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乐园》是一部由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执导,维吉尼亚·瓦莉 / 卡梅莉塔·杰拉蒂 / 迈尔斯·曼德主演的一部喜剧 / 爱情 / 犯罪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欢乐园》精选点评:
●希胖处子作,狗血无聊。。
●不咸不淡,爱情剧中加入五分钟谋生。所有人都有点莫名其妙。最喜欢房东太太和先生,很可爱很善良。还有动物果然能为主人选如意郎君哦!
●歪打正着的挑了希区柯克默片修复单元他拍的第一部默片和最后一部默片,原本意图看不同风格的默片配乐,不过也算看到了大师是怎样慢慢练成的,这第一部片说实话实在不咋地,希区柯克式稍显雏形,剧情简直台湾苦情剧水准,松散无聊,也不知道是胶片有失还是什么问题,演员表演和剧情好多地方都不搭
●因为买票和排片的关系,希区柯克默片展只看这一部。原本只是奔着处女作的意义,结果片子一出来现场钢琴一响就有种要美哭了的感觉。只是要吐槽:两位女主角发型妆容都太像了开始的二十分钟里都没分出谁是谁。
●台词精确,舞蹈一点也不好看。Patsy自尊、善良,把坏男人刻画得淋漓尽致。我看到的版本只有60分钟,简洁明了,技术上不算出彩,但思想上非常清楚。希胖处女作就是爱情片,这也是他不变的主题,以及对女性的表现与赞赏。只是从《房客》之后,他改变了表现方式,也不再刻画男人的丑陋,毕竟商业上需要正面的男性。
●许多母题的起源
●逗逼父母甚至父亲登高取物的细节都在后面的《房客》里传承了。亮点是狗。
●看這片遇上尷尬,映後談,舒琪導演來談問在座那些觀衆看過之前幾場,我無恥無知地舉手了,結果報應很快來到,舒導要看過房客的人(扯到另一齣)說點意見,沒人舉手,他就指我了,SHIT!!只好胡謅一通!沒中字,鋼琴太好聽了,中途睡過了一大段,罪過罪過!!這處女作真有不少缺點,但估計跟拍成後被老板剪短過20分鐘有關.
●影片很棒,更棒的是现场配乐,长手长脚的光头配乐师果然名副其实。尤其在这种时候要非官方感谢一下上海电影节,给普通影迷这样的视听享受,辛苦了。
●John Sweeny出色的现场配乐为Hitchcock平庸的处女作加分了
《欢乐园》观后感(一):处女作
希区柯克偏爱的金发和脚,望远镜的窥私欲,杀人后被幻觉纠缠的心理,灰色阴冷的人性⋯⋯那些他锲而不舍的母题,都可以在这里找到最初的雏形。
故事的主角为两个女人,来历不同,一个来源贫寒却一步登天,一个看尽沧桑却被坏男人欺骗。两人的生命轨迹相交一下再分开。
按照现在的电影结构会平行叙事或者最后大团圆。
可是在二十年代,虽然最开始设置这样一组人物关系,最后却把一个主角讲着讲着就讲丢了。
导致电影前后半段故事有分离之感。
电影语言在这近百年来不断稳定,创新。
电影的叙事结构也同样在观众检验下淘汰和巩固。
但即使黑白默片,也可看到希区柯克在表现手法上的新颖之处。
三种偏色(蓝,红,黄)来区别空间,也表明剧情的阶段(想起《英雄》?)
梦幻的欧洲夜晚与梦境用偏蓝色,异域土著部落用偏黄色。
片名其实却透着悲观。男人大概注定游荡在不同女人胸口。所谓女人的快乐园,不过是等待男人,和被欺骗的开始。女子一旦痴情,就是悲剧了。
《欢乐园》观后感(二):窥视、阶级和对比
此片是希区柯克的导演处女作——虽然他偏偏不承认。虽然谈不上是什么惊世之作,但其中聪明的剪辑、镜头调度和刘别谦式的默片智慧足够引起注意。在接下来一部部的影片里希区柯克逐渐确立起了自己的风格和拍摄技巧,而从《欢乐园》当中我们即可领略一二。
窥视。
影片的第一个镜头
第一个镜头拍摄的是舞女们跑下旋转楼梯,不难发现这个画面是被包含在屏幕当中又一个框架当中的。于是,这一个POV镜头瞬间将观众带入到了窥视者的身份上。
第三个镜头
而在接下来的两个镜头里,观众的视角被带到了后台,Mr.Hamilton从背后盯着舞台上的演员们。这再次确定了窥视的主题。同理,观众席上的男人盯着舞台上女演员的腿,再将目光停留在女主角的身上,都是从窥视的角度出发。值得注意的是,有一个镜头呈现了模糊的视角,再变得清晰,这是男人戴上了眼镜的表现。此处希区柯克巧妙地试图说明意识主体性的观点,这在他早期作品中就已经有所呈现。
阶级。
Jill是一个攀龙附凤的女人,从剧院经理到俄国王子,她攀附的对象的阶层不断上升。Patsy的婚姻也可从类似的角度出发来看待,她嫁给了一个比她经济条件好的管理层职员。跨越阶级的媾和在《蝴蝶梦》《深闺疑云》等均有提及。在希区柯克的电影中会发现一个特点,女人往往在婚后才发现自己的丈夫并不如当初所想的那样。也许希区柯克是想借此表达,跨越阶级的结合无非是一个虚无的幻想,有时还会被卷入麻烦里。
对比。
该片出现了许多对比,其中多有讽刺意义。例如剧院的名字“欢乐园”与Levett在小岛上的“乐园”、剧院上演的"fake sin"和小岛上的"real sin"、Patsy对于婚姻的美好向往和残酷的现实,等等。而最大的对比出现在Patsy和Jill身上,两位女性被塑造的形象截然不同(类似《欲海惊魂》当中)。Patsy无忧无虑、不愿周旋于花言巧语中、慷慨且愿意相信他人;Jill自私、无情、具有冷酷的事业心。与Jill截然相反的是,Patsy的善良让她在故事里一次又一次地付出(收留Jill、长途跋涉去探望“生病”的Levett、照看病中的Hugh...),充当着一个“nurturer”的角色。(在之后的希区柯克电影里并不乏此类角色,例如《艳贼》里的Mark Rutland)
抛开名导的身份不提,仅从剧情来看,这部片由四幕组成,严格来讲俨然Patsy的成长史。叙事保守平缓,三分。
《欢乐园》观后感(三):希区柯克的默片时代:从《欢乐园》到《孟克斯人》
希区柯克生于1899年8月13日,19世纪的末尾。而关于他的第一个有据可靠的故事则是在20世纪初了。在他四五岁的时候,希区柯克的父亲让他带上一封信去警察局,警长看了信之后将他关在囚室里呆了十分钟,最后对他说:“这就是对付顽皮小男孩的办法”。
这段经历让他对警察充满了恐惧,或许也进一步强化了他内向的性格:“我回忆不起有过游戏伙伴。我常常独自玩耍,想出自己的游戏”。有人说,在希区柯克的电影中,永远不缺乏一个强势的母亲的角色,而父亲的角色却往往缺席。并认为童年的回忆带给希区柯克难以摆脱的俄狄浦斯情节和对弗洛伊德理论的赞同。
希区柯克生活在一个喜爱戏剧的家庭中,这也培养了他对于电影,戏剧的热情。然而他最初的志向却是成为一名工程师,因为这个志向,他被专门送到工程与航海学校去。而他对电影的热忱促使他在伦敦大学美术专业学习绘画。
在他的第一份工作——电报公司中,他的两种兴趣得到了有机结合:他转到了广告部,进行电缆方面的广告插画绘制。在这里,他等待着时机并最终在伊斯林顿的制片厂中谋得了一份字幕部主任的工作。从那之后,他又逐渐成为了编剧,助理导演等工作。
在1925年之前,他在五部影片中担任了编剧工作:《女人对女人》(Women to Women)《白色阴影》(The White Shadow)《充满激情的艳遇》(The Passionate Adventure)《恶棍》(Die Prinzessin und der Geiger)以及《普鲁特的坠落》(The Prude’s Fall)。其中他最喜欢的也是最成功的是在1923年上映的《女人对女人》。
终于在1925年拍完《普鲁特的坠落》之后,制片人鲍肯问希区柯克:“您愿意导演一部影片吗?”
当然,他愿意,并做到了。
《欢乐园》:历经磨难的处女作
其实把《欢乐园》当做希区柯克的导演处女座是并不完全准确的。在希区柯克23岁之前曾经拍过一部名为《第十三号》(Number 13)的短片。事实上,伊斯林顿制片厂将这部电影记为《Mrs. Peabody》,但是希区柯克一贯将其称为《第十三号》。这部短片根据一个已获成功的剧本改编,但是最后未能拍完。
此外,他在1923年的影片《永远告诉你的妻子》(Always Tell Your Wife)担任了不挂名的导演。在这部影片中,希区柯克原本担任助理导演的角色,但是导演最终因为与制片人的争执被解雇,希区柯克成为了事实上的导演。
因此,将《欢乐园》看作是希区柯克的第一部挂名的剧情长片才是比较准确的。这也是第一部能被广泛传播的希区柯克影片,《第十三号》已被遗失,《永远告诉你的妻子》则仅有一半被留存下来。
从今天的视角来看,这部电影并不够希区柯克风格,希区柯克本人也不认为《欢乐园》是一部“希区柯克影片”。这部影片根据奥利弗·桑蒂斯的小说改编。讲述了两个在剧场跳舞的美女与未婚夫,冒牌王子菲尔丁,渣男李维特之间的爱情与背叛。
但是从这部电影中,你能够看出戏剧对希区柯克的深刻影响。女主角的家几乎可以看做是戏剧的舞台,大多数场景都在室内发生,并都由左侧的门进入,在室内进行场景调度。这不禁让人想起在多年之后的那部一镜到底鼻祖《夺魂锁》。
你也可以看出希区柯克的一些奇思妙想,在女主送别的一场戏中,女主告别的手巾消失在取景框内,取而代之的是丈夫在异地的情妇。这种转变在瞬间完成了时间与空间的转移。
特吕弗对希区柯克进行采访时表示,这部电影背后经历的磨难甚至比电影本身还要有趣。在拍摄前,演员飞奔回旅馆取回化妆箱,在三个火车站员工的追赶下跳上车厢。在火车上,为了逃税,希区柯克将器材和胶片藏了起来,最终胶片却被发现没收。在旅馆,他遭遇小偷,身无分文;在拍摄现场,演员临时不愿拍摄先前商量好的剧本……
甚至连影片本身也未能在英国如期上映,直到1927年《房客》的成功,这部影片才得以播出。幸好,这些磨难并没有击溃希区柯克,电影史上也没有因此缺少一位大师。影片播出之后引起了大量的赞扬:“这部影片令我惊奇的地方是,在技术上他不像一部欧洲大陆的影片,而像一部美国影片。”
在《欢乐园》之后,希区柯克拍摄了《山鹰》,但他认为这是一部糟糕的影片。这部电影也没能留存下来。
《房客》:第一部真正的希区柯克影片
《房客》根据同名小说《神秘房客》改编,作者为玛丽·贝洛克·朗蒂斯,这是第一次对开膛手杰克的身份作出解释的书籍,被翻拍过多次。
这部电影包含了希区柯克的多个第一次。《房客》是希区柯克心中的第一部真正的“希区柯克式电影”,也是他第一部在商业上成功的影片。也是在这部影片中,希区柯克第一次在自己的电影中客串出镜。在这部电影中他是因人手不足临时顶替,但这之后逐渐成为希区柯克电影的一大标志。
在拍摄《房客》之前,希区柯克在德国拍摄了《欢乐园》和《山鹰》两部影片。在德国,他受到了表现主义大师茂瑙的影响。这种影响在这部电影中也有所体现。据希区柯克本人所说,《房客》是他利用在德国学到的手法拍成的第一部影片。
在这部电影中,玻璃发挥了妙用。在拍摄第一个遇害者的特写时,希区柯克将女演员的头放在玻璃上,头发散开盖住整个玻璃,从玻璃下照亮她,强调了她金黄色的头发,暗示杀人者的倾向。在房客入住之后,演员被安排在一块厚玻璃上走来走去,辅以吊灯晃动的效果,以展现房客的焦躁不安。
在影片的前十分钟,希区柯克达成了不使用对话传递信息的效果。他利用招牌,打字机,人们的状态,快报等工具体现咨询的传播。每使用一个新的媒介,他都会引入一个新的信息:这是个连环杀人案,只杀女人,只杀金发女人,总是在星期二杀人……受到茂瑙《最卑贱的人》的影响,这是一次不用对白的尝试。在有声片出现之前,希区柯克也曾经在《农夫的妻子》中试验过。
在这部电影中,希区柯克也开始展现他的癖好。首先自然是他对于金发女演员的癖好,在这部电影中,金发属性第一次获得强调。在此之后,希区柯克多次与金发女演员进行合作:格蕾丝·凯利,金·诺瓦克,爱娃·玛丽·森特,蒂比·海德利,多丽丝·黛出演了他的近十部影片。
麦格芬也在这部电影中得以运用。麦格芬特指一些在剧情中非常重要,却子虚乌有的东西。在这部电影中,房客被怀疑成杀人犯,便是一个麦格芬。这种被指控却没有犯罪的清白的中产阶级形象也在他之后的多部电影(《西北偏北》)中体现了出来。
最终,制片人麦克·鲍肯并没有认可这部影片,反而将这部影片束之高阁。直到数月之后才进行修改并播放。影片一经放映,便大受好评,被认为是当时英国的最佳影片。
在接下来拍摄的一部《下坡路》中,希区柯克继续了这种视觉上的探索,并开始脱离戏剧舞台的约束。在这部电影中,希区柯克对物体的迷恋显现出来。影片中出现了多处对帽子的特写,其中一处揭露了妻子的出轨。
《下坡路》中有了更多的场景调度。在一个半老徐娘引诱男主的场景中,窗户被打开,阳光照射进来,所有的宾客都坐在远景中,慵懒与丑恶显露无疑。半老徐娘也在阳光中露出了衰老的面孔。
在《下坡路》还未杀青时,希区柯克便开始赶赴法国拍摄《水性杨花》。在这部电影里,希区柯克写了他认为是最差的字幕。也有一个令他引以为豪的段落:男女主的求婚过程自始至终都是通过一个接线员来展示的。
《拳击场》:自编自导,呈现生涯最佳默片
《拳击场》这部影片在希区柯克的生涯中具有转折性的意义。这是他第一部挂名的编剧作品,因此算是他严格意义上第一部自编自导的影片。此外,之前希区柯克的出品公司为Gainsborough Pictures,而在《拳击场》中变为British International Pictures,这也是他投奔新公司之后的第一部作品。这部作品也被希区柯克视为在《房客》之后的第二部希区柯克式作品。
在这部电影中,希区柯克继续了他的视觉实验。在开头的画面中,代表第一轮的1破旧不堪,而换上的2则是崭新的,这体现了电影中的拳击手“一回合杰克”从未在第一回合输过。在拳击赛后的庆祝会上,观众则可以清楚地看到香槟泡沫,当大家发现拳击手的妻子并不在场,泡沫也随之消失。
这部电影的结尾有着长达七分钟的拳击场面,可以说是全片的精华所在。拳台的远景近景,观众的反应快速切换,以及最后被击晕的主观视角,精彩纷呈。在数十年后,马丁斯科塞斯也拍出了一部有着多场拳赛的《愤怒的公牛》,其中部分镜头与这部《拳击场》有着相似之处,将拳赛场景进一步完善了。
在《拳击场》之后,希区柯克的第一部有声片《讹诈》之前,希区柯克的默片生涯还有三部作品:《农家妇》《香槟酒》《孟克斯人》,这几部作品影响较小。《农家妇》基于一部演出了1400场的喜剧舞台剧进行改编,是希区柯克的首部喜剧片尝试。特吕弗则认为这部电影从摄影风格上可以感到德国电影的影响,想到茂瑙的影片。
《香槟酒》被希区柯克认为是自己所拍摄过的最差影片。《孟克斯人》则是希区柯克的最后一部默片。这部根据畅销小说改编的影片已经依稀能够看出有声电影的影子。在电影中,演员的台词开始可以用唇语读出而不用打上字幕。
结语
从1925年至1929年,希区柯克总共拍摄了九部默片长片,也是他全部的默片长片。其中有他引以为豪的《房客》《拳击场》也有他心中的生涯最烂《香槟酒》。
在与特吕弗的对话中,他谈到默片是最纯粹的电影形式。唯一缺少的东西并不多,只是自然声。在默片的最后几年中,电影大师们甚至已经在电影制作上到达了某种完美,而有声片破坏了这种完美。
在有声片出世之后,纯粹的电影技巧被放弃,平庸之作也开始出现。“随着有声片的到来,电影突然凝固在一种戏剧形式中。摄像机的移动丝毫改变不了这一点。即使摄像机沿着一条街道拍摄,这也总是戏剧。这样做的结果是,电影风格的丧失和一切独具一格作品的磨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