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两个人的长征》读后感100字

  《两个人的长征》是一本由(美)李爱德,马普安著作,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3.00,页数:239,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两个人的长征》精选点评:

  ●跟马普安在酒吧喝过酒

  ●有喜感。

  ●很一般

  ●真实,生动

  ●一个年轻人离家几千公里,被陌生人伤害又被陌生人救起,在遥远的地方开始新的生活,最终被自己参与创造的历史所遗忘。

  ●绝对的流水账。除了早就知道的没有什么新意

  ●很久没有拿到手就放不下的书了!感觉自己不是在阅读而是在看纪录片。…一段红军的纪实一段日记,镜头切换很特别;政治在民众心理根深,处理问题峰回路转就是不见主题;外国人对自己在中国的身份认同……长征的地图通观全篇我还是没概念,也许去哪在哪之于我等看客并不重要,但佩服对他们“怀疑”的态度和处理问题的方法

  ●精神可嘉,文笔一般,史实照搬

  ●写得很好玩儿,这种事儿老外才干得出来

  ●读完之后唯一的感慨就是当个男人真好!!!还有老外的胆子真大!!!!

  《两个人的长征》读后感(一):写的很好

  最初是对于他们的动机感兴趣,为什么要去经历这样一个连中国人都不感兴趣的路程,为什么他们会对长征感兴趣。看着看着我的感受就变了,变成对他们路程上的点点滴滴,和他们对于中国最传统的生活习惯和所有他们见到的、因为经济发展和受教育程度的不平衡所造成的中国城镇现状的感触和理解而感兴趣。他们以一个外国人的视角发现了我们不曾注意的东西,回答了我们不能回答的问题,甚至让我这个中国人因为他们更了解中国。感谢他们。

  《两个人的长征》读后感(二):你知道这误会有多深?

  全球化是越来越严重了。本来你以为对于那些老外来讲,八杆子打不着的事儿,他们开始将其当作自己生命中的一部分来看待。不可避免,误会和冲突随之产生了。

  我看《两个人的长征》最值得佩服的就是马普安和爱德两个人的直率。他们毫不忌讳地把一路上因沟通不畅和习惯不同而和当地人产生地小矛盾和小冲突认认真真地摆在了纸面上。这些因误会而产生的故事有的时候真的让人哭笑不得。

  如果你很想了解一下为什么不同的文明之间总会产生不可调和的冲突,一定要看看这本书。看看小矛盾是为什么产生的,你甚至能明白那些大问题,比如八国联军侵华,到底是为什么?

  另外,遗憾,马普安没有执笔,大部分文字来自爱德。马普安是自由作家,从后记能看出他文笔更好。不过爱德能去写,功劳还是更大。

  《两个人的长征》读后感(三):转载-中西方文化差异-與政治無關

  兩個人的長征

  讚一個。昨晚熄燈后借來看,愛不釋手,就著手機的燈光看了差不多3個小時才決定睡覺,因爲今天第一節課很難,而且很容易引起瞌睡。

  這本書是寫兩個英國人在2002年左右重走長征路的事情,寫得也比較搞笑,很有幽默感,文化的巨大差異也從他們的筆下得到體現,儘管當時他們並不想幽默。同樣的,他們也覺得中國人非常有幽默感,大家都認爲對方不按常理出牌嘛。

  “毛主席說‘長征是宣傳隊’,我們的‘新長征’卻像是馬戲團,每到一個新地方,都會引來一大群人‘看老外’”。。。。。。。

  嗯嗯,還是很不錯的書,與政治無關。

  etson发表于13:13 星期四 心情絮语 评论0 阅读56

  http://bulaoge.com/topic.blg?dmn=netson&tid=64287

  《两个人的长征》读后感(四):很有感觉的一本书

  很早就知道这本书。是北京台的一个访谈节目,采访这两个老外。当时就觉得很新鲜,被他们的描述所吸引,一直想买他们根据自己旅途日记写的这本书。

  只可惜joyo一直缺货,终于在前两天买到手了。有点迫不及待,只用了周六周日就看完了。他们原本用英文写的,翻译成的中文版。很久没有一本书能使我有这样的冲动,能够一口气看完,而且还放在床头,睡前再重读一小段。

  说不清楚是为什么!只觉得新鲜。老外走在中国最偏僻的地方,语言不通,生活习惯不同,甚至根本不认路(他们说甚至出发前还没搞清楚该怎么走,赞助也没搞定),就这么不顾一切地走了,到底为什么,长征的吸引力么?我感觉他们自己开始也没有很确定,只是想看看红军是如何实现长征的?

  里面描述了很多偏远的山区,贫穷的农民,迷路,途中的困苦,生病,被狗咬,还有很多争吵,怀疑,误解等等,当然也有如画的风景,误入禁区,访问老红军,热情的接待...

  这本书还是较客观的,一路上遇到的有善良的热心的人,冷漠的人,唯利是图的人,中国人的面面观。他们也有抱怨,只是在困难的时候,突然有人肯雪中送炭,会立刻打破所有的坏印象,自己开始反省了,哈哈...

  这本书多少也会让你了解一些中国那些偏僻得没有人关注的地方,到底是什么样?我们还有些什么问题...

  《两个人的长征》读后感(五):理想主义绝响

  这本书总是令我想起另一部外国人视角的作品《空谷幽兰》,后者是一个异国人在终南山寻访最后的隐士,而这里则是两个西方人重现长征的画卷。两者都是对逝去的中国精神的回归探寻,试图在漫长而艰苦的道路中研究精神性在现代社会中是否一息尚存。它们的相同之处还在于,所有的访问都是偶遇,所有的路线都是临时决定。隐士的探索辗转了秦岭几座深山,从一个道士到另一个道士,按照他们提供的零星线索攀爬而去,而长征中则是不断打听遗存的村落和老者,挖出历史的残骸。

  作为西方人,无论中国如何发展,他们始终是迷惘的。或许永远也无法令他们理解,几千年的血腥激荡是怎样在每个中国人心上刻下沉重的烙印的。背负历史似乎成了中国人忍辱负重的一项原因。而事实上,自从文化的割裂断层以来,中国人我们自己也不甚明了自己生活的重心。从前人思考了几千年的东西,似乎离我们过分遥远。我们的生活由组织和机构安排规划好了,各种欲望交织起虚华的脉络,静下心来,发现什么也没有得到。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同面对中华不知所措的西方人是一样的,失去了对本源的发现精神。

  旅游是一种休闲,然而探索却是一种苦行,不仅仅在肉日上,更是在精神上。一直在确定理想目标-怀疑-论证-确定-再怀疑的路途上踽踽。我记得留美的师兄到了学校便被导师热忱地抓去问:你是共产党员吗?共产主义在中国是不是很蓬勃?人类的解放事业啊,到底是怎么样一种光景?真想去亲眼看看啊!师兄哭笑不得。对共产主义的自觉和反省也许在这样一些抑制的地方才真正显得可贵和真实。有多少人是浑浑噩噩随波逐流就汇入了当今时代洪流的?理想之所以称为理想,不仅仅有理,还要经过自己的思想。而这思想将显未显时,是极其痛苦的。因此我们才去各地探索,发现,苦行,在精神上不断拷问,就像两书的主人公一样,既然不确信,那么就用自己的双眼和双脚去验证。

  隐士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最后一缕遗魂,而长征或许是理想主义的强弩之末。我们像是水中浮萍,无根而动。历史的真实性对个人来说并非那么重要,更何况,所谓的历史本来就充满了强权色彩。一遍遍反复咀嚼为的是开释心中的迷惘,或者,扩大这种迷惘,以求更深的探索。我们不能责怪这两本书中外国人的体悟很是奇特甚至有些荒诞不经。在指责“不解中国国情”之前,好好想一想,我们对于自己的根源,又何曾有过抛弃一切就走的冲动,和艰苦考证的勇气,以及拷问精神的决心?他们的荒诞之处正弥补了我们习以为常的选择性忽略。

  理想主义的死亡,大部分死亡,集体死亡,总令人不敢不忍承认。相信他们如同隐逸之士一样,只是出于中国传统精髓,不愿示人,而非绝唱。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长征  长征词条  读后感  读后感词条  两个  两个词条  100  100词条  
美文

 《亲爱的女儿》读后感锦集

 《亲爱的女儿》是一本由[韩]孔枝泳著作,四川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8.00,页数:30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展开)

美文

 放飞梦想

 那些日子:青春没有飞舞,岁月没有放纵!  那些日子:没有做梦的季节,没有飘渺的彩虹,梦想被囚禁只有:“我是一只小小鸟,想要飞 却怎么样也飞不高”!  那些日子...(展开)

美文

 《林肯传》读后感锦集

 《林肯传》是一本由戴尔·卡耐基著作,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5.00元,页数:30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