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爱与放手》读后感100字

  《爱与放手》是一本由吕嘉惠著作,成都时代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9.8,页数:2020-7-1,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爱与放手》读后感(一):爱就要学会放手

  以前听过一句话——爱有时要学会放手,讲的是如果喜欢一个人,而那个人却不喜欢你,这时候就不要死缠烂打了,爱ta,就要学会成全,学会放手。看完本书才发现,这句话用在亲子教育中同样合适。尤其是性教育,不是一味捂住孩子的眼睛,堵住孩子的耳朵就万事大吉,真正的性健康教育,不如看看这本《爱与放手》好好学习一下。

  不知道爸爸妈妈在被孩子问到自己是怎么到这个世界上来的时候,是否还会感到不知所措,编出一个在地里捡的、大雁叼来的自以为“善意”的谎言。大人们总是这么遮遮掩掩对性羞于启齿,殊不知,这样的此地无银三百两恰恰是最糟糕的反面性教育案例。你不说,不代表着孩子就没办法接触这方面的知识,而那些道听途说来的孩子无法辨别什么是好什么是坏,由于性健康教育中父母作为定海神针角色的缺失,为后续成长埋下了太多不安的种子。

  所以,照着本书,父母都应该了解并学习一下孩子性教育的阶段规划,从孩子性发展的萌芽期到懵懂期,家长开始做储备打基础,再到最令家长们头疼的青春期,到了青春期孩子开始摸索探索,家长要陪伴孩子度过这段狂风暴雨时期,再到孩子迈向成人期,开始体验性,与别人恋爱、更进一步发生性行为,这一路很漫长,每一阶段父母能做的事情有很多而且不同,当孩子在你的陪伴与正确教育下,迈入最后一阶段,你完全可以安心放手,因为你已然为孩子塑造了正确的性自尊与性观念。性健康教育的过程,父母是最好的老师与陪伴者。

  不要再谈性色变,孩子的性健康教育,父母一定要成为坚定的引导者,都说性是很私密的东西,正因如此,那孩子唯一可倾诉的对象就只有自己身边最亲近的人,如果被拒之门外,该有多么无助。

  在书中,作者也向所有父母抛出了一个问题:“在孩子即将踏入性的领域时,父母想传递给孩子对性的理解又是什么”?性教育的内容不是就只意味着对性行为的描述,可能很多家长都想错了,更关键的性健康、性自尊、性价值观…明明很美好而且极其重要,这个过程,注定不是单方面的成长,大人也有很多可以改变的地方,所以不妨和孩子一起参悟,共同成长。

  一本及时雨一样的好书,不会没有关系,多看书多学习。

  《爱与放手》读后感(二):教育孩子亦是教育自己

  

前段时间上海书店10岁男孩猥亵5岁女童的事件让我尤为震惊,也意识到性教育孩子的教育刻不容缓,于是赶紧收集相关的书籍进行学习,想着怎么给孩子普及性知识,让孩子做好自我保护。

新出版的《爱与放手》这本书正中我的心意,“从孩子出生到成年让你的爱永不缺席,写给父母和老师的亲职性教育生涯规划课。”从小到大,性一直是我们觉得难以启齿的话题,如何张口给孩子说,找到切入点,是我认为的关键点。这本书虽然以孩子性心理与性发展历程为主线,介绍了孩子在萌芽期、懵懂期、青春期、体验期、实践期的表现和特点,但更重要的是强调父母该如何给孩子爱最需要的爱和陪伴。刚开始月的的时候,我一直很迷惑,给孩子将性知识为什么一再强调亲子关系,作者吕嘉惠给出的说法是性教育是奠基在好的依附关系之上的,教一个人了解自己、爱自己的身体、心理、性别,并学习理解欲望、性的界限与人际互动的一个历程。

这确实是不一般的性教育书籍。作者提出了人格脊椎,这是由5种基础能力建构的。包括依附能力、情绪能力、人际能力、资源使用(求助)能力、人生哲学。而在孩子的每一个阶段这5种能力的培养都贯穿其中,我们对于孩子的教育就是修复孩子的人格脊椎。怎么修复呢?就是用爱和陪伴。让孩子愿意求助于我们,让孩子相信支持他的人就在身边。作为大人示范的不仅仅是性教育,而是个人成长的能力、人际互动的能力,以及亲密联结的能力,而这些都是孩子生命种拥有的核心能力。

感谢吕嘉惠老师让我重新审视自己,再次意识到大人就是孩子的镜子。我们无数次教育孩子该怎么做,其实首先应该想想自己有没有做到,自己是不是成为孩子的榜样。我们对于性就是回避、躲闪的态度,又怎么可以让孩子健康、客观地去面对性方面的问题呢?教育孩子亦是教育自己,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亦是让自己成长的过程。只有我们自己拥有健全的人格脊椎,合理处理好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成为孩子坚强的后盾,我们才能更好的陪伴孩子、教育孩子

  《爱与放手》读后感(三):一同感知成长的神奇

  感觉中国的家长们都是谈性色变,在大部分人的认知中,大人之间谈论这件事儿就很不正经了,更别说是和自己的孩子。但是,你不说,孩子却可以通过日益发达的网络世界了解许许多多纷杂的信息。父母才是最好的老师,与其让网络上良莠不齐的信息淹没孩子幼小的心,与其整天担心孩子走偏,我们家长为什么不亲力亲为正确地去引导呢?不要说你不知如何开口,因为还有这本《爱与放手》可以帮助你。 我很赞同作者的观点,对于孩子对于性懵懂的探索,家长并不能成为权威指点一切。就像书中举的那个例子,父亲发现自己的孩子近来总是被同学和朋友开一些和性相关的玩笑,这位父亲感到心焦,甚至想找老师理论保护自己的孩子。大人不妨换位思考一下,想象自己青春期的时候,随着第二性征的慢慢显现,烦恼和新奇接踵而至。是的,这个过程不是只有我们想当然认为的羞耻,更有着对自己身体的新探索。有些时候很多小朋友间的玩笑可能并不是恶意,只是另一种友好的互动。如果家长这时候像道德制高点一点告诉孩子什么一定是错的,哪些一定是对的,可能会起到反作用,更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我们不妨做一个观察者、倾听者还有参与者,陪着孩子共同感知成长的神奇,该出手时再出手。高高在上的视线远不如和孩子在同一视角来得更有用。 如今的时代,我想让孩子对性有一个正确且全面的认识十分之重要。我们身边有太多的新闻都在讲述着坏人永远不会因为孩子太小而收手,他们甚至会利用孩子的单纯无知来实施自己的恶念。不要谈性色变,就像作者讲的,性不仅仅就只是性行为或性快感,我认为让孩子早一些掌握这方面的知识很重要,性健康还有自我保护才是我们对孩子进行性教育的意义。而且,这本书中还有一个观点我十分赞同——有性健康的大人,才会有性健康的孩子,所以之前也说了家长与孩子共同感知成长的神奇,在读这本书的同时,成年人也可以趁着机会好好审视一下自己,不是说我们年纪越大对事物的认识就越正确,我们可能也有很多有偏差的认知,就像认为在孩子面前绝不谈性其实就是错的,越掩饰越糟糕,自然即可。也希望通过这本书,家长可以与曾经小时候的自己和解,如果那时候你曾经苦恼于一些事的话。 一共买了两本,一本留给自己,一本送给我表姐,希望能帮助她解决这个家长们很难说出口的大问题,“从孩子出生到成年,让爱永不缺席”这句话说的太好了。

  《爱与放手》读后感(四):《爱与放手》——健全孩子的人格脊椎

  《爱与放手》来自中国台湾知名心理师、性谘商师吕嘉惠,是她的首部家庭性教育著作。看标题似乎与性教育没有什么关系,内容有很多也和我们传统认知的性教育无关,可以说是让我重新对性教育有了更多的了解。

  吕老师之前作为性谘商师经常在外开班授课,有非常丰富的性教育经验。也是在授课过程中,发现很多问题来源于父母对子女的教育,家庭的影响。为了帮助更多家长更好的了解孩子的性成长历程,吕老师写了这样的一本书,告诉父母应该如何给孩子最需要的爱和陪伴。

  我们通常会按照年龄将孩子的成长分为几个阶段:乳儿期(0-1岁)、婴儿期(1~3岁)、幼儿期(3~6岁)、学龄期(6 ~12岁)、青春期(12~16岁)。本书中吕老师将孩子的性发展历程分为萌芽期、懵懂期、青春/摸索期、体验期、实践期。结合常见的案例,告诉我们孩子不同时期的表现和特点,如何为孩子提供适龄的、科学的、健康的性教育陪伴。

  书中吕老师提到了一个很重要的词:人格脊椎。我们用手能摸到的脊椎,支撑着我们的身体和行动。而这个摸不到的人格脊椎,在心理学上非常重要,支撑着我们如何看待自己和他人,如何与他人建立关系。

  这个人格脊椎由五种基础能力构建:依附能力、情绪能力、人际能力、资源使用(求助)能力、人生哲学。

  原本我也很好奇,这五种能力和性教育又有什么关系呢?看了书中的案例恍然大悟。孩子的某些看似不合理的性行为,恰恰反映了他的这五种能力存在问题。而这些能力,多少和家庭的教育有关系。孩子呱呱落地,最先接触的就是父母家人。父母家人对待事情的态度,对孩子会产生极大的影响,当孩子心理得不到安慰,就可能通过某些自慰行为去寻求平衡。所以吕老师在书中多次强调,父母要建立一个和孩子互相尊重、彼此陪伴、深度滋养、温暖疗愈和共同成长的性教育模式。要让孩子觉得自己是有所依靠的,问题是可以得到解决的,才不会更加沉迷于不恰当的行为。

  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相对比较保守的,这些年随着经济开放,思想也得到了开放。但是很多做父母的理念并不准确,所以也导致了很多悲剧存在。关于性教育的书籍也有很多,我觉得结合吕老师的这本书,可以更好的让家长明白什么时候应该对孩子怎样,如何爱孩子,如何放手。这本《爱与放手》推荐给各位想要和孩子共同成长的,希望家庭幸福的家长。

  《爱与放手》读后感(五):对孩子的正确性教育

  作为一名家长来说,我会一直关心孩子的教育问题。除了学习上的性格上的培养之外,还有一点十重要。很多家长往往会忽视或者视而不见,那就是对于孩子性教育

  性教育其实也是一种心理教育,印象中在我们小的时候进入青春期,也就是初中之后,学校会有专门的生理课,男生和女生会分开上课,老师也会教授一些生理卫生方面的知识。但是对于中学才开始进行性教育,其实已经是相当晚的了。随着时代的发展,离我中学时上生理课已经过去了30年,现在的孩子通过不同的网络平台,或多或少都会了解到一些性知识,但是没有通过家庭和老师的教育,自己学习到的知识是否真的正确的?通过这一本书《爱与放手》让我了解到,孩子从出生到成年,都应该进行性教育。 不要觉得这是羞于启齿的话题,作者吕老师是一名资深的心理师,她通过20年的经验,开启了亲职性教育理念的课程。把这一本书也是写给父母和老师的亲职性教育生涯规划课。在这本书中,我们看到的不单单是关于性教育的问题,也是家长在教育孩子过程中遇到的很多问题。这本书中还运用了许多真实的案例,这些案例都是吕老师临床上的遇到的问题,通过这些案例我们也能了解到自己在教育孩子时候出现的问题。 不论孩子是三岁还是十三岁,对于性教育方面的问题都不容忽视。当然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也要学会放手。我们对于孩子的爱,或许也会成为孩子的很大压力,在爱的同时,我们也要让孩子自行的发展。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并不是父母的附属。所以当孩子长成到青少年遇到一些爱情问题之后,我们不应该以绝对的态度来控制孩子,而是应该进行正确的引导。就像书中所说的,有一位父亲对于青春期女儿的恋爱进行设限,导致了父亲与女儿的关系处于紧张的阶段。反而适得其反。所以李老师的观点就是设限并不是对立,而是合作。更好的沟通也能让孩子逐步的掌控自己,也对自己充满信心。 总之每一位父母都应该学习爱与放手,也要学会尊重和陪伴孩子。就像李老师在书中所说的,“我们自己要成为性心理健康的父母,也要陪孩子正确体验生命的美和本质!“

  《爱与放手》读后感(六):是理解,更是“爱”!

  一个人从小活到老,学到老,那么多的课程,真的还未看到有关于性相关的课程。其实讲到这个问题,很多人都是羞于启齿的,甚至谈性色变。至少在我活着的这么些年,也从未有跟谁谁认真的谈论过这个问题。

  不过当今社会,很多猥亵儿童妇女的新闻倒是层出不穷,有些甚至常霸占头条。在律法面前,施暴者常常受到人们的谴责,但受害人就显得太渺小了,这些深埋于受害人内心里的种子,或多或少的影响着其一生的生活。这些是明着来的伤害,我们知道这些是不对的,是受人摒弃的,也时常担心孩子也会受到这样的伤害。而我们内心里性教育给到我们的唯一的安慰就是防性侵。这种认知我想不仅仅是我,甚至很多人都是这么认为的。

  所以我在小朋友很小的时候就直接告诉小朋友不要将衣服遮住的地方露出来,也不要随便给别人看,我认为这样就是我们最早期的性教育了。让孩子们保护好自己,不被侵犯到。吕嘉惠老师在文中明确指出“防性侵除了教导隐私部位不能被碰触外,有更重要的方法——重点不是”防”,而是“爱”。让孩子能够尊重自己的感觉,爱自己的身体,爱自己的性别,爱自己这个人,且知道有人(最好是父母)会爱他,有人会放在权威和面子去倾听他的感觉,在意分的感受,协助他理解自己的感受,愿意跟他协商讨论,并找到应对方法,让他相信,无论经历了什么,他都是被受着的。”

  其实光是这样讲就显得苍白无力了,书本中吕嘉惠老师时不时的用案例来说明情况,分析情况。举例使用最常归的方法来处理此问题存在的最大问题。告知大家,要想正确处理问题,不能使用惯常办法,要一步一步从小朋友身边发现的事情去发现问题所在,再反其道而行,最后在足够的时间使用专业的知识给出最有效的办法。就比如在处理某小朋友有洁癖,爱洗手,还爱触摸私隐部位这个问题时。

  其实做为孩子的父母,我能理解到吕嘉惠老师在面对着众位家长们时的那种急躁的烦恼的心情。当自家孩子在遇上问题的时候,谁还不着急上脑啊,有时候就容易乱了方寸。采取的方法就会有些极端,一旦有这样的老师在后方出谋划策了,心里的大石头也将落下。突然想到我曾经参加一些专家老师的讲座时,也是火急火燎的想要让老师帮忙解决自己的问题,实际上自己却连最基本的问题点在哪里都没有发现。

  吕嘉惠老师针对不同年龄的儿童在不同年龄阶段,做了详细的划分。我们做为父母,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不仅仅是要见证到孩子的成长,也要与孩子一起面对人生所有遇到的问题,并且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理解孩子,照顾他们的感受,让他们有被关注到,被重视到的,被爱的感觉。用吕嘉惠老师话说是“希望你在成为孩子的父母前,先成为自己的“父母”。”

  《爱与放手》读后感(七):倾听、尊重与爱让亲子关系更和谐

  我们从小被教育要听话,要顾及别人的感受,受到了委屈要自己消化,爸爸妈妈从来都最喜欢别人家的孩子,因为别人家的孩子不仅听话,学习好,能力强。父母最喜欢把我们和别人拿来对比,以此来激励我们奋发图强后起直追,或者通过这样的方式来表达他们对我们的失望与无奈。然而,每个孩子都会在成长过程中将这些父母的失望、不满,甚至愤怒留在潜意识的最深处,在成年以后,这些疮疤时不时就会痛一下。

  错误的教育理念和养育方式往往会对亲子关系起到反作用。现实生活中,很多孩子的感受往往是这样的: 我的感觉不重要 没有人会在意我的感受 符合别人的期待比接受自己的感受更重要 我接受别人的东西和好意就要符合别人的期待 求助是屈辱,害怕是丢脸的 哭、害羞、不知所措是没有人会来帮你的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没能得到父母耐心的倾听、设身处地地理解和无条件的爱与支持,在他自己成年以后,组建家庭、拥有自己的孩子以后,他童年和青春期的那种焦虑、彷徨和不安全感就会时不时地冒出来。一个人无法教会他的孩子他自己没有具备的能力。同理,他自己潜藏在潜意识里的焦虑、彷徨和不安的情绪会在潜移默化中转嫁到他的孩子身上,从而影响亲子关系。人只有先疗愈自己,才能更好地滋养孩子。在一段夫妻的亲密关系中,只有夫妻之间互相给予爱,孩子才能在家庭中感受到爱,学会给予爱与被爱,掌握爱与被爱的能力,成年之后面对自己的情感问题时,才能自信从容地应对。 吕嘉惠老师的《爱与放手》看似讲述的是性教育,其实讲述的不仅仅是生理教育,更是全人教育,包括人性格的养成,情绪的调控,对自身的认识和看法,对亲密关系的解读和维系等等。

  书中提到了一种教养方式——权力操控,这是在当今社会很普遍的一种父母教养方式,即父母将孩子当成自己的私有财产,认为孩子是自己的产物,应该按照自己的行为方式去为人处事,喜欢将自己的意志强加到孩子身上。这种类型的父母会将自己未能实现的人生理想寄托在孩子身上,要求孩子能照自己设想的方式度过一生。然而,这样的方式都是徒劳。孩子从来都不是父母的附属品,不论是婴幼儿、儿童还是成人,他们都有自己的思维,或许幼稚、或许成熟,但是他们都是完整的人,有自己的思维和想法,有自己的喜怒哀乐。没有人可以做到像扯线公仔一样任人摆布,孩子也是这样。他们会有自己的人生,他们有权利去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他们会根据自己的喜好和想法去经历人生、体验未知,他们会在将来的某一天遇到一个爱他也被他爱的人,他们独一无二、不可复制。与其硬性地操控孩子的人生,不如放手让孩子自己做出选择。毕竟,爱一个人,应该放手让他做自己,爱应该是自由而不是束缚,应该是尊重而不是忽视,应该是平等而不是控制。作为父母,不应当过多地干涉孩子的决定,我们能做的只是帮助孩子去建立正确的三观,倾听孩子的心声,与孩子一起面对成长过程中纷繁琐碎的问题,教会孩子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化解负面情绪,学会自爱与爱人,懂得体验生命的美,成长成一个身心健康、独立自主的人。 希望有一天,我的孩子的感受是这样的: 我的感觉很重要 总有人会在意我的感受,尊重我的想法 接受自己的感受比符合别人的期待重要 我接受别人的东西和好意并不意味着我要符合别人的期待 求助和害怕是正常的需求反应,并不丢脸 不论怎样,爸爸妈妈都会帮助你,支持你

  《爱与放手》读后感(八):关于性的教育

  不知道大家和我有没有一样的想法,当咱们在谈到性这个话题的时候,很多家长是不愿意直面向自己的孩子来提这个问题的,都觉得不知道该如何去引导的孩子。只有出现问题的时候才会意识到性教育的重要性。那么在这本书里面,作者就通过自己的一个教育经历来告诉我们,我们应该如何对孩子进行正确的性教育,不然等到孩子吃了亏以后,再去对他进行教育引导,那个时候已经晚了。

  在书里面,作者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性自我。性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是必不可少的一个部分,所以说对于这一部分的教育迫在眉睫,不管是在什么时候,家长都应该对自己的孩子做好引导。只有我们把孩子性教育做好了,他才能够在自己的成长过程当中更好的避免出现一些与性相关的问题与错误。

  在不同的人生阶段,都有相应的性发展。在成长中,我们需要不断学习认识个体的身体与性、形成个人性价值观、发展性别和性倾向认同、从容进入亲密关系中的性爱……不同的阶段,孩子对于性的认识在发生变化,从最开始的懵懵懂懂到后面随着自己身体的变化,他也有一定的认知了。在每个阶段的性问题都足以撼动生命,甚至影响一个人的自尊和自我价值感。有的时候关于性这个话题,他可以滋生出其他各种方面的问题出来,它不仅仅关于生理,它还会影响一个人的方方面面。很多家长都疏忽了这个问题。直接觉得跟自己的孩子不好谈这个问题,所以说对这个问题每次都是在逃避、在躲闪,可是越来越发展到后面,会发现你的逃避会带来更大的问题。因此,作为家长,能够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为其提供适龄的、科学的、健康的性教育陪伴,这就是在尽我们作为家长的本分。不要等到出现问题造成后果之后再来后悔,那个时候已经晚了。

  通过阅读,我们会发现本书以孩子心理与性发展历程为主线。为了更好的协助家长做好孩子性这一方面的教育,作者在设计的时候还结合了常见和典型案例故事,让各位家长更好的明白如何对孩子进行正确的性教育,为什么咱们要对孩子进行性教育。在这本书里面,作者还为广大父母呈现了孩子在萌芽期、懵懂期、青春/摸索期、体验期、实践期的表现和特点,只有当我们都明白了这些特点,这样在生活当中咱们看到自己孩子自身身上所出现这些状况之后,才能够更好的对孩子进行指导,并告诉父母应该如何给孩子最需要的爱和陪伴。

  性教育,这不应该是一个难以启齿的话题,这应该是一个值得咱们重视的问题。

  《爱与放手》读后感(九):懂得爱与放手的教育哲学

  

懂得爱与放手的教育哲学

每每谈到性教育方面的话题,大人都会避而不谈。关于和性有关的任何问题,因为这样,所以它变得很神秘,特别是我们小时候。每回上健康教育课程,老师也是简单讲一下,然后让我们自习。现在想想这和我们传统教育有关,感觉这个问题太过于隐私,不需要知道的样子。这就是我们小时候对性教育的了解,长大以后才明白,闭口不谈是错的。孩子性教育真的很重要,特别是有女孩的家庭。早一些告诉孩子,学习自我保护的重要性,很多性教育方面的难题可以迎刃而解。很多不幸事件,也可以避免发生。

《爱与放手》来自中国台湾知名心理师、性谘商师吕嘉惠的首部家庭性教育著作,带我们走进孩子性教育的课堂,正确面对孩子每个年龄段的性教育课。如果你曾与孩子无话不谈,本书就可以帮助你跟孩子一直无话不谈,也不会因为性的尴尬、禁忌或价值观不同而产生冲突,更不会让你放弃与孩子一同成长的机会。敢于和孩子一起面对性教育的各种困惑,陪孩子一起健康快乐的成长。

改变谈性色变的局面,跟着吕嘉惠老师一起学习性教育课程,陪孩子一起学习健康成长。作者对于全人性谘商与亲职性教育生涯规划的想法,详细分解到每一课中。给我们避而不谈的性教育,填补了空缺。给孩子的发展制订生涯规划,一步步的建构能力,并逐步达成你理想中的亲子关系。

人这一生的性教育,是对关系、生命、自我成长的学习,探索是你送孩子最好的礼物,也是你送给自己最好的礼物。相信只要陪孩子一起面对,性教育也会变得轻松些。

相信只有知识能够淡化旧价值观刻印在我们身上的那些烙印。依附你细心挑选的性专业人员,用新的眼光看待自己,尝试从社会价值观的评价当中转过身来为自己疗愈内在最深的伤。从而改变我们内心的焦虑和惶恐,相信直面性教育,我们也可以做得很好。

懂得爱与放手的教育哲学,你才能够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与孩子从心底建立联结,让孩子和你的关系更紧密。向前迈一步,和孩子一起学习,相信你也可以成为孩子朋友,理想中的亲子关系也会更加融洽。

  《爱与放手》读后感(十):《爱与放手》:高质量培养孩子,共筑家庭美满的智慧书籍!

  作为一名90后母亲,当无数同龄人还在经历着父母催婚的时机,而我已经跃身进入幼儿园家长行列,这些年的快乐与苦楚共同拥有着,说后悔真谈不上,但说在鱼和熊掌间的纠结却时常拥有。因为夫君孤身一人无法承担起家庭重任,所以我根本没机会做全职母亲,扪心自问,由于在家工作的自由度,我更是青睐与孩子们快乐相处,而更是因为童年时期缺乏父母陪伴,当我为人母后,愈加期望能够做到完美陪伴孩子们童年期。心知肚明,人生没有十全十美之事,当儿女与我没那么关系亲密时,我时常在自我纠责与怀疑中踌躇。

  也许作为母亲,我愿望自己的付出能够得到孩子们相同的回馈,只可惜因为方式不恰当,而引发无数困扰,通常在这种情况下,我会借助亲子教育书籍,然而也深知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毕竟情况不一样,处理问题的方式也不能一样。《爱与放手》这本书是我近来尤为喜欢的育儿书籍,注重高质量陪伴孩子,父母不仅能够一路呵护孩子的性成长,还能为自己消解养育焦虑,提高教育能力,甚至还可以重获疗愈自己,修复创伤的机会。 《爱与放手》一书着重讲述性教育,让孩子们从父母身边学习如何正确看待两性关系,以及成人后的性交往处理模式。作为保守的中国家长,对这方面总是深觉难以启齿,然而隐藏的后患无穷,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人们意识也逐渐改善,性教育专家也层出不穷,人们才开始不断重视此点。 一:性是人类最后的框架,如果能修通性,人生应该没有什么是不能修通的了。 “每个人都有性自我。在胚胎形成之前,人就已经与性息息相关。每个重要的人生阶段总有相对应的性发展阶段,认识个体的身体与性、形成个人性价值观、发展性别和性倾向认同、进入亲密关系中的性爱……每个课题都足以撼动生命,也深深地影响着一个人的自尊和自我价值感。”

  幼童时期,孩子通常会对母亲无比依赖,随着年龄增长,男孩会渐渐崇拜父亲,待到青春期时,对异性的排斥,吸引,梦幻等各种情绪纷至沓来,如果家长和老师不能够很好引导,那么必将后患无穷。譬如新闻中经常能见的强奸,女性反复无常堕胎,想来当心智不够成熟的孩子孤身探索这块神秘领地,多数会充满了迷茫恐惧,为人父母后理所当然得负起责任,《爱与放手》就是非常有价值的一本书,意义非凡。 生活中父母总是期望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处理孩子问题更是如此,深思熟虑只有对待大问题上,相对于孩子的任何有关性的细小问题,习惯性忽视,这一点我们没有切身体会是无法做到换位思考的,所以只有父母或主要照顾者爱他、在意他的感受、帮助他理解自己的感受,并找到应对的方法,才能教会孩子尊重自己的感觉、爱自己的身体、爱自己的性别、爱自己这个完整的生命体。 在《爱与放手》这本书中,作者运用了诸多我们习以为常的案例,就在理发店让男孩理发的事件,我似曾相识,但我不太确定我是否曾经说过类似这个男孩母亲和奶奶的话,我只记得孩子不愿意理发,就在家里理发吧,于是事情也就算处理过去了,确实我都不曾想过为什么,只是思想孩子也许只是害怕理发器的声音。作为一名不断提升自己,也有着愿意教改的信念的母亲而言,我如今还没有做到令自己十分满意,只心愿不要给孩子们心理上造成伤害即可。

  作为母亲,我很多时候有挫败感,也许并不像别人所说的想要控制孩子,但我心知肚明希望孩子听自己话就是一种控制,也许从我内心深处我就深觉自己所思所想,有着过来人的独特看法,所以将孩子的思维模式也控制在自我意识局限范围内。初为人母,有着太多需要学习之处,也在不断弥补我想要的自己父母的缺陷。吕嘉惠老师说如果你是父母,请原谅自己的无能为力,并学会积极疗愈自己。你只有疗愈了自己内在小孩的伤,才能真正看见别人的伤,看见自己在对孩子做什么。在成为父母的同时,你也能重新成为自己的父母,只有感受到对自己的爱,才能给孩子更多的爱。 二:我不懂 ,长大的是你, 苦恼的是我;活力充沛的是你 ,殚精竭虑的是我;青春的是你 ,为你青春衰老的是我;我最不懂的是,陪着你冒险犯难再次青春的是我。 起初我与大多数看这本书的读者一样,以为作者要多怎样隐晦的谈性教育,当我阅览完这本书后才发现,原来我们自身的思维模式已经狭隘了,教育孩子重视自我,本身就是性教育范畴,学会接纳自己,认可自己才会有能力处理生活学习上诸多困难。我身边有这样一位亲戚,男人在家带孩子,将原本聪明可爱的男孩变成了问题男孩,他寻求过诸多解决办法,唯独一个他从来没想过要改变自己对待孩子的方式。

  我家中有无数育儿亲子书籍,他也借过几本,最终得出结论,这些书都是要我一位迎合孩子,从此以后我不再祈祷他对孩子教育方式有所改变,也不再担忧他家孩子,有心而无力。如果我们想要孩子变得更好,最需要做的就是父母陪伴者自我反省,因为孩子在完全没有正常思维三观时,是需要恰当人士完美引导,他无心改变自己,其他一切都是无用。从我一个外人来说,经常能看到他当着很多外人面斥责打击孩子,所以孩子反抗理所应当。 《爱与放手》一书,重在家长思维观念的蜕变,我们只要心愿改善,就有方针,终究希望孩子健康快乐成长,家庭生活美满幸福。无论是儿童还是成年人,恰当的性教育也就是自我意识教育都会伴随着一生,期许为人父母长辈的人不要再忽略!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爱与放手》读后感100字  读后感  读后感词条  放手  放手词条  100  100词条  
美文

 林尘支教随感

 清晨,林尘显得格外地宁静,宿舍外的竹林随风摇曳,沙沙沙地作响,那一片绿色让我的心情无比畅快。天已大亮,宿舍的同学们也从梦中醒来,刷刷刷的洗漱声像一首奏响的欢乐...(展开)

美文

 长城史话读后感1000字

 《长城史话》是一本由罗哲文著作,北京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36.00元,页数:20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