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书的城堡读后感1000字

  《书的城堡》是一本由[意] 亚历山德罗·桑纳著作,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49.80元,页数:5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书的城堡》读后感(一):读书真的无用吗?在《书的城堡》里,感受阅读的快乐与价值

  

假如说,天空、阳光和花朵是自然的赋予,那么书则是人为制造的奇迹。从很久很久之前开始,书就是人类记录和学习的重要媒介。

对于喜欢阅读的人说,读到一本喜欢的书是幸福的,就像吃了蜜一样甜。虽然这个比喻有点俗,但是我个人却觉得很贴切。

书究竟是用来做什么的?在某些时候,也许它并不具备什么特别的功利性,不过却总是能够给人潜移默化的影响。

记得在历史上有这样一个趣闻,大概意思是说王国维邀请溥仪到家里做客,并请他鉴别一下自己的收藏。当时,溥仪皱了皱眉,委婉地告诉王国维这些古董有些不对劲儿。后来,当王国维带着古董去让懂行的人看,果然证明是假的。

王国维不懂溥仪是怎么看出古董真假的,就去问他,而溥仪只是笑着告诉王国维,他只是觉得和家里的东西不一样。这个故事的真假且不去讨论,单说这种无意识地熏陶在现实生活中,的确是有迹可循的。

在我看来,这种熏陶同样适用在读书上。因此,许多父母从孩子小时候起,就带着他们去图书馆,或者买很多书放在家里。要说适合小孩子阅读的书,自然要属绘本啦。最近,阅读的一本绘本就是魔法象的《书的城堡》。

这是一本装帧精美的绘本,它的灵感来自于意大利画家亚历山德罗.桑纳,同时也是意大利菲纳莱埃米利亚大地震的纪念壁画《书砖》的衍生品。由此可见,这本绘本本身就带有故事元素。

那是在2012年,新的菲纳莱埃米利亚图书馆尚未落成,就受到了地震的破坏。于是,图书馆里的书和它们所承载的梦想与希望,就被放进手提箱里带到了赈灾安置点。当然,这次自然灾害并不是没有意义的,它让人再一次深刻感受到图书和图书馆所存在的价值。

因为书,我们开始观察;因为书,我们认识彼此;因为书,我们尝试发明;因为书,我们有了奇妙的想象;因为书,我们能够越走越远……书的妙用,绝对是覆盖人生方方面面的。

书不仅能够传授知识,还能创造世界,就如同故事的两个孩子一样在书的城堡里获得快乐、幻想和成长。

《书的城堡》是一本想象力丰富的绘本,它不仅有着缤纷的色彩,还能够让小读者们进一步了解书籍,并爱上阅读。果然,书籍都是有魔法的,既来源于生活,也能传递给人生活的力量,这大概就是无用之用吧!

  《书的城堡》读后感(二):《废墟中的精神城堡

灵魂拷问

书是用来做什么的?

用来学习、考试、长知识?还是用来消遣、装逼、背景墙?

历史告诉我们答案:书是人类的精神城堡

还记得这两张照片吗?

在人类文明史上震撼人心的照片——《废墟上的阅读者》。

废墟中的阅读者废墟中的阅读者

英国伦敦有一座名叫“荷兰屋”的图书馆,因为战争,屋顶已被炸塌,遍地狼藉。在这样的废墟里,有三位绅士,还有一名少年,静静地在书架浏览、看书。

一边是无情残暴的战争,一边是安宁祥和的阅读,这种反差,它无声地向全世界揭示一种信念——“即使在最绝望的日子里,暴力和杀戮都不能把人们对知识的渴求完全抹去。“

某种意义上来讲,越是艰难的时代,人们对和平、对理性的追求就越是强烈;越是在群魔乱舞的时代,人们对文明的向往也越是不可阻挡。

封面

所以,面对灾难,人们是可以通过阅读来重新建立自己的心灵家园,建立精神的城堡

《书的城堡》,就是一本帮助人们建立灾后重建信心的绘本。

作者亚历山德罗·桑纳(Alessandro Sanna),是意大利知名的即兴插画家,在意大利菲纳莱艾米利亚地震后,参与灾后重建,为当地的图书馆创作了一幅以书和想象为主题的壁画。这本《书的城堡》,便是这幅壁画的衍生作品。

没有事前的计划,没有打草稿,而是直接在纸上进行无拘无束地创作,作者在意识和潜意识间寻找一种平衡。大胆使用饱和度极高的三原色,简洁又深刻地讲了一个小女孩和一个小男孩怎样在书本、纸张、文字、符合中冒险,相遇、碰撞、创造、重建。

1、相遇、碰撞

天真无邪的两个小孩子,悠哉悠哉地畅游在书的海洋里,挑选着自己感兴趣的书本,慢慢他们碰到了一起,开始互相交流,结果越来越激动,越来越激动,哗啦,两个人就被埋在一堆散落的书中,书墙被破坏了,但新的创造也开始了。

2、创造、重建

他们利用自己充沛的想象力,将散落的书页,做成各种各样的新事物,就像把原来的狼藉,创造出一个新的文明。因为书,他们可以去更远的地方,即便在人生中有迷茫,书也能给孩子指导方向。

3、书砖的城堡

在意大利菲纳莱艾米利亚大地震后,社会成立了“幻想的营地”,作者为家乡设计了一幅壁画《书砖》,给人们讲述了一座书的城堡怎样化身为一艘书的帆船,穿行在新旧绵延不绝的故事之上。进而又衍生出这本绘本《书的城堡》。

作者为家乡设计的书墙

用绘本腰封上的一句话来总结吧——

“书是小小的砖石,为我们筑起大大的城堡,也让我们看见人与人之间的爱与温暖。”

  《书的城堡》读后感(三):开启孩子快乐童年的密码,就从魔法象的《书的城堡》开始吧!

  

在讲今天的绘本之前,先唠点题外话。同时也是很多新手妈妈都会有的疑虑:花那么多钱给孩子买一本没几个字,全是手绘图的绘本,看似没什么性价比的背后,它究竟值不值?孩子从中能学到什么有用的东西?

这个问题的答案其实是显而易见的。作为妈妈,首先该问问自己,“我的孩子那么小,究竟让TA读字还是读图?”

日本教育家、童书出版人松居直曾说过,“儿童的读书生活从幼儿时期开始,要使儿童了解书的世界的魅力,最好首先从图画书入手。”

也就是说,以读图为主的绘本,才是真正符合儿童生理、心理特点的读物。

儿童的大脑尚未完全发育成熟,认知能力有限,读书时会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到图画,而不是文字上。所以,从绘本开始,由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的方法,更有利于让孩子对阅读产生兴趣。

绘本以图画讲故事的方式为主,文字虽简短,却都是经过作者仔细推敲,再三锤炼之后的精华,风趣活泼,能构筑出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非常贴合儿童的语言特点。孩子将在听故事中品味绘画艺术,在欣赏图画中认识文字、理解文学,享受到心灵的愉悦。

书归正传,今天我们来聊聊这本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魔法象图画书王国推出的作品——《书的城堡》。

这是一本创作灵感源于一幅壁画,旨在让地震后的人们重拾对生活与阅读的热情。尽管只有短短56页的篇幅,然而,本书的引子却有且只有一个发人深思的问题:“书是用来做什么的?”换句话说,我们也可以这么理解:“读书究竟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书中如同美国作家马克.吐温的知名少儿读物——《汤姆索亚历险记》一样,《书的城堡》讲述了两个无忧无虑的孩子之间发生的一系列天马行空的奇幻冒险故事,带给大小朋友很多深层次的思考。

因为书,我们开始观察,勇于发现,开启一场游戏,认识彼此。因为书,我们尝试发明,可以建造。因为书,我们有了奇妙的想象和惊奇。因为书,我们能够远行,慢慢成长。因为书,我们可以飞翔。也许会迷失方向,但,我们必将在书的城堡重逢。

通过书,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更好地观察自身所处的世界,用发展与发现的眼光努力去创造新事物,依靠自己或借助别人的力量去改变这个世界,还可以进入想象的另一个奇幻世界,与外太空上的外星人为伍,体会人生中那些我们未曾体验过的各种滋味与情绪,甚至我们还可以乘书自由自在地翱翔,前往那片无需苟且、诗与梦想皆在的远方……

本书被誉为曾入围2016年国际安徒生奖短名单的意大利画家亚历山德罗.桑纳的最新暖心之作。无疑,作为一名知名插画家,亚历山德罗·桑纳对儿童的心理把握是十分出色的,从文字上看,他用极少的散文式的叙述文字配合巧妙的图画缓缓展开叙事,向我们展示了儿童与书天然的亲近。其面向儿童,亦面向成人,尤其适合亲子共读,精致而令人回味。他精于叙事,能够创造性地重释经典文本,作品题材广泛、极具人性关怀,这些特点足以让其温暖的笔调变成每个人都可以看到的美丽图画。

  《书的城堡》读后感(四):最新科学成果:让孩子一生受益的简单方法——囤书!

  

最新研究成果:囤书有用

学术界一直有一个争议,家中藏书对孩子来说意味着什么?

一方观点认为,家里有多少书不意味着孩子就爱读书、会读书。书只是装饰而已,本身不起作用,真正要让孩子喜欢阅读、开发认知能力,靠得还是家长会不会教。

而另一方观点认为,只要家里有大量藏书,家长不用教不用管,孩子也能从中受益,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和认知水平。

第二种观点似乎太一厢情愿了,把书放那,孩子就自己爱上读书爱上思考了?那怎么可能!家长哄着陪着教着催着孩子也懒得读书懒得学习呀。你没时间教孩子,买一堆书放那,这不就是图个心理安慰嘛。

但是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的一项研究表明,只要家里有书,就管用!

分析了大量样本数据之后,研究人员发现家中藏书量会提高人的认知能力、数学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这个影响贯穿一生。藏书的数量和能力的提升是一个对数曲线,一个家庭里藏书量从300本增加到600本,对孩子来说影响不大,但是从一两本增加到50本、100本,孩子各方面能力会有很大的提高。

这个结果在统计上是非常显著的,不管是什么家庭背景、父母是什么教育方式、管不管孩子,书的数量对孩子绝对会有一个质的影响。至于孩子是怎么自己就开始读书的,原因非常复杂,有可能是孩子很小的时候看到家长读书,他心里就会想要模仿,还没到读书的年纪,他就已经把读书这个动作当做习以为常了;有可能是家长给孩子讲故事,孩子知道那些神奇的故事都是从书里来的,到了年纪就主动想去书里找故事了。

育儿专家也在囤书

绘本育儿专家中川李枝子在《当孩子遇见书》里写道,她从小就是在有书的家庭中长大,全家人都爱阅读,等她自己有孩子了,她家里藏书也特别多,孩子很小的时候就会抚摸各种大部头书籍,玩在书堆里。孩子在识字之前就已经认识书、亲近书了。

即使科学家和育儿专家都一致推荐囤书,很多家长还是不理解,真的能不费力就让孩子自发爱上阅读吗?

毕竟人的天性就是喜欢娱乐、抵触学习,天生就爱吸收知识的人肯定是少数。

这么想的家长往往是误解了书籍对于孩童的意义。对成年人来说,读书是为了获取知识。对孩子来说,读书是为了玩耍。

中川李枝子在《当孩子遇见书》里多次强调:“幼儿成长的养料来自玩耍,而绘本能将玩耍变得丰富多彩。”

从书里读到白雪公主的故事,孩子在玩过家家时就会扮演白雪公主和小矮人。读书就是为了玩耍。——玩着,读着,长大了,那之后,孩子早已习惯从书中获取自己所需,构建自己的精神世界。

正如毛姆所说:“有读书习惯的人,等于拥有了保护自己的避难所。”

小时候,书是玩耍的乐园,长大后,书籍是人生避难所。——不需要家长的教育和训导,孩子已在书的陪伴中成长。

低幼绘本,如何讲述书的意义?

以上这些科学家和育儿专家的长篇大论,富有童心的绘本画家只靠一本书、几幅图画、一个故事,便讲得栩栩如生。

《书的城堡》这本绘本给我的第一印象非常惊艳,整本书和我所知道的科学界观点、育儿专家观点非常契合,作者竟然能把它做成低幼绘本。

书是儿时玩耍的乐园,是长大后人生的避难所。——很多人对此深有共鸣,但很少有人想要对懵懂的孩子讲述这种具体又抽象的个人体验。等孩子长大了,自然就有体会了嘛。

也许作者也一直是这么想的。创作这本书并非作者突发奇想,而是来自一个特别的契机。

2012年意大利菲纳莱艾米利亚发生大地震。震后,艺术家被召集在一起,成立了工作坊,和受灾儿童一起创作故事、绘画、音乐、诗歌,以童心激发灵感,以艺术治愈伤痛。

2014年,艺术家亚历山德罗·桑纳为震后新建的图书馆创作了一幅14*2米的超长壁画,名为《书砖》。而后,桑纳又将这幅壁画的灵感延伸开来,画成了这本绘本——《书的城堡》。

图书馆对孩子们来说,意味着什么?它为什么能给人力量,带给人新生?

因此,这是一本先给地震后重生的图书馆的书。是献给震后所有重获新生的大人和小孩的书。它要打破文字的隔阂,让人与书的情感袒露在孩童面前。

那些你无法描述的有关书的细腻而丰富的体验,都由这本书来代你讲述。

绘本一开始,提了一个大问题:书是用来做什么的?

作者讲了一个故事,主人公是小男孩和小女孩,是每一个遇见书的小朋友。

一开始,他们只是在书架前观察。

后来,以书为契机,开启一场游戏。

他们穿越到书里,发明,建造,想象……

遨游书海……

他们曾在书中迷失方向,最后又在书的城堡中重逢。

艺术家的秘密:以童心寻共鸣

这本书的风格与其他的低幼绘本非常不同。诗意的语言和活泼的画面给读者留下了极大的想象空间。在书中飞翔、在书里划船、被书中的大鲸鱼吞到肚子里,有的孩子在看到这些画面时,会被作者的想象力迷住,书里真的有这些吗?还有些感受细腻的孩子则会意识到,书里的主人公和自己一样,都是喜欢书、因为读书而快乐的人。作者代替他们,把这种美妙的感觉画了出来。

也许它会是让孩子享受阅读的第一本书。或许是家里几百本藏书中匆匆掠过的一本。这取决于孩子与这本书的缘分。

不过,只要家里有“书砖”、“书墙”、“书的城堡”,孩子总会与心爱之书相遇,并从中获取收益一生的养料。

参考文献:

A, J. S. , B, M. D. R. E. , & C, J. K. . (2019). Scholarly culture: how books in adolescence enhance adult literacy, numeracy and technology skills in 31 societies - sciencedirect. Social Science Research, 77, 1-15.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书的城堡读后感1000字  读后感  读后感词条  城堡  城堡词条  1000  1000词条  
美文

 《希露》观后感精选

 《希露》是一部由布鲁诺·奇哲执导,莎拉·弗里斯蒂 / 尼古拉斯·迪佛休尔 / 迪迪埃·桑德尔主演的一部剧情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展开)

美文

 酒后要“诉苦”

  这个素心如简的女孩,浑身透漏出一种难以言说的努力。   漆老师敬我酒的时候,说我很朴素,勤劳。顿时脑袋里就冒出了这样一句话。因不太懂酒桌上的规矩,敬酒的时候...(展开)

美文

 不是……

 不是每一缕阳光都能够穿透云层,能够用自己的温馨和甜美去触及树叶和蔷薇以及那绿色的草坪。  但是每一缕阳光都会坚持,因为她们知道那云层终究会成为一片浮云。  所...(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