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世同堂》是一本由老舍著作,北京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9.0,页数:72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四世同堂》精选点评:
●很敬佩老舍。
●老舍还是短篇中篇见功力。长篇太长了,看得真累。
●大学读的,幸好读过。
●一枝花,长在树上才有它的魅力,被人拿在手里就完了!
●对北平描写的那几段很精彩
●有史诗的宏大和贫民的逗乐
●多庆幸我们在和平年代
●人性的卑劣真令人胆寒,幸而还有良善。
●看完的那天手机掉地铁轨道上了#国仇家恨#
《四世同堂》读后感(一):历史亦是现实
这是老舍说他写的最好的小说,确实如此,其中人物没有一个尽善尽美的,都有有人性的残缺。也揭露了国民的劣根性和奴性,人们总是把头埋着,觉得总会有人救我们的,在日本为数不多的铁蹄下不敢反抗,也没有个自己想法,抱残守缺的得过且过,即使被欺压被剥夺,还争当卖国贼欺压乡邻。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可恨之人细究根源也有可怜之处!里面最可爱的人当推钱诗人、
《四世同堂》读后感(二):平凡的人映射出的是时代 真实的写照
之前总是觉得一个时代是无法从少数人身上看明白的。距离看这个版本的四世同堂,已经过去了很久很久。但是,里边的情节,我不会忘记。无论是里边的小人物,还是贯穿整个故事的灵魂人物。不管他们代表的是在那个乱世中的哪种人物。至少让我明白了,不管是小羊圈还是整个社会,就是这样的,大家都有自己的想法,自己的坚持。而这个时代,或是任何一个时代,从一个个的小圈子里,我们都可以了解这个时代。生活在这个时代的每个人,是这个时代最好的答案。
《四世同堂》读后感(三):逆来顺受的中国人
早就听说过,但是一直不知道讲得是什么。春节期间终于看完,原来讲了抗日战争八年期间北平老百姓的一些生活。悲哀莫大于心死,忍受是最大的悲哀。
虽然也是抗日类型的书,但真的比电视上的各种抗日雷剧好很多,这是我第一次从普通老百姓的角度上来感受抗日战争中日本对中国所造成的伤害,品读该书,慢慢体会书中各个阶层人物的感情和心理变化,很难不替中国的逆来顺受捶胸顿足,有逼迫就有反抗,只是越压抑反抗的力度越大,珍惜现在的和平时代,好好生活.
该书真的很棒.
《四世同堂》读后感(四):那个年代――国不国,家不家
老舍的“平民艺术家”真不是浪得虚名。《骆驼祥子》成为经典后,他继续塑造着各色的市民形象。初读时总感觉仿佛有《家》的感觉,觉新和瑞宣这所谓的长房长孙一直是封建大家族最悲哀,最值得同情,却又引起共鸣的人物。书中又有一批特色鲜明的人物。囯难当头还想着庆生的祈老爷、一直努力维持着所谓的四世同堂、对日本人溜须拍马的冠晓荷夫妇、经历蜕变的诗人钱先生、思想复杂的英国人、胡同里不同阶层的劳动力、看到了新思潮下青年人的无穷精神苦恼,折射整个名族的国民性弱点。小说结构宏伟,将抗日战争时期国家形势于这一个胡同里各色人等经历中形象展现。复杂的故事情节不加赘述,只想说这部书里老舍第一次笔触锋利的直接表达情感、构思着墨,他想传达给我们那时的北区,那时的人……
(想起一句:一下雪,北京就成了北区,故宫就变为紫禁城。)
《四世同堂》读后感(五):不同方向的抗挣
京味十足的经典小说.从另一方面向人民展示了战时作为古都--北京的命运,"中日亲善"比他们的炮火更加厉害.反抗,屈服,忍辱偷生的人真的要比死更难.做为我们这些八十年代出生的人是不曾想象过的,给与我们的是震撼,是深思.作者从中立的观点来看待战争,书中日本老太太这一角色就说明了这一点.不可否认,日本人并不是生来就喜欢战争的,他们在胜利的同时也付出了不少与我们的代价.不过从小生在武士道国家的他们又能做什么样的挣扎呢.日本是崇尚集体力量的国家,少数人走相反道路时,得到的只有毁灭.
太多的文学作品或影视剧都是从战斗最前线描写抗日战争,但是老舍先生却从中国最具特色的地方开始写起.做为中国封建最中心的北京在国人心中有这不可替代的作用,日本人也是利用了这一点占领了它,却又想抛弃它,因为他没有天津,南京那样的战争作用,只是作为一个战争物资供给的地方罢了.从天朝大国到亡国奴--所有的变化,不仅仅是中国人,二战逼的每个人都要面对现实.
唯一的缺点是结束的太匆忙,听说是因为当时的政治原因做了一些删除,英文版的就比较完整了,有机会要看看.
总之活着就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