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名格蕾丝》是一部由玛丽·哈伦执导,保罗·格罗斯 / 莎拉·加顿 / 爱德华·霍尔克罗夫特主演的一部剧情 / 犯罪 / 惊悚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叙事简单,节奏简单,最后看完觉得格蕾丝杀没杀人已经不重要了,最震撼的是那个时代给人的压抑,毫无希望,对封建社会压迫穷人女性的控诉,格蕾丝的好朋友被少爷玩弄怀孕了最惨的是她要自己承受。冰冷的世界没有一点温度,最好的朋友死去少爷竟然无所畏惧,甚至想继续玩弄格蕾丝,新的主人与管家这样的关系,就像是朋友的历史。还有没有比这更绝望的事情。看完之后,无比庆幸我在这个新社会。
说实话,看完了结局,也不知道女主到底有没有参与杀人,但是她从少年时就被关进了监狱,受到了各种侮辱和欺负,就算是有罪也还清了。这主要还是归因于女主童年的遭遇和后来的遭遇,也反映了那个时代对女权的不重视,女性可以卑微到尘埃里。后面grace释放无罪,对谁都是好的。她为别人绣了一辈子,终于给自己做了一床被子天堂树,把好朋友,南希,以及自己的遭遇都缝了进去,当然还有她心里的那份别人永远进不来的警戒线。我想她的另一面应该就是她的好朋友玛丽(在她被催眠时,她的声音包括她跟西蒙说的话)。
《别名格蕾丝》观后感(三):第五集 悲剧
这一集把玛丽之前对格蕾丝说的各种男人,上流绅士那种卑鄙行径全呈现出来了。女人穿着不暴露,言语不挑逗,行为端庄得体。身为女人就是原罪吗? 在没有乔丹医生在旁记录的回忆里中的格蕾丝,她无辜吗?我说不上来,她有给南希预警,有尝试着要支走肯尼尔,但都没有成功,那要怪她什么呢?怪她不够努力吗?南希、肯尼尔、格蕾丝,竟没办法说谁更无辜了。 我一直在想,为什么麦克德莫特会放过格蕾丝?会带着格蕾丝一起逃亡?或许是因为孤独,是因为不想自己背负着人命,所以取走格蕾丝的围巾捂住了南希的脖子。制造了共犯的假象,这么个狠话说了几十遍都没被当真的狂躁份子,真的成了杀人犯。 乔丹医生的脑洞很危险啊,名字的第一个字母也是‘J’,期待最后一集了。
《别名格蕾丝》观后感(四):第三集 凝视
格蕾丝换工作了,为了摆脱帕金森家不停性骚扰半夜还狂敲门的少爷,工资还高了点,新主肯尼尔家并没想象中那么美好,格蕾丝这种年轻貌美的小姑娘似乎只是从一个泥坑掉进另一个泥坑。 女管家南希跟主人肯尼尔不停的确认过眼神,他俩的关系并没有那么简单,虽然这跟小格蕾丝也没有什么关系,单身多金的肯尼尔老头看起来不像坏人但似乎也不是什么良善,小格蕾丝这个时候跟只只会瞪大眼小心翼翼的观察世界小兔子没什么区别,坐个车出个门就会被变态男性骚扰说是妓女,担心接下来的剧情……还有这剧连排泄物都做得跟真的一样,看这一集的时间我在吃午饭……乔丹医生是不是对格蕾丝产生了其他感情,眼神跟笑容逐渐的不一样了。 ps:玛丽‘情人’送的戒指换了钱成了安葬她的费用。这一幕真的很讽刺了。
《别名格蕾丝》观后感(五):第六集 活着
看完结局不开心,看前五集我都很难过,但第六集让人心痛。我很不喜欢结局,但这种结局又完全没有任何问题。 格蕾丝跟耶利米合演的大戏迷惑了所有委员会成员,这一段演得很惊悚,既然导演编剧让观众猜,那我维持第六集对这场凶杀案的判断。 每一个男人都喜欢用自己的角度去臆想女人,不管对错也不管对这个女人的声誉处境是否有不好的影响,吹嘘夸大为了自己声望可随意的编造,法律果然是给权利金钱准备的,为了配合创造的律师的名誉,格蕾丝、杰米都是牺牲品,格蕾丝为什么要原谅杰米,我想是她人格伟大。法律不全司法不公是她对监狱与精神病院那些经历的所有看法,真的很了不起了。 人们只看自己愿意看到的真相,受害者渴望倾听又拒绝被看到伤疤,格蕾丝的伤疤又岂止一点点,唯一不同的乔丹医生,到底是可惜了。我很欣喜她最后能获得平静的生活,从头到尾都明智的女人,一直保持着善良的本性,被无限的伤害却一直很勇敢,其实,没有什么比活着更重要了。
《别名格蕾丝》观后感(六):第一集:千头万绪的开篇
身负两条人命的格蕾丝,一边是被判了无期徒刑关押多年,有意思的是居然有赦免格蕾丝的委员会,致力于尽早的释放格蕾丝。 从第一集的剧情来看疑点重重,一直安静乖顺的格蕾丝见到锤子铁片就会精神崩溃,各种回忆画面也与证词、说出的话不符,谜底如何还是非常吸引人的,至少我看完第一集忍不住就想马上看第二集。 剪辑非常的有意思,一个错眼可能就漏掉了重要的细节,三四秒的画面还得倒回去再看;格蕾丝做女仆的时候反复换床单的画面印象太过深刻,台词也非常精妙,女人为什么需要做那么多不同的床单放在房间里最显眼的位置,像一面面旗帜不停的提醒自己在床上经过的各种阶段,细想来是残酷也是束缚。最喜欢里面一句台词:无知与愚蠢最大的区别是无知可以学习。 幼年时期的格蕾丝生活困苦而且父亲是一个超级大变态!苦难时期对人的意志力与灵魂的磨练是很残酷的,目前为止我觉得格蕾丝应该不是坏人。后期的格蕾丝无疑是冷静且聪慧的,特别警醒,感觉她对乔丹医生的言语半真半假,总之,期待接下来的剧情。
《别名格蕾丝》观后感(七):第四集 复杂
这集很复杂,一方面我个人因为格蕾丝温柔坚定的诉说里同情她又觉得她很善良,喜欢这个人物,不想说的她都拒绝回答了,认为她对医生说的都是真的。 一方面又无法忽略肯尼尔家里那暴躁的男仆麦克德莫特绞刑前说的证词。因为格蕾丝会梦游,谁也不知道梦游时发生了什么。因为做梦时看到的景象预感家里会发生人命,但她又舍不得南希,初次见面的时候南希看起来就像玛丽一样,格蕾丝对南希的粗暴是失望吧,把对一个人感情寄托在另一个人身上真的不是一件好事,尤其是格蕾丝又能清楚的区别这两个人,还替玛丽觉得不公,纵然不公跟南希又有什么关系呢?格蕾丝内心深处是知道处境危险的,男人们讨论女人时猥琐下流,那个时代对女人异常不公平不友好。她逃不开又无法完全相信耶利米,玛丽的经历让她无法相信男人,尽管耶利米看起来非常正直,尽管耶利米说的未来更光明赚的钱更多。那是个单身女人无法自由安全行走的年代。险恶的环境,会阻止掉更多探索的脚步。 我还是信赖格蕾丝,不管后面有没有反转,正与反都一样,都是令人悲伤的故事。
《别名格蕾丝》观后感(八):还好
在三联生活周刊上一月的一期中,看到这部片子的短评。
花了一天时间看完,确实有点精神恍惚的感觉。
GraceMark这个历史上真实存在过的人物,在16岁的花季,犯下的震惊整个加拿大一直美国和欧洲的杀人案,在漫长的牢狱生活中,在一次次治疗和审判中,最后在剧集中呈现的是一些层次不是很分明的片段。
你弄不清这一切是真实的发生的,还是主人公脑子里的臆想,只有各路男人对具有天使面孔又无害性格的迷恋是真真切切的。这种原始的占有欲让每个男人都想做她的救世主,或是赎罪,或是救赎,缺少爱的成分,又不是冷冰冰的肉体欲,女主无害的眼睛和平和的表情是勾人心魄的利器。
在一个经济不发达的社会里,女性和底层人民对命运的话语权是多么的微弱无力,完全陷入社会的洪流中,似乎生而为人生而为某人的女儿就已经很难改变命运。而美貌带来的却只能是各种渣男的不负责任的滥情。
最后的最后,在她缝制被子的瞬间,似乎把一切都点明了,并没有那个双重人格,只有在认清了这个罪恶的世界又在夹缝中生存下来Grace。
第二集,结尾的台词很漂亮,descending to the 地下室,to get the knowledge 可以注意到作者始终在兼顾当时的医药、习俗、风物、女性作为民间文化的载体,因为生活的无望发展出的关于占卜、预言、迷信,草药医疗,传说等等。乃至安全防护意识等等。对mary的结局很不满意。草率仓促不合情理
第三集质感很好。因为故事的叙述不再有刻意的感觉。气氛在悲伤中透露出一些宁静和祥和。那种巨大不幸即将到来处处预示着悲剧。地下室、巨大的白色绣球,最有趣的角色James出现了。渴望得到注意,用双脚蹦跳/走平衡木的男孩。他的脚比嘴巴更能传递。
第四集,节奏显然放缓了。可是为什么把mary的故事结束的仓促,而把后面的故事刻意拉长呢?这集感受到一种技术型文采,无头天使不管作为意象还是作为逻辑“第二天我真的在院子里看见被单”,技术感太强了。另外每集都要放些关于politics/feminist的东西,这集结尾的被多个男人拥抱很做作。关于主人必须是个hunter也很刻意。主人大可不必是个maid Hunter,那样反而更残酷。之前的少爷和这位老爷都不必是
《别名格蕾丝》观后感(十):第二集 玛丽之死与一去不复返的快乐时光
这悲伤沉重的第二集,我发现这部电视剧轻而易举的就俘获了我的同情心,或者应该说女主格蕾丝让人无限的怜悯。无法想象一个未成年的少女痛失母亲后又经历挚友的死亡,还是一个给了她光明与五彩斑斓美好展望的朋友,一个呵护她的,保护她的,连对初潮的恐惧都是由她来安抚教导的,格蕾丝应该是绝望的吧。
悦耳的情话,美好的承诺,玛丽的这一段爱情,虚假又致命。玛丽的经历荒唐但令人悲伤,但无疑她又是勇敢的,意识到了欺骗又义无反顾的去改变错误,尽管预料到了死亡,为了生存也为了尊严可以豁出去拼一把。我其实无法理解一个这样通透的女孩子一开始会做出违背自己原则的事情。
但其实没有经历过苦痛与背叛,人的思想总是天真的,懵懂的美好着,玛丽追求民主,思想先进,但她为一时的天真付出了生命,如果玛丽没死,那这个女人肯定是有别样光彩的。但她的这段经历为格蕾丝带来了不一样的成长,与玛丽相处的这段欢乐的时光成为了追忆中的格蕾丝目前人生中最欢乐的时光也最为刻苦铭心,玛丽的死对格蕾丝的打击太大了,几度精神错乱以为自己就是玛丽,不停的寻找格蕾丝。想到第一集乔丹医生的询问,也好奇格蕾丝是否从此拥有了双面人格,感觉为以后她的人生也带来了各种影响,且要看接下来的剧情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