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局外人读后感1000字

  《局外人》是一本由[法]雅克·费朗代(Jacques Ferrandez)著作,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后浪出版公司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88.00元,页数:13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局外人》读后感(一):荒谬来自何处?

  原来这就是那部加缪的著名作品,以及那个著名的开头: “今天,妈妈死了。也许是昨天,我不知道”。 相比起加缪希望营造的荒谬生活,我第一感觉的反而是那个人物的荒谬。他在热恋期直白的跟女友表示并不爱她,却又不反对结婚;他在入狱后不单说不清楚为什么会连开几枪杀死一个跟他并无深层瓜葛的阿拉伯人,而且并不在意是否能脱罪,甚至不在意死刑判决。 假如这样一个人物是可能在生活中真实存在的,那么他在这个世界似乎并没有用力的活着,荒谬是格格不入的生活对他的反射,而不是生活的本色如此。 也许这是个寓言故事,重在宣扬思想而非叙事的合理性。但我仍是比较习惯传统小说的叙事方式: 有开头有结尾,有曲折、有铺垫的故事情节,人物言行即使怪异仍合乎情理。 当然,以上评论针对的是<局外人>小说内容本身--我还没有看过--而不是这个绘本。绘本本身的水彩划画风,我还是挺喜欢的。故事读起来也清晰明了,除了荒谬感并没有什么艰涩难懂的地方。等我读完小说原文,再比较看看是原本文风如此,还是绘本对原文做了修饰润化。

  《局外人》读后感(二):海的味道,你知道

  前段时间我抽空在家里整理了书桌。想着在晚上下了班可以抽出一小时自己学习画一下水彩。我甚至于豆瓣的友邻约好了一起学水彩。但是直到前几天,我才把所有的材料准备齐全。但是还是不敢下笔尝试开始画。刚好看到了这本水彩画的漫画书。我自己也格外喜欢。

  水彩画是非常非常美的一种存在。这本局外人就是一个非常完美的展示。因为加缪的局外人小说本身就是超经典之作,豆瓣上关于小说的评论也非常之多。而且每一篇评论都很深刻。所以我在这里也不再多的讲述关于故事本身的观点了。

  我想说的就是关于这本漫画里的画的一点感受。

  这本书有很多大幅的风景画。这些风景画的构图都十分精细。

  整本书都仿佛带了橙色的滤镜。有一种傍晚夕阳的感觉。那些街道两旁的书还有街道上的车轨都画的特别的清晰。在一片绿色的掩映下,女主角穿着红色的裙子。晚风荡起她的裙边,显得特别的美。还有那些电车车轨以及连成排的树。特别的闲适。

  《局外人》读后感(三):做个安静的局外人

  加缪的《局外人》,显然是一本值得一读的好书。手上有两个版本,一本是上海译文出版社的,译者是柳鸣九;另一本是后浪出版的漫画版,是一次淘宝时误点的。看柳鸣九的版本时,听从了网上的建议,小说看完了,才回头看书的序言。小说共一百二十页,他这个序言居然有二十页,有凑字数之嫌。译者又怎样,也不见得理解地全面。 小说篇幅虽不长,但节奏缓慢,很考验人的耐心。读完掩卷,久不能静,特别是小说最后那几页文字的冲击,言尽而意犹在。小说主人公默尔索作为一个虚伪世界的局外人,自然是要被这个虚伪的世界所抛弃。其实,很多时候,我,我们也是这个世界的局外人。你不入局,那自然是出局了。至于局内是黑的还是白的,是对的错的,已经不重要了。 漫画的这个版本类似大块头的小人书,硬壳封,水彩的。喜怒哀乐都揉在线条和色彩里,比文字要更直接。特别喜欢书中所画的街道、海滩和最后一张的星空,笔触空灵,隐隐地流淌着安静和忧伤。我想,这忧伤,也许是可怜那些满口谎言的局内人的。 局外人当然是不用说话的,这样也好,安静地做个看戏者,仰望星空。

  《局外人》读后感(四):阳光下的阴影

  ——再读加缪《局外人

  读过很多遍加缪的《局外人》,第一次接触雅克•费朗代的漫画改编版,仍颇感惊喜。漫画的形式很适合这个故事,语句更精简、直接,画面的跳跃、回环营造出一种比纯文字更具象的荒诞感。

  《圣经》说:『日光之下并无新事。』

  在《局外人》中,默尔索感慨:“我杀了人,只因夏日阳光太刺眼。”

  因阳光刺眼而杀人,似乎有些新鲜。从某种意义上而言,《局外人》的亮点之一在于阳光,在故事中,阳光是背景,又是幕后主谋。法国《观点》杂志曾这样评价:“雅克•费朗代是画阿尔及利亚阳光的行家,他是阿尔贝•加缪的知己和兄弟。”雅克与加缪对于阿尔及利亚阳光的表现同样让人难忘,加缪书写了发生在阳光下的凶杀案,刺目而荒诞,雅克则画出了阳光的神韵,与虚无的世界形成鲜明的对比。

  阳光的要义,在于阴影。而漫画版《局外人》中最为出彩的部分,亦莫过于阴影。在书的上篇,色调集中于阳光的明黄色,而主人公默尔索脸上的阴影仍然显得沉重,以至于面目模糊,明晃晃的阳光及至阿拉伯人死亡戈然而止。而到了下篇,雅克的画风则更为阴沉,蓝色调的监狱背景,阴暗逼仄,阴影遍布,人物的面貌更难以辨析。

  另一方面,阴影是死亡的象征。如那位神甫所言:“世人都是被判了死刑的。”整个《局外人》的故事,正是充满死亡的意象,不仅有默尔索母亲的自然死亡、阳光下阿拉伯人的被杀身亡,亦有主人公默尔索因处决走向死亡。从某种意义而言,“死亡的意义”正是整本《局外人》所探讨的终极主题之一。生命与世界对于默尔索而言,一切了无激情,他没有为母亲的死亡而哭泣,对于婚姻没有敬畏感,对工作没有野心,与他人的交往亦显得冷淡。对于杀人,默尔索“与其说后悔,不如说是有点无聊”,他从未要求救赎,而是一心向死。阴影代表的死亡,成为了局外人生存硕果仅存的最后意义。全书终结于星空与默尔索对于即将迎来的死亡之想象,竟生出几分诗意,他“一天天地看着天空的脸,看着逐渐黯淡的天色将白日引入黑夜。”当阴影走向极致,漫画中的一帧是纯黑的,彻底消灭了所有光的意义,将一切指向死亡。

  阴影的缺席只有在审判庭上才仿佛站到了无影灯下,显得格外真实。负责默尔索的律师这样为他辩护:“这就是本案的面貌……一切都是真的,又没有什么是真的。”只有审判的过程本身比这个世界更接近真实,在庭审的最后,律师与法官都被作者刻意扭曲变形处理,颇为玩味。审判的程序合法清晰,光明正大,而其中的真实性与正义几何,却难以言说。在审判中,抽烟、睡觉、喝咖啡皆成为了控诉的主因,讨论的重心完全偏离了案件。在宣判一锤定音,决定将主人公默尔索“斩首示众”,法官甚至难以掩饰内心的激动,他的脸“分裂”出两张面孔,一张是肆意的狂喜表情,一张则是伪善的一本正经面具。

  阴影便是一个神奇的存在,一面抹杀局外人生存的界限,让其面貌含混难辨,又同时代表了他存在的痕迹,无比卑微,无比灰暗。

  《局外人》读后感(五):局外人:以“荒谬”反击荒谬

  读小说是上瘾的,弟弟喜欢读外国小说,特别是获奖的小说,他觉得外国小说有内涵,禁得起推敲,而且作者表述观点更犀利,涉猎范围更广泛,读起来过瘾,值得深思。我反问他,中国也有这样的好作品啊,他说太少了,他不喜欢看内容简单平庸的作品,我们的交流戛然而止。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喜好,读小说上瘾的人也分为好几种,我觉得弟弟代表的是一类,他们希望从小说中读出政治,读出历史,甚至读出一种思考。还有一种就像我一样,喜欢读有情有义的小说,故事叙述可以简单,可以荒诞,可以无厘头,但讲述的一定是人性的真善美,我觉得读这样的小说,可以让自己暂时逃离现实的残酷,多感受人与人之间的美好。还有一种应该是那些喜欢言情、仙侠小说的新新人类,他们喜欢幻想,向往那种虚拟的世界,这样的作品我也看过,看似虚幻缥缈,实则还是讲述真爱难寻。所以,小说是各取所需的,所谓好的作品,一定是精品,世代留传。

  今天与大家分享的是根据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阿尔贝·加缪小说改编而成的精美水彩漫画《局外人》,作者是雅克·费朗代。1955年出生于阿尔及利亚的雅克·费朗代,后来随父母到法国定居,毕业于尼斯国立装饰艺术学院,对文学、北非各国的历史文化、爵士乐、美食等题材都有广泛的兴趣和深入的研究,并绘有《舌尖上的法国》等著名漫画。其作品艺术水平高超,在法国、阿尔及利亚等国受到充分肯定,2012年雅克·费朗代的作品在巴黎荣军院、军事博物馆展出,引起小小轰动。

  《局外人》是加缪的成名作和代表作,诺贝尔文学奖得奖作品,是世界文坛最重要的小说之一,具有历久弥新的魅力,讲述的故事更是值得深思。故事的主人公默尔索因为一次意外,枪杀了一位与雷蒙有过节的阿拉伯人,因此被抓捕,并在法庭上接受审判,公诉方和律师分别从各自收集的证据为其指正和辩护。作为当事人,他本该紧张又惶恐,因为法庭上要针对他枪杀阿拉伯人给他定罪。可庭审时,争辩双方并非以默尔索枪杀人的证据及起因展开辩论,反而是围绕默尔索母亲病逝了,默尔索去养老院参加了葬礼,却没有表现出众人期望的悲伤。葬礼后,默尔索还迅速交了一个女朋友,并与邻居雷蒙相熟展开激烈争论,这让默尔索无论是在狱中,还是在法庭上,始终觉得自己就像一个局外人,而律师、法官、牧师等人才是真正的主角。本来就是一次意外造成的致人死亡事件,最终无权无利的小职员默尔索硬是背上“罪恶滔天”的罪名,被判死刑。默尔索说好听点就是一个老实本分,非常实在的一个人,说不好听的就是不谙世事、没有出息的一个人,因为他看不懂这个世界,所以他才成为荒谬事件中的牺牲品。

  面对这部诺贝尔获奖作品,雅克·费朗代在忠于原著的基础上,撷取精炼的文字并配以优美的图像,巧妙地传达出原著的韵味。很多杂志都对雅克·费朗代漫画改编版《局外人》给出了很高的评价,《新观察家》说:费朗代改编的这部名著,把小说中阳光面和阴暗面都呈现出来了。《观点》说:雅克·费朗代是阿尔贝·加缪的知己和兄弟。本书最大的成就是给了“局外人”一副面孔和一道目光。

  我是非常喜欢看漫画书的,前两天刚读完了克里斯多夫·夏布特著的《灯塔》,也是一部漫画作品,就如黑白动画片一样,作者通过慢镜头向我们讲述了人性的善良、无私与宽容。而雅克·费朗代著的《局外人》更像一部彩色动画片,让我们看到了人生的不易和艰难。我们总觉得可以掌控自己的命运,做一个普通的善良人。而现实呢?你根本无法掌控自己的命运,你想成为的样子,在别人那里或许不值一提,而你耗费所有精力都无法企及。你常会被冠以懦弱,不够成熟之名,失去一次次可以摆脱困境的机会,即便你已经很优秀了,依然会有人告诫你,要谦虚,要努力,于是你就更谦虚,更努力,你幻想着有一天能被伯乐赏识,成为幸运的“锦鲤”,到头来,你可能依然会是你自己。话题有些沉重,《局外人》故事情节并不复杂,然而作者正是希望通过这个故事,以“荒谬”反击荒谬。

  《局外人》读后感(六):当非理性标准逾越了法律,所有人都会被这世界处绝

  默尔索因为误杀了朋友雷蒙的对头而入狱,等待他的是一场所谓“正义”的审判……

  默尔索近乎对一切冷淡、无欲无求、无所谓的态度生活着,既不觉得好也没什么让他不满。他因为请不起人护理母亲,把与自己没什么共同语言的母亲送到养老院,他算不上一个好儿子。他对被派去巴黎办事处的安排无所谓,他对工作没有野心,算不上一个好员工。他迷恋玛丽的肉体,但不承认爱她,他对与玛丽·卡多娜还是随便另一个女人结婚无所谓,他算不上一个好爱人。他交友不慎,对累蒙到底是仓库管理员还是拉皮条的不那么关心,对做不做雷蒙的朋友无所谓,他甚至在搞不太清楚雷蒙和他情妇孰是孰非的情况下帮雷蒙写信、做证都觉得无所谓。他也算不上一个好人。但这些也不能说明他是个坏人,至少不该是判定他有罪的根据。

  事实上他是个比许多人都真诚的人,他有自己的信条“人永远不该做假”。他承认与母亲没有共同语言、不指望对方,他拒绝冒充孝顺儿子形象;他不愿意为了事业晋升对上司阿谀拍马;不愿意讨女友开心立下假誓言;他拒绝跟朋友雷蒙出入情色场所;他不愿意讨好法官承认自己信奉基督教;他拒绝律师建议为了迎合法庭而说谎……一切皆“因为这不是真的。”

  事实上他忠于本性,又顺其自然。因为“身体的需求常常左右情感”,于是“送葬那天又累又困,浑浑噩噩的,都没明白发生了什么事”的默尔索守夜时抽烟喝咖啡;于是他忙完母亲葬礼后与女友约会。他认为“哪里的生活都差不多”包括死亡,而且他同意母亲说的“人到最后什么都能习惯”,于是他在被告知“已经盖棺”时选择不再开棺,也没有在葬礼上痛哭。

  事实上他自我独立不愿意影响他人,但他并非无情,他会从别人的角度考虑事情。他面对痛失爱犬向他倾诉的邻居萨拉曼诺会说:“您可以留下来,发生了这种事我很难过。”他担心朋友冲动所以提出帮他保管枪支。

  然而,最终,法官与检察官从证人证词中断章取义,将默尔索捏造成“参加葬礼当天冷漠”、“拒绝看母亲最后一面”、“葬礼第二天与女友约会”、“与品德可疑的人为伍”、“为摆平丑闻故意杀人”这样一个冷酷无情、性格孤僻、自绝于社会的杀人魔形象。

  这让之前默尔索与玛丽一起看的费南代尔电影《心跳》中一个情节鲜活起来:电影演员用各种语气演绎了“民法法典最简短、最清晰的条文:一切死刑犯必遭斩首”。怜悯、恐惧、疑惑、肯定、沉思、滑稽……这些主观情感让所谓的最清晰的法条成为讽刺。也刚好呼应了默尔索案件中,主观情感倾向与道德立场会模糊了客观公正、捆绑法律的可悲事实。

  默尔索曾那样友好地对待世界,不曾想过会意外杀人,更不曾想过会因为没有在母亲葬礼上哭泣而被处死。这个世界就是荒谬的,所有人都会被这世界处绝。想到这里他释然了……

  加缪借《局外人》描绘了存在主义哲学对“个人与世界是分离存在”的观点。即存在主义者认为“世界对于人来说是荒诞的、毫无意义的,而人对荒诞的世界无能为力,因此表现出对生活不抱任何希望,对一切事物都无动于衷。”而这样的观点以及基于这种观点表现出来的行为,必将挑战人类为适应群居时筑起的无形生存准则,有违人类舒适圈中的认同感与安全感,因而被视为冷漠、阴暗甚至道德败坏,常常被推向道德审判高台。加缪在《局外人》中借法庭采信与案件无关的私生活“问题”给男主默尔索定罪,印证了“人对荒诞的世界无能为力”的悲哀,讽刺了非理性标准逾越了法条的荒唐。

  本书是雅克·费朗代根据阿尔贝·加缪的同名小说改编而成的精美水彩漫画。诚然漫画版《局外人》更加易读、生动,画质精美,值得收藏。但是小说《局外人》最美的地方还是透过男主默尔索感观对这个既荒谬又美好的描绘(默尔索爱这个世界确确实实存在的一切,阳光、天空、海滩、原野、花香、鸟鸣、轮船起航笛声……),而漫画对声音、气味、温度等的表达难以完整表现。这实在是苛刻的要求了,因为《局外人》也曾拍成电影,但也因无法还原文字之美而被垢弊。因此,如果喜欢这个故事建议再品读一下原著。

  《局外人》读后感(七):我们和世界的分歧与矛盾,要怎么去寻求解答

  不死心还在&死了都要爱。

  可能大家都知道,这是歌曲名,都是信乐团的歌,也是我最喜欢的两首歌之一。他们的歌,有一种不失温柔的暴烈,歌词里有赤裸裸的现实,和对现实强有力的反叛与回击。之所以想起这两首歌,是因为看了一部影像小说——其实就是漫画——是根据阿尔贝·加缪的经典小说《局外人》,改编的同名作品。

  原著,我之前没有读过,是因为看到这部漫画,才找来大致看了一下。

  可能我看漫画不是很专业,缺乏一种想象,所以很多东西我是从原著里看到和理解的。原著是以第一人称讲述的,有大量的心理描写和思维叙述,感觉和理解上与漫画很不同。

  从漫画到原著,像做了一场新闻调查。在漫画里,你只是看到一个事实,一个人做了一系列事情;而在读原著的过程中,你渐渐深入这个人的灵魂,看到他的心灵轨迹,慢慢懂得和理解这个人。

  我看漫画的时候,觉得这个人是荒唐的;但读完原著,我觉得这个世界是荒谬的。这也让我更加意识到,你对事物了解得越深、越详细,就越能理解,同时很难对它有评判。两者之间的冲突与矛盾,到底是哪一方的问题,取决于你比较不了解谁。

  这也在提醒我们,不要太相信自己对是非的判断,尤其是在有限的认知和了解里。

  1.jpg

  《局外人》的剧情很简单,讲的是默尔索在参加完母亲的葬礼后,交往了一个女朋友,邻居雷蒙邀请他和女朋友去海边过周末,结果他枪杀了一个阿富汗人,最后以各种杀人外的各种理由被判死刑。

  在漫画里,我的感觉是,默尔索是一个随意生活、没有灵魂、将自己置身世界之外的人。他对一切都无所谓,面对事情全是出于本能,肉体的感受大于一切。

  比如母亲去世,因为请假受阻、天气炎热,他竟然没表现出一丝伤悲;比如雷蒙叫他来喝几杯,要跟他做朋友,他说可以,无所谓;比如雷蒙跟他讲述感觉自己被女人骗了,请求他帮忙写信约她,然后进行报复,他也无所谓地答应了;比如女朋友问他爱不爱她,想不想跟她结婚,他也觉得这些都是无所谓的,只要对方愿意嫁给他,他就可以娶;比如雷蒙和阿富汗打架,把枪给他,让他适时帮忙开枪,他也习惯性地无所谓答应了……

  这些看似细小,很无所谓的选择,就那么一环一环,沿着他的习惯,把他变成了一个囚徒。是他把自己置身世外,对世间的一切都麻木、消极,行尸走肉般地活着。

  这也是故事的第一部分。

  但在原著里,第一部分通过心理描写,人我们从心底感受和了解到,这些行为背后的思维力量。因为他觉得世界是荒诞的,无法理解的,所以他对任何事都不抱希望。

  我能理解这种感受,就像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本来好好做事情,就很自然而然地赚到钱,但现在变成了唯利是图、耍手腕的人成了富豪,认真做事的人反而在摒弃中被饿死,被叫做活该。爱钱的人光明正大地承认,然后反过来说不贪图利益的人很虚伪,或者是傻叉。胆小怕事、只求保全自己的人,被深切感受和理解,活得有血性的人跌倒时却被嘲笑……

  有时候,我也会觉得搞笑,觉得世人越来越不可理喻。对于很多事情,我们可以理解和原谅,因为它是人性,是一种需求,但不能因为理解,就觉得它是没有问题的,可以发扬光大。那种感觉就像,有一个疯子在街上裸奔,我们可以理解和帮助,但不能把裸奔变成一种真性情似的时尚。

  了解和理解的目的,只是让我们不要轻易评判和指责,不是让你颠覆三观,把裤子穿偏,最后反倒成了正常的人有问题。

  世界的滑稽和荒诞,在故事的第二部分,体现得淋漓尽致。

  默尔索是因为杀人,才变成囚徒的;但给他定罪的理由,跟杀人却毫无关系。无意杀人不会是死罪,但法官说他是故意杀人的,因为他在打第一枪之后有停顿,说明他有思考。这个理由在我们看来,还是可以说得过去的,但在法律是不够充分的。没关系,后面的理由很多,也让人瞪大眼睛。

  他把母亲送到了养老院

  在母亲的灵柩目前喝咖啡

  母亲葬礼上没掉眼泪

  母亲葬礼后第二天,他就交了女朋友

  他陪女朋友看电影,而且是喜剧

  他和女朋友去游泳

  他和女朋友男欢女爱

  ……

  先不说这些理由本身有没有问题,你是不是也想问一句,判他死刑,是因为他人品有问题,还是他杀了人?按照这个说法和逻辑,那要去赴死的人多得去了!

  到最后,他的辩护律师也开始用人品辩护,也就是从另一面来说。凡事都有两面性,所有的道理也都讲得通,只是感觉这样的场面太过滑稽。律师满头大汗的原因,我想不仅仅是因为职责和千钧一发的时刻,更是这样的辩词十分让人汗颜。

  而且整个过程,根本不让默尔索参与,他感觉自己的生死完全是由别人的意愿决定的,自己就像这件事的局外人,却承载着事件最终的产物。

  而最终他也慢慢醒悟,即使这个世界再荒诞可笑、不可理喻,人还是能从中找到存在的价值和意义的,他愿意洗涤和唤醒灵魂,争取机会重新去活一次。

  我们和世界的分歧与矛盾,到底是谁的问题?从默尔索身上,我看到的是一种循环,是他一直没意识到和走不出来的死局。

  世界有很多不好,这是个事实,但他只是盯着荒诞与可笑,然后用更荒诞与可笑的方式,去回应和处理他所认为的荒诞与可笑。因为他的荒诞与可笑,世界反馈、展现给他的,更只有荒诞与可笑。到最后,你都不知道,到底是谁荒诞和可笑了。

  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似乎幡然醒悟,终于让自己的灵魂走出了这个死局。

  就我目前的知识和理解,我觉得世界的确是不容易理解的,生活本身是没有任何意义的,所有意义都是我们自己赋予的,所以存在就是意义的一部分。人来到这个世界,是寻求一种体验,挖掘出更多的可能性。所以世界是什么样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想成为什么样,你能为世界带来怎样的不同。

  从默尔索身上,我看到最终的态度是:不死心还在&死了都要爱。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局外人读后感1000字  读后感  读后感词条  局外人  局外人词条  1000  1000词条  
美文

 失窃的收成读后感锦集

 《失窃的收成》是一本由范达娜·席瓦 / Vandana Shiva著作,上海人民·世纪文景出版的平图书,本书定价:18.00元,页数:17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