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去的机会?》是一本由杨奎松著作,新星出版社出版的363图书,本书定价:30.00元,页数:2010-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失去的机会?》精选点评:
●见功力的书,但是国共消长的关节恰恰是语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还是实力说话,光用嘴是谈不出什么的
●双方猜疑太重,从未相信过对方,机会被一一放走。政治斗争确实残酷,你死我活。
●我们曾经如此接近和平
●蒋的小肚鸡肠和反复无常注定了他要在1949败得一塌糊涂,实乃咎由自取。我们固然可以对现下的政府抱千万种不满,但因此而将蒋公重新捧得金光满面,也不见得多么高明。
●原来共产党从来也没打算和国民党有什么和平。
●看看当时都谈点什么?
●老杨的还是看下吧。
●看着谈判以来KMT从盛气凌人要吞并TG到求和而不得的地步,果然是皇帝轮流做...
●无共识,无均势,无轨制
●西安事变前中国的一线希望
《失去的机会?》读后感(一):找点茬
8:2月23日,邓文仪急匆匆地打电话要求与王明见面。似应为1月23日
45:允许张学良出席国民党二届三中全会。似应为五届三中全会。
46:注释1中共中央致国民党二中全会电。。似应为三中全会。
唉民族罪人。。。。。。。。。。。。。。。。。。。。。。。。。。。。。。。。。。。。。。。。。。。。。。。。。。。。。。。。。。。。。。。。。。。。。。。。。。。。。。。。。。。。。。。。。。。。。。。。。。。。。。。。。。。。。。。。。。。。。。。。。。。。。。。。。。。。。。。。。。。。。。。。。。。。。。。。。。。。。。。。。。。。。。。。。
《失去的机会?》读后感(二):国共二十年流水帐
从1927年到1949年,这二十年间,共产党和国名党基本上每年都在谈判,期间有过激烈的斗争,也有过和谐的相处。
西安事变标志着两党开始全面的合作,国产党方面停止暴动,把红军番号改为八路军,把主力军开往华北,进行游击战,国产党承诺每月付军饷给国产党,停止剿共。
共产党在游击战期间,战斗人数从五万增加到二十二万,统治区域也比以前大了很多,从而引起国名党的不满,国名党内部有人提出了华北 陕北 皖南进攻策略,矛头指向八路军,结果只有皖南实施了战斗,这就是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之后双方关系急转直下,国名党停止了共产党发军饷。共产党开始在自己区域内印制货币。
共产党当时和国名党军事实力太弱,也不敢贸然进攻,而国名党面临日本正面战场压力,也不轻易得罪共产党,两党之间关系有了缓和。
1945年美国向日本投放原子弹,导致日本投降,经过几年的发展,共产党战斗人数增加到一百二十多万,此时蒋介石依然不把共产党放在眼里,他的愿望是国名党一党专政,统治中国。国产党提出组建联合政府。双方矛盾不可调和,期间美国派出赫利尔 马歇尔调停没有效果,内战全民爆发,结果国名党被打得溃不成军,彻底失去谈判资本。共产党实现大逆转。
历史是很多偶然性性的,当初如果没有日本侵华的话,共产党被围困在陕北那一小片区域,迟早要被歼灭的。
《失去的机会?》读后感(三):事实摆在面前,却都视而不见
解放之初,民众对于国民党不加分辨的仇视;近年来,民众开始不加分辨的仇视当局,动辄得咎,历史事件也总被拿来吵来吵去,一味抹黑。中共40s一度真的要整编军队、全身心的投入到政治之中去,说出去谁信呢,就算杨奎松早就写过这本书,论证了这个问题,有几个人愿意花时间去看呢?对于很多人来讲,在网上只是要发泄,网易上很多人看到标题骂了再说。前段时间杨奎松回答史清的疑问中,曾表示网络上少有真正的学术,他也不愿意在网上讨论,也难怪,网上的声音太多,你一言我一语,很多人只是发泄,根本不愿平心静气的认真讨论。
对于一个政党、一个国家来讲,没有绝对的道德,符合自己利益的就是对的。就像企业就应该挣钱,就像美国要全球追杀斯诺登。看事情,尤其是做研究,要秉持理性客观的宗旨,深入到历史中去,超然于历史之外。但这并不是说我们不去进行评判以致道德上的评价,而是应该像杨奎松所说,首重史实,次是评价。对于历史上的人物、政党乃至国家来讲,任何一个判断都会影响他们以后的走向,乃至会对以后的命运产生致命的影响,但他们没有预知能力,不能像我们一样做事后诸葛亮,所以任何预先备好道德大棒或者阴谋论来看待历史文本的人,多少都会带进去个人好恶。当你先验的以为一个人一个政党是“好”的时候,那么他的种种表现都是好的,即便是不好的也肯定有他无奈的原因;“坏”就更不用说了,处处疑邻盗斧。
前段时间民国热,好似民国像天堂一般,仅举一例来说明当时当世的残酷。1936年,官方统计数据表明,每年上海街头会有弃尸5500具,平均每天有十几具。这样的社会何羡之有?当然,我也知道,很多人根本不愿意关心真正的事实如何,他们只是借助古人表达对现状的不满而已,但有时真的会有人跟你认真说起这样的事情,会深度侵入你的生活,还确实十分影响心情。虽然公知俨然已成贬义词,但说到这,还不能不佩服一些公知,他们从容穿梭于各种情绪与不满之中,顶着褒扬和谩骂,在装x的道路上勇敢前行,还真是不易。
《失去的机会?》读后感(四):利益高于一切
书名为“失去的机会?”,我一直对这个问号觉得别扭,国共十余年的谈判过程中当然不乏和平统一的机会,为何要画蛇添足的加个问号呢?读完此书后,虽然杨奎松并未提出观点,但我大抵知道这个问号的涵义了:国共两党截然不同的观念形态、政治地位和社会基础造成双方截然不同的政治目的,并最终导致国共两党总是难以找到共同的妥协基础和谅解方式。从现实角度而言,成王败寇,国共间也许就从未存在过通过谈判和平统一的机会,通过和谈而统一的机会只是一片云,看得见但永远摸不着。
我一向认为,政党和国家其实是没有“人格”的,对于政党利益和国家利益而言,手段从无高尚和卑鄙之分,哪怕我们常人看来极其卑鄙的,但只要为政党夺取政权、维护政权之目的,那就是无比高尚的。若将国共间的较量概括为“斗智斗勇”,国共谈判和战场上的厮杀一样,都只是双方克敌制胜的一个斗阵手段而已,谈判纯粹属于斗争策略和争取民众的姿态,若将其视为“机会”,多少是有些天真的。国共双方在谈判中既有妥协亦有出尔反尔,只是双方根据各自状况和不同时期国内、国际形势而做出的对己方的最优选择而已,教科书上国民党的心怀叵测和中共的高瞻远瞩也许都不成立。双方都坚持自己的立场,极其清醒地认识到:战场上得不到的东西,谈判桌上也得不到。当然,我还是认为不要试图去辨析这些做法到底是高尚还是卑劣,通过尽可能全面的掌握和品位历史史料,我们能做到的只是理解当时的国共双方不得不如是之苦心孤诣。
本书前言的一段很是吸引我:
今天的国共两党有很多相似的地方,第一,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包括其领导人都对中华民族有着相当深厚的感情;第二,他们中的大多数人,从标准的观点来看,绝对都是好人。
我真心希望两岸政党和人民都能一直持有上述两个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