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真的幽默家》是一本由老舍著作,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5,页数:40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不会写书评但还是想说这本书的书名起的很贴切,封面是一只站在窗边的猫,一入眼就多了几分有趣,打开书最先看到的也不是目录,而是几张插画,像是不经意的涂鸦,简单但是也能让人看出吐槽,再加上有些是生活中的场景更是让人有同感,到了正文,是老舍先生的所见所感,里面有很多嘲讽,但是给人的感受不会特别压制,具体的我就不剧透,总的来说这本书还是值得读的
《天真的幽默家》读后感(二):一些感
这本书其实也有跳着读的,但要说印象深的吧,就是《我的母亲》,不排除是因为他是后几篇的原因,哈哈哈。这篇相信也会引起很多人的共鸣。毕业一年,在外工作一年,回家虽然只需车程四五小时,但是确实是少有回家的。年岁越长,越想家。前段时间一直在心里想:好想我妈。低气压盘旋,周五果断请假回家,那种感觉真的很爽。
想想就那么四五小时的车程,赚来回家一趟,很值了。每月这么折腾折腾,也没啥。
《天真的幽默家》读后感(三):人民的欢乐
1951年12月 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老舍“人民艺术家”的称号。
在那个人们格外重视荣誉,而且“专家”、“老师”称号没有满天飞的年代,一个“人民艺术家”的称号,无比珍贵。而对于老舍,则是名副其实。
作为一名中国人,从小学上到高中毕业,语文教材里总有几个熟悉的面孔,排在第一的,自然是迅哥,接下来,恐怕就是老舍了。
和迅哥以纸笔作刀枪不同,虽然同一时代,但老舍的作品,总是那么温文含蓄,平实朴素,如同一个住在隔壁的热心邻居,也如同一个亲切的长辈。
《天真的幽默家》读后感(四):《天真的幽默家》章节总结及批注
到了济南
一、
马车的妙处在于马、车、驾车人的匹配,马车的体验实是极差的:颠簸、脱索、左右摇晃、和车内好友顶牛。也许也会有一些议价的问题,但我总新于乘坐马车的体验了,这样的奇迹也终帮我到了目的地。
二、
济南的养车也没什么特异的地方,只是味道奇了些。检看道路时不得不令人叹服于路上的老石,这些老石算是济南镇城之宝了,已考据无门,只怕你行路时总要与它们纠缠出段故事。洋车的行进似是车夫屈于石头的意志了,总无言,你也要留心坐车的姿势,此时莫充正人君子,早早让头脑项颈随势而动,否则看不把脑子筛乱了。坐洋车也不能刚在饭后,只怕这老松终于得了胃病。
三、
济南的葱太好了,休说有健体的好处了,你单看它的样子已令人喜不自胜,噙葱而食胃口也大开,只是很多人厌其气味不知其美。
四、
山荫日移暖,天青峰翠含。
柳丝鉴湖美,鸭掌触水甜。
五、
山娴水静待春归,雪点卧峦银边堆。
泉暖岂容藻不舞,溪眠却因百灵催。
未完
——读《天真的幽默家》
作者:姽婳小术
去年的时候,我看见季羡林的儿子跟北大打官司,要求归还季羡林原件。不知道为何,我就想起来老舍的儿子舒乙将老舍、胡絜青夫妇生前珍藏的齐白石的《蛙声十里出山泉》、傅抱石的《桐荫图》、林风眠的《川江图》等20幅字画精品捐赠给中国现代文学馆的事情。
为什么老舍的儿子舒乙会想要把这样几乎无价之物无偿捐献出去?我想或许跟他父亲老舍有关吧。在我读老舍的文章中,我能感受到老舍性格中的可爱。就像在《落花生》(原载于《漫画生活》)中,老舍说,如果有人问我做皇上,要怎么享受?老舍自答到:“派四个大臣拿着两块钱的铜子,爱买多少花生吃就买多少!”可见老舍内心的逗趣和对生活的追求。
济南的天空可能真的是深蓝色的,“上天把夏天的艺术赐给了瑞士,把春天赐给了西湖,秋和冬全赐给了济南。”好一幅淡墨浓描的山水画啊,山腰处的松树,年代感的石板路,还有沉睡的城楼,从字里行间感受出来的是静谧和安宁。
每个在尘世匆匆奔波的人都渴望有这么一块净地,容纳自己嘈杂的内心,安放无所去的流浪,闭眼闻见花香,睁眼看见济南的秋天,喜欢的城市,喜欢的季节,融合在一起,巧妙而和谐。
就是描写这么美景色的老舍先生,他也会讨厌西红柿青叶的味道,也会惊讶老母鸡无与伦比的战斗力,更会约上三两好友游舟范湖,饮酒赏戏,更会毫不掩饰地袒露自己的生活窘迫。
没有神人,也没有不食烟火气的仙子,生活在世,无非都是普通人罢了,只是看谁被世俗所困扰,能不能解脱。
老舍先生就是这样,坐在你面前,缓缓道来他的人生观,所见所闻,亲切之感从字里行间扑面而来。观文所感,就会发现,老舍先生不再是遥不可及的那个年代,一个好友,一个长者,笑着对你说,“这就是人生。”
生活是磨练,如何把生活过成诗,就需要自己的本事,老舍先生把生活过成了幽默,幽默中又传达哲理,既生动又有趣。
最喜欢老舍先生对饮酒篇的一句话,“人只有在喝了之后,才会把敷衍人用的一套生活八股抛开,敢露一点锋芒和谬论,减少了脸上的俗气,看着红扑扑的还有点人样。”
老舍原名舒庆春,生于1899年2月3日,那天的农历日历上是24节气中的“立春”,故而有了此名。他在书中不止一次提到自幼家贫,原是北京满族正红旗人,父亲是满族的护军,在八国联军的战役中不幸身亡。一直到9岁,因一位有钱的叔叔资助,才得以开始上学。大概是缘于重新做人的意思,他自己改了名字为“舒舍予”,后有了为大家所熟悉的“老舍”这个笔名。老舍的代表作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和剧本《茶馆》等。读这本《天真的幽默家》,每每被他的诙谐生动有趣的句子逗得直乐呵,想起前阵子看过同为满族的定宜庄所著的《胡同里的姑奶奶》,老北京的旗人骨子里都有一股幽默劲儿,“出口成章”的北京话,读来甚是欢乐。每每开怀大笑之余,又想起1966年的8月24日,还有6天,也是他老人家的忌日。他在那一年的秋天,天真的幽默者,终因为天真和不堪重负 ,最终投入北京的太平湖。也许投湖,才能干干净净的吧?想到他在《谈幽默》中提到“和颜悦色,心宽气郎,才是幽默。他指出世人的愚笨可怜,也指出那可爱的小古怪地点。”就是这样一个宽大爽朗的幽默家,一个在新加坡因为起疹子,一病就怕死的作家,最终选择了投湖这个决裂地方式离开了这个世界。
以前对老舍的认识只限于《骆驼祥子》和《我的母亲》,哥哥推荐的这本散文集重新认识了老舍,这些日子就像和一个品格高尚的人交流,自己那些生活的抱怨也变得非常矫情。 这些散文都是作者的经历,生活体验非常丰富,作者去过的地方很多,而又不是走马观花式的,青岛、济南、伦敦、重庆、四川、昆明,都有他生活写作的时光。 老舍的心没有被世俗化,而且还保留了一份纯真,他对那小动物的命运,像狗的生活,家畜的生活,都有深深的同情,有几人会花心思关心这些动物的生存处境呢。他还爱养花,养猫,真的很难得。 对于家庭生活始终不知他到底算不算幸福,生活的窘迫,孩子的琐事,也会让他抓狂,男人要娶一个贤妻良母,但是仅仅是任劳任怨的贤妻就可以吗?如果心灵不契合是不是也会感到空虚? 老舍是一个纯粹的作家,纯粹的学者,他发不了国难财,他无心于当官,也不肯耗费精力于教书。在当今社会,还有不为了金钱,不为了职位,不为了名誉,单纯做学问的学者吗? 越读老舍越觉得他可爱,不管生活多么艰难,酷暑多么难挨,蚊子多么嚣张,身体多么糟糕,都可以保持幽默的心态,戒烟戒酒也可以风趣幽默。 在文革时期,想到老舍的遭遇就很悲痛,一个文明的国家怎么会出现如此不堪的时代,也许老舍的离开也是一种解脱吧,质本洁来还洁去。
提起老舍,第一印象自然就是经典的《四世同堂》,舒乙还提到:1968年被提名诺贝尔文学奖,委员会成员秘密投票结果后,得票第一名的就是老舍。只可惜,老舍先生过早的离开了人世间,否则还真有可能成为诺贝尔文学奖的第一位中国人。 文中列有1935年创作表,将老舍先生所发表的书籍列入了表格之中,并对此进行了简单的说明,让读者能在阅读这些图书之前,就能大致了解这些图书的内容。表格内的《易经》,解释说不是自己所作,为宋版。不由地暗自好笑,真幽默呀。 文末的《八方风雨》,书写了老舍抗战的不平凡经历。先是忍痛抛弃妻儿,离开北平家庭温暖的怀抱,独自一人四处游荡,和许多志同道合之人一起,用笔做武器,书写着抗战文学作品。直至1943年在重庆北碚,因生病等原因才停留下来,自己的友人也将妻子儿女接来团圆,全家方才安定下来。 当查阅到:挚友老向找人到郊区北碚去问老舍,要不要跟妻子儿女团聚。那一刻老舍正在吃馄饨,听到这一消息,手中正夹着馄饨的筷子微微抖颤了一下,但他马上恢复了平静,略微沉思了一会儿,说:“既然来了,就让他们过来吧。”自己的内心,也不由地抖颤了一下。 也是在这儿,家庭团圆,也最终迎来了抗日的最终胜利。不过,因自己的病情和家庭等原因,再想像以前一样,无法做到四处奔走。这反倒让老舍先生可以静下心来,在病情缓解之际,写写长篇小说。《四世同堂》也就是在这段时间开始了漫长地写作。
《天真的幽默家》读后感(十):在印象中云游的灵魂作者
在印象中云游的灵魂作者
老舍,一个常年霸占中小学语文教材的人,多篇文章在我们的成长道路中慢慢涌现,其风格和蔼可亲,语近平民,文章质朴,回归自然,老少皆宜,令读者在拜读过程中,有着非常着迷的欲望,想领略这乡土民情,最贴近时代过程的文字。
作为语言大师,老舍在语言上的造诣无需多言,生动曼妙,用通俗易懂的文字向读者表达了深刻的道理。有时,老舍的是散文更像是日记、游记,把事情像讲给一个老朋友听一样。没有架子,只是普通的交谈,令人感到很舒服,也很长见识。有时,老舍也会将自己对一些疑难问题作出见解,让我们也看到文人伟人通常也会有文人伟人的难处,处理态度和方法也让人不由得会心一笑。文人和普通人一样。
老舍先生曾远赴伦敦进修,按当时的话讲,叫做留洋。这一趟英国之旅对老舍先生和我们都有深重的影响,于老舍先生,在任伦敦大学华语教员的时候开启了他的文学创作,与我们,收获了其至善至美至真至纯的文字上的感动。
老舍先生是个爱思考、爱联想、爱讽刺的人,这在他的文章里经常有所体现,比如他头一遭来济南时,在人来人往的车站口挤出来时,发觉自己的伤风因为出站时的汗水而痊愈,从而觉得相对论是在没秩序的社会治好了伤风的背景下创作出来的。可见老舍先生对生活上的细节感知造诣颇深,幽默的风格令人愉快。
作为文人,老舍先生在当时的年代里对社会乱象的讽刺,对政府无能的抨击,对国家腐败的忧虑,无不让其成为以笔做武器的战士,用真诚热烈的文字来鼓舞心系中华的知识分子,来挽回世风日下的国家。
作为常人,老舍先生在普通的街巷里寻找属于旧时代的记忆。在传统佳节里延续中国文化遗产的传承,用质朴又感人至深的文字感染每一个国民,用良苦的用心抚慰着乡民的心灵。在精神上的超脱又心系着民间,做自己爱做的事想做的事后,也一定喝醉一次梦一次。
老舍先生已经逝世了50周年,但是在我心头,他还是那个忠厚的长者,一顶绅士帽,一身长袍,用他那幽默风趣的故事,来丰富我们的人生。
老舍先生,亦师亦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