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贫穷的吸血鬼》影评摘抄

  《贫穷的吸血鬼》是一部由卡洛斯·马约洛 / 路易·奥斯皮纳执导,Luis Alfonso Londoño / Carlos Mayolo / Luis Ospina主演的一部喜剧 / 短片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贫穷的吸血鬼》精选点评:

  ●丫的这片是讽刺张艺谋么?

  ●哈哈可爱!沉迷胶片质感无法自拔,还是一式双份的。即使脱离当时哥伦比亚的时代背景也还是有效和厉害的,能够克服创作的痛苦的就只有好想法好概念好执行力了,在这个小片子里都体现出来了,这样的创作就是玩得开心。

  ●Luis Alfonso Londoño,啥也不说了。

  ●讽刺的剧情片,受伤的纪录片

  ●妙哉!

  ●妙!

  ●上世纪70年代的哥伦比亚影坛,有许多导演受雇于欧洲的主流媒体,在作品中着力表现本国的贫穷和落后,并在一些欧洲电影节上得到过好评。“卡利小组”用这部短片讽刺了当年流行一时的Pornomiseria文化。

  ●黑人阿哥的闪耀时刻

  ●还不错

  ●双重反讽?

  《贫穷的吸血鬼》影评(一):到处都有吸血鬼

  好像我们的国家,也不乏这样的人和事。也许不见得如此极端,但刻意的放大悲惨,甚至伪造悲惨,的确是存在的。

  看片的时候,还在想,黑白摄影机背后是什么样的人,为什么就可以跟着彩色摄影机去拍,到最后终于明白,用表演诠释表演,用伪造反映伪造,真是绝妙,绝对的讽刺。

  忍不住说一句,关键时刻出现的鞋匠(那他到底是不是真的鞋匠呢?这成了谜),真是太棒了!他的肢体与语言都极具冲击力,果然称得上伟大的非职业演员啊!

  《贫穷的吸血鬼》影评(二):《贫穷的吸血鬼》- 悲惨不是拿来做交易的

  两青年受雇于一家德国电视台拍摄一部反映哥伦比亚社会贫困阶层的纪录片。他们拿起摄像机走上街头,狂热地搜寻着城市中每一个破落的街区。可事实上哪有那么多贫穷让他们拍呢?而且就算有很多人也不愿意将自己的生活暴露在镜头面前。于是我们就看到了俩人如下种种“劣行”:1)拍摄一个坐在街角的乞丐,导演示意让他摇晃手中的碗并装作很可怜的样子,老人无奈笑了笑如实照做,导演立刻掏出枚硬币扔进碗里。2)跟拍一位始终不愿上镜的老妇,直到她不胜愤怒转身将拐杖扔向他们这才作罢。3)记录一个街头艺人吞火、睡玻璃屑和钻刀圈的表演,拍到想要的素材后立马闪人连钱都省了。4)孩子是最好对付的,于是他们用零钱为诱饵让一群小孩挨个往水池里跳,制造流浪街童的“生活场景”。5)花500比索找来一普通四口之家扮演贫困钉子户,精心挑选全市一座最破烂的小屋让他们在里面接受“记者”的采访以揭露贫困问题的“真相”。。。一切进行得仿佛都很顺利,可最后却有人搅了这场好戏。

  上世纪70年代的哥伦比亚影坛,有许多导演受雇于欧洲的主流媒体,在作品中着力表现本国的贫穷和落后,并在一些欧洲电影节上得到过好评。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法哥合拍由Ciro Duran执导反映街童苦难生活的纪录片《流浪儿》(1978)曾拿到圣塞巴斯蒂安影展的最佳导演奖。难而事实真如他们影片中所描述的那样吗?当时哥国的电影评论界给这样的影片起了个很形象的名称 -“Pornomiseria”,翻译过来就是“廉价的悲惨”的意思。以“卡利小组”为首的一批新浪潮电影人认为Pornomiseria拍摄者们为追求金钱和名誉而故意放大事实甚至不惜采取捏造场景,诱使被拍摄者等不正当手段来达到自己的目的。像此类用非常手段制作的“纪录片”刻意夸大社会的丑陋面,却没有深入剖析其成因,有些甚至仅仅是为满足外国人猎奇的心理而拍的。

  “卡利小组”所要强调的是哥伦比亚并不像外界以为的那样肮脏阴暗,尽管贫困的确是一个主要问题,但他们也有美好和发展的一面,更重要的是每一个生活在这里的哥伦比亚人,无论贫富贵贱,都是有尊严的,并不需要欧洲人怜悯的目光。用自身的不幸去博取他人的眼泪只是一种廉价的悲惨。而那些抛弃了纪录片工作者最基本的两点要求“实事求是”和“感同身受”的人至今依然还有,他们在拍摄过程中漠视被拍摄者的感受并把不实的想法强加于他们身上,就像吸血鬼一样在榨取着贫苦大众最后的一点利用价值。

  于是“卡利小组”的两名重要成员Carlos Mayolo和Luis Ospina用这么一部绝妙的短片讽刺了当年流行一时的Pornomiseria文化。片中两人亲自上阵扮演导演和摄影,重现了Pornomiseria的拍摄过程,看后绝对会让你觉得那两个家伙实在太搞了,全程造假还造得这么理直气壮的纪录片以前真没见过,为了出名啥事都敢做,电影人的职业道德和操守早被他们扔到云外去了!最后的结局也忒滑稽,牛逼人物 - 黑人阿哥的出场对Pornomiseria者们来说是场灾难,在一个更有大无畏气概决不妥协直至光腚的革命同志面前,所有虚伪的小丑们终于发现这个无法乔得动的家伙正抄起一砍刀朝自己走来。。。金钱还是生命更重要?他们的选择还算明智。

  看过此片后我立刻将费劲巴拉弄到的《流浪儿》给扔进了垃圾桶,尽管我曾经认为它是哥伦比亚最好的纪录片之一,曾经以为70年代末的波哥大是一个充满着暴力和痛苦的地方,但现在我觉得它就是垃圾!而且我也懂了为何张陈冯一伙这几年弄出来的东西国内骂声一片而国外却颇受青睐的真正原因,除东西方人思想上的差异之外,主要还是创作者本身的目的不纯。

  《贫穷的吸血鬼》获得1979年法国影评人协会最佳短片奖。难怪那群专业的法国佬会喜欢它 - 一部颇有法式幽默气质而又发人深省的讽刺片佳作。MY RATING 5/5

  《贫穷的吸血鬼》影评(三):温良恭俭地丧心病狂

  意味越品越多,整部电影像酵母,或说更像打通这个世界任督二脉的虫洞。已逃逸于影像,已不必说非职业演员之职业自然。而要说:在每一幕里,人流露出的有多自然,我们的世界就有多贫瘠、平面。这些自然而然看起来那么饱满,有血有肉,却挂起我们所有人贴写在一张大网上,这只网,薄而不安全,但没关系,它有最强大的优势——柔韧弹性,于是似乎可以是不朽的,人类社会就是这样。

  世界的贫瘠,最深的恐怖在于其间惊人的融洽。整体的无可饶恕却在个体的某种共通物中被消化了。这也是这部电影作为病毒的效用,在和平年代和缺乏革命性质的时期,带给人们无病呻吟的想像,人们在一片温暖幻觉中向着所有最真实的冲突呻吟:战争、绝望、血肉、极端(纯净的恶、纯净的善)等等。这些是什么——是我们每个人的处境,道德与理想的语境中,温良谦恭而丧心病狂的每一个人。

  我们在哪里呢?如果继续上面那个虫洞的比喻,我们就在这个channel-tunnel中:

  (结合影片镜头和台词阅读以下)

  Could you move back? Please... Let"s do this...

  我们在这种温和地狂热中,作为盲眼人

  I think that was good huh?

  在勇气荒芜了的好奇中,作为盲心人

  Why are you filming? It"s going to be sent for German television.. But to find out how people in Cali live? So we can film all the poverty... oh, right. 在“反对阐释”、“告别语言”、全然理解、悟力竞争等织成的共鸣中,人证实了人,作为高级生物、作为有意识的人

  carefully, respectfully... like vampires...

  电影逃逸其本身,试图逃出来留下一串笑声,仍然继续……正如人以生活的方式进入群体、与群体之间的关系

  what"s the matter? this place is so sinister

  任何鼓舞人士气走出消沉或绝望的人道主义行动,都摆脱不了狭隘,正如那些消沉绝望的人一样。一厢情愿是人在世上的活路,这一点人人平等.

  一种狭隘在某一社会历史背景下会旺盛起来并包裹另一种狭隘,甚至吞噬或洗劫它。

  do you know where can I find a crazy person?

  如果要说令我放弃电影的原因,就是这点:无论将镜头朝向真实还是虚伪,电影行为都是恶的。

  在我自己的拍片实践中对这一点越来越深有体会——如果你想用电影探索某些of严肃of终极(词穷),那镜头就是绝对的恶,而不仅仅残酷;如果不是这样/在其他程度上,电影可以和文学握手,即可以在某种程度上用欺骗的方式制造幻觉,这便是我们通常意义上说的“戏”,它是无所谓善恶、是无害的。因为即便没有影像,人本身也活在相同幻觉里——人生如戏,戏如人生。

  阶级之间有和谐就应该有分歧,同时,人的忍耐度是随历史增强的,随着人们所做越多经验越多,反思越多?不,正相反,麻木越多。麻木并不等于更简化,相反,更复杂化(做,与外界发生关系,则简单化;不做,与外界孤立,则复杂化)。以历史观看,不仅英雄的概念,革命的概念也已该被淘汰,而可以考虑考虑“新麻木主义”作为科学方法论,区别于分析与幽默,正如本片

  hang on... How does it go? (article verbal).. hang on a second...

  This is the problem... We have a real problem...

  诚然片中这个导演的角色是个好发酵菌,或挖虫洞的好工人。但他不是个问题,更不是个例。有人爱说“那人就这个性格” 或“不是所有人都像他那样”,这个意识诚可贵但也有危险区域。人的性格,在且仅在其先天性方面我是会投占星学一票的,这代表了性格宇宙观:个人并非独一无二,但也没有“世上的另一个我”。我们要深深地走进自己,也要远远地走出自己。(已经偏题了。。)性格是一体化的、可以举一反三的。有一个普遍共识是,每个导演都会在他的电影中有意无意地着重放大他自己的性格,无论易不易察觉。电影世界就像人类世界代表,一部作品一类人,相互对话,共存,发展。(偏题太深)(但写作自由)

  I think this guy is a cobbler. You are not a carpenter, you are a cobbler

  谁又能否定我花时间认真写下的这篇废话 不是一种管中窥豹呢?不是一种狭隘包裹狭隘的徒然的运动呢?

  erfect conclusions and everything

  末日语料库

  it can have no significant impact on these conditions... the condition of unavoidable ignorance .. prevent them from getting their voices heard...

  请注意区别:暴露-偷窥狂 与 表里如一的真实的人

  what"s up with that guy? Bloodysucking vampires! you only come here to make people laugh in far away places...

  Why don"t you move for them to film?

  Why don"t you go film somewhere else?

  回到上面那个结论:通过一厢情愿,人人得以平等。这种互相质问的交流才是最电影的。

  而不是“你们这都不算xx,让我来告诉你们什么叫xx”的句式,这个“揭露真相”只能使真实越来越遥远。

  We have to film it here.

  Why here?

  I pick yours among many others. 给你脸

  if there are so many, why pick mine? 谁要你破脸,就事论事

  i am sure we can work this out like friends 给你钱

  How much am i worth? 谁要你破钱...

  we are not buying anyone

  对话越发无效了,当对话故意避开真实时,就显得特别被动,然后电影中这位疯子小哥就以纯天然方式夺取主动,看似主旨中心呼之欲出,但这也只是被降虏了的作戏的一部分——这是个陈词滥调,其背后是即那个真理,那个universal的真理,就是说,无论你想什么,做什么,基于什么,欲求什么,无论是世纪天才还是能上天入地,都活在更大的圈套中。哪怕是当今世界上最高深的精神文明、最尖端的物质文明也是被降虏了的文明,其中没有任何意义可寻,戏中戏,梦中梦,所谓现实就是一层“此刻”穿梭在这层层戏梦间。

  .. who have asked how I got to where I am. I tell them: it"s a question of grace and luck. you need two things: the blow and the rebound. i like to confuse them when they are trying to understand.

  the satire.. the obscene...

  结尾是此片的弱点,它逃到尽头了或说它逃不出来了,但却不失为一个光荣的弱点,一个可以聊以自慰满足一切需求的弱点:

  尊严的同义词是虚荣

  互相讽刺,互相亵渎,以道德的名义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贫穷的吸血鬼》影评摘抄  摘抄  摘抄词条  吸血鬼  吸血鬼词条  影评  影评词条  贫穷  贫穷词条  
美文

 《蒙馬特遺書》读后感1000字

 《蒙馬特遺書》是一本由邱妙津著作,印刻出版有限公司INK出版的平裝图书,本书定价:NT200,页数:195,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展开)

美文

 夜语

  静静走在由鹅卵石铺上的公园里,迎着晚风,她也迎着我,好像冥冥之中自有天意,让我在这个美好的岁月里遇见她,一起浪漫在美丽的星空下,听着波浪的轻快声,看着一群阿...(展开)

美文

 不“嚼”字,难成“文”

 傍晚,淅淅沥沥的雨你追我赶地从天空中飘下,仿佛老天爷也有伤心的时候,哭丧着脸一直流着眼泪,就连人也被感染,变得萎靡不振,无精打采。  若是写散文这应该是一个比...(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