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的孤独》是一本由[美] 克莉丝汀·汉娜著作,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5,页数:47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伟大的孤独》读后感(一):家暴
《萤火虫小巷》的作者克莉丝汀·汉娜在新作《伟大的孤独》中通过小说、故事的方式回答了这些问题。因为参战患上PTSD变得暴力的爸爸,夹在爱与暴力之间的妈妈,被恐惧塑造的蕾妮。 《伟大的孤独》让我们得以进入“家庭”这个空间,去发现暴力出现和蔓延的背后的社会问题,去感同身受受害者的苦痛以及理解被人质问的问题——“为什么不离开”,我们也看到暴力阴影下的孩子内心的恐惧,“就像豪宅,没有尽头的走廊串连无数房间”。 希望能有更多人关注家暴问题,为创造一个更好的社会发声。
《伟大的孤独》读后感(二):《伟大的孤独》
层层叠叠的情绪,那些深且悲的情感,一层层,透过无声的哭泣、侵蚀眼睛的泪水,流露出来。
愤怒,还有愤怒之下的悲哀、控诉、无力、孤独……是从那一段文字开始,被深掘出来——家暴的父亲?被一枪毙命的丈夫?毁尸灭迹逃亡天涯的母女?病床上永远醒不来的爱人?
抱歉我没有从中品味出人性与爱的伟大,只有看尽人世无常与艰辛的荒凉;抱歉我无法苟同残破的灵魂和扭曲的人性拼凑出来的爱情,只有暴力一方被彻底打败和分尸碎骨的快感。
爱是一种强大的力量,恨也是。
《伟大的孤独》读后感(三):一个主题“爱不会消逝、离去、死亡”贯穿始终
对于这本书,还没有读的时候就有很高的期待,去图书馆找了很多次,但是没找到,还是通过看电子书,把这本书认真读完了。
《伟大的孤独》,我2021年读完的第一本新书,可以说,值得以看。
和之前的作品叙述方式以及环境有所不同,读《伟大的孤独》这本书文字对于环境的描写和细节心里的都比较多,相同的是,作者的作品里都表达出一个共同的主题:爱。
不管是母女之间的爱,姐妹之间的爱,还是男女之爱,过去的自己与现在的自己之间的和解,正如书中所说,爱不会消逝、离去、死亡。
爱,是作者作品中最根本的生命力。
《伟大的孤独》读后感(四):野性的力量
用了五天时间断断续续的把这本书读完,一度在思考:如果我是蕾妮,我该怎么做?最后发现,我可能连她的一半都做不到,我没有蕾妮的坚强,没有她的勇敢,没有那么伟大的爱,没有她的野性。我就是书中说的熬不过阿拉斯加冬天的那种人。我可能永远也学不会蕾妮勇敢坚强,但她的野性将会给我力量帮助我更好的去面对来势汹汹的世界。
她曾经以无比的决心驯服自然的野性,也以同样的决心驯服内心的野性。我想在以后的某个时间点,我也会拥有这份决心。
很对人都在问:读完书后记不住书中的内容,读书有什么用?我想,随着时间推移我也会渐渐忘掉这本书的内容,忘掉主人公的名字,但是我现在从这本书中汲取的力量永远不会忘掉。
《伟大的孤独》读后感(五):残酷的成长
#一些很好的比喻
眼睛的颜色非常浅,仿佛从泛白的天空借来色彩 在灰暗迷雾中,人们像炭笔素描,只有线条。 原来沉默如此沉重,将人拉扯变形,像一件湿透的旧毛衣。 这世上总有个地方能让他们找到全新的开始。
——确实,但是绝大多数人没有想过,一个真正的重新开始,也意味着与过往人生一切关联的人都切断联系,家人,朋友。事实上是很难做到的,过往的一切都会拉扯你。 他现在才惊觉,原来时间可以把数年的人生一下子拉回去,一瞬间他回到十四岁,从内在如此深的地方发出哭喊,以至内心仿佛时光超前,等不及想恢复完整。
我们用爱把世界挡在门外,但世界却来势汹汹
过去与现在之间只隔着一层薄纱,同时存在于人心中。任何事情都能让你回到过去——退潮时的气味、海鸥的叫声、冰河水注入河流带来的青绿色调。
《伟大的孤独》读后感(六):稗子
今天在地铁上偶然开始读起了这本书,沉溺于对阿拉斯加的自然之力和引起共情的孤独,让我下了地铁有种恍惚感,脑袋里还在想象阿拉斯加的广袤和冷峻,是不是像阿尔泰那样无边无垠,回过神来发现周围和自己都是行色匆匆的路人,奔赴着一幢又一幢的建筑,幸好还有秋天的阳光和黄灿灿的银杏叶不至于让我的心理落差持续过久。其实想要记录的是,这次给予我更大的震撼和深思,源于对我内心深处本我所追求的人生思考,是按照世代延续和世俗潮流平淡安稳,还是逐渐唤醒自我意识和更深层次的原始欲望,和自然的连接令人神往却也承担着无法预知的风险。一个人生活带给我的思考让我大概摸索出了自我浅层意识的皮毛,但清醒的自我认知和坚定的人生观还尚未形成。另外这本书作为我意料之中的,也算是我固化认知的美式风格,读起来也很惬意,爱浓烈持久又富于激情,思想自由反叛又无所畏惧。这是我憧憬却也无法做到的,所以只能在书中想象一下啦,毕竟现实中理性和克制才是我认为安全的思考和行为方式。
《伟大的孤独》读后感(七):伟大的孤独
罗伯特·谢伟思称呼阿拉斯加为“伟大的孤独”,许多人把阿拉斯加当作一个逃离世俗的港口,只可惜阿拉斯加不会塑造人格,只会揭露。蕾妮曾以为来到阿拉斯加以后爸爸的战后恐惧症会消失,在她14岁的时候却发现父母一直隐藏的秘密——爸爸在家暴。她曾劝导妈妈一起离开,但是妈妈却说在那个时代人生和法律都对女性很残酷,他们俩无法单独存活。妈妈在爸爸的懊悔与承诺中选择了理解和原谅,认为这才是“爱”。蕾妮爱上了同龄男孩迈修,爸爸却因为嫉妒和扭曲恨极了男孩的父亲沃克先生,并一步步把母女俩锁在家中,隔离外面的世界。当爸爸知道蕾妮肚子里有了仇人儿子的孩子,他终于对蕾妮挥出了愤怒的拳头。妈妈这时候却为了孩子两枪解决了爸爸,后来她们逃跑,照顾小迈。妈妈得癌症去世后,蕾妮回到了阿拉斯加,和当初为了救她而全身瘫痪的迈修在一起,她明白只有阿拉斯加才是她最终的归宿,在这里她经历了恐惧痛苦哀伤快乐失去,当然也是在这里明白了“爱”的真正含义:她感受到爱永远不会毁坏。
《伟大的孤独》读后感(八):伟大的孤独
这本书看着看着,让我想到了《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讲的仍旧是少女的成长以及家庭各种矛盾的故事,不过这本书的作者,把少女蕾妮的成长故事嵌套进了三个严肃文学的常见主题——人与战争、人与自然,以及女性如何面对男权社会对女性系统性的恶意。
全家为了迁就在越战创伤下得了PTSD的父亲而极不情愿的搬离城市生活,远离亲人去往艰苦孤绝的阿拉斯加。而蕾妮的母亲在父亲怪异偏激的情绪以及反复无常的家暴中,一次次的抱以信任、爱意与期待,最终害的不仅是自己,更是一直隐忍憋屈的女儿。最后为了保护被丈夫挥打的女儿,从背后开枪射击了她的丈夫。
婚姻不是孤独的良药,无知的包容也不是治愈的秘方,勇敢与机智才是。
看着母女二人面对家暴,而法律并未给予弱势群体帮助反而帮助“犯错”的男性时,觉得很窝火,时代和统治者的错误与偏见为何让无辜的百姓承担。不禁想到: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伟大的孤独》读后感(九):这伟大的,无人能解的孤独
伟大的孤独----不一样的阿拉斯加
我们看到的阿拉斯加是广袤的,无边无际的.带着雄奇桔色光芒的浪漫.
可是在作者笔下.真实残酷的阿拉斯加展现出来.
做为原始居民.面对自然环境的残苛.以及那深深不曾被解读过的孤独.经过冰河切割碾压,寒冰雕塑覆盖的沉默高山大地.各自呈现的不同性格风貌的人.但无一例外地如同海床上磷光无脊椎动物,它们的生活缺乏光线,色彩,只好自己努力发亮.
这伟大的孤独啊.
最近看了一些早期进行大地探索及垦荒的人.对土地及环境的征服与认同,都将会深浓地渗入垦荒者的血液,沿着血脉一代代传递.标记地域独有的属性.阿拉斯加的狂暴和包容,幽暗而又无法容纳的爱与悲伤.通过一代又一代地传承爱的范围的扩大.
女主人公体会到的爱.也是阿拉斯加赋与的爱,有无尽的黑夜,叛出家门多次的包容.也有天地的自由和心灵最后的归宿.
畅销书能畅销也是有原因.因为它表述了许多人说不出口也无法表达的孤寂.在现实中焦灼地碰撞,因为爱而彼此达成的谅解.虽然寒冷,但是很温暖.
《伟大的孤独》读后感(十):家暴只有一次和无数次
[cp]『 “我们用爱把世界挡在门外,但世界却来势汹汹” 』 太好哭了[泪] 恩特因为越战被俘而性格大变,珂拉义无反顾地跟随丈夫前往壮丽而又险恶的阿拉斯加,希望远离城市的大自然能治好他。但是,『“你知道吗?在阿拉斯加有一百种死法。“跌落山崖、踩破太薄的冰层、冻死、饿死,甚至被吃掉。”』 随着阿拉斯加冬季黑夜的不断延长,日光每消失一分,恩特的暴躁就加剧一分。可怕的冬天终于来了,每一次恩特家暴完珂拉,都会抱着珂拉承诺没有下一次了,他很抱歉。而且珂拉每次都会相信下次会好,他只是生病了[泪] 『他走向妈妈:“因为你爱我,你知道我不是故意的。你知道我很抱歉,不会有下次了。”他承诺,同时对她伸出手。“她洁白的手与他肮脏的手十指交错,扣住握紧”』 珂拉和女儿蕾妮不敢逃跑,只能小心翼翼地观察恩特今天心情怎么样。因为报警也没用,婚内强奸是合法的。因为阿拉斯加太冷太辽阔。因为病态的两人关系一定会让恩特誓死找回珂拉。 『 “他将她拉入怀中,紧紧抱住,仿佛一旦失去对方,他们就会被风吹跑。”』 这种双方病态的海洛因式互相不愿意承认现实盲目希望的爱情希望我永远不要遇见。 家暴只有0次和无数次。 『蕾妮,……如果你妈和她的遭遇有什么值得学习的教训,绝对是人生和法律都对女性很残酷。有时候就算做对的事也没用。』 女性得不停的强大。[/c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