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红楼梦人物论》读后感1000字

  《红楼梦人物论》是一本由王昆仑著作,北京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6.00,页数:30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红楼梦人物论》精选点评:

  ●上世纪四十年代成书亦算可读了

  ●比老糊涂的周汝昌中肯精辟一万倍

  ●主要人物分析

  ●袁行霈在序言中说,这是一本大家小书,文章内容简短,能让我们用最短的时间汲取知识,非常适合现代人快节奏阅读。是的,相对于其他红学书籍,这本书读起来没有什么压力,书中对《红楼梦》写作背景做了简单介绍,肯定了当时经济对作者写作的基础作用。最精彩的就是对书中主要几位人物的论述。对林薛贾的一些评论是非常精妙的。如书中说:林黛玉是在谈恋爱,薛宝钗在生活。林黛玉因自己的任性真诚被抛在时代外面,但是薛宝钗却因自己的功利现实被时代掩埋,还有贾宝玉的直感生活也非常精彩。

  ●今天读完了,觉得分析的中规中矩的详细

  ●至少文字让人读起来很舒服。入门,在读第二遍红楼梦,顺便找了这本老师推荐的书看。我觉得还行。看过大家的书评之后才意识到自己能力水平多低,提升空间很大哈哈,不过还是觉得这书对我来说是不错的 。

  ●我读的是一本红色封面的繁体竖排版的,忘记了是哪一年的版本了。觉得很好看,很精辟,有一种引人入胜的感觉。

  ●这本比周汝昌那本靠谱 分析更靠近文学而非高级的八卦

  ●想起老胡...谢谢

  ●以前读的 mark

  《红楼梦人物论》读后感(一):宝玉是红楼梦里最痛苦的人

  宝玉是红楼梦里最痛苦的人,他什么都知道,什么都明白,但是什么也改变不了,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他心爱的姐姐妹妹们一个个香消玉损,直到林黛玉的死让他绝望。女孩们越可爱,想起他们的结局就越悲伤,小时候聚在一起越开心,长大了的下场就越痛苦。他们全都被生活和时代吞噬,独活的宝玉,连呼吸都是痛的。

  《红楼梦人物论》读后感(二):红楼梦是乌托邦式的幻想

  有浓浓时代印记的人物评论,将当代的政治正确带进小说解读是现在仍然流行的现象,但是真的合适吗?不可否认,有的小说初衷确实如此,但也有一大部分不是。 在我看来,红楼梦是曹雪芹构筑出来的乌托邦,虽有一定的反抗性,但远远不能达到批判封建社会乃至于到“鄙弃和厌恨本阶级”的程度。曹在写这本书的时候当是怀着对现实的不满的,但也不会将这种不满转化成为反对封建统治,他并没有提出新的政治思想或者社会架构。 学者们已经考证,红楼梦中相当一部分人物、情节都是曹雪芹经历过的生活的演化,他对其中相当一部分人是有感情的。怎么能因为政治正确就一下子把凤姐、探春打趴在地上呢? 红楼梦成为不朽名著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摆脱了脸谱式的人物塑造,改变了过去非黑即白的人物形象。当然,该书的成书有特殊历史背景,不应强求,但倘若现代人还是如此人物评论是在开倒车了。

  《红楼梦人物论》读后感(三):不要标题

  读完做了三页笔记,通看下来这些词汇运用频率略高:自由,封建,礼教,传统,奴性,斗争,权威,同情,悲剧。

  在作者看来,曹公的取向是很明显的:划分角色阶级,喜爱林黛玉为代表的抒发性灵的女儿,不喜薛宝钗为代表的现实功利的女儿,黛玉的悲剧是因为她反抗传统,宝钗的悲剧是因为她属于传统眼中的完满妻子而传统必将崩塌;认为读者的取向也是明显的:普遍拥林,少数拥薛。

  我个人认为曹公对于笔下的女儿都是怜惜的,有喜爱之感情的,他可怜这些灵动的女儿最后落得各式下场却无可挽回。并非同作者所说,对宝钗等虽然不喜但是也不取敌视的态度,只能逼自己客观掘发。

  (dbq我就是个拥薛的我直说)

  通篇太刺了...认定宝黛就是更高尚优秀的灵魂,明贬宝钗的优点都是符合传统审美的,或者用以表现传统之顽固的...宝钗她可爱只是因为她可爱啊摔,所有小姑娘各有各的可爱之处,为什么她们的可爱要么就一定是因为她们发扬个性与传统斗争而来,要么就一定是为了表现封建传统力量的强势而来(

  以及通篇强调反封建反传统强调等级划分...感觉次数太多了。

  所有小姑娘都很可爱,刚烈有刚烈的可爱,理智有理智的可爱,感性有感性的可爱,孤高有孤高的可爱,爽朗有爽朗的可爱。

  黛玉葬花的泪水让人爱怜,宝钗听长辈之命的忍耐也叫人爱怜;探春大刀阔斧的改革让人佩服,惜春只求自保的冷静同样叫人佩服。

  (想了想想不出怎么夸迎春)

  怎么说,个人认为,如果是红楼梦相关的入门书的话,或许看看一些作者好恶不那么明显的书会好一些?

  《红楼梦人物论》读后感(四):拥林反薛的作者啊~

  【没想写长评的话说】

  写得还行的一本有关红楼梦的论著,所提观点和我的感受大体相似,而且作者一定是拥林反薛的,而且很喜欢晴雯……可见作者本人也是性情中人。宝黛二人的论述很好,尤其摘录了一些较好的续本,可以作为看完前八十回原作后的补充。

  但是对宝钗的解读依旧无法说服我。我可以感受到宝钗性格中令人后怕的冷淡,以及很强的对现实社会的遵循和对功名的追求。故而说宝钗与宝玉的价值观相差甚远,此点是认同的。但究竟宝钗有没有那么心机,是不是为了当上宝二奶奶才费尽心思地和众人搞好关系呢?我觉得倒不然。我认为其实是宝钗性格中固有的对现实秩序的遵从让她一直认为,和大家搞好关系是所谓闺中女子的必备技能,因而当她一个不落地送给每个人礼物时,当她没事儿就去长辈屋里溜达时,当她很无私地拿出自己的东西应急时,她想的并非是要收买人心,而是一来她的冷淡让她本不在意这些东西,二来这些行为是她所认为的大家闺秀应有的所作所为,符合她当时的社会地位。如此说来,宝钗的一生不也是一个葬送在社会框架下的悲剧吗?所以,一味的把宝钗说成心机婊是很不负责任的行为……

  当然,还是林妹妹的性灵之美更让人心存向往。其实还不是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渴望那种至真至性,却不得不在纷乱的世界中挣扎,但又做不到宝钗般绝对的顺应与无视吗!由此来说,人生岂不是一场永无止境的斗争,关乎自己内心的选择。

  因此,我想曹雪芹写作红楼梦的意图,并非仅限于批判一种社会的禁锢,或是描绘一场爱情悲剧,更多的,是一种蕴含在“万事皆空”的思想中,表达出的对人生广阔无限的悲悯,盖因我们,还都难以真正逃离。

  无立足境,是方干净吧。

  《红楼梦人物论》读后感(五):晴雯之死

  晴雯死了,据说一夜都在挣扎呼喊。宝玉问,喊的什么,一个说是娘,一个说是在挂念二爷。自然,晴雯在最后一夜里所思念的是娘亲而不是宝玉

  晴雯不是她的真名,她不知道自己的根系,不知道自己的生生父母。打小她就在这园子里做下人伺候着。

  晴雯出场的机会并不太多,不过着墨并不算是少。两场戏份里面,正好能表现出她突出的性格。

  一个是宝玉因为黛玉而有些心绪浮动,找了晴雯的不是,结果晴雯也不在乎自己的下人地位,在宝玉面前耍起了性子,还拿袭人说事。后来宝玉为讨晴雯欢心逗她开心,让她撕扇子。晴雯犹如褒姒一般,欢喜地不得了。一场烦恼就此抛却。

  一个是宝玉的孔雀金丝的袍子破了,晴雯将就着自己的病身子,连夜跟他补好了。

  书里道,“心比天高”。确实,晴雯不光是脸蛋在园子里的下人里是俊俏的,她更突出的是那股子不太把自己当做下人的心气。她在其他的下人面前有傲气,别人看她都会认为是她是依仗着宝玉的喜欢,仗势欺人。其实,并非全然。晴雯是在骨子里把自己和其他的下人有意识的划分开了。当然了,作为老太太的人,作为被老太太支会去照料宝玉的丫头,她很可能因为这样而更使得自己的心气高了不少,对待其他丫鬟丫头老妈子刻薄了些。

  晴雯被撵走,不能尽怪老妈子们在背后使坏,晴雯自己在平日里也确实招人怨了,心气高了,自然有些忘乎所以了。

  袭人就守着了自己本分。袭人被晴雯戏叫嫂子,不是没有缘由的。袭人对宝玉有感情,不仅仅是姐弟之情,更兼有男女之情。宝玉待袭人更像是弟弟对姐姐。而晴雯宝玉呢?晴雯宝玉有情,这种情应该是友人之情。有没有儿女私情呢?应该还是有些的。不然,她在临死前也不会将自己的贴身红袄送于宝玉,然后要了宝玉的袄子自己穿着。但是,这种私情更多的是宝玉和宝钗、黛玉、湘云等之间的那种姐妹情相似。

  晴雯临死前所呼喊的是娘而非宝玉就能说明这一切。宝玉来看过了她,和他交换了袄子,她也就满足了。她内心所遗憾的是没有能见到娘亲,没有一个家的温暖。

  反过来对宝玉来说,晴雯和袭人是不一样的。袭人是姐姐,晴雯是可以做情人的。几次三番的幻见晴雯,几次三番言语中提到晴雯,以及为晴雯做悼词,都能说明宝玉晴雯是有很深感情的。假如有可能,宝玉会让晴雯做小妾的。而非是袭人。

  晴雯死了。大观园里,纷乱萧条开始了。

  芙蓉仙子下凡来

  百草园中独傲开

  渡尽劫波飞复去

  人间无色尽徘徊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红楼梦  红楼梦词条  读后感  读后感词条  人物  人物词条  1000  1000词条  
美文

 足球 人生之二

 2018世界杯足球赛截止到7月8日四强队尘埃落定,法国比利时英格兰还有克罗地亚队最终出线,之前的各种预测期盼终于水落石出,真的是几家欢喜几家愁,足球比赛踢到现...(展开)

美文

 《陌生人》观后感摘抄

 《陌生人》是一部由奥逊·威尔斯执导,奥逊·威尔斯 / 爱德华·罗宾逊 / 洛丽泰·扬主演的一部犯罪 / 剧情 / 黑色电影 / 悬疑 / 惊悚类型的电影,特精...(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