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契尼传》是一部由乔治·卡皮塔尼执导,阿莱西奥·博尼 / Sophie von Kessel / Andrea Giordana主演的一部传记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普契尼传》精选点评:
●为了大师和音乐多给一星
●论大师名作的诞生和婚外艳情的对应关系。
●蛮好看的。天才的轨迹总是惊人相似……
●央视看的,一天下午。我记得我很多好电影要么是在央视六套的下午或者午夜。
●男主艳福不浅啊
●无论去与往,皆是梦中人
●大师不应该只是用各种婚外恋女人作为灵感,要多些在地下聆听抄写手做威尔第的片段。
●自杀的那个女孩应该还是爱普契尼的不然不会自杀
●三星半还是可以打一下。虽说把普契尼拍得像个随时发情的公羊,但是演员们颜值还是挺不错的,能看个养眼。剧本着重于普契尼不自信的一面,但电影中把他的灵感都搞得像和他有着亲密关系的女性就有点夸张了。当然除了颜值和音乐,片中对于家庭、学校、音乐学院老师、Ricordi这样的出版商、歌剧院观众反应,同行(落魄作曲家、抄谱员们、歌手和指挥家)都有涉及,笑点也有一些,看着玩玩还是挺有意思的,当真就不好了。玛斯卡尼和托斯卡尼尼角色登场时,影厅还骚动了一下。
●刚刚在CCTV6看过……很感人。虽然对大师与各位女子之间的情感纠葛感觉怪怪的,但艺术家的思维很难说,这些女子给他以音乐的灵感,风流而不下流吧。不过始终都有最爱他最了解他的女人陪着他。还有那些赏识他的朋友。看完就很冲动地去找那些歌剧。那些打动人心的音乐。
《普契尼传》观后感(一):可歌可泣的大师
很赞同网友总结的电影内容大纲:
电影《普契尼》的普契尼着重刻画的是一个人,不是从一个天才这方面入手的。
他青年时痛苦,因为得不到赏识。恋爱时痛苦,因为对方是有夫之妇艾薇拉。
很不容易,终于结婚了,仍然痛苦于如何维持生计。
作完一首曲子后痛苦,因为出版商要他想下个主题。
作曲也痛苦,因为他找不到灵感。
找到灵感后没有快乐太久,又痛苦上来了,并且还愧疚了20年,因为他的灵感来源多利雅,因为妻子的怀疑而被赶出了他的家, 多利雅马上就自杀了,年纪非常轻,和大师也非常谈的来,给了大师很不一样的建议和看法。
老了以后怕病,病了后因为怕死差点就自暴自弃了,他担心他的图兰朵永远无法完成了,他梦到了他的灵感来源-多利雅,在梦中,多利雅鼓励他,死不可怕,他毅然鼓起勇气,去诊所做化学治疗,疗他的癌病,收到了一位女士给的书稿后,他安心地离开了世界。
这话也真是血淋林:
人生与痛苦是如影随形的.
《普契尼传》观后感(二):大师,仅仅是大师而已。
看《普契尼》的时候,我想到同是音乐传记片的《莫扎特》。很可惜的是,《莫扎特》名扬天下,而《普契尼》的知名度却远远不行。普契尼要比莫扎特要迟的多,而《莫扎特》里那个时期的夺目的服装设计或许要比《普契尼》要好。但是《莫扎特》塑造的莫扎特却比不上《普契尼》里的普契尼。
或许是莫扎特的百年一见的音乐天才?不,不是。我相信莫扎特比普契尼天才。但是我们不能忽视一个事实,历史的长河中有很多天才,但是名垂千史的却不多。电影《莫扎特》里更多的展示是莫扎特的天才,其本身也是一个知名作曲家的嫉妒回忆中展开的。历史告诉我们,事实上并没有这个人。导演是真的把莫扎特当天才,却忽视天才背后痛苦。就像普契尼,如果没有他的妻子,我想他是绝对会被自己的害怕所打到。普契尼是个天才,却不是一个罕见的天才。当一个天才被观众所包围,或者被观众唾弃的时候,任何人都无法拯救他。他会摧毁自己。普契尼说了很多次,“观众喜欢的”。如果您认为观众喜欢的就是粗俗的你就错误了。一个再天才的天才,都渴望观众。观众比普契尼的妻子艾维拉要重要,比那个带给普契尼的灵感多利亚也要重要。我一直无法忘记卓别林老时的一幕,他孤孤零零的坐在火炉旁放佛失去了生命,只是因为听说一个观众更加喜欢基顿而不是他。
电影《普契尼》的普契尼是一个人,不是一个天才。他青年时痛苦,因为得不到赏识。恋爱时痛苦,因为对方是有妇之夫。结婚了痛苦,因为要维持生计。作完一首曲子后痛苦,因为出版商要他想下个主题。作曲也痛苦,因为他找不到灵感。找到灵感也痛苦,因为他的灵感后来自杀了。老了以后也痛苦,他怕观众不再喜欢他。人生怎么可以不痛苦,因为不痛苦的人生又怎么叫人生。
导演如此细腻的拍摄了普契尼的一生。不,我想告诉你们,这部电影的与众不同。导演的天才在于他所在的片段是如此的连贯、不显得罗嗦和如此适合。不以普契尼的音乐为主题,或者爱情、幸福。仅仅是普契尼,他面对爱情、事业、朋友所做的表情,所说的话,所作出的选择。
看到最后,我并没有因为普契尼的死很唏嘘很伤心。然而普契尼的一生却清晰着映在我的头脑。很冷静的,我思考。同时,很动人的,我投入。
大师,仅仅是大师而已。
《普契尼传》观后感(三):《普契尼传》:女人成就了他?不,她们都是大师灵与肉的栖息地
海报令我大感意外的是,一部表现意大利杰出歌剧作曲家普契尼的电影,整个过程中竟然没有一首歌是完整唱完的。
歌剧《图兰朵》的最后一个音符渐渐消散在歌剧院里,意大利指挥家托斯卡尼尼垂下了指挥棒。他缓慢地转过身来面对座无虚席的观众席宣告:“普契尼去世了”,然后,镜头转向观众席里普契尼的妻子奥兰薇拉,停留片刻后,电影暗场,银幕上随即升起字幕,《普契尼传》曲终。我怔怔地坐在未及亮灯的放映厅里回想刚刚结束的电影,好一会儿才恍然大悟:电影为什么要把时间浪费在那些我们已经耳熟能详的普契尼的作品上?在歌剧舞台上被演员们千锤百炼后已成经典《晴朗的一天》、《为艺术为爱情》、《今夜星光灿烂》,不需要一部电影再来证明一次。电影《普契尼传》要做的,是要告诉我们,纵然是天才,普契尼想要成为继威尔第、罗西尼后又一位歌剧作曲界的巨擘,付出了什么。
将近3个半小时的电影,要讲述颇具传奇色彩的大师普契尼的一生,也必须有所取舍。这部电影,选择的角度是,普契尼身边的女性是怎么帮衬她们心目中最珍贵的男人的。这个角度,固然能使银幕上的普契尼更加星光灿烂,也不免被人诟病:难道能够成为大师,都是女性在成全普契尼?
普契尼本尊在弹钢琴
怎么就不是事实呢?
普契尼的妈妈,因为丈夫早逝不得不承受养育众多孩子重任,可这位母亲却从来不曾因为生活的重压而漠视大儿子的天赋。她克己勤俭地鼓励和支持普契尼去米兰学习音乐;普契尼一时找不到创作通途时,这位母亲源自生活经验的指点迷津,几乎就是送给所有创作者的金科玉律:写出你心里的歌声,写出只属于你的歌声。电影开始时已经功成名就的普契尼正在为完不成《图兰朵》心力交瘁,也就是说,《普契尼传》是用电影特有的语言拼贴出普契尼从穷学生到伟大的作曲家的成功之路的。即便如此,当电影闪回到穷学生普契尼看不到前途那场戏时,银幕外的我们也敢断定,假如没有妈妈的鼓励和支持,觉得米兰居不易的普契尼,恐怕会以想念家乡卢卡的豆子为由,打道回府。
心理学认为,在母亲关爱下成长的孩子,长大以后会更加出色。普契尼与妈妈的关系,无疑是这种说法的铁证。不过,与母亲这种超越了亲人藩篱的关系,也让母亲继而是女性,成为普契尼的心理依赖——一旦进入创作的瓶颈期,普契尼总是自然而然地寻求女性的帮助以获得突破。
《曼尼·列斯科》是普契尼的成名作,不用说,没有母亲的鼎力相助,世上也许就没有了歌剧作曲家普契尼,何来他的成名作!
《为艺术为爱情》是《托斯卡》的脊梁,电影告诉我们,假如没有妻子奥兰薇拉的善解人意,《托斯卡》能始终伟岸地屹立在歌剧舞台上吗?
假如在伦敦偶遇的女郎没有死拉硬拽地拖着普契尼去剧场观看舞台剧《蝴蝶夫人》,就不会有歌剧《蝴蝶夫人》,那一首在世界歌剧舞台上此起彼伏的《晴朗的一天》,也就至今不知在何处。
至于女记者丽萨的刺激以及穿越阴阳两界与死去20年的多利亚重聚帮助普契尼完成了《图兰朵》的重要唱段《今夜星光灿烂》,除了进一步证实了本片的观点亦即女性是普契尼灵与肉的栖息地外,更让我们进一步认识了从容大度的奥兰薇拉。
奥兰薇拉就是上天送给普契尼的礼物,他们的邂逅,就是老天的巧安排:普契尼从地上捡起了一张美人的相片,打量了没几眼,相片的主人找回来了,她就是奥兰薇拉。彼时,奥兰薇拉已嫁作他人妇。是为了青涩的普契尼疯狂的爱?不,我觉得是奥兰薇拉一眼洞穿了普契尼拥有的才华。仰慕这个男人的才华,奥兰薇拉居然放弃富有而稳定的生活,抱着女儿随普契尼过上了朝不保夕的日子。这不,成为普契尼太太后不久,奥兰薇拉就开始变卖家中物品带领全家艰难度日了。当然,这样的日子非常短暂,与奥兰薇拉一样慧眼识珠的出版商,很快就帮助普契尼一家摆脱了困顿,而奥兰薇拉,也角色转换成为普契尼的清醒剂和扑火器。试想,假如没有奥兰薇拉的调停,普契尼与出版商的合作,那么长久吗?特别是,同为天才的指挥家托斯卡尼尼技痒难忍地在普契尼作品上涂涂改改后,假如没有奥兰薇拉,普契尼能按捺住性子听一听托斯卡尼尼修改过配器后的演出效果吗?那么,两位在歌剧舞台上互相辉映的合作佳话,恐怕也会不复存在。
嫁给普契尼,从来没有想过有一天丈夫会因为作曲而富有起来,奥兰薇拉只想在普契尼的创作生涯中看到自己的价值,所以,她才会那么在乎普契尼对多利亚的态度。
背后站着爱情
有了钱后普契尼开始任性起来,疯狂飙车的结果是他把自己的腿撞断了。让洗衣妇的女儿多利亚来家里照顾丈夫的时候,奥兰薇拉根本没有意识到,自己已经容颜老去,而多利亚会慢慢长大。等到她透过窗户看见丈夫与多利亚攀谈的神情已经超出了在她看来主人与女佣的界限后,忍了又忍,在多利亚与普契尼又一次相谈甚欢时,奥兰薇拉的感情终于决堤。她连夜赶走了多利亚,疯狂燃烧起来的嫉妒心让奥兰薇拉看不见夜幕下的瓢泼大雨,在豪雨中仓皇离去的多利亚,自杀了。多利亚的死,一定让奥兰薇拉懊悔得无以复加吧?普契尼生命的最后阶段,直到被确诊罹患了咽喉癌,他一直留宿在维也纳一家酒店里与总是不能完成的《图兰朵》撕扯着。冥冥中感觉丈夫需要她后,奥兰薇拉特意从家里赶到维也纳,在酒店大堂的楼梯上她与女记者丽萨擦肩而过,女人的敏感让奥兰薇拉觉得那女人与丈夫之间有故事, 可奥兰薇拉竟然风轻云淡地一笑置之。
大概,所有《普契尼传》的观众会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是多利亚的死,让奥兰薇拉变得大度起来。我宁愿相信,多利亚事件以后,奥兰薇拉更加坚定了自己嫁给普契尼的初衷,就是帮助丈夫最大限度地发挥他的才华。
与托斯卡尼尼合影
托斯卡尼尼垂下指挥棒宣布普契尼的死讯后,电影镜头停留在了奥兰薇拉的脸上,她的泪水夺眶而出,仅仅是为丈夫去世而流的吗?不尽然。名人之妻,为了让丈夫尽善尽美,总是默默地吞下那些不实之词,只为能成为丈夫灵与肉的栖息地,就像巧巧桑在那首著名的咏叹调《晴朗的一天》中所唱的那样:
我向你发誓,
这些都将美梦成真,
恐惧你自己留着,
我会秉持坚定的信念,期盼。
普契尼生前拍摄的最后一章照片,电影复刻了这一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