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為何教我哭?》是一本由新井一二三著作,大田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00.00元,页数:237,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臺灣為何教我哭?》精选点评:
●与海角七号有关
●因为海角七号买了这本书。大部分内容平淡无味,不过有一些些人文历史的东西稍有意思。
●从诚品书店背回来的几本书之一。。写得有点流水账,不过没那么做作,很真实的感受,翻翻不错
●一個日本左派看見的台灣、看見的台灣人『自我認同』。一直覺得新井是比較親中的,然而這本看下來註定不可能在大陸出版的。最大的收穫倒是以前從未意識過的96年台海危機的原因,算是明白有悖於我所受的教育的對於岩里政男的正面評價了。
●董清財那篇的意義很深刻: 一個台灣人到日本讀書,再到滿州教書,認識了日本老婆,就在異鄉落地生根,直到"解放"後先經過一段相對平順的時期,再經過文革期間的被鬥爭,輾轉流離的客死他鄉. 新井在這篇文章中既然知道國民黨人對於在滿台人的厭惡,怎麼不知道經過日本統治更久的台灣,"光復"後所必須承受的眼光跟待遇呢? 竟然在敘述228事件的原因時沒有提到這點,從這點來說,是相當不及格的
《臺灣為何教我哭?》读后感(一):筆記
- 這本書最吸引我眼球的, 其實是書名。
- 作者因為《海角七號》, 重新檢視台灣, 以及日本與台灣的一段殖民歷史。有點像龍應台的《大江大河》, 不過"野心"沒有那麼大, 腳步也沒有那麼沉。
- 從《海角七號》開始展開恆春的歷史, 把原住民拉到台灣歷史的主角上, 從而嘗試再書寫民族、國家、殖民的故事。作者熟讀中文, 對香港、中國大陸甚有認識, 加上作為日本人, 她的視角有其獨特之處。有點"可惜"的是, 作者有點像寫散文那樣, 沒有把問題挖得很深........... 讀來有點到喉唔到肺。
- 比如說, 日本為甚麼就不再談台灣? 日本對殖民主義有甚麼討論、反省? 台灣人與日本的連繫、情意結需不需要處理? 為甚麼和如何?
- 最"感動"的一個故事, 應該是董清才一家吧。生於殖民地台灣, 往日本唸音樂, 到偽滿教書, 娶日本女婆, 解放後留在大陸....... 歷史對人的作弄, 可以去到如斯地步。
- 台灣還是會教我哭的, 台灣還是讓我很嚮往的地方。因為新井那麼愛、吹捧台灣, 這本書還是要吹捧一下的。
《臺灣為何教我哭?》读后感(二):对谈
“你看路上的流浪狗,只要有人喂它,它就接受,但是如果有人要打它,管他是谁,流浪狗就会反抗,台湾也是如此,被日本统治反日本,被国民党统治反国民党,被民进党管反民进党...这是台湾的命运,因为没有人把我们当继承者,我是被家族遗弃的,不算正式的家族成员,没有继承权,所以有人对我好,不要来侵犯我,我就喜欢;有人想要管我,侵犯我,我就要反抗。我们一直没有一个身份的认同感,所以对谁都不信任,所以要反抗。”
——魏德圣
《臺灣為何教我哭?》读后感(三):15年香港书展推荐书目
一开始,我以为这是一本散文,看了开篇的访谈内容,我以为是一边影后感,再看了正文,我以为他是一篇游记,但最后收录的几篇文章,我又同意了自己开始的观点。这么多元素的题材,当然也是作者精心安排的桥段,自己是比较偏爱正文部分的,作者跟着《海角七号》的足迹去探寻台湾真实的生活,与原住民的情感,这是在其他写台湾的书籍里面很少提及到。
新井小姐在中国、日本、台湾三地生活和工作,因为记者的原因,可以深入接触到当地的人和事,自然能清晰给我们呈现真实的生活,但真实的生活并不代表没有立场地表达,这是我读到后面最大的感受,也正是因为这个感受,我可能不会再看她其他作品了。
最近很多学者提出了殖民地理论,殖民国家对统治国家的情感是很奇妙的,一方面是厌恶,主权被侵占,期间对国家和人民作出了不同程度的侵害,另一方面,长期殖民的地区会受到统治国家的影响,也会接受一定程度的建设和帮助,文化得以熏陶和继承,尴尬,却又爱又恨!台湾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在日本统治时期,原住民学习的是日本语,接受的是日本的教育,在日本人的建设下工作生活,日本的文化已经无形渗入到每个原住民的心中,与今天的台湾人或者外省台湾人产生巨大的不同,电影《海角七号》描述的就是这样的情况,单纯的原住民已经淡却在台湾的历史舞台,但他们给台湾带来的影响是深远的,也不应被时代所抛弃!
有机会,我也想去接触下剩余不多的台湾原住民。。
《臺灣為何教我哭?》读后感(四):一個台灣人的視角
1.最大收穫是認識了湯德章和董清財的故事。
2.看過許多介紹台灣的日本節目,十之七八都會留一段訪問台灣老人的片段,這些歷經過日本統治的老人會講著流利的日語表達對日本的懷念和讚頌,傾慕之情露骨且坦率。但....老實說,我看了並不覺得高興,不是我不喜歡日本,也不是我不理解台灣本省老人對日本的愛慕,相反的,我很尊重甚至同情他們的遭遇,看看後來他們所經歷的,會覺得他們懷念會日本是非常自然的事,誰都沒資格去責難他們。....我厭惡的是某些日本人看台灣的態度--那些藉著台灣老人對日本的溢美之詞在緬懷過去大日本帝國輝煌的日本人...他們對台灣欠缺瞭解,只看到日治時期日本建設台灣的「功績」,卻淡化了甚至無視日本曾帶給台灣人的「苦痛」和「傷害」....這樣的理解是很無知且鴕鳥的....所幸,本書作者-新井小姐沒有這個問題,她,真的是個很有自省能力的日本人,對台灣人心中的省籍糾葛理解之深刻也讓我驚訝!有幾度我甚至覺得,她這個日本人怎麼省籍情結比我這台灣年輕人還重啊~太奇特了^^
3..新井曾待在中國,香港等地,後來又多次來台灣旅遊,中文流利(我記得她是在中國學中文的,所以說話帶著北京腔),對兩岸三地的觀察更顯得有說服力,後段有一篇對比台灣和香港的文章,對台灣有興趣的香港朋友可以看看。
4.有時候看日本人對台灣一點概念也沒有,不了解到近乎無知的地步,內心有點生氣,再怎麼說也是曾有50年羈絆的地方,怎麼1945年離開後就不聞不問?這個問題我一直沒探究原因,但新井提供了說法,她認為日本戰敗後刻意避談戰前的話題,加上對台灣懷有愧疚感...還有部份意識形態的顧慮,但隨著台灣政治的民主化,自90年代起,日本媒體開始關注台灣,且對台灣的印象逐漸轉向正面....。
5.書的最後,新井提到了親身經歷的台灣人情味,包括台灣人對孩童在公共場所嬉鬧的包容力比東京大許多(真的嗎?)...還有小吃店老闆為新井孩子披上外套的貼心舉動...是那麼的自然而然。其實問問外國人台灣的優點,有人情味這點絕對是名列前茅,對此我也頗引以為豪,但有時候也會想問"那除了人情味呢?有沒有其它優點?" 偶爾還叛逆的覺得...比較希望台灣被稱讚禮貌乾淨或優秀進步...而不是什麼人情味...可是新井的文章提醒了我,是啊!台灣人習以為常的人情味可不是隨處都有的呢,也許看似平凡但實際上是很難能可貴(還存在)的特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