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时光的角落里读你(《读者》杂志典藏精选)》是一本由甘肃人民出版社著作,32.8出版的248图书,本书定价:平装,页数:2020-5,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在时光的角落里读你(《读者》杂志典藏精选)》读后感(一):为人生掌舵,一生饯行
“读你千遍也不厌倦,读你的感觉像春天……”蔡琴的《读你》不断萦绕在我的脑海里,闲来拿起手边的读者,《在时光的角落里读你》,读上一段,放松一下由于紧张的工作带来的疲惫,享受工作和生活带来的充实感觉。 在这里,有各种大咖分享的故事,有的让人感动、有的让人警醒、有的让我们更好地欣赏这个世界,有的让我们更好地感受爱。利用碎片化的时间翻一翻,总有那么几篇能让我触动。上学阶段,读者杂志曾陪伴我成长,如今读越来,总感觉还跟过去有着某种奇妙的联系。 《“船上小学”掌舵人》这篇给我触动最大,让我想起了我的小学时光。我读的小学是农村的一个小学,条件很不好,但是比书中的“船上小学”还是要好很多的。那时候,学校的房子已经成了危房,虽然学校已经采取措施将房体修葺、加固,可危险依然在我们身边,老师讲课时也要格外留心,有时候外面有了一个小地震,大家吓得赶快往外跑,跑到外面,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最后不知道谁忍不住笑出来,大家也开始一起哈哈大笑。 多年过去了,小学的记忆仍回荡在脑海里,如今回想越来还是有很多趣味的,当是却不觉得,只有小朋友感到的恐惧不安,如果家里有条件的话,一定不会让自己的孩子在这样的环境里学习,一定会送去市里或镇里的学校。就像书中,这些在“船上小学”读书的孩子,要不是条件限制,哪个家长会忍心让自己的孩子在这样的环境里提心吊胆的学习,而这也许是这些孩子摆脱命运的唯一方式。所以王升安和他的妻子显得格外伟大。他们40年的坚守,默默的付出,教这里渔家苦孩子读书,改变了很多孩子的命运,对于孩子们来说,这就是上天赐给他们恩人和贵人。夫妻别样的爱情也与一代代学子的成长一路前行。 王升安 从最开始每个月13元的工资,到1999年转为公办教师,还被评为高级教师,渐渐有了每月两三千元的工资。如果单单用金钱来衡量,那王升安和妻子的收获和付出是远远不成比例的。可这对夫妻却收货了满满的充实,和学生们的爱。夫妻俩物质很匮乏,辛劳的付出没有给他们带来物质的收获,甚至夫妻俩还得在教课之余夜间去割芦苇赚钱养家,可夫妻俩的付出却给他们带来了精神上的富足。 王升安无疑是这所“船上小学”的掌舵人,风里来,雨里去,为它掌舵,护它前行。而人生呢?我们每个人的人生都像是一条船,没有办法靠别人掌舵,唯一能掌舵只有我们自己,在物欲横流的今天能把握好自己,掌好人生的舵,是我们每个人一生饯行的方向。
《在时光的角落里读你(《读者》杂志典藏精选)》读后感(二):在时光的角落里读你
对《读者》真的是情有独钟!看到读者丛书编辑组编辑的这本《在时光的角落里读你》,不由自主又翻开来看。
单单看书名《在时光的角落里读你》,就已经觉得这一句很美!再看看目录,原来有一篇文章与书名一样,估计这也是编辑组很喜欢、很认同的一篇文章,所以才会用来做书名吧?!
看到薛淇的《在时光的角落里读你》,和她一同回忆童年与秋千的回忆以及新近回到故乡看到变化。“童年已经消逝,秋千也成为过去,可岁月的列车一直在奔驰着,我只能在时光的角落里静静地读你,读我的童年,读过去的乡村生活,读外婆眼里的那份宠溺,读幼时伙伴们的欢乐,读那份稚嫩、纯真。除此之外,我也读现代乡村的文明与生机,读人们幸福的笑靥如花。”这段比喻真的写得特别细腻!好喜欢!我们每个人都曾拥有过童年,大部分人都享受过家人的宠溺,这些都是我们宝贵的回忆。但我们一直在长大,时代也一直在变化。我们能做的就是珍惜每一个当下。
樊锦诗的《厮守,一眼千年》,肤浅的我以为写的是爱情,读后才知道写的是作者樊锦诗对敦煌的热爱!一眼千年,与之厮守的是作者樊锦诗和敦煌。同样与敦煌有关的是赵声良的《在中华书局的日子》,也是写老一辈对敦煌的热爱!
刘峰的《月照母亲回家路》,写的是恢复高考后,作者第一科考砸了,放弃后面的考试,母亲担心他想不开,即使忙完工作很累很晚还不远迢迢来看看自己的孩子。这里包含了一个母亲深深的爱!真的好感动!也为作者庆幸有这样一个母亲!
张明萌的《医者钟南山》,让我对钟南山院士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原来他还是运动健将!原来他为了医学,埋头专研、废寝忘食、默默无闻了那么久。真的很佩服钟南山院士!即使已经80多岁的高龄,仍然走在医学一线,为医学事业前赴后继。
青果的《生活滋味》,之前已经看过一次,现在再看,依旧很触动!其实,我家先生和乔安国很像!实用顾家,但不会做饭菜,哈哈。我家的弟弟应该也算是作者弟妹那种高知高冷,或许有一部分原因是父母宠的。之前妈妈腿受伤,强忍着。恰巧那天我回娘家才知道她受伤了,脚都肿了!立马让相公帮忙载她去看医生,伤得比较严重,要手术住院,担心我们太忙,都不太让我们过去。当然,我是不放心的,把孩子暂时交给家婆照顾,也要过去看看我的妈妈。因为我想她心里也是矛盾的。生病受伤,谁不希望有人陪伴在旁。但又担心我们太忙,要照顾孩子,又要照顾她,两头跑太累,她心疼。每个人都会经历生老病死,一家人一起,也是应该有声有色的、有哭有笑、有滋有味!
岁月的列车一直在奔驰,愿我们都能在时光的角落里静静地读着我们的生活!
《在时光的角落里读你(《读者》杂志典藏精选)》读后感(三):与其在过去里惩罚自己,不如用最适合的方式,让时光跟它和解
这本书是曾发表在《读者》上的名家短篇结集,非常耐读,给人很好的阅读体验。而让我感触最深的,是三篇关于和解的文章。
1:
在《阿来:酷到骨子里》,姜雯对阿来的印象,从开始的严肃,到幽默,再到——
但当阿来谈论文学的时候,我仿佛随他进入了另外一个世界……在阿来的文学世界里,你可以闻到土地的芬芳, 听到画眉的欢叫,感觉到藏地的风,看到人在自然里、在雪山下、在宿命里。
阿来每写完一本书,就像经历了一场情感浩劫。
他有个习惯,写完一本书,就会带着它回到书写的地方再走一遍,在没人看见的地方放一本,让自然来阅读。
这是他还愿的方式。
对于30岁前只想远离,甚至有着恨意的故乡,阿来短暂逃离过后,选择了重新认识和了解,并在一次次的写作中,最终与故乡达成和解。
2:
写作也是一种宣泄,不失为和解的好方式。
迟子建在《在温暖中流逝的美》里说:
只要我离大自然远了一段日子,我就会有一种失落感。所以这十几年来尽管我工作在城市,但是每隔三四个月,我都要回故乡去住一段时间。
农夫劳作一天在星空下抽烟,姑娘们在林间听着鸟鸣采蘑菇,板车夫在小酒馆喝酒听曲,在迟子建眼里,这些都是乡村天然流露的浪漫 。
这些乡间的浪漫,给了迟子建写作的灵感与素材。但她也承认,理想和现实是有差距的。
我的文学,很多来自乡间的这种浪漫。我愿意牵着文学的手,与它一起走下去。
这是理想和现实的和解。
3:
陆庆屹在《想做就去做》里,讲述自己处于人生迷茫时期的经历。
1999年,陆庆屹在北京工作十年,厌倦了北京的喧闹拥挤,便效仿朋友避世,到矿山做了一名矿工。
在与世隔绝的矿山呆了一段时间后,因为一场事故而找到的一窝埋藏在山体里的水晶,令他蓦然醒悟。
我出于迷茫来到这里,难道还要在迷茫中继续蹉跎光阴吗?
一个月后,陆庆屹离开矿山,开始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对待人生、生活和工作,后来终于在步入四十岁后找到方向,并确定了最适合自己的表达方式——电影。
他以父母的生活为题材拍了一部电影《四个春天》,并在2018年西宁FIRST青年电影展上获得最佳纪录片奖。
看着手中的奖杯,往事一幕幕地快速闪过,配合着身后的欢笑在声,充满这空寂的走廊。
整整20年,陆庆屹终于用电影跟自己和解。
《在时光的角落里读你(《读者》杂志典藏精选)》读后感(四):时代记住薇娅,却遗忘寻呼小姐:职业这道选择题,你做对了吗?
01 在没有手机也没有闹钟的年代,有一种叫人起床的职业,又被称为“敲窗人”。他们每天都要起的特别早,带着长长的木杆来到客户的窗前敲打玻璃,制造噪音,将客户吵醒。后来闹钟发明了之后,他们都失业了,这些人怎么生存呢?或许有些人会转型到闹钟厂去工作吧……  02 还有一种职业,他们需要把一份重要的信息,通过编码和传送,送到对方的手里,就是电报人。作家蔡骏在十七八岁的时候,曾经把2000个民用电码背得滚瓜乱熟,但是刚毕业,他还没有踏上工作岗位,这个行业就消失了。他一转头,写悬疑小说去了……  03 在电视没普及的时候,看报纸是人们最好的信息来源。当时人工拣字是排版印刷的唯一方式,这就催生了一个职业,叫做“拣字工”。每当有新的稿子送过来,拣字工的工作就开始了。他们站在四面铅字架围成的狭小空间内,左手夹着文稿,右手熟练地从不同的字架上取出对应的字符,放进盘子里排好,手速还必须得快,一篇千字文稿,十几分钟搞定。如果校对的时候发现错别字,他们还得拿着小镊子进行替换。电脑排版发明后,他们失业了,或许都去当了打字员……  04 “啦啦啦!啦啦啦!我是卖报的小行家,不等天明去等派报,一面走,一面叫,今天的新闻真正好,七个铜板就买两份报。”这首耳熟能详的的《卖报歌》,是音乐家聂耳创作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一首脍炙人口的儿童歌曲,深刻地描述了旧社会报童的苦难生活及对光明的渴望。然而,现在的孩子可能都不能想象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场景,因为报童、卖报人的这个职业也消失了,你看路边的报亭,是不是卖起了地图和饮料……  05 邻近王府井的东四街,有这样一间十平米的店,老人张广义生意惨淡,但店铺的产权是自己的,“守家带地”。有人出六位数要租他的铺面,但他拒绝了,认为若闲下来没事干或干不喜欢的事,他就受不了。他的小店是北京最后一家专修钢笔的店,修钢笔这个职业,也随着时代的发展,逐渐消失了。如果老人愿意,是不是可以改行去修点别的……  06 BP寻呼机只能接收信息,但不能发送信息。优点就是比大哥大要便宜很多。所以这个产品催生了一个职业,叫做“寻呼小姐”,很热门,她们的月薪可达800元。她们的工作就是每天坐在总台,接听来自全国各地的电话,再转换成文本发送到BP机器上。后来手机让她们下岗,她们或许可以改行去做电话推销员……  07 在《在时光的角落里读你》这本文集中,作者苏祈写了一篇文章叫做《消失的职业》,其中就说到了上述的部分职业。  作者认为,旧的职业消失,新的职业产生,在人类历史上,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而绝大部分的职业都是在技术更新中被取代的。 在我国《职业分类大典》2015年版和1999年版的对比中,数量变化最显著的是农业类的职业,职业细类从1999年的135种直线下降到2015年的52种。  而自2019年4月至今,人社部联合多部门发布的新职业已有38个:智能制造工程技术人员、人工智能训练师、互联网营销师…… 李佳琦、薇娅、李子柒还有许多千万、百万级粉丝量的网红,这些站在移动互联网风口上的年轻人,也被时代推到了风口浪尖,引人注目,而曾经那些有着精湛手艺或者勤勤恳恳一辈子的“敲窗人”、电报人、拣字工、寻呼小姐,即使再出色,也终将被时代遗忘。  08 《人民日报》有一句评论写的好:在一个充满机遇的时代做出正确的职业选择,考验着眼光和能力。毕竟,在新职业的赛道上,谁掌握更多的复合型知识、谁具有适应快速变化的能力,谁就更有可能脱颖而出。 记得很多企业家都曾经表达过这样的意思,长远来看,尽量不要选择那些可能被机器替代的职业,比如重复性、机械性的,要选择复杂的、创新的、更依赖人的职业。 而在一个新职业层出不穷的时代,职业所承载的价值不断改变,对于择业的理解也更为多元。但无论工作的形态如何变化,唯一不变的是需要终身学习。而这,或许是职场人最为坚实的依靠。 职业这道选择题,你做对了吗? 我是海石,欢迎关注,专注分享职场个人成长干货。让我们在成为职场精英的路上,共同精进。
《在时光的角落里读你(《读者》杂志典藏精选)》读后感(五):《在时光的角落里读你》繁华落尽,唯情最重要
很喜欢这样一句话:“ 亲情,友情,爱情,为什么所有的情字都在最后,因为走到最后才是真正的情!” 的确走到最后,我们才能知道什么是真正的情! 独舔伤口:迟到32年,我依然是你最爱的孩子 因为母亲的一句:“救弟弟”,她离家32年,从没有回去找过自己的亲人。“救弟弟”这三个字像是刻在了她脑子里,她怎么也躲不开逃不掉。 期间,养父多次提到:“你想回唐山看看就去吧!不可能都没有了。”可她依然倔强的不去寻找。一个人怀孕生子,一个人带着孩子工作,她都不曾想过要去寻找她的家人。 这是《唐山大地震》里的桥段,32年了,从死人堆里走出来的方登,一直活在自己的世界,拒绝回忆,拒绝往事重提。在一个人的角落独自舔着伤口。 当看到母女重逢,母亲给她下跪时,我的泪水像断了线的珠子,止不住的流。32年了,元妮日思夜想的女儿终于活着回来了…… 当看到自己的墓碑里放着厚厚的几摞书,方达解释说:“每年我上学读书,妈妈都会多买一套,说是寄给你的……”方登再也忍不住,转身走到一个角落哭了…… 的守护,给予你生活的滋味 都说少年不知愁滋味,可《在时光的角落里读你》青果写的《生活的滋味》里,我却看到了不一样的“人间烟火”,那是原本我们身边最朴实无华的亲情,却不知被多少人遗忘在角落里了。 嫁给乔安国,只因他“英俊和实用”。英俊,我们好理解,可实用怎么理解呢?看了文章才知道,原来乔安国做得一手好饭,而且收拾家务也很厉害。 孩子除了喂奶,也是由乔安国一手带大。不仅如此,“我”爸妈每次生病,都是他无怨无悔陪护,连后事都是他一手料理。 当“我”被确诊为淋巴癌中期,乔安国轻车熟路帮忙联系医生,安排住院,排上手术日期。当弟弟妹妹得到消息时,弟弟在美国出差,妹妹还在旅游。他们不约而同只能往卡里打钱。 可当乔安国的家人知道我生病住院时,他们就像炸开了的锅。迅速制定了一个值班表。值班表上包括家里谁买菜谁做饭,几点交接班都安排的头头是道。 不仅如此。听说我病了,弟妹的爸妈倒三遍公交车都要来看。还每天都来。虽然我极力劝阻,可大妈却说:“生病了,最爱想爸妈,他们都不在了,我就天天替他们来看看你。” 这样的情,这样的爱。任谁不感动?虽然他们贫穷,可却很有爱。他们活得赤诚热烈,想哭就哭,想笑就笑,对别人的疾苦。也可以迅速的感同身受。 劫后余生“我”才明白:除了生死,其余都是小事。人生海海,能决定你这辈子悲喜的不过身边七八个人。或许他们很平凡,但在紧要关头,这些亲人却能赤诚热烈的守护,给予你生生不息的支持与鼓励。 在匆忙的都市里,在时光的角落里,总有一盏为你而亮的灯。那是家人的守候,也是我们温暖的港湾。 总是在繁华落尽我们才明白:比物质更重要的唯情而已。
《在时光的角落里读你(《读者》杂志典藏精选)》读后感(六):《在时光的角落里读你》繁华落尽,唯情最重要
很喜欢这样一句话:“ 亲情,友情,爱情,为什么所有的情字都在最后,因为走到最后才是真正的情!” 的确走到最后,我们才能知道什么是真正的情! 独舔伤口:迟到32年,我依然是你最爱的孩子 因为母亲的一句:“救弟弟”,她离家32年,从没有回去找过自己的亲人。“救弟弟”这三个字像是刻在了她脑子里,她怎么也躲不开逃不掉。 期间,养父多次提到:“你想回唐山看看就去吧!不可能都没有了。”可她依然倔强的不去寻找。一个人怀孕生子,一个人带着孩子工作,她都不曾想过要去寻找她的家人。 这是《唐山大地震》里的桥段,32年了,从死人堆里走出来的方登,一直活在自己的世界,拒绝回忆,拒绝往事重提。在一个人的角落独自舔着伤口。 当看到母女重逢,母亲给她下跪时,我的泪水像断了线的珠子,止不住的流。32年了,元妮日思夜想的女儿终于活着回来了…… 当看到自己的墓碑里放着厚厚的几摞书,方达解释说:“每年我上学读书,妈妈都会多买一套,说是寄给你的……”方登再也忍不住,转身走到一个角落哭了…… 的守护,给予你生活的滋味 都说少年不知愁滋味,可《在时光的角落里读你》青果写的《生活的滋味》里,我却看到了不一样的“人间烟火”,那是原本我们身边最朴实无华的亲情,却不知被多少人遗忘在角落里了。 嫁给乔安国,只因他“英俊和实用”。英俊,我们好理解,可实用怎么理解呢?看了文章才知道,原来乔安国做得一手好饭,而且收拾家务也很厉害。 孩子除了喂奶,也是由乔安国一手带大。不仅如此,“我”爸妈每次生病,都是他无怨无悔陪护,连后事都是他一手料理。 当“我”被确诊为淋巴癌中期,乔安国轻车熟路帮忙联系医生,安排住院,排上手术日期。当弟弟妹妹得到消息时,弟弟在美国出差,妹妹还在旅游。他们不约而同只能往卡里打钱。 可当乔安国的家人知道我生病住院时,他们就像炸开了的锅。迅速制定了一个值班表。值班表上包括家里谁买菜谁做饭,几点交接班都安排的头头是道。 不仅如此。听说我病了,弟妹的爸妈倒三遍公交车都要来看。还每天都来。虽然我极力劝阻,可大妈却说:“生病了,最爱想爸妈,他们都不在了,我就天天替他们来看看你。” 这样的情,这样的爱。任谁不感动?虽然他们贫穷,可却很有爱。他们活得赤诚热烈,想哭就哭,想笑就笑,对别人的疾苦。也可以迅速的感同身受。 劫后余生“我”才明白:除了生死,其余都是小事。人生海海,能决定你这辈子悲喜的不过身边七八个人。或许他们很平凡,但在紧要关头,这些亲人却能赤诚热烈的守护,给予你生生不息的支持与鼓励。 在匆忙的都市里,在时光的角落里,总有一盏为你而亮的灯。那是家人的守候,也是我们温暖的港湾。 总是在繁华落尽我们才明白:比物质更重要的唯情而已。
《在时光的角落里读你(《读者》杂志典藏精选)》读后感(七):在时光的角落里读医者钟南山,读生活的滋味
忙完一天的工作,锻炼过后,我翻开读者丛书《在时光的角落里读你》,一个人在书房,安静地阅读,被感动到热泪盈眶。
01:
因为2003年的“非典”,钟南山从业内盛名到成为“感动中国年度人物”,那年他67岁,是抗击“非典”的领头人。
17年后,突如其来的“新冠病毒”让84岁的钟老再次前往最危险的地方——武汉,一张在动车上小憩的照片传遍全国,也感动了全国人民。
在钟老的带领下,大批最美逆行者造就了中国神话,国内疫情得到快速有效的控制,2020年9月8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授予钟南山“共和国勋章”荣誉称号。
9月17日,钟南山在人民日报刊登了一篇名为《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文章。他在文章中称,"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行医宗旨是中国医护人员在抗疫期间最鲜明的底色,不放弃任何一个生命,从刚出生的婴儿到百岁老人,为每一个需要救助的生命拼尽全力。
《医者钟南山》摘自《读者》2019年第10期,那时疫情还未爆发,时光匆匆,钟老一直是我们心中的大英雄。
02:
《我的父亲钱学森》是钱学森的儿子钱永刚写的一篇文章,讲述了钱学森喜欢饭后在书房看书不被打扰的小故事,还有他不要求孩子考满分,而是鼓励孩子根据兴趣多读一些课外书的家教特色。
文章还写了著名的“钱学森之问”,在说到影响父亲一生最大的人的名单时,祖父钱钧夫排到了第一。祖父对父亲因材施教,想办法培养他在各个方面的能力和素养,钱学森把这样的教育理念和方法传给了儿子。
有父如此,人生何其幸哉!
“父亲”这两个字,是每一个刚经历丧父之痛的人不能触及的字眼,无论父亲是事业有成,还是普通的农民,那种锥心刺骨之痛都是一样的。
时间会带走一部分悲伤,会留住一部分泪水,但每次提及,心总会隐隐作痛。不管是哪种形式,卸下人前戴着的面具之后,每一个关于父亲的文字,都像利器在皮肤上深深地划过。
03:
读《生活的滋味》,一地鸡毛的婚姻生活中,总有一个人要选择更加宽容和谦让,生活才能继续下去。
下嫁要忍受对方的各种不匹配带来的烦恼,也享受了自身优越带来的任性和被照顾的舒心。从看不起底层的亲戚到被“穷亲戚”的真诚所感动,总是要经历很多年的时间,待光阴老去,才发现最宝贵是人心的善良和亲情的陪伴。
在快餐时代,有一个人愿意默默陪伴在身边,愿意忍受所有的冷嘲热讽而不离不弃的,一定是真爱了,而真爱,是多么奢侈的情感啊。
独居一隅,并非享受孤独,而是守候多时却不曾有人问候。倘若有人不论你疾病还是贫穷,都愿意在你耳边絮絮叨叨,对你嘘寒问暖,为你端茶送水,那一定要好好珍惜,因为太难得,太难遇见了。
这本合集里的每一篇文章都很美,美到让人手不释卷,比如迟子建的《在温暖中流逝的美》,比如薛淇的《在时光的角落里读你》,又比如樊锦诗的《厮守,一眼千年》。所有的文章都值得反复阅读,甚至朗诵,每一段文字,都能触及心里最柔软的部位,像一束洁白的满天星,全是温情的底色。
于浮躁处,于疲惫时,读一读《在时光的角落里读你》,或许,你会学着释然,会更加珍惜时间和家人。
作者简介:潇湘薇子,简约主义者,热爱诗词的写作者,若我的文字偶尔能给你带去一丝慰藉,便是我人生最幸福的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