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99%诱拐》读后感1000字

  《99%诱拐》是一本由[日] 冈岛二人著作,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8,页数:31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99%诱拐》读后感(一):还差1%就完美了

  

《99%的诱拐》和冈嶋二人老师(该说是两位老师)的其他名作一样有着非常别致的标题。99%这个词语给人的第一印象是电脑软件加载的进度条,明明前半程加载的很快,到了最后1%却开始慢吞吞的,让人哭笑不得。本作正如99%这个词给人的印象一般,稍有些虎头蛇尾,离完美的作品还是差了一步。

本作围绕着两场诱拐绑架案而展开,前半程情节紧张刺激,节奏流畅,即使中段展开也不乏后劲。然而,到了最后的最后,完全在人意料之中的结局却显得稍有些逊色。后半段的高科技诱拐本身是全书的核心,但凶手的身份在一开始就告知了读者。这本身是非常大胆的设计,一般而言,预先交代凶手会出现两种展开,一种是后期出现更大的反转,以至于作者有足够的自信和资本挑衅读者,将不那么重要的小谜题直接一语道尽。而这样的效果是,当后期更高的高潮最终到来时,读者会产生更强的阅读体验。第二种展开是告知读者凶手的身份本身是一个陷阱,通过这个信息来对于读者形成误导。但很遗憾的是,本书既不是第一种,也不是第二种,本书的主要悬念设置在了凶手如何顺利完成整个案件而不被抓住上。这导致全书的后半部分更像是一场动作悬疑电影而非推理小说,就大场面和强烈的画面感而言可谓高潮迭起,但就推理和反转而言缺乏足够有冲击力的高潮。在最后的最后,可能是冈嶋老师也想呼应一下标题,这个案件最终没有形成完美犯罪,凶手虽然没被警方抓住,但还是露出了马脚,正如这个犯罪不完美的结局一般,全书也没能做到完美。

虽然吐槽了那么多,在那个年代写出这样的作品仍然令人难以置信。冈嶋老师善于在书中利用前沿科技,本作的诱拐实现了人工智能的直接响应,全过程都可以远程遥控,令人啧啧称奇。这种充满未来感的犯罪方式却出现在过去的一本书中,不禁让人感慨好玩有趣的梗其实早就被人玩过了,甚至早已被玩烂了,现在的书实在都是在炒冷饭。正所谓推理、科幻无界限,脑洞、巧思无限大。岛田当年所说,未来必然有适应未来科技背景的21世纪本格推理,这话真是一语中的啊。

  《99%诱拐》读后感(二):无法想象这是一部30年前的作品

  

如果说起推理小说界的“合体作家”,想必大多数读者第一时间想到的都是由一对表兄弟组成的埃勒里·奎因。而在日本,也有这样一个合体作家,这就是由德山谆一和井上泉组成的“冈岛二人”。这个名字对于非推理小说爱好者来说可能有些陌生,但只要读过冈岛二人的作品就知道,能多次获得推理大奖、在推理作家多如牛毛的日本占有一席之地,业务能力绝对不是盖的,他们的每部作品都精彩到能让人一口气看完。

比如冈岛二人最出名的作品《克莱因壶》,完成于1989年,却已完美构想出虚拟现实游戏体验装置,超前《盗梦空间》20年;还比如他们的另一部作品《然后,门被关上了》,根本就是这两年才火起来的剧本杀的小说版;再比如这本《99%诱拐》,同样创作于1989年,却提到了许多后来才有的高科技手段,比如基站入侵、无线传输等等,当成科幻小说来看也未尝不可。

不难发现,冈岛二人的超前构想无疑是令人钦佩的,但就算抛开这一点,他们的小说照样好看。顾名思义,《99%诱拐》围绕着绑架案展开,但两场极其相似的绑架案却横跨了20年的时间,是有人恶作剧还是另有内情?为什么是99%而不是100%?剩下的1%去哪儿了?带着这种好奇翻开本书,一场让你酣畅淋漓的阅读体验就这么开始了。

与一般的推理小说不同的是,《99%诱拐》并未将绑架者的身份作为书中最大的谜团留待最后再揭晓,而是一开始就将绑架者的身份告知了读者。但即便如此,身为读者的我仍然被故事牵着鼻子走,并因此产生了更多的疑问:侦探要如何通过蛛丝马迹判断出绑架者的身份呢?绑架者这么做的目的究竟是什么呢?他最后又会否被抓住呢?总之,在阅读本书的我,也像在追平进度条一样,迫不及待地想要到达那个“99%”。

当然,由于《99%诱拐》成书距今也有30年了,以现在的眼光来看,某些桥段难免会稍觉俗套,一些科幻元素的运用在如今看来也不算新鲜了。但冈岛二人的写作水平之高超就在于,就算故事不完美、有漏洞,还是能让你拿起来就放不下,不看完誓不罢休。

  《99%诱拐》读后感(三):高水准的推理杰作

  

1989年4月28日,在合作了27部高水准的推理杰作后,冈岛二人宣布解散。细数他们合作过的作品,最经典的当属《然后,门被关上了》《克莱因壶》《99%诱拐》三部。被称为“最高的冈岛三作”。

在看完了《然后,门被关上了》《克莱因壶》之后,我把《99%诱拐》也看了。可以看到,在追求创新的二人笔下,这三本书是全然不同的三个高峰。

《然后,门被关上了》是一本纯粹的本格推理作品,被评为“极北的逻辑游戏小说”;《克莱因壶》被认定是日本的“虚拟实境”的开山之作,也是他们的诀别之作(实际上是由井上梦人一人完成)。《99%诱拐》则是让“冈嶋二人“与”绑架推理”画上等号的代表之作:多重绑架加上高科技元素,即使30年后的今天去读,也会觉得酣畅淋漓,以及作者对高科技的想象之极致。

小说一开始,就牢牢抓住了人的眼球:生驹洋一郎快要死了,他得抓紧写遗言,然而遗言不是关于遗产分配,而是写下了儿子多年前被绑架的案件始末。绑架、赎金、生死搏斗,这些常常出现在刑侦案件中的词,不过,这本书有绑架、有赎金,却从始至终从未见到绑匪现身……答案要到最末才会揭开吗?不,如果我们弄清楚了作者的意图,就会知道,绑匪是谁并不重要。

《99%诱拐》构思巧妙,高科技犯罪看得人连连惊叹还可以这样。书中通过两起相隔了12年的绑架案,讲述了一个表面上与金钱有关,实际与梦想、孤独有关的故事。正是这些东西,让人在看完之后不断回味。

在所有的小说中,高科技元素都是蛮吸引人的,不过能做到几十年后等书中所写的科技在现实中落地而不觉得过时的,太少了。《99%诱拐》就做到了这一点。完美的构思、超脱的精神内核,以及精准预言的高科技,只能说一句:不愧是经典。

为什么叫作“99%诱拐”呢?剩下那1%是什么?

因为这两次绑架,完全就是两次恶作剧案件。

至此,“最高的冈岛三作”就算是补完了,在继续看二人的其他作品前,我大概会把这三本小说再多读几遍的,那些细枝末节里隐藏的线索、精妙的构思、将现实的理想与孤独注入绑架案中,这些都值得仔细回味。

  《99%诱拐》读后感(四):《99%的诱拐》:一场时隔20年的复仇,一段别样的追凶之旅

  这是一场间隔20年的“隔世追凶”,也是一场20年后的复仇。 1968年,五岁的生驹慎吾被绑架,绑匪索要五千万赎金,符合一般绑架案的特征。但是,让人意想不到的是,绑匪并未收到赎金,却也把孩子放了。 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20年后,1988年的2月1日,对葛原兼介来说原本应是美好的一天,却成了一生中挥之不去的阴影,那一天,他被绑架了。 时隔20年,两起绑架案的手法惊人地相似,绑匪的要求也有很多共通之处。20年前的绑架案,绑匪让生驹洋一郎(生驹慎吾的父亲)把五千万纸币换成75公斤金条当赎金,20年后的绑架案,绑匪让葛原兼介的外公拿214颗钻石去交换。 20年后的绑架案,很明显是在某种程度上模仿20年前的作案手法,绑匪为什么这么做?当年到底发生了什么?这75公斤的黄金去了哪里? 这就是冈岛二人的推理小说《99%诱拐》,令二人斩获了第十届吉川英治文学新人奖的作品,这个“多重绑架”的设计,是冈岛二人绑架作品中的集大成之作。2005年,《99%诱拐》这部小说,更是荣获“这文库本了不起!”推理娱乐部门票选第1名。 小说一开始,就牢牢抓住了人的眼球:生驹洋一郎快要死了,他得抓紧写遗言,然而遗言不是关于遗产分配,而是写下了儿子多年前被绑架的案件始末。绑架、赎金、生死搏斗,这些常常出现在刑侦案件中的词,不过,这本书有绑架、有赎金,却从始至终从未见到绑匪现身……答案要到最末才会揭开吗?不,如果我们弄清楚了作者的意图,就会知道,绑匪是谁并不重要。 《99%诱拐》构思巧妙,高科技犯罪看得人连连惊叹还可以这样。书中通过两起相隔了12年的绑架案,讲述了一个表面上与金钱有关,实际与梦想、孤独有关的故事。正是这些东西,让人在看完之后不断回味。 在所有的小说中,高科技元素都是蛮吸引人的,不过能做到几十年后等书中所写的科技在现实中落地而不觉得过时的,太少了。《99%诱拐》就做到了这一点。完美的构思、超脱的精神内核,以及精准预言的高科技,只能说一句:不愧是经典。 为什么叫作“99%诱拐”呢?剩下那1%是什么? 因为这两次绑架,完全就是两次恶作剧案件。 至此,“最高的冈岛三作”就算是补完了,在继续看二人的其他作品前,我大概会把这三本小说再多读几遍的,那些细枝末节里隐藏的线索、精妙的构思、将现实的理想与孤独注入绑架案中,这些都值得仔细回味。 全书行文如流水,全程无尿点,确实可以一口气让读者读完。不过毕竟是80年底初期的书,里面写的高科技,在今天看来多少有些平淡了,但是在当时绝对算得上“惊艳”四座。不过就创意来说,还是蛮特别的,确实有很多值得后辈借鉴的地方。

  《99%诱拐》读后感(五):《99%诱拐》:看似恶作剧般的事件,实则隐藏疾走孤独坚强意志

  

为何说冈嶋二人写的《99%诱拐》只有99%而没有达成100%,想必是因为在两次绑架案件中,只有一人伤亡,还是因为自己无意淹死,实可谓没有丝毫损伤的恶作剧案件。绑架勒索撕票这些言辞在刑事案件中,本就是令人闻风丧胆措辞,但是时隔近20年,两个案件都与金钱利益挂钩,而更明显直接的是潜移默化的影响,致使一个少年儿童为父报仇雪恨,这不免让读者我深觉心寒,即使没有伤亡也让人慨叹人情世俗带来的巨大影响。在这样一个悬疑推理小说中,居然没有想要的人性摧残,没有伤亡痛楚,确实不像此类作品风格,然而意料之外的是,一系列事件背后,被操控的居然是疾走的孤独和坚强的意志。

五岁时,慎吾被父亲公司的同事绑架并勒索五千万,这对当年的父亲着实是两面为难,好在最终孩子平安回来,多年后,同样一名男子溺水而亡,身边还是当年的五千万金条,这其中有何渊源,又牵扯到哪些人情世故。冈嶋二人在《99%诱导》一书中,通过悬疑探案的手法,配以三十年前设想的高科技断案手法将常见的绑架案件阐释的令人无比纠结。

我们常说父债子还,也深知子承父业等思想,父子之间的情谊是能够抵挡住所有艰难险阻,五岁的慎吾没曾想过自己的命是父亲牺牲梦想得来,如若不是被有心人士有机可乘,又怎会让父亲壮志难酬抱憾终身以至于逝世都无法释怀。当年的案情,警方也没有抓捕到犯罪分子,可是对慎吾父亲却是有着无法消匿的影响。作为儿子,理所应当,为父亲找回公道。而多年后又一起绑架案件,皆跟当年的些许人有关。究竟背后指使者是谁,想要得到的又是什么,我们读者可以肆意进行揣摩。

在《99%诱拐》这本书中,我很是诧异成书于30年前的这本书,居然在绑架案件中用到了很多当今世界的高科技手段,实在难以想象这些技术在当年来看,是有多么的轰动。每一起案件都是情有可原,无论初衷是什么,是恶作剧也好,是爱恨情仇也罢,终究不过是人世间的悲欢离合。

在看完《99%诱拐》这本书后,我着实明白了对于所有人而言,壮志难酬的忧郁,如果没有慎吾父亲的整整3本笔记,慎吾也不会策划后续活动,更不会有系列绑架案件的影响。没有人愿意自己的一生心愿被他人破坏,最终抑郁而终,作为儿子,慎吾是称职的,作为设计了这一系列运用高科技手段的绑架案件,他也只不过是在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而已。《99%诱拐》并不是100%,所以完全可以逃脱法律制裁,只不过要看最终谁输谁赢,有机会我也要重新看这本书,让智慧的光芒闪耀我内心!

  《99%诱拐》读后感(六):属于死宅的推理爽文

  

自从去年偶然读了冈岛二人的《克莱因壶》后,就一直为这个写作组合的脑洞所折服,从此以后他们的作品每出一部中文版,我都会立即入手。而这本作为其代表作之一的《99%诱拐》,当然也早就被我列入必读的作品。

这本书属于典型的冈岛二人式案件:在上世纪60年代末,某个公司经理的儿子慎吾忽然被绑架,凶手勒索了75根金条后释放了慎吾,在那以后警方一直没能找到真正的罪犯,甚至都没能获得什么有用的线索,于是这起绑架案认为是一场“完美犯罪”。

20年后,当年的受害者慎吾已经长大成人,他为自己及家人在当年遭受的损失感到十分愤慨,既然那起绑架案被认为是完全的完美犯罪,那么慎吾以一种恶作剧般的心态,完全“复刻”了当年的案件。

然后警方真的又没能破获,慎吾就这么把当年父亲交出去的赎金连本带利的收回来了……

这算是推理小说中一种不太常见的爽文模式了,在别的故事中,都是一个苦大仇深的人悲剧角色设置一个看似完美的犯罪手法,正当他即将完成复仇时,一个有着一颗圣母心的“名侦探”揭开了一切真相。

此类故事看得多了,总会让我对侦探产生一丝愤恨:

人家凶手那么不容易了,就不能让他完成个夙愿吗?

所以在这个故事里,终于没有了洞悉一切的“名侦探”,所以阳光帅气又热爱家人的慎吾完成了他“华丽”的犯罪。

还没看到本书的朋友别以为我在书评里把真凶给剧透出来了,因为在第二起诱拐案开始时,书中就已经明示了读者:下手的人就是慎吾。

这也是作者在这本书中所作的大胆创新——像一位喜欢发出犯罪预告函的怪盗一样,直接指出了罪犯,让读者猜测他到底用了什么手段完成这场看似根本不可能的犯罪?

这里就牵扯出了冈岛二人作品的另外一大特点,那就是对那个时代极客文化的深入描写。因为这几年很多对冈岛二人的宣传都把他们吹成东方的威廉·吉布森,导致很多读者读过其作品后都会非常不屑地说:“就这?也敢和威廉·吉布森比?”

是的,冈岛二人的作品无论从思想深度还是文学性上肯定没法跟赛博朋克时代之父比,但同威廉·吉布森那种从计算机书籍上抄几个技术名词就敢写书不同的是,冈岛二人能让我这样的死宅能隔着30年的时光也能准确的辨认:这作者是个“自己人”!

《克莱因壶》中作者对于VR设备的洞见就不必说了,在这本写于上世纪80年代的书中,网游、基站入侵、ID、CHAT、游戏攻略本……这些元素已经都已在书中出现,有些甚至还是案件相关的重要线索。

看到这些在今天这个时代已经略显过时的名词,我真是对这本书有相见恨晚的感觉,要是我在十几年前还在读高中时,看到这样一本充满“死宅”元素的推理小说,一定会激动推荐给班上的每一个同学。

  《99%诱拐》读后感(七):相隔20年的两起案件,究竟有着怎样的幕后关联?

  

三本记载着人生未竟、充满遗憾和不甘的手写笔记,寄托着对儿子的殷切期望,身心俱疲的病人困在满目苍白的病房中,回想着过去那段刻骨铭心的经历,懊恼和悔恨充斥心中,同时也有深深的不安,唯一安慰的是,12岁的儿子生驹慎吾并没有因为5岁时被绑架的经历而逐渐沉默,喜爱滑雪的他依然生性活泼的在奋斗着。

相隔近20年的两起绑架案,竟然以一种匪夷所思的进展关联了起来。一名丧生海上的男子怀抱七十五公斤黄金的案子勾起了20年前的绑架案,时年5岁的生驹慎吾被绑架,绑匪勒索七十五公斤黄金(价值5000万日元)后将生驹慎吾送回;20年过去了,立卡德总经理武藤为明的外孙葛原兼介被绑架,绑匪勒索价值10亿日元的钻石作为赎金,而立卡德公司就是20年前收购生驹慎吾父亲创办企业的主要竞争对手,两起案件似乎有了某种必然的联系…

《99%诱拐

冈嶋二人的《99%诱拐》创作于近三十年前,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书中所提及的电脑网络、通信技术、调制解调器等可谓与时俱进,并进行了大胆的创新和设想。善于挖掘和利用大脑的充分思考,是冈嶋二人的优势,神奇的想象力更是绝无仅有的能力和创作水平体现,这一点,在《克莱因壶》中体现的最为明显。

《99%诱拐》讲述的其实一种特殊的复仇故事,但冈嶋二人的作品中很少体现血腥杀戮,更多的是一种内心的提示以及思考。本书中,生驹慎吾在20年前是绑架案的受害者,在20年后则成为绑匪指定的运送作为赎金的钻石的人选。并且,20年后的绑架案是发生在七十五公斤黄金从海底被打捞出来以后,这其中究竟有着怎样的联系呢?

在欣赏精彩剧情的同时,书中吸引读者的还有那些利用当时年代中最为流行的科技最前沿的设备和技术,以及作者超前的创作想象力。绑匪打来的联系电话利用的是电脑合成的女性声音,利用架设的通信基站入侵普通住户家的无绳电话,在30秒到60秒之间,利用超波技术分别从距离900米远的两户住家中拨打电话,让警方无法分辨绑匪的诡计。在这部创作于30年前的作品中,我们看到了利用电脑和程序控制的“防盗门”“报警器”“无线传输”等现代科技高端技术,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本书的出版一定令很多读者目瞪口呆吧。

说到底,《99%诱拐》毕竟是一部优秀的推理小说,在本身剧情悬疑设置巧妙的情况下,加上极具想象力的高科技的运用,让人读起来欲罢不能。警方与绑匪在交付赎金的较量中,每一个环节的设置都至关重要,绑匪的每一个指令,警方的每一次应对,都充满了冷静与疯狂、睿智与煎熬。

相隔20年的两位绑架案的受害者,其经历并不像普通绑架案中那样悲惨,某种意义上说,他们被照顾的挺好。绑架案的目的,从一开始就不是以伤害为主,更不是以赎金为标的,似乎,案件的背后有着更为令人琢磨的味道…

  《99%诱拐》读后感(八):原来诱拐还可以这样写!这是我看过的最温柔的诱拐

  对于冈岛二人两位老师的最初印象是《克莱因壶》,它的科幻感历经数年却依然让人忍不住赞叹,而推理的部分和开放性的结局也是引发了无数讨论和思考。而在猪神(天蝎小猪)的导读中也对两位老师和他们的作品有了非常详尽的介绍,让我对冈岛二人的其他作品也种草不已。 特别是了解到冈岛二人曾是“绑架推理”的代名词,和岛田庄司合称为“分尸的岛田,绑架的冈岛”之后,更是对其的诱拐作品满心的期待。这本《99%的诱拐》是我读的冈岛二人两位老师的第一本诱拐系列作品,看完真的觉得特别的满足也特别的感慨,真的没有辜负我长久以来的期待,我才知道原来诱拐还可以这样写!才知道诱拐能写的那么温柔! 故事从多年前的一场没有结局的诱拐开始,即将离世的父亲给他曾经被绑架的孩子留下了一本日记,里面记录了他能回忆起的这场诱拐的全部的细节,即使孩子最终已经回来,即使大众已经忘却,即使很多事情木已成舟无可改变,他仍然觉得孩子在未来想要了解的时候,能够知道事件的全部,而非借口保护而抹杀掉他了解真相的权利。 多年之后,一起意外的事件让长大的孩子希望了解到当年的真相,并阅读了父亲留给他的日记,由此开启了一场复仇。这是一场已经知道凶手的诱拐,但是即使你知道了凶手也依然会被故事所吸引。因为强烈的代入感让我们从内心支持这场“复仇”,在不打算伤害到任何生命的情况下,如何成功复仇并全身而退是故事的重点。 和《克莱因壶》一样,《99%的诱拐》中也含有了相当多的高科技,虽然从我们现在来看这些科技已经是我们生活中的日常了,甚至有一些小细节还落后于我们的现有的科技水平,但是仍然能够感觉到其超前的意识和即使从现在科技来讲的可实施性。 既然是“诱拐推理”那么必然是诱拐和推理同样重要。 先来看看“诱拐”。在复仇中的“诱拐”部分极有意思,主人公几乎可以说是个手无缚鸡之力的文弱书生,至少不是我们常见的“暴力型”的诱拐。第一个看点是凶手或者更确切地说是诱拐者如何在自己完全不出面的情况下,利用高科技成功将目标拐走而不被发现。第二个看点是如何将自己放置在警察的眼皮之下而完成“诱拐者”和“送赎金的人”这一双重的身份而不被发现,完美实施整个的过程。 再来看“推理”部分。这本书的推理成分其实并不算很强但是却是相当的有意思,它主要包含了两个部分。一是在父亲留下的简短的日记之中推理出多年前诱拐案件的始末,从动机到凶手,这部分就像是作者留给读者的一道解谜题目,从动机到凶手都能从日记之中推理出来。我们的主角自然是解开了谜题并因此设计了自己的复仇计划,那么作为读者的你能解开这个谜题吗?第二则是主角在警察的眼皮底下一人分饰两角,那看似完美的犯罪过程中的疏落所在,哪怕仅仅只有1%的失误,也会让整个计划被人看穿。是谁找到这1%的破绽看穿了这背后的真相呢?而作为读者的你会不会同样拥有这样一双慧眼呢? 准备好接受挑战了吗? 而《99%的诱拐》这本书中除了“诱拐”和“推理”这两大看点以外,我觉得这本书还有一个很值得细细品味的地方,那就是其中的温柔情感。有父子之间的,有亲人之间的,有长辈和后辈之间的……最后在渡轮上,面对那片黑暗的大海和天空时的一幕带着些许的浪漫和无限的余味,让人心绪飘飞,这是我看过的最温柔的诱拐……

  《99%诱拐》读后感(九):没有完美的犯罪,只缘于那份无法磨灭的人性

  

说起绑架题材的犯罪作品,相信对于推理爱好者来说都不会感觉陌生。尤其是在荧屏之上,这样的故事情节真的有很多。一边是高额的赎金,而另一边是人质的安全,于是警匪双方开始了一轮又一轮的斗智斗勇。似乎这就是这类作品无法摆脱的固定模式。

如果你有这样的想法,不妨来看看这本《99%诱拐》。相信读完之后,你会得出不同的答案。

日本推理名家西泽保彦曾经这样评价这部作品,“关于《99%诱拐》这部作品,至今为止我已重读过20遍以上。如果把部分重读也算上,恐怕翻一倍还不止。不光有层出不穷的高科技,还有夺取赎金的诡计、巧妙的伏线埋设,作为本格推理小说也极其出色,完全配得上‘史上杰作’的称号。”

那么就让我们看看这部作品为什么能有如此之高的评价?

首先,当然是扣人心弦的故事内容。

作品开头关于受害人手记的讲述,揭开了一桩二十年前发生的绑架案件。时年5岁的生驹慎吾被绑架,绑匪勒索七十五公斤黄金(价值5000万日元)。一番PK之后,当我们还在为警方失败、赎金被取走的结局而扼腕叹息时,一桩新的绑架案出现在我们的面前。立卡德总经理武藤为明的外孙葛原兼介遭到绑架,绑匪勒索价值10亿日元的钻石作为赎金。而立卡德公司正是20年前收购了生驹慎吾父亲创办的企业。更微妙的是,这次绑匪居然指定生驹慎吾负责钻石的交接。从过去到现在,从犯罪的动机到犯罪的实施……过山车般的阅读体验,一连串疑问只有看到最后你才能获得想要的答案。

其次,是作者非凡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多重绑架的情节安排,让所有的人物关系、行为举止、内心情感都牵扯其中,“绑架”贯穿整个故事前后,让人赞不绝口。而在第二次绑架案中,绑匪自始至终从未露脸,说话的都是电脑合成音,再加上电脑、数字通用机器、调制解调器、无线传输等等的使用,让犯罪走在了时代科技的最前沿。难以想象这是30年前的作品!相信一定会令当时的读者大开眼界!而更令人刮目相看的是作品来自于井上泉、德山谆这样一对组合作家。他们虽然都不是科班出身,可是却凭借后天的不断努力和独到的分工模式,成就了属于他们的推理传奇。这部作品就是他们的代表作之一,打上了独特的“冈岛‘诱拐物’”标签。

最后,是故事背后带给我们的思考。

两起看似完美的绑架案件,却被作者打了99分。这其中的不足究竟在于何处?毕竟计划再筹划得如何完备,最终还是被揭开了真相。而上一代的恨意与不平使得下一代采用极端的方式来解决,为我们再次诠释了情与法的矛盾。故事的结局也为我们展现出作者对于解决问题出路的探究。没有无缘无故的爱,更没有无缘无故的恨,人性的善与恶通过绑架案件被诠释地淋漓尽致。即便是30年之后的现在,这样情与法的矛盾依然存在,那又该如何去解决,才能实现真正的100%,相信这才是作品带给我们现代人触动内心的反思。

或许我们没有重读过20遍以上,可是一次深入灵魂的阅读,足够让人回味无穷。希望你不要错过。

  《99%诱拐》读后感(十):猜一猜,为什么是99%而不是100%呢?

发生于19年前的一起绑架案件,生驹洋一郎付出了价值5千万日元的75根1公斤金条,终于安全地换回了被绑架的5岁儿子生驹慎吾;但罪犯直到洋一郎因病去世时也没有被警方抓获,甚至根本就没有多少进展或者多大的动静。19年后,他的儿子慎吾运用自己的智慧和技能,策划了一起绑架案件,目的却是要为自己的父亲以及自己讨回公道——这一次,警方同样没能知道到底谁才是绑架者,也没能抓获生驹慎吾——如果他们有足够证据的话!19年后的这起绑架案中,生驹慎吾得到了价值10亿日元的214颗1克拉钻石!

把前后两起绑架案写得如此出神入化,让读者足以留下深刻的印象甚至会不由自主地把自己代入其中的,是日本推理作家“冈岛二人”。不过,这个作者不是一个具体的人名,而是一个组合,井上泉与德山谆一两人组成的“合体作家”——当然,“冈岛二人”组合已经在31年前的1989年解散了。

前后跨度19年的两起绑架案,“开始”却是从一份手稿开始的,这份手稿动笔于第一起绑架案发生7年后。第一起绑架案以手稿“回顾”的形式得以呈现,却“回顾”得一波三折、从容不迫。第二起绑架案则进行得不仅同样有声有色,而且具有更加强烈的现场感,会带动着当事人、警方以及读者都情不自禁地“深陷”其中,恍如坐着过山车一般,直到最后依然回味无穷。

第一起绑架案的发生,本来确实也很像一起“正常”的绑架案。但却因为19年后的一起意外事件而让人感觉出了其中的不正常!当年,绑架者其实并没有收到价值5千万日元的75根1公斤金条,但他们却如约放回了被绑架的生驹慎吾。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其中可能隐藏的原因不能不让人生出几分猜想——特别是对于当事人生驹慎吾来说;而且,生驹慎吾还读到了父亲关于当年绑架案详情的手稿,父亲告诫他说:“慎吾,你要成为一个坚强的人。”

19年前,慎吾父亲的小公司因为绑架案的发生而告结束,进而被别的公司收购;而19年后的一起意外事件,让很多猜想再起波澜——当年,真的有一起被企图获得金条的绑架者所策划的绑架案吗?或者说,绑架案之所以会发生,它最真实的目的到底是什么?究竟谁都是知情者,谁却被蒙在鼓里?

19年后,当又一起高智商同时充满了高科技因素的绑架案,让两个家庭再次产生非同一般交集的时候,又会搅动起怎样的一种状况呢?

不怀好意者当然要付出代价,深陷其中的“旁观者”也难免能够总是心安理得——而当年绑架案的“当事人”慎吾在把前前后后联系起来而得出结论的时候,他作出的选择,就是要更加猛烈地进行反击。他具有这样的条件,显然也是经过了精心谋划。

当然,之所以19年后的第二起绑架案会给读者留下难以忘怀的印象,就在于其实他们也在和慎吾一起“前进”。他们知道事情的真相,也就更加想要知道这起绑架案最终如何收场,慎吾的表现是否合格……凡此种种,还可以列出一些来。

无论如何,“精彩”这个评价对于《99%诱拐》这本书来说,确实是实至名归。至于要问为什么是99%而不是100%吗?第一起绑架案如果没有19年后的那起意外事件,确实足称199%;而第二起绑架案,如果不是当年深陷其中的“旁观者”间宫暗地里猜出了真正的绑架者,也真的可以称之为100%了!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99诱拐》读后感1000字  诱拐  诱拐词条  读后感  读后感词条  1000  1000词条  99%  99%词条  
美文

 小街里拾趣

 我们这条街是“丁”字街,街头是一条主道,南通北达,笔直宽阔,汽车从早到晚的奔流着,滴滴的喇叭声,人们的吵嚷声,沿街的叫卖声,让这里略显喧闹。主干道的东侧是一条...(展开)

美文

 四季如歌

 四季如歌  文:清影  时光永在漂流  而我们终将老去  是什么让记忆回归从前  将往事泛起  三月的春风柔和  轻轻摇动着青枝绿叶的梦  稚嫩的脸上  满是...(展开)

美文

 经历过一些,然后继续走

当还在读初中的时候对自己说努力一点吧,考上好一点的高中就好了,结果是没有考上。当还在读高中的时候对自己说努力一点吧,考上好一点的大学就好了,结果还是没考上。其实...(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