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不“嚼”字,难成“文”

  傍晚,淅淅沥沥的雨你追我赶地从天空中飘下,仿佛老天爷也有伤心的时候,哭丧着脸一直流着眼泪,就连人也被感染,变得萎靡不振,无精打采。

  若是写散文这应该是一个比较好的开头,可要作为新闻稿,这样的文字立即就会被否决,新闻报道一般是“某日某时,天空下着小雨……”紧接着是介绍个人,陈述事件,从而发表议论构成整篇报道。同样是渲染环境,交代天气情况,而表达的效果和给人的感觉却截然不同。字的精妙,句的长短,篇章的中心把握,导致形成不同的“文”。假使一位散文家与报社的记者同时叙写一个故事,我猜想写出来的文章一定会有所区别,而且可以很容易的判别出两者的文章。实际上这正是某些人为之困扰的问题,从散文到新闻的过渡,中间有些太多的难关,从第一人称到第三人称,从诗情画意至简单直白,其间的变化,若是根本不懂或是经常写议论文犹可,不然就会饱受折磨,最后不知如何动笔。

  有人会说“万变不离其宗”,文字相通,换种体裁应该不至于所说的那般困难,可恰恰都是文字,就相当于语文与数学,文言文和应用题的关系,同样是文字,可从中读解出来的答案是不一样的。还记得小学课本上有一个“邯郸学步”的故事,燕国寿陵地方有几个年轻人结伴到赵国去学习邯郸人走路,结果不但没有把赵国人的走路姿势学到手,反而连自己原来的走法也忘记了,只好爬着回去。从散文至新闻的路径就好比那几个楚国年轻人的经历,想学却总是学不像,学不成,反而渐渐地把从前的优势弄丢了。

  早些日子一位长期从事新闻编辑的前辈看完我的文章后作出评价,说我对文字的驾驭能力还算可以。我听后就楞了一下,我从来没想过要驾驭文字,对书本的热爱只是出于兴趣爱好,每当写作我是把文字视为忠实的朋友,把心事和盘托出,让文字默默地倾听和记录,乍一听“驾驭”这样的字眼,我跟陌生且感觉特别生硬。直到有一天我读到那位前辈发表在著名报刊上的一则新闻,我才懂得“驾驭”的含义,对于新闻报道,主要讲究的是准确性,及时性和真实性,若是没有精确而恰当的文字,是不能够将中心思想很好的表达出来的,这就需要字斟句酌和长年的积累,同样,一篇散文在一两个小时内就能凑足洋洋洒洒的千余字,而一则新闻稿绞尽脑汁堆砌几百字还会出现病句,用词不当等等诸如此类问题。此刻,我深切的感受到金庸武侠小说中所说的“无剑胜有剑”“飞花摘叶皆可伤敌”的武学意境,往往长篇大论大多数人都能做到,可浓缩成精华却只有大多数人中的小部分能完成,如果到收放自如,游刃有余的地步,那不过几人罢了。一层层地递进,一步步地攀登,这需要时间,同时也有技巧。 (经典语句大全 )

  人们常说“咬文嚼字”,其实探索文字就是“咬文嚼字”的过程,也就是常人口中所说的“矫情”。有时读书看报,会因其中的文字或喜或悲,可能一篇小说的故事情节会让人不禁莞然,也可能一段散文就使人潸然泪下;有时言谈举止,会不由得扯上书面语,还可能夹带上几句文言文,或是一连串的成语脱口而出,这时候听者听得目瞪口呆,云里雾里,也许还会口头赞赏恭维几句,心里却责其卖弄文采,而言者并非觉得在“咬文嚼字”,甚至故意卖弄,在书本的熏陶下,有时不同于俗流的表达也成了一种习惯。

  不管是古代的科举还是现代的文稿,无一不是在文字上下功夫,不停地咀嚼,反复地推敲,才会获得满意的答案。要想写好文章或是想表达的言简意赅,切中时弊,古今学者名人悟出了一个共同的道理:“啃”书本,“嚼”文字

[来源:文章吧网 Http://WwW.wenzhangba.CoM 经典好文章阅读,转载请保留出处!]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不“嚼”字,难成“文”  
美文

 好可惜的一对

去复印店复印一份资料,老板夫妻是八零后。老板坐在电脑前修照片,左边一女,右边一男,同为八零后,三人无语,只盯着电脑屏幕。复印的八零后老板娘抬起头冷冷问那女子:你...(展开)

美文

 瑞丽 时尚先锋读后感锦集

 《瑞丽 时尚先锋》是一本由著作,出版的图书,本书定价:,页数:,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瑞丽 时尚先锋》读后感(一):...(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