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除自己的总经理》是一本由王文华著作,华文出版社出版的198图书,本书定价:28.00元,页数:2011-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开除自己的总经理》精选点评:
●忘记了两年前读过,在上海出差期间又买了一本。挺好的职场感悟。
●热热身,跳跳水。
●结构清晰…算是休闲读物吧…轻松之后也会想想自己想要什么…但总体感觉有点像是浮在什么表面上…小朋友应该会挺喜欢的…三星吧…
●经历形成文字,学会记录。
●在我最需要的你时候,你总是能经验出现!对爱情懵懂的时候,你的《61*57》教会了我什么叫做浪漫;在对职业生涯迷茫的时候,你又点醒了我如何看待职场,正如你所说:选择职业和学业只是选择生活方式,人要面对的,是自己的心。永远支持你!
●向身在职场中的人,特别推荐这本书
●我并不喜欢看什么励志书。纯粹是怀着作为一个粉丝的喜悦心情而打的分。所以它并不是满分,但决不会让我失望。
●读过后,印象不很深。无非是他心灵的选择,不如小说好!
●有意思的人,斯坦福毕业的人才十年职业生涯温情回顾,畅销爱情小说作家,唯一留点遗憾是总错过喜欢的姑娘。人生导师就是句句在理,剥开浓雾未见月明我准备再看一遍。全5分。
●写父亲生病那段,让我几乎落泪,写离开纽约的那个心情,让人特别有身灵其境的触动
《开除自己的总经理》读后感(一):被书托捧高的好书
本书在豆瓣上竟有8.4的高分,再看看书评——多少书托在其中。
书倒是不错,能打个3星,买回一本,工作学习之余,有空的时候看看还不错。
本书从王文华决定从总经理的位置上辞职倒叙,从王文华斯坦福MBA最后一年实心开始讲他的生活方式、人生体悟和职场经验。
王文华的经验是他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本书最大的亮点是王文华的人生态度。MBA毕业后,在美国企业奋斗的同时不忘追求自己的爱好和梦想;在美国打下基础,立足已稳后,听从自己内心的声音回到台湾重新开始;父亲病重时,对家庭,对亲人感情的回忆和对自己价值观的重新审视......
每个人的人生都不同,每个人的环境都不同,但每个人的内心,或多或少,都会发出心灵的声音。
书确定值得一读,但也仅仅是一读,又一本被书托捧高的“好书”。
《开除自己的总经理》读后感(二):从心 成熟
我是蹭在暗暗的台灯下,读完这本书的。夜的静谧,灯的光晕,让心开始静下来,愿意与作者交流,愿意听他将自己的情感娓娓道来。
我在一开始,便等在终点,偏执地认为作者不会在某个地方停留,即便那是光怪陆离的纽约,抑或细致周到的日本。因为我们是同一类人。在平静的外表下,都潜藏着一颗不安份的心。这颗心需要冒险、需要探索、需要惊喜来给予养分,这颗心有时只认一个主人——“快乐”。 于是作者那看来不可理喻的抉择,于我而言却是理所当然,心之所至。
让我真正心存佩服的是他所理解的成熟,以及他成熟的蜕变过程。
“成熟,是你能承受很多变数,承受快乐和悲伤共存……”。作者父亲生病过程中,一次次的希冀,一次次的失望,怀疑、担心、哀痛迎面扑来。在这样的煎熬中,作者学会了成熟,学会了前天难受,第二天继续奋战。学会了不抱怨、不质问,学会了和生活中不管好的还是坏的事情,握手言和。
“言和”,多难的字眼,高兴时我们自顾自开心去了,困苦时,我们便质问生活,为何要如此待我。不与生活为敌?太难。作者却做到了,好事没有为什么,坏事也没有为什么。一切,学会欣然接受。
喜欢上这样一种个性,便喜欢上这样一个人,进而喜欢上这样一本书。
很多年前,一部十分流行的爱情小说《蛋白质女孩》就在几位喜欢文学的朋友中流传,但因为我对爱情小说一向不太感冒,所以对于这本书就只是久闻其名,但到现在也未读过一页。但大概知道写这本书的作者是个台湾人,叫王文华。大概在三年前,因为做着管理运营的工作,自己要独立负责一个事业部,所以管理类的书时不时也要读的,而我选书的方式,通常不追畅销书,只是按照我欣赏的作者,无论是一本书的作者,或一篇文章的作者,从他们推荐的书中来选书,于是就读了一本叫《斯坦福的12堂课》,是一本短篇的管理随笔,写的是作者在斯坦福读MBA的经历,以及他在这个课程中学到的东西,融入了他的思考,也把文章写得平实,同时能让你在读完每一篇后,能从作者的角度去理解这个世界顶级商学院所想传授给学生的东西。而这个作者,也叫王文华。不是巧合,两个人是同一个人。
一直以来,我欣赏的人都具备某种特质:多才多艺。不管是冯唐、老罗还是雕爷,这些人都能在多个领域都达到常人所无法企及的高度。而王文华也是这样的人,写小说成了畅销作家,MBA毕业后进入华尔街咨询公司,回台湾进入电影行业,后来又任MTV台湾地区总裁。而在这个过程中,他还顺便做了电台的主持人。这样跨界的生存方式,十分让人羡慕。而《开除自己的总经理》就是他写了他在做MTV总经理半年后,面临业绩不佳,总部要求裁员后,他自己做出的选择。王文华的写作方式十分有画面感,像足了一部好莱坞商业片,一开始就告诉你一个糟糕的结果,然后采用倒叙的方式,一步步展示自己是如何得到这个糟糕的结果的。换句话说,如何从皆大欢喜变成一地鸡毛。
整本书的时间节点,是从作者从斯坦福毕业后,开始在美国找工作说起。包括他在美国华尔街的工作,如何从一名项目管理人员,逐渐变成销售人员,远渡日本,又到加州,最终回归最繁华的纽约。而后又夹杂着作者一两段不成功的感情经历,最终让他做出回到台湾的决定。如果这个阶段是作者在职业初期探索自我,寻找人生方向的尝试,那么回到台湾担任迪士尼电影公司行销经理之后的那段日子,就开始让作者真正理解了生命的真义,作者的父亲在他回台湾后病倒了,父亲从病倒到病逝这个经历,我认为是促进作者完成了真正意义上的成熟。在书中可以看到,作者的父亲是一名有抱负,对家庭负责,对子女关爱但又不懂得表达爱的传统父亲。不管是每天早上宁愿迟到也要接送孩子上下学,勤俭节省地供孩子读完大学甚至海外留学,再到日常生活中对作者的一切决定的无条件支持,你能从中看到一个平凡而又伟大的父亲,到了最后父亲住院,开刀,二度中风,再到病逝那段,通篇下来,作者并无一句煽情之句,甚至连泪流满面这样的词语都没有见到,但这些平淡得再不能平淡的句子,却让我读到落泪。尤其是作者文中的父亲临终那一句:“因为他紧闭的眼角,慢慢流出一滴泪来。他用两年来对抗病魔,那滴泪是他总结了所有的痛苦。他用一生来栽培我,那滴泪是他总结对我所有的祝福。”写眼泪,唯一这一句,却写尽了伤痛之情。
记得马云在《赢在中国》中说过一句话,成功学的东西听一次就好了,听多了人就发昏了。我最关心的不是人们是怎么成功的,因为成功人各有各的精彩,我关心的是别人是如何失败的,因为失败的原因总是那么几个,把失败的东西搞明白,成功也就不远了。原话记得大概如此。是的,成功的人有偶然有必然,甚至必然中有偶然,偶然中有必然,但失败却是最常见的,毕竟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所以把失败弄明白了,想清楚了,坦然接受,才可能有机会遭遇成功。《开除自己的总经理》这本书,就是让你理解什么是真实的人生的。在真实的人生中,好人未必有好报,恶人也未必就不能有善终,成功可以来得很偶然,就像作者无法理解这本他在父亲病榻旁边写成的《蛋白质女孩》,就成了台湾的畅销书,而他之前写的那些著作,笔法和水平并不差于此书,却销量平平。同时失败也可以很无奈,就像作者当年在离开迪士尼电影公司之前的一个重点推广电影《蜘蛛人2》,下了血本,做了大量的工作和努力,本以为是个得意的谢幕之作,却意外在首映当日,遭遇强台风。当读着王文华这些足够传奇的故事时,你明白,即使优秀如他,在生活中和运气面前,有时也是无能为力。你对生命和人生的看法,就会发生很多的改变。正如作者所说:坏运和好运,并不听你的差遣,不管你意志多么坚强,也未必能战胜厄运。不管你多么努力,也未必能讨得好运。你只能做到你该做的,然后与命运握手言和,微笑同行。对于结果,没必要患得患失。
因为是文学作者出身,所以文中的金句很多,在读这些金句时,我常常能从中有所共鸣。职场是最大的道场,也是人生的一大修行场所,在这里你能见识人性善的一面,也能窥探人性恶的一面,而在职场上做到一把手,更是常常要忍受孤独,忍受不理解,承受高压力。但正是这种磨练,才能慢慢淬炼出智慧的精华。而明白其实有很多优秀的人也与我们一样,忍受着许多生命不能承受之轻,这种洞见,就让我们能做到释怀。
《开除自己的总经理》读后感(四):非典型性鸡汤,不还是鸡汤?
1 作家王文华
抑之前,还是要先扬一下。
我读他的第一本书,并非大热的《蛋白质女孩》,而是《吃玻璃的男孩》。
要知道那个时候,街道图书馆尚未建好、零花钱少得可怜没法任性地想看什么买什么、电脑还在用原始的拨号上网方式并且按时间计费、手机?更加是奢望——所以当时书的来源主要就是
1.小时候别人(主要是长辈)给买的各种世界名著;
2.土豪(塑料)闺蜜那儿借来的网络言情小说。
虽然网络言情小说不可否认地具有经久不衰的生命力,但即便对于一个刚上初中的中二少女来说,看多了也觉得都是套路。
所以,当我到堂姐家,看到她放满了一整面墙的各类书籍时,我可高兴坏了。也就是在这个时候,我相中了那本荧光黄色的《吃玻璃的男孩》。
就像前面说的那样,那个时候精神食粮是比较匮乏的。除了老早看厌的那些名著和千篇一律的言情小说,我的选择实在太少。
而王文华《吃玻璃的男孩》就这样打开了我通往新世界的大门。
首先,王文华是一个押韵狂魔。比如之前挺火的“为了押韵这些音乐人什么都干得出来”的帖子,王文华用五成实力和他们battle一下,进个十强大约是没问题的。举个栗子:“早上的吐司我烤,水喝完了他烧。我负责吃葡萄,他负责吃香蕉。我的葡萄他负责把皮剥好,他的香蕉用途很多很巧妙(???)。”
现在看来牵强附会的押韵技巧,在当时却让我偷偷学去并且当做大招,甚至引以为豪。
然后,书里出现的那些意象对当时的我来说小资得不行,不管是“也许你贪图两人同行巴厘岛打折的那个package”,还是“黄色焦糖布丁上抹着一指奶油,切片的草莓沾了一点点白酒”。
夹着英文单词的句子让人产生错觉仿佛已经和国际接轨,更重要的是这些细节内容为少女心的粉色泡泡拓宽了范围,一扫劣质言情小说只重剧情不重描写的乏味。
王文华的比喻也是非常信手拈来,“他们的感情像没包好的水饺,热水煮久了就会散掉”、“他的笑容像巧克力一样甜,睫毛长得像康师傅的方便面”。
可见这位作家已经熟练运用通感的修辞手法,用起来虽有被人质疑凑字数的尴尬,但读着确实令人惊叹他的才华。
这就是我在读《开除自己的总经理》之前对王的印象:一个小资的、讲话软糯的、风趣幽默的、才华横溢的文学中年。
2 畅销书作家王文华
我买这本《开除自己的总经理》其实是为了凑单。而在选择凑单的书的时候,又不可避免地产生了一种“王文华的书反正不会难看”的侥幸想法, 于是选了它。
看完之后,我觉得心情很复杂。
他的文字读来依然让人感觉温暖而轻松,那些对细节的展露依然让人感觉他是一个体贴而细腻的人,字里行间洋溢的浓郁生活气息依然让人读之动容。
但你写什么鸡汤啦?还把那些“金句”用名人名言的形式摘录出来生怕人家get不到干嘛啦?后记里还把金句再一次摘出来,搞一个“王文华的10年心得”是什么意思啦?书的封底还写着“命运”、“梦想”、“激情”、“成功”干嘛啦?
虽然我承认有些话确实说的还有点道理,摘录如下:
“(P47)生命中最大的罪恶不是你做了什么坏事,而是你该做什么好事时选择退缩。”
“(P53)成熟,就是能承受很多不确定的事情并存在生活中,但晚上仍能睡着,起床后仍能兴高采烈地去处理每一件事。成熟,就是能承受快乐和悲伤并存在生活中,该快乐时候不悲伤,悲伤过后也能自己快乐回来。”
“(P102)人生就是如此。没有人陷害你,也没有人保护你。你不会得到谁的怜爱,也没有惹起谁的嫉恨。坏事发生,它就发生,没有为什么。”
“(P113)人生很多时,只是概率而已。我们全力以赴,并不是因为这样就能到达目的地。而是因为这样的过程,让生命更加有趣。”
“(P141)若从职场励志的角度来说,成功或失败的确有迹可循。但从人生的角度来说,成功或失败原因其实都是秘密。会有这样的差异,因为成功的当事人或旁人总会添油加醋、穿凿附会,让成功者充满传奇色彩。但在每一位成功者后面,有很多跟他一样努力、做了同样事的人,却没有成功。也有很多什么都没做、什么也没想的人,同样成功了。所以硬要为成功找原因,总是找得到,恐怕也不适用于别人。”
但让我很不适的一点是上面提到的对于他竟然会写这个题材的惊讶,另外一点就是他对于自己“畅销书作家”的定位。
因为他是畅销书作家,并且在营销行业有多年经验,所以他知道如何“做”好一本书,知道该取什么样的书名,知道请一些什么样的大咖为他背书打call,知道如何谋篇布局、如何把一个一千字的故事用跌宕起伏的方式拉成一本十万字的书,甚至知道要蹭上当年“富士康事件”的热点借机炒作,更是知道怎样用“非典型鸡汤”的外壳去包装一本彻头彻尾的鸡汤励志书。
他一边因为他父亲病重而说“坏事发生的时候,就是发生了,没有为什么”,一边又试图从父亲离世这件“坏事”中获得感悟,将这件事划为人生的某个转折点,赋予其厚重深刻的含义,甚而觉得这件事对自己整个人生都产生了影响,觉得自己就此才真正长大和成熟。
一边说着“成功没有经验可循,适合我的也不一定适合你”,一边多次提到自己从小是“好学生”、“好员工”,而现在却感觉到力不从心需要学习,所以自己开除了自己,要去寻找更适合自己的路途。这不还是一个字里行间透露着优越的“人生赢家”的故事?
如是的“口是心非”全书尚有不少,不一一列举。
还有全书结尾部分说的“维他命D女孩结婚了,新郎不是我。她找到了很好的归宿,我恨她老公但表面上要假装祝福”。以王文华骄傲boy的性格,怕是会把这本书寄一本给维他命D女孩。届时已婚的她看到了这本书的这一段,又会做何感想?
到这个时候,我心目中的王文华开始油腻了。
3 人设精王文华
“作家中最优秀的职业经理人”
“职业经理人中最出色的娱乐人”
“娱乐人中最具才华的作家”
我们都知道,这些噱头不过是for营销,但也许真的就有人买账。
说到最后,虽然我万般不喜欢这本鸡汤,不喜欢昔日充满灵气的文学中年摆出一副说教姿势传授人生哲理,也非常怀疑这本书的评分缘何这么高,却还是想说,他开心就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