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人,诗意地安居》读后感100字

  《人,诗意地安居》是一本由(德)海德格尔著作,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6.00,页数:16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人,诗意地安居》精选点评:

  ●当思的勇气得自那/ 在的吩咐/ 命运的言词将一片绚丽

  ●M.Heidegger

  ●: B516.54/3124-9

  ●20090428@TJ 甚佳

  ●当年第一次读完的海德格尔

  ●大学最喜欢的一本小册子 @2011-03-26 17:53:01

  ●好吧……其实看了半天我不是那么的懂……

  ●片断式的语录。道出人诗意栖居的哲学思想,很喜欢。

  ●海啊~

  ●最爱的书之一。

  《人,诗意地安居》读后感(一):标题太好

  语录体的书容易多一点,不过也容易断章取义。发现中国人对西方思维模式的哲学还是不怎么感冒,往往到用功处就突然想起禅宗,觉得反正证明的最终结果都是殊途同归的,所以也就免了吧。这或许是自己懒惰的一个表现吧。

  《人,诗意地安居》读后感(二):哲学家的散文

  最想深入去读他们的作品的哲学家,除了叔本华,就是他了。一个诗人哲学家,如同叔本华。感觉他的哲学主要表达的应该是对发达工业社会对人类的异化的反抗。

  这本散文很不错,尤其最喜欢这本书里写山中隐居的一小段,真是地到与天地合一的境界了。

  好美的散文!

  《人,诗意地安居》读后感(三):不喜欢这书

  把海氏著作弄得像名人名言

  一行又一行,仿似微言大义,一看一体悟

  这是中国人研究西方哲学,特别是西方现代哲学的大毛病

  我只是感觉这编者太不象话了

  他在序里说,这是他自己在大学里“方便”写论文搞的,现在又拿出来卖钱

  真是害人又害己!

  《人,诗意地安居》读后感(四):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

  最早见到荷尔德林的这句话是这样的:世界充满劳绩,人却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

  这句话太美了!只因为这句话我就记住了荷尔德林,同时把它延伸了的海德格尔.但是现在这句话一直被误读着,人们都希望"诗意地安居",而甚至许多人不知上半句的充满劳绩.我感觉从一句话总的来看,"安居"的解释并不确切,有很大的误导,世界是流动不居的,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安居似乎是不可能的,甚至是不自愿的.而"栖居"说明了几乎所有人的存在状态,它没有说明人们存在的具体状态,更具涵盖性.在充满劳绩的状态下,有诗意的状态是一种境界.如果忽略了劳绩,我们就把它与生活疏离了,这个哲学也就没有现实意义了!

  《人,诗意地安居》读后感(五):思维的倒置

  非专业的学习德语有两年,越发感觉日耳曼民族的纯粹性.仅仅以语言为例,就有很大功能并不是为着阐释事件而存在,只是行使语言本身的形式主义作用,并衍生出繁复的语法条件--即,语言不是围绕内容为中心,语言本身就是语言的内容.

  这是他们对于语言的忠实性,不惟语言,对任何的存在都是如此.

  近来读郜元宝先生译海德格尔的《人,诗意地安居》,尤其坚定了我这种偏见。

  东方哲学,皆有一个大的主题,宇宙,自然,为人,处世,皆存其理,然而至少从海德格尔这里,我发觉的哲学之研究,似是不是为人服务的,而是为哲学本身的缘故。一如语言不是人的附属,正相反,人往往才是语言借以表达的工具,甚至是人的主人。而人类作为存在者的存在只是“作为融入诸多存在者的一员,亲近,顺应其他存在者的存在”。所以万事永远处于“只缘身在此山中”的状态,愈发试图阐释本质,本质愈发趋于离席。

  譬如中国人讲,一叶落而知秋,是个以小见大,推及的道理,而对于海德格尔,“一叶落”只是一叶落而已,至于能够知秋,简直是荒谬了。那么一叶为何物?落的本质是什么?什么又是秋?最终的结果也许会是:真理即置于其中,叶落只是一种去蔽而已......

  “欧洲人和东方人也许居于完全不同的家中......因此,两家的对话仍然近乎不可能。”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读后感  读后感词条  安居  安居词条  诗意  诗意词条  100  100词条  
美文

 官场百味

■身居官位的,别说无论如何接受不了降格使用或就地免职了,就是到点儿能自愿裸退的,也实在是凤毛麟角。设身处地想,在位和不在位冰火两重天的世态炎凉,真的叫人难以忍受...(展开)

美文

 寻找南城(3)

 隆冬之际 谁的承诺 被丢进炉灶当柴火  时间一直在经过 我只知道取暖的人是我  就这样上班下班,时间以星期为单位一轮一轮的过去。总以为就这样待在秋天里,忙碌着...(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