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物赠我浓情蜜意》是一本由曹萍波著作,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9.00,页数:40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万物赠我浓情蜜意》读后感(一):给抄袭者打0星
能打0星吗?看了故园发的微博,特意查了这个曹女士的样貌,还真是,这么个长相老实的孩子,干啥不好,非要偷别人东西。
能打0星吗?看了故园发的微博,特意查了这个曹女士的样貌,还真是,这么个长相老实的孩子,干啥不好,非要偷别人东西。
能打0星吗?看了故园发的微博,特意查了这个曹女士的样貌,还真是,这么个长相老实的孩子,干啥不好,非要偷别人东西。
能打0星吗?看了故园发的微博,特意查了这个曹女士的样貌,还真是,这么个长相老实的孩子,干啥不好,非要偷别人东西。
《万物赠我浓情蜜意》读后感(二):识得草木得人心,超级值得一读!
万物赠我浓情蜜意#许是水乡女子有着一颗七窍玲珑之心,才识得一草一木皆是情,曹小姐集52文于一册,每一篇可见其蕙质兰心,对世事的洞明透澈,读之如郎朗清风、徐徐而来,不免身心愉悦,恍惚身在红尘之外。我们这一生漂泊不定,回溯扎根的土地,是来自童年的回忆,在她的文中,可以拾到故乡的影子,是儿时的人和游戏,儿时的花草和味道,儿时爬过的山涉过的水,儿时走过的路和每一个映在脑海里的场景,于是充满力量,于是初心依旧,于是感激。想来,我们的一生之中,寻得命定之物也好,遇见心爱之人也罢,亦或觅到知音,幸遇良师。都是“春夏秋冬,各顺其宜,温暑凉寒,各得其所”。这是一本床头书、旅途书、解忧书,作者似乎设了一个蠱,随手一翻,就会沉入她的世界。
《万物赠我浓情蜜意》读后感(三):摘记
1.我不知道小时候的经历对一个人有多么重要,也许遭逢种种,就像一张形态各异的网,成人之后,它们就是种种戒条,以及种种处境。我时常觉得,我这一生似乎都黏附在某些个节点之上,以至于无论我有多么怀念那些天真无邪的年代,也都不再想回去了。2.对于不被称作美女的我来说,她的那种天然的漂亮,是我学生时代里最大的幻想。之后,它删除了我的微信,发现这个以后,我反而面色平静下来,终于意识到,一年又一年,长风过了一阵阵,当草木从裂缝里长出,如今群山盖满,我们真的长大了,再也回不去。从那天以后,我不在为自己的不漂亮而烦恼,所有人的命运之中,都不可避免的深埋着某些与生俱来的无能为力,它们平日里不声不响,只在某些结局时刻,才让人看清楚。原来这世间草木繁盛再凋零,却也生生不息,当月影摇曳,我们才懂得,人世间的每一个今生今世,都不应被辜负。3.人在孩提时代最不喜欢苦,可人生之中,却一定要有一段时间学会苦,正如最美妙的茶,都强调苦后回甘,人也必须在尝过苦之后,再回头体会甜。4.自从基本的物质需求被满足,我想要填满的就不再是身体的胃,而是精神上的不满足,这种不满足来自于焦虑、沮丧、虚无,以及壮志未酬,来自于一切自身以外的无所依靠。5.植物一颗一颗都自然、朴素,没有一个发窘的表情,没有手足无措的神态,它们不奉承,不逢场作戏,显露的是世界本真模样,唯有草木山石、日月星辰,才是大赏。
《万物赠我浓情蜜意》读后感(四):浓情蜜意的植物,玲珑多面的生命
散落在四面八方的词汇可以有不同的拼法:万物浓情蜜意、万物赠我浓情蜜意、赠我浓情蜜意。不来作者手工小姐的浓情蜜意,哪来万物的相赠,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其实我说的也不对。在跟每一种植物,沟通、漫谈、对话,手工小姐一会儿是没有“主体”意识的,瞥见植物种种令人惊喜万分的存在;一会儿那个“我”是极其凸显的,那种植物揉进她那水乡汩汩冒出生活气的砖缝里,掺进老人那一杯浓茶里,又轰轰烈烈地开在了她中学宿舍的窗口,还在桐梓坡上留下剪影。全书读下来,二十几岁的年纪,从童年到青春到职场,慢慢地都三笔两划勾勒出来了个轮廓。
我是读到《独属于故乡的风物》一文时,决意去了趟茶室,从白茶喝到正山小种,喝到水晶龟,喝到花香小野,喝到熟普,喝到铁观音,毛尖,毫无章法,喝到七荤八素有点微醺。在茶室,就着茶香,隔着书页,又闻到各式各样的花香。关于花的记忆也在回忆里开始疯长。
我也爱花,每年都要写个花事2014,花事2015之类。我也是湖南人,家门口有棵泡桐树,后来被砍掉,感觉心口被剜了一刀。我也是在上大学后,为了离花近点不惜走后门搬樱园,每天推窗有傻乎乎的樱花对我巧笑倩兮美目盼兮。我也是80后尾巴的人,但我的青春关于花的记忆极淡极淡,逐渐隐没于日落后的群岚,也许少了一个为我千里迢迢送花而来的男友。我也是在有一定财务自由之后,坚持买花,有花的屋子是有星星的夜晚。
亲读植物,回归自然,一切袅袅有生机,脉脉有情意,人之渺小,却与这一切共鸣,这是人的美好之处。
《万物赠我浓情蜜意》读后感(五):如果你也热爱植物,应该不会讨厌这本书。
关于植物的诗,很喜欢两句。
一句是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一句是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一句言其生命力,一句写其性格。
“离”这个字,很多人不喜欢,因为下意识会将它与“离别”、“离愁”、“离人”等伤感落寞的情绪、意象关联起来。但如果用它来形容植物,比如“离离”,会陡然摇曳出一种繁茂浓密的鲜活,生机勃勃。
“草木有本心”,这“本心”为何物,就要说到我最近买的这本书了——《万物赠我浓情蜜意》。
作者在提到大家忌惮的有毒植物时说,“人活在世上,尚且要有性格,植物怎么就不能?”古往今来,多少文人骚客借植物移情抒怀,但到底,有多少“本心”是别人强加的,又有多少“本心”,是植物自己的呢?
“万物赠我”,“万物”是主语,是施者,而“我”,只是受者。以一个受者的姿态,去平视或者仰视万物,才不会让主观情绪蒙了自己的眼。能赏其形者,不一定知其本心,能知其本心者,必不忘其形。
喜欢这本书,大概就是因为作者眼中、笔下的植物,有形亦有性,有情有义。
她写荷花:
“大概是有点儿像一个看透了红尘的僧侣,行过乱世,归于迷津,而辽阔无涯的水域,就是它的桫椤。”
她写夹竹桃:
“同时拥有这样古怪的气味,却又有清新凛冽的外貌,简直像一个同时怀揣着枪和玫瑰的女人,奔赴前路的陷阱,要去杀人,或者爱人。”
她写凌霄花:
“懂得顺势和借力,然后一心一意默然生长,寂静向上,在最广袤的天空里延展自己的时空。”
可归根结底,植物是植物,人是人啊。我们从草木身上学到的,可能不是草木的道理,只是人的道理。
我们爱植物,可能是因为,在想弄懂它们的时候,我们反而慢慢懂了自己。
《万物赠我浓情蜜意》读后感(六):满纸花香草药气,治愈我的心
我也是钟情花草树木之人,出门看到花花草草经常会停下来好好欣赏一番。很喜欢拍摄沐浴在晨光里的花草,将它们美丽的身影留做纪念保存下来。光线柔和,那些美丽的精灵身上披着晶莹的露珠,慵懒迷人。家中阳台上种了百八十盆的花木,有胖乎乎的多肉,也有长寿、菊花、水仙、吊兰、绿萝、龙船花、石竹、薄荷等等,可惜由于自己管理不善,葬在手下的花魂也有不少,着实令我心疼叹息。它们坚强起来令人敬畏,有时却又那么脆弱。
记得在广播中听到过手工小姐曹萍波的几篇随笔,一篇是关于杠板归的故事,一篇是孤独的银杏,一篇是牛油果。一个个有灵性的文字从主播的温柔的声音播放出来,我很认真的听完了全部内容,从此便喜欢上她的文字。
拿到这本书我的第一感觉是不俗气,封面一种低调优雅之感,书页和书页之间的一抹淡紫色渐变更有一种淡雅之气。书中所写的花事是按季节分类的,“温暑凉寒”,来自于明代袁宏道《瓶史》的灵感。
这本书每天摆在床头,读上几篇再睡,便似心肺都被清洗过似得舒坦。没有无病呻吟,也没有矫揉造作,一切都恰如其分,真挚朴实。在《荠菜芽里的童年》这一篇,曹萍波曾这样描述汪曾祺老先生的文字,”文字极其清新,像是有意无意地往里撒了细沙,风就顺势吹进了字与词间的缝隙。”殊不知今日,我也想借用她的这句话来形容她的文章了。
世间草木皆有我所爱,我非常能够理解作者对植物的感情。世上的植物种类何止千千万,它们被我们欣赏,或拿来净化空气、或被当做食物药材,大自然赠予它们美丽的倩影、令人愉悦的芬芳或神奇的药效,它们的外表、性情、历史由来、传说,还有与植物相关经历的小故事,都让我十分着迷。读过曹萍波的这本书,又让我对几十种不同的草木有了更深层的了解。
汪涵的为作者写的荐最后一句特别深得我心,“萍波这满纸花香草药气的文字,也是可以视可以嚼可以读可以疗俗病的良方了”。
《万物赠我浓情蜜意》读后感(七):植物与生活
在我们生活中,植物是到处可见。我窗外的荔枝树,路边随处可见的野草野花,公园的荷花….. 其实植物已经融入我们的生活,甚至是生命里面,如果有一天,它消失了,我会非常不习惯,相信你一样。本书讲植物,但不是教科书一样,讲述植物的发展史,形态,是那种随笔似的语言,去讲述这些植物,赋予它们生命,讲述它们的趣事,发生在作者身上真实发生的故事,我觉得很有意思,而且可以学到植物的百科知识。
本书分四章,分别是温、署、凉、寒,我理解的是这四个字分别代表一年的四个季节:春、夏、秋、冬。讲述每个季节特有的植物,比如春天有的海棠、杜鹃、丁香、蔷薇、樱花。在作者眼中,每一种花都代表一位性格各异的姑娘,海棠是高挑,明艳,丰满的美人;杜鹃是带点尖牙利爪的小调皮;丁香是普通的南方女子,五官都没有毛病,但组合起来没有那一抹灵动;蔷薇是素净、耀眼的冰美人;樱花是穿和服的日本句子,有种矜持的美。
春天的植物,我最喜欢的是茶树,在书中作者写到,儿童时代我们对植物是没什么区分,在小孩子的世界里,有的只是能吃和不能吃的,自由就是张嘴能吃,撒丫子就会跑。我那个时候也是这样,因为很少有自己的零花钱,所以一般都跑到外面看,有什么免费的,吃的。书里也有说到茶片,看到里面写茶片和茶花的那段,就想到了自己小时候,在我们小孩子眼里茶树就是最好的零食,下过雨的茶花,里面有甜甜的汁水,一吸下去比现在的棒棒糖还甜,那种甜味是天然的,甜到了心里。有茶片的时候,总是和小伙伴成群结队去山上采茶片,把采到的茶片,擦干净,直接吃,脆脆的甜甜的,至今也还记得那个味道。对于茶片,总认为是茶树结的一种果实,直到现在才知道茶片实际上只是茶树叶的真菌感染。而书里面有很多地方讲述这种知识,让人恍然大悟。
《万物赠我浓情蜜意》读后感(八):写不尽的人间草木
第一天读完此书的三分之一,就当是听作者说话。第二天看了半部左右,稍稍有些倦意。倒是没想到一个取了一个颇为端庄,以至有些老气的名字的人,年纪与我们无二。
原谅我,通过书名和作者名,书没翻开时,以为它是某位过了不惑之年的女性作家写出来的颐养天年之作。
作者年纪轻轻,从文字中表露出来的心迹却令人有些惊艳,通透得不像一个二十几岁的人。她的草木知识与古典文学积淀不可谓不深厚,令身为同龄人的我惭愧且佩服。想起来案头汪曾祺的《人间草木》,回头翻翻,看到他写栀子花那段:
栀子花粗粗大大,色白,近蒂处微绿,极香,香气简直有点叫人受不了,我的家乡人说是:“碰鼻子香”。栀子花粗粗大大,又香得掸都掸不开,于是为文雅人不取,以为品格不高。栀子花说:“去,我就是要这样香,香得痛痛快快,你们管得着吗!”
写草木的人,多是既单纯又可爱的人。
从胡兰成开始,至汪曾祺,至豆瓣上一些笔名就有一股草木之气的作者,他们的作品读着读着,令我对草木也上了心。将心寄于外物的人,到底是否快乐,这并不重要。正如曹坪波在书中所写的那样:天地虽不仁,却给出了草木这一永恒的答案。
不过我不同意她说泡桐花的香味有脂粉气——泡桐花一看就是一种很穷的花,它才涂不起脂粉。小学时的上学路上,半条路都是泡桐树,春日开花时,我与小伙伴一天上下学各踩一遍,踩得一路灰白混杂,我当然清楚它的味道——像用不起沐浴露或身体乳的农妇,常年用肥皂洗澡,一经劳动出汗之后,身上渗出来的那种浓浓的肥皂味。虽不至于令人讨厌,但是一点都不小资,一点都不高级。
“多识草木虫鱼之名”终究是古才人对后世后生的嘱咐,多识一点,不管是对陶冶情操,还是对分清哪些可以制作成精致食物伺候五脏庙,都是有好处的。
对玉兰,作者写得十分精巧。不过,我自小觉得玉兰厚厚的绿叶和白色花瓣,粗手粗脚的,实在朴实得有些笨拙。
不过,我也知道,各花入各眼。我文坛又一男神白先勇还极爱茶花呢,就是那种开得一点都不矜持,大朵大朵地缀满了树,仿佛一点都不值得人珍惜的花——他老人家还偏爱玫红等鲜艳的颜色呢。好吧,白老,你长得好看,有气质,有才华,你说什么都对。
写人间草木的文字,终究比纠缠于爱恨情仇的文字要看得人心情舒畅一些,拜谢作者。
《万物赠我浓情蜜意》读后感(九):草木生活
如果你来访我,我不在,请和我门外的花坐一会儿,它们很温暖,我注视它们很多很多日子了。它们开得不茂盛,想起来什么说什么,没有话说时,尽管长着碧叶。 你说我在做梦吗?人生如梦,我投入的却是真情。世界先爱了我,我不能不爱它。 只记花开不记人,你在花里,如花在风中。 那一年,花开得不是最好,可是还好,我遇到你;那一年,花开得好极了,好像专是为了你;那一年,花开得很迟,还好,有你。 —— 汪曾祺不知道是什么时候喜欢上了植物,也许源于奶奶家那一院子的花花草草。奶奶是一个爱花之人,也许是因为不想辜负这一份爱意,院子里终日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即便到了冬日,西风萧瑟,屋内也不能少了植物的身影,窗台上的一大盆蟹爪兰正开的艳丽热闹。
在内心埋下的这份草木之心,在大学时候,发挥的淋漓尽致。从小生长在北方的我初到南方,加之专业上的需要,有一段时间基本上每个周末都会去植物园走上一走。随时捡起掉在地上的叶子,收拾干净加进带着的本子里,回去好做成标本。那时候,一起同去的学姐,有一本自己的标本本子,十分羡慕。
课堂上要学习的专业课,让我有机会接触和认识更多的植物。当拿起这本书翻看的时候,简直有点雀跃。一个个熟悉的名字,从纸间跳跃而出:贴梗海棠、西府海棠、连翘、迎春、玉簪、含笑、玉兰、大丽菊、栾树、苦楝......这些在课本上的不知看过多少回,在植物园认过多少次的植物,和作者一起叫出它们名字时候那种心情,不爱植物的人是很难体会的。但如果你恰巧内心有那么一处花园,那么不说,你现在应该也会清楚明了。
《万物赠我浓情蜜意》读后感(十):草木之间皆有情
“青瓷瓶插紫薇花”是宋代诗人杨万里的诗作。若是记忆不差,这也是去年从《三联生活周刊》微信公众号看到的一推送专栏文章的题目。作者从杨万里的诗句入手,将平日里能见到的紫薇花记录到笔尖纸端。字里行间与作者有关的生活点滴以及与花草树木有关的史料趣事。细腻文字的交织下为读者呈现一篇带有科普和文学并举的文章。扫了一眼文章署名,曹萍波。一时间,文章和作者名字入眼并入心。
之后的一段时间里,购买每一期的《三联生活周刊》都增加了几许额外的期盼。茉莉、银杏、麦冬草……这些或熟悉或陌生的植物在她的笔下变得生动立体了起来,哪怕是那些被名家描绘过的植物在她的笔下写出了不落俗套的新意,读罢文章,总是不免猜想作者可能是上了岁数的饱学之士吧,否则,如此多的典故怎能如数家珍?
带着疑惑,上网检索。得出了和心里猜测差距较大的答案。作者是在媒体工作的90后湖南姑娘。不觉惊叹令人瞠目的知识储备,随便一些古典著作中的典故,就被作者信手拈来,揉入文中。难怪曾经的央视主播邱启明在作者新书的推荐语中这样写到“不识她的人绝不会想到这些文章出自一个90后之手,毕竟植物这个东西,很多时候是人到中年后才会特别流连和感化的,显然她很早慧。”评价的恰如其分。想来和我有同样感受的读者也是大有人在。
她的新书《万物赠我浓情蜜意》是她散间各类刊物文字的结集,她以温、暖、寒、凉四个篇章将51篇文章分别归类。一篇就是一种植物、一篇就是一段岁月感悟。特属于女生的情感笔触,也为笔下的花草树木增添了几分诗意与内涵。
作为地处塞北的读者,平日里能够见到以及认识的植物种类自然要远远少于生于江南水乡的作者,因此大部分的文章更可当做一本物候学的科普读物来读,而作者所描述部分存在与身边的苍耳、丁香等植物,在勾起内心的共鸣的同时,更感叹俯首之间皆学问。从年前购得本书后就时时在灯下捧读。流畅如诗般的清丽句子,令人折服。
快节奏的生活中,我们的神经渐渐变得粗糙不敏感,往往常会对忽视周遭润物无声的美感,而实际上身边寻常树木的破绿、开花、结果,都是足矣让我们放轻松、慢下脚步欣赏的自然之美。
已是冰雪消融“草色遥看近却无”的初春时节,向作者学习拥有一颗亲近自然的心与细微处体察生活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