋友。随着木月的死,渡边为了躲避熟人只身去到东京读大学。而后遇上木月的青梅竹马直子,并爱上了她。我个人认为,渡边之所以被直子吸引,更多因素是因为木月。木月虽然死了,冥冥之中在2人身上制造了某种扯不断的联系。而直子对渡边的感情,何尝不是因为木月。渡边最后觉得直子至始至终都没有爱过他,我却是不认同的。渡边或许内心深处对直子不过是一种责任,因为木月死了,而留在世上的他要替木月照顾她。也正因为这份怜惜,间接对直子产生了爱情。而直子对渡边,我认为一开始只是想从他那里找回消逝的木月的影子,但爱情,或许还是有的。只是最后她在森林上吊后,竟没留下只言片语给渡边,那份决绝,把我对她的半分好感都磨灭了。

  故事里敢死队的出现,更像打发其他人的乐子。悲催的孩子,他不过是执拗地追求绘地图的梦想,爱洁净,规律的生活,却与周围格格不入,甚至成为娱乐的话题。这种人在我以前的生活中也出现过,他们往往形单影只走在自己的轨道上,一根筋地做着认定的事,却反遭外人指指点点。或许现在的我也有点跟敢死队类似,瞧瞧我现在的处境,不禁飙冷汗,原来我同情的是自己。

  事事拿手的永泽几乎是优秀的代名词,我最佩服的是他那份坚毅和能力。也正因为优秀,初美这种特殊女性才会对他如此死心塌地。俗话说,男人不坏,女人不爱。其实不尽然,坏男人得有魅惑女人的本事才能让她对你一条胡同走到底。这种魅惑,自然不指外型。

  我个人也是比较喜欢玲子,那种乐观以及音乐天赋,莫不是另一种女性魅力。

  最后,得说说绿子,我从第一次看这个故事到现在都打心里喜欢的女孩。套用渡边对她的看法:“ 她是立体的,在行走在呼吸在跳动,在震撼我的身心 。”自学烹饪;为了买厨具整个月穿着还未干透的胸衣;在医院饭堂的狼吞虎咽;在父亲遗像前的自白;跟渡边去看电影;以及和渡边打冷战;甚至包括她小时候的离家出走····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挪威的森林》读后感精选  挪威  挪威词条  读后感  读后感词条  森林  森林词条  精选  精选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