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潮流自杀》经典影评有感

  《潮流自杀》是一部由奉俊昊执导,尹宰文 / 高秀熙主演的一部剧情 / 短片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潮流自杀》精选点评:

  ●当你有好点子时,人家已经拍出来了。而且还用重复同类型事件来解决形式的局限,充分利用这个形式。非常大胆有实验性,却也非常传统,电影诞生初期几乎也就是这么一镜一场的纪录内容的,我们现在通过窥探监视器的体验还原了当时观众的体验。发现很多牛逼的类型片大导演都善于把最传统的变成最先锋的。

  ●监控镜头既有偷窥别人的刺激,又因固定的距离、角度造成一种冷漠旁观的疏离感,用这种镜头表现抢劫、暴力,心理震撼盖过视觉冲击。

  ●最后那个隔着玻璃也能传染的暴力,就是社会。

  ●补打

  ●“蜻蜓之眼”版“邦妮和克莱德”,小奉这创作觉悟也是蛮超前的。

  ●《蜻蜓之眼》是“真”的虚伪,《潮流自杀》却是“假”的真诚。全是细节设计,全是场面调度。最后一镜,玻璃内外的前后景形成互文,是面向社会完全的自我厌弃,比《小武》更幽默也更绝望。对监控形式的利用始终充满活力,在半小时内不断递进和更新。是的,奉俊昊是个会拍类型片的作者导演。

  ●监视镜下的犯罪,很有想法,但是不明白片名的意思,还有这真的不是摆拍么?

  ●没意思。。

  ●15年前就是天才

  ●流感前线

  《潮流自杀》影评(一):“表演性”会从自身瓦解“监视器视角

  韩国大牛奉俊昊,在早年就创作过一部伪纪录短片《潮流自杀》(2004),收录于全州国际电影节的《三人三色2004》。

  全片都是用监视器视角,讲述一个31岁的张秋连在2000到2004年间逐渐堕落的故事。

  2000年的张秋连,徘徊在汉江大桥边往桥下看,街边的监控拍下了这幕。2002年,小张在努力工作,作为一个粘合剂的推销员,却在地铁的厕所表演。之后又被保安人员轰出去了。空间的勾连,用并置的监视器完成。无家可归的小张在路边捡剩菜剩饭吃,路过一个人掉了一把刀,这把刀开启了小张的邪念,也预示了之后小张的结局。先从抢钱开始,抢劫、打人,本想抢银行却莫名其妙被银行表彰,却在取钱的时候再次抢劫杀了人。

  而这一切,发生于一个暴力频发、旁人冷漠的社会,暴力是可传染的(正如片子英文名叫Influenza),屋外的人抢了钱,屋内的人也紧随抢了钱,屋内的人打了起来,屋外的人也紧随互殴。人一旦起妄念,路西法效应就紧随而来。

  监视器视角,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视角?它是一个物性的视角,告诉观看者这是个“记录”,是“真实发生”的。单一角度,没有了美化,甚至人物变形,因为美感的缺席,真实感增加。这也是奉俊昊在《潮流自杀》中可能产生的问题,人物的“表演性”会从自身瓦解“监视器视角”这个形式,而变得不可信。这就好像我个人一直很反对许鞍华在《明月几时有》中用演员来表演口述历史这个形式,因为这是个伪形式,究竟是要我们信以为真呢,还是信以为假呢?

  但换个角度,此片中的监控视角,正是一种修辞,告诉我们这样的恶与暴力会处处发生,因此此种视角是具有社会批判的。

  《潮流自杀》影评(二):奉俊昊的先锋版《小丑》

  《寄生虫》是今年除《小丑》外另一部现象级电影,继戛纳电影节拿到韩国有史以来首个金棕榈后,《寄生虫》在年底的颁奖季依旧大放异彩,拿到了金球奖多个重要奖项的提名,预计在奥斯卡环节也将是当之无愧的热门。 其实早在2004年奉俊昊就拍过一部反映底层焦虑的短片,这是一部模拟监控视角的伪纪录片,讲述了一个男人失业后一步步走向疯狂的过程,本片的另一个译名《流感》更加贴切,在一个冷漠的社会里暴力和犯罪就像流感一样滋长和传染,这个主题和故事走向和今年大火的《小丑》有些类似,其中的残酷犀利和黑色幽默又比《寄生虫》有过之而无不及。 但更重要的是,这部十几年前的短片体现出非常超前的创作自觉性,即使今天看来仍然是新鲜和前卫的,全片由10处监控器画面组成,画面粗糙而且大部分是固定长镜头,但丝毫不会让观众觉得沉闷,因为内容本身足够抓人眼球,奉俊昊很注重镜头内部的调度,例如两次提款机抢劫的戏,屋内的主角犯罪行为和屋外路人的举动相互呼应,说明暴力和犯罪的传染主题,并暗示糟糕的社会大环境孕育了犯罪。 2017年我国艺术家徐冰也制作了一部完全由监控画面组成的电影《蜻蜓之眼》,虽然这部电影我很喜欢,但无论主题挖掘还是素材组织都与《潮流自杀》有不小的差距,这也说明为什么奉俊昊会成为当今韩国最重要的导演之一,对社会问题的敏锐观察和高超的导演手法是他超越当今大部分导演的重要原因。 无论《潮流自杀》或《蜻蜓之眼》,这类监控画面/视角的电影,有两个共同特点是摄影师缺失和特写缺失,光线、构图、色彩、运动等摄影的几大要素都无法被有效控制,监控镜头大部分情况下是全景,演员的表演大部分时间通过肢体动作呈现,难以进行更深刻的人物塑造。

  而奉俊昊的成功之处在于规避了这些特点的负面作用,由几个高度情节化的单场戏组成一个社会寓言性质的故事,利用其影像的现实质感增加故事可信度,从而引发观众的反思。

  《潮流自杀》影评(三):影评 |《潮流自杀》(短片):现实的切入角度

  2003年,奉俊昊导演的《杀人回忆》横空出世,席卷当年国内各大重要奖项,一洗2000年《绑架门口狗》票房惨败的耻辱。该片讲述了1986年至1991间两个警察追捕连环杀人犯的故事,试图为大众勾勒出上世纪八十年代末韩国社会转型期间底层生活的面貌。

  《杀人回忆》的空前成功启发奉俊昊进一步关注当代韩国底层社会的现实状况。2006年,《汉江怪物》上映,这部标新立异的科幻灾难片围绕汉江边经营小店的一家五口在遭遇怪物袭击后的经历展开。截然不同的类型,却比《杀人回忆》更加贴近当时韩国的社会实际。

  相比上述两部炙手可热的商业大片,奉俊昊2004年为韩国全州国际电影节拍摄的实验短片——《潮流自杀》(Influenza)却鲜为人知。然而,这部不容忽视的短片所体现出的鲜明风格和深刻批判性,直至今日仍令人叹为观止,本文尝试对此做一点粗浅分析。

  《潮流自杀》的故事可以说是老生常谈,讲述一个城市底层人物如何走上犯罪和自毁的道路。真正使得本片特别之处在于奉俊昊对故事原始素材的处理方式上——看似随意的镜头视角和直面现实的黑色幽默赋予影片一种耐人寻味的质感。

  本片最大的噱头是,它全部影像均由遍布首尔各个角落的监控探头摄制,经简单的字幕注释和剪辑放大便连贯成一个完整的故事。整个短片可分为五个段落,片中均用醒目的标题予以提示: *2000年,杨花大桥,31岁的无业男人张手扶桥边栏杆意欲轻生; *2001年,张努力工作; *2002年,他饥肠辘辘; *2003年,他迈出了第一步; *2004年,日常营生。

  这些连缀起来的监控镜头有几个共同特点:基本上以全景、远景为主,人物在嘈杂宽阔的城市空间中总是显得身形矮小、面目模糊、不引人注目;基本上以俯拍的视角为主,从一个较高的角度将不同层面的事件和人物行动完全纳入画面之中。

  乍一看,这片子就是随手把监控拾掇拾掇,毫无技术可言,但本片简陋的外观全都是精心设计的结果。监控探头的基本要求是镜头范围能覆盖到尽量大的区域,因而高角度、远景是监控画面的基本特征,但在故事的整体语境中,这样的视角被赋予了一层特殊的意义。

  监控探头本身并不明白它所拍摄下画面的意义,它对一切照单全收,忠实地记录下发生在首尔城市各个角落的事物。有些时候,这些客观镜头简直冷酷和到毫无人性——它们强迫观众直面镜头下的暴行和悲剧,而不容我们有片刻的喘息和逃避。

  作为观众,我们被动地参与到整个故事当中,看着不公和暴行在我们眼下发生而无可奈何,这让我们的良知受到拷问,也让我们意识到监控镜头视角的某些不合理和颇为可疑之处。奉俊昊充分利用这一点来达到黑色幽默的效果。

  引我们发笑的不是那个被两次放倒的老妇的窘态,不是意图抢劫的歹徒受到银行嘉奖,而是影片镜头所代表的那种对他人苦难的冷酷态度——这监控探头就跟机器一样,毫无情感地,毫无人情味地,把那些可怜蛋最私密最不堪的经历戳穿了。

  通过这种方式,导演含蓄地提醒我们这个社会的冷漠、迟钝和荒诞:它们对贫穷和不公视而不见,对罪恶和暴行放任自流,只有当一切都无可挽回地走向毁灭,才能刺激到它们那迟钝的神经。如果说贫穷是社会中迅速扩散的病毒,那本应担负起对症下药责任的人都哪儿去了呢?

  本文完 | 作者:E3F058@豆瓣@知乎 | 转载请与作者联系

  For M.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潮流自杀》经典影评有感  影评  影评词条  有感  有感词条  自杀  自杀词条  潮流  潮流词条  经典  经典词条  
美文

 像花儿一样绽放

    初初看到这句话,会联想到笑脸,幸福,含苞欲放。一种艳丽的张扬,同时又带着点害羞的神情。最动人的,莫过于花儿绽放的那一瞬间了...(展开)

美文

 三舅妈

 心中的一份牵挂,梦中也割舍不下。——题记  我牵挂,我有很多的牵挂,我牵挂亲人,牵挂朋友,牵挂三舅妈。  前几日,去三舅妈家吃饭,无意间三舅妈说起了年龄,她说...(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