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德古拉读后感100字

  《德古拉》是一本由布莱姆·斯托克著作,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9.80元,页数:46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德古拉》读后感(一):风雨之后,定会遇到彩虹

  德古拉,一个著名的吸血鬼,很多电影和小说都将吸血鬼的名字叫做德古拉,已然成为了吸血鬼的代名词。形象各不相同,个性和技能似乎又大相径庭,小说中关于吸血鬼又有着很多不同的形象。这本书是由爱尔兰作家布莱姆·斯托克所著,写于19世纪末期,是吸血鬼小说的鼻祖,也在全世界掀起了“吸血鬼”的热潮。经过了再度翻译,李菲翻译的《德古拉》将其中拗口的词汇也相对改编,适合了现在的人来进行阅读,对于德古拉最开始的形象也有着自己的理解。

  《德古拉》从目录可以看出,整本书采用的是日记体,将情节溶于书中出现每个人写的日记中,在必要的部分加入一些电报、报纸的报道等等来为下面的情节铺垫。让读者从主人公视角而不是从上帝视角来阅读,能够让读者深入到那个阴森恐怖的环境中,那些记录者他们所经历过的事情的一个回顾。读者朋友更像是一个窥探者,看到德古拉城堡,看到阴霾中的雾都,正在发生怎样的故事。

  书中的内容保留了大部分,乔纳森最开始的日子记录自己与德古拉的相处——那些难以忘记的恐怖的日子。被囚禁在阴森的的德古拉城堡中。终于逃出噩梦般的地方,未婚妻的朋友即将结婚,却因为不知名的原因生病。一个又一个身边的朋友死去,乔纳森和他的朋友没有因此而放弃抗争,用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对抗吸血鬼德古拉,最后在最后一刻让德古拉死亡,世间终归于平静。莫里斯——与他们对抗德古拉的朋友,在最后的战斗中死亡。字里行间体现出了主人公、医生的机智和勇敢,让读者朋友们在阅读课如此灰暗文字之后,看到了曙光。书中的主人公也有着懊悔,也有着不安,没有高大全的形象,就是个普普通通的人类,拥有着人类美好的品质。

  讲到这里,不得不说一下现在的“吸血鬼经济”,在文学名著或者电影中,吸血鬼以吸人血为生(《暮光之城》中爱德华家族吸动物的血),不老不死不生不灭,雪白的皮肤,拥有尖尖的犬牙,他们的天敌是狼人。现在的作品中已然不再将吸血鬼当做成个敌人,他们甚至和我们一样善良和勇敢。吸血鬼随着时代的不断改变形象也在渐渐的发生变化。现在影视中有时候回顾一下之前的吸血鬼的形象,让我们看到人类也有着同样的坚强不服输的精神,对于社会而言也是一件不错的事情。

  《德古拉》读后感(二):文学里吸血鬼的初拥

  对于邪魔妖物,中外还真是各有不同。在中国动物植物会成精,变成美貌女子吸取人的阳气,死去的尸体如果处在特殊环境则有可能变成僵尸,力大无穷,嗜食鲜血,甚至还有能力让天下大旱,赤地千里。在欧美,僵尸也会不时出现,不过僵尸总是行动迟缓,没有意识,普通人也能运用武器轻松干掉一两只,除此之外,出场最多的邪魔妖物就是狼人和吸血鬼了。狼人似乎在人们的印象里总是粗鄙愚笨,所以书写他们的小说电影都不是太多,吸血鬼则因为他不老不死的特性,俊美的相貌和吸血传播等等病态美引发大众的追捧,吸血鬼的故事也就在小说电影电视剧轮番上演,并且由最初的阴森恐怖血腥暴虐渐渐进化到纯爱唯美,比如在暮光之城里,吸血鬼可以克制自己的本性改为吃素,而且形貌俊美感情忠贞,一时之间吸血鬼成了完美情人。

  不过在《德古拉》这本小说里,吸血鬼还是他最初的样子。德古拉是1890年由爱尔兰作家布莱姆·斯托克创作出的小说。在此之前吸血鬼更多存在于人们口口相传的故事里,直至此时,吸血鬼开始进入了更大的舞台,并且在之后的日子里,活跃在文学影视作品中。

  《德古拉》是一本日记式的小说,故事由乔纳森受邀请进入德古拉伯爵的城堡开始,他用速记法如实记录了他在伯爵城堡里经历的恐怖事件,直至他试图逃亡音讯全无。故事由露西,米娜,苏厄德,范新海等人的日记和通信推动。吸血鬼伯爵离开了他的城堡,来到了英国伦敦,露西小姐成了第一个不幸的受害者。而大家懵懂无知,并不明白发生了什么,直到范海辛到来并察觉了异状。可是他们依然没能挽救露西的生命,但范海辛为大家证明了吸血鬼的存在,并解脱了露西的灵魂。

  众人联合在了一起,准备与强大的吸血鬼斗争。在这本小说里,吸血鬼可以变身为狼或是蝙蝠,可以化身成为薄雾,可以从很小的缝隙来去,但他只能活动在黑夜里,惧怕大蒜和圣物,而且可以被普通的武器杀伤杀死。在吸血鬼创作的初期,他们这一群体还并未被描述成俊男美女,博学聪慧,刀枪不入。也因此这时吸血鬼的形象还仅止于血腥恐怖,缺少那种带着杀戮之美和禁欲气息的吸引力。在小说的结尾,德古拉伯爵被杀死的瞬间,他的脸上浮现出了解脱的神情,似乎由此人们也开始去试图分析吸血鬼的内心世界,于是这些不死不灭的怪物变得越来越像人,也越来越引人了。

  按照吸血鬼的等级制度,第一只吸血鬼拥有最强大的能力,被他亲吻吸血的人都会成为他的后代,那么德古拉可能就是文学作品中的吸血鬼之祖,虽然伯爵已死,但他的后代生生不息。

  D

  《德古拉》读后感(三):生命,只馈赠给勇敢的人

  近几年,因为一部《暮光之城》,全世界引发了一场吸血鬼的热潮,以吸血鬼为话题的作品不断涌现。其实早在暮光之城,吸血鬼为主题的电影,动漫作品一直时有出现,诸如夜访吸血鬼吸血鬼骑士,吸血鬼日记等等。吸血鬼这个特殊的种族一直是人们好奇又害怕的对象,他们既可以惊险恐怖,又可以凄惨唯美——蜡白的脸,高高的鹰钩鼻,微张的嘴唇下,露出尖锐的白牙齿。他们白天躺在阴暗的棺材里,夜间出来,寻觅新鲜的血液,时间在他们身上停滞,新鲜的血液才能够给他们带来年轻与满足。他们可以恐怖又残忍,因为吸食血液的特性让他们大部分都凶残,暴力;但是永恒的生命,无尽的空虚,只能隐藏在黑暗、荒芜的地方度过漫长的岁月,这些有让吸血鬼们染上了凄美、绝望的色彩,让众多女性们渴望成为特别的存在去拯救这些遭受着时间折磨的可怜生命。而这本德古拉很明显是前者。 德古拉,由爱尔兰著名小说家布莱姆.斯托克所写,这本德古拉造就了现代吸血鬼的代名词,吸血鬼不再是野兽般丑陋,而可以是优雅,像人一般,可以行走在世间。人们一提起德古拉首先想到的绝对会是吸血鬼,也因为这本出色的小说,在出版当时就引发了“吸血鬼”热潮。自出版以来,德古拉已经在世界上享有极高的知名度。 而德古拉这个名字并不是凭空想象的,在15世纪的欧洲,德古拉一直为罗马尼亚人抵御入侵的奥斯曼帝国土耳其军队,两次大败敌军,最后战死沙场。他生性残忍,每每抓获俘虏,都要以削尖的木桩立于土中,将敌人刺挂尖端,流血而亡,因此得到了"穿刺王弗拉德"的恶名。而他的名字里也有着恶魔的意思,所以他才成为了故事中的德古拉伯爵。 这部德古拉全书二十七章,共460页,都是以日记的形式来描写德古拉的故事,以不同的人物视角来阐述故事的发展。这种布置一开始会觉得茫然,但是越看到后期,越能发现每个人的所思所想,更能发现时间的动态。故事以乔纳森被聘请进特拉斯瓦尼亚的伯爵城堡开始,阴森的城堡,古怪的伯爵,妖冶的女人,一切古怪,恐怖的景象都在这里发生,可怜的乔纳森因此以为自己神经失常,但是回家之后接连出现的妻子好友露西的死去,附近孩子的消失,以及妻子米娜突然出现的苍白脸色无不在说着,这是真实存在的,那个可怕,恐怖的伯爵真的是一个吸食血液的可怕生物。他没有心,可以呼风唤雨,号令起雾打雷,号令各种生物,可变大变小,会隐形,悄无声息地来到人们的身边。他通过吸食人类的血液,让人们死去,成为他的奴仆,走狗,他也可以让人们喝下他的血液,成为和他一样的肮脏生物,在时间的长河里独自行走。因为他的危险性,乔纳森,米娜,苏厄德,亚瑟,范海辛教授一起消灭这个恶魔。具有反讽意味的是,德库拉最擅用的刺刑,在斯托克的小说中成了他的致命伤,故事与现实的相结合也是这本书的巧妙之处。 这本书中可以看到许多为人类而战的正义无畏的勇者——范海辛、乔纳森、苏厄德,但是最突出的也许是这本书中出现的唯一幸存的女性,米娜。在得知丈夫的遭遇后,人能勇敢地相信,并支持鼓励丈夫,和他一起并肩作战。即使是知道自己喝下了德古拉的血液,将要成为吸血鬼人仍能勇敢地站出来,并说出“你们必须答应我,你们全部都要答应,如果时间到了,你们就会杀掉我。”“你们觉得我不一样了,我死了比活着要更好的时候。我的身体死亡了,那你们就不要迟疑,用我做赌注,割下我的头,或者做任何可能带给我安宁的事!”这是需要多大的勇气,在任何时代,能够为了正义舍生取义,牺牲自己,奉献自己的生命是多么不容易的事情,并且在当时那个时代,死去后保持肉身的完整是对一个人最起码的尊重,但是米娜却能说出,割下我的头这样的话,表明了她的决心和勇气,这位美丽又有智慧的女人是这本书中的唯一亮色。 而米娜那勇敢无畏的勇气反面衬托出了德古拉伯爵的自私与懦弱,在那么长的岁月了,如果真的想结束自己的生命,那么他早就可以行动了,但是欲望却让他一直苟延残喘地或者,最后那个安详的面容也许是他最后的幸福,他终于得到了解脱。只有勇敢的人才能得到生命的馈赠,这也许是斯托克想要告诉我们的。

  《德古拉》读后感(四):读书|布莱姆·斯托克《德古拉》

  

读书|2056.布莱姆·斯托克《德古拉》

吸血鬼德古拉。所以,被植入了第一个概念,便是主角:德古拉。

书信体,是知道的。不过,貌似对这样的体裁,不太擅长。所以,总是翻来翻去的,对日期。

接着,从日记,书信里寻找线索,像是拼图,在东西不同的方向里,找出并一块一块的拼接起来。

诡异么?

或许阅读的时间线被拉的太长。恐惧的部分被时光之流给冲淡了。

却也奇怪,

时隔的再久,拿起翻开夹有书签的那页继续阅读时,像是刚喝了杯水回来似的。故事,从未中断过。真实的,就像是手指触及纸张时所能感受到的厚度般,清晰可寻。

只是。吸血鬼德古拉伯爵,不是主角。

范海辛,才是。

然后,结局的太过简单了。

如此这般的,便消失的无影无踪。一刀切。连“藕”都不是。

那存于上千年的理由,也消失的无踪无影。

真如范海辛说的那般“不成熟”。“幼稚”。“未成人”?

像是喝了杯水。和口腔温度一致的水。咽下的那刻,嚼了嚼,用尽力气,嚼了嚼。

没找到是在什么时候咽下的。也没寻到这股水流的味道。

不过,这杯水,倒是喝了。喝了就是喝了。在不知晓的领域,发挥着它的能量。无知无觉之中。

  《德古拉》读后感(五):Classicality the BEST!

  写于十九世纪末的《德古拉》相信不是第一个记载吸血鬼的文本,但却成就了吸血鬼的代名词。 会读的原因也很简单,早有耳闻、图书馆偶然看到、最近看的《Supernatural》影响。

  如果对此进行类型学的划分,或许是这样的:通俗、悬疑、幻想、宗教、古典的书信体小说。 如何去评价一本幻想小说,真实性是关键而核心的维度。怎样让一个故事讲得让人相信这是真实发生的。《哈利波特》《冰火》《西部世界》都是其中的大作,文本细节、立体人物,还有必不可少的,影像化技术和出色表演。在后者的作用之下,今日的吸血鬼题材作品,也能够引人入胜,比如《夜访吸血鬼》《吸血鬼猎人》《暮光之城》。 ——引用邪恶力量的话:(因为网络和酒吧)如今捕猎变得简单,更为糟糕的是,人们逐渐变得不再害怕吸血鬼了。 人们似乎渐渐遗忘了,吸血鬼是某种怪物,他们吸食人血,残暴无情,喜欢TURN美型——在哪都是一样,这令他们的族群有种贵族魅力。

  这都是后话了。 在《德古拉》中,一切都还没有发展至此。吸血鬼没有和人类谈一场虐身虐心、至死不渝的恋爱,也没有在人性和欲望之间垂死挣扎。吸血鬼嗜杀、残暴、高傲、荒淫,什么代餐饮料、血包,那都是现代化以后的产物。 故事的主线是击败德古拉。第一部分,乔纳森的日记,发生于德古拉的古堡中;第二部分,德古拉来到英国,将露西变成了吸血鬼;第三部分,露西死后,德古拉的身份暴露,同伴集合,与德古拉作战。暗线,神经病人任菲尔德因伯爵到来的异常表现。 露西的三位求婚者,苏厄徳医生、贵族哥徳尔明、年长的领导者昆西所组成的三角,以及苏厄徳的前辈范海辛医生,担任智者和长者的角色,以及主力乔纳森·哈克和米娜·哈克,丈夫曾经落入伯爵掌中,但也在他的心中种下了勇气和复仇的种子,妻子被伯爵所转变,却凭借着个人的坚强,成功追踪到了德古拉的感知。 简单、直接而有力的故事。 但或许,在十九世纪末的时候,没有人能够写得比这更为真实、更为勾人。又或许遇到了什么书商发行商评论家,放大了它的影响力。

  在今天看来,它充满了古典的传说气息。 在现代叙事技巧将叙事视点发展出了无限可能之前,它以第一人称书信体的形式,实现人物视点转化和情节推进的。乔纳森、米娜、苏厄徳、范海辛的日记、信件、备忘录、电报、新闻,组成了小说文本,相继叙说故事,没有谁与谁相互矛盾、出入,令读者不知该如何相信。读者和视点人物关系是平等的,可谓古典的POV视点法。对吸血鬼本身的回避,和对被吸食者转变的刻画,令故事的真实性建立了起来。故事像是所见所闻的如实记载,只不过遇到的不是你。

  然后,是细节,美味而好闻的细节。

他的脸非常有鹰的特点,鼻梁骨很高,鼻翼很薄,鼻孔特别大,圆圆的额头高耸着,太阳穴旁的头发稀少,头顶的头发却非常浓密。他的眼睫毛很长,都快触到鼻子了,头发弯曲而浓密。我透过厚厚的胡须观察他,他的嘴唇看起来很僵硬而冰冷,牙齿特别洁白且锋利。 这些,加上鲜红的唇,显示出这位老人虽然年岁已高,但十分有活力。他的耳朵很白,顶部完全是尖的。下巴很宽很有力,瘦削的脸上表情坚毅,面色却很苍白。 他的双手搭在膝盖上的时候,我借着火光观察了一下,他的手洁白,看上去很漂亮。但是如此近距离的观察,我也注意到,他的手又粗又大,手指粗壮。奇怪的是,手掌中央还有毛,指甲又长又尖。皮肤白皙的女子走了过来,朝我弯下了腰,我都能感觉到她的呼吸吹到我的脸上了。这种感觉很甜美,像蜜一样甜,但她的声音却很刺耳,使我在甜蜜之外本能地生出一种痛苦的感觉。 我不敢抬起眼皮,因此仍然半眯着眼睛继续观察。女子双膝跪地,朝我弯下腰,却只是贪婪地看着我。这种蓄意的挑逗让人感觉惊悚。她像动物一样舔着嘴唇,低下头来。在月光下,我都能看到她的红唇和舌头上流出了口水,嘴唇打开,露出了洁白而尖锐的牙齿。她的头越来越低,红唇已经到了我的嘴唇和下巴下面,很快就要咬住我的脖子了。然后她停了下来,我能听到她的舌头、嘴唇和牙齿摩擦的声音,也感觉到了自己脖子处火热的呼吸。然后我觉得喉部的皮肤有一种痒痒的感觉,就像是有人在挠痒痒一样。我能感觉到她的红唇在我超级敏感的喉部皮肤上移动,还有两颗尖锐的牙齿,停在皮肤上。我倦怠地闭上了双眼,静静地等待着,心扑通扑通地狂跳不止。

  小说这样的直接描写不多,因为他们往往避开别人,独自吸血。此外,露西的部分,特别是一次又一次的拯救功亏一篑、最后变成吸血鬼死于人的手中,也通过情节的递进完成了确认吸血鬼存在的过渡。随之而来的命运感,令小说的古典性更趋完备——当然,在史诗和神话中,英雄总是能击败邪恶的。

  写一个幻想故事,但令人信服。 古典至上!

  《德古拉》读后感(六):竖起吸血鬼的第一座墓碑

  吸血鬼曾经高冷的形象,不知道从何时开始慢慢变了味道。印象中关于吸血鬼的定义,随着时代发展也变得含混不清,似乎一切关于该题材的创新,都是在颠覆传统。如果吸血鬼可以行走在日光之下,甚至闪闪发光,不在畏惧大蒜和圣水圣体,直面十字架也不会有任何不适,可以不用食用动物血液,而改食合成血甚至姨妈巾泡水喝,当人们不再纠结吸血鬼的起源到底是犹大说还是该隐说,或是《死海文书》中所讲的莉莉丝说,而是津津乐道沉迷于屏幕或银幕上的帅哥美女,一个个一副花痴脸,更有甚者,会从《吸血鬼家族》或是《吸血鬼之吻》这种搞笑片拿梗说事儿,就难怪史蒂芬·金会吐槽《暮光之城》“这算哪门子吸血鬼电影。”

  对于热爱恐怖片恐怖小说和对这些“旁门左道”持严肃态度的人,现在充满娱乐精神的垃圾终究无法成为经典,因为其始终都在捏造和歪曲、模糊吸血鬼的特征,而不是在丰满它的形象,创造出更具特点吸引人的故事。当吸血鬼和狼人开始混淆一谈,某度上都在写着吸血鬼惧怕银器时,这问题就有意思了。史蒂芬·金写过吸血鬼,在他的笔下,吸血鬼是神出鬼没飘忽不定的存在,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常法不可伤其身。本特利·利特也写过吸血鬼,在他的笔下,吸血鬼是来自东方,假借金身,在梦中迷惑神父为他修建黑色教堂。安妮·赖斯也写过吸血鬼,她笔下的吸血鬼,依然人性未泯,感情丰富。等等等等。当然,后来还有人在写,不过,呵呵。

  在这些大家笔下的吸血鬼,所具备的共性便是——狡诈。这种狡诈源自几百上千年对人心世故的沉淀,洞悉人性最为在行,这并不好玩儿。吸血鬼与人的关系,就像人教会狗自己去买一张六月去玉林的单程车票。我这么说可能你就明白了。

  于是乎,这本《德古拉》便是德古拉伯爵与范海辛一行人斗智斗勇的故事。主角德古拉伯爵曾是骁勇善战的一代诸侯,足智多谋工于心计,几个世纪的沉淀不但更让他深谙人心,更直接点了操纵心灵的技能点。不仅如此,吸血鬼从传说中的魔物,到有血有肉的伯爵,书中德古拉伯爵也被塑造成一位出手阔绰知书达理的绅士,可能正是因为几百年来的空虚寂寞(三个女人已经无法满足他了),才想要搬到伦敦去生活。这事儿没毛病,问题在于处在食物链的顶端,定然无法和人做朋友。虽然他曾试过,雇佣些捷克人,或是蛮夷,但骨子里的贵族气质还是希望能与受过良好教育的绅士交好——他完全没必要挽留哈克那么久,且天天与其彻夜长谈,好不快活。

  但他毕竟是吸血鬼,人鬼殊途。即便他买了紧邻绅士们住所的房子,也无法融入他们的圈子——苏厄德医生、歌德尔明阁下或是莫里斯先生并不欢迎他,虽然德古拉伯爵给予他们的挚爱——露西美貌永驻,这一干人等也不买账。美丽的露西获得了永生,她的美貌、纯洁和善良将亘古长存,变成活死人后的露西,虽然也吸血为生,但天性未泯,喜欢和小孩子一起,每次也只是吸一点点他们的血,作为回报。

  那么矛盾的根源又是谁呢?只能是年迈的范海辛!这位一直崇尚科学的教授,为了破坏德古拉的计划,不惜推翻自己一直秉持的唯物主义科学发展观,钻研起旁门左道来蛊惑众人,“面对愚昧,神们自己也缄口不语。”慌了阵脚的众人只看到了露西的死,并未看到她的重生。在歌德尔明阁下犹疑是否该接受露西完全的爱的拥抱时,正是范海辛站出来破坏了这即将永恒的爱。砍下露西的头颅,将她打入万劫不复的地狱,并谎称那才是活死人的归宿。其实哪有什么归宿,不过是尘归尘,土归土。这种违背自然的做法完全不符合一名绅士应有的对“存在即为合理”应有的科学严谨。

  也正是此举,激怒了德古拉伯爵,然而他并未放弃,转而通过哈克夫人,只是那一点点的馈赠,德古拉并未想要伤其性命,只是想通过一个健存之人的口,去让大家更多了解吸血鬼这个茕茕孑立的千年种族。结果又是怎样?还是范海辛,站出来孤立哈克夫人,把一位聪慧恬静的夫人妖魔化,让众人疏远孤立她,甚至会议也对其回避。如果德古拉伯爵真的可以蛊惑哈克夫人,获取她的思想,那为什么利用哈克夫人最多的偏偏是范海辛,在不停的为她催眠,意图获取控制她的思想。

  常言道,“仗义每多屠狗辈,无情莫过读书人”。在受尽各种排外奚落后,德古拉伯爵终于打定决心,重回“故土”——那一箱箱从家乡带来的土壤。然而范海辛是要斩尽杀绝的,最终只剩下一箱,闷在船舱里,留着慢慢吃。在历经沿途一路追杀之后,真正患难见真情的正是那些蛮夷,在最后时刻,依然在保护着伯爵的身体,只可惜中心抵不过枪弹,全书最感人的时刻也是最为悲壮的一幕,在德古拉伯爵的头颅被砍下时,他看到了哈克夫人,这位即将成为他伙伴的女士,乖巧聪颖,他看到了哈克夫人额头上的烙印,那是即将重生的印记。

  在德古拉伯爵含笑仙逝之后,留给我们的不只是一个故事,也有对未知世界的反思。在面对未知事物还要秉持唯物主义科学发展观去看待,毕竟短浅,“人类最古老而又最强烈的情感是恐惧,而最古老又最强烈的恐惧是未知。”洛夫克拉夫特如是说,面对未知的恐惧,人们往往会将其妖魔化,而不是尝试去了解和共融。

  那永恒长眠的并非亡者,还有那些自以为是的心。

  《德古拉》读后感(七):“德古拉”不老不死的真正原因

  一、关于德古

  “德库拉”也译作“德古拉”,“德拉库拉”,“德拉克拉”,“达丘拉”,“卓九勒”,即传说中的吸血鬼起源之一,出现在中世纪的欧洲。

  1897年,爱尔兰作家布莱姆·斯托克(BramStoker)以历史上的德库拉公爵为原型创作了名为《德拉库拉》(也译为《德古拉》)的小说。小说中的德库拉伯爵是个嗜血、专挑年轻美女下手的吸血鬼。这部结合了作者亲身经历(曾经目睹一艘俄罗斯双桅船“迪米特里”号在惠特白港外沉没),充满了性压抑和中世纪式恐怖的小说作品出版后迅速在全世界畅销,掀起“吸血鬼”热潮,而德库拉伯爵的形象也从此成为吸血鬼的经典代表。

  随着时代的改变,德拉库拉在各种电影作品中的形象也有所不同。在早期电影当中,德拉库拉的形象扭曲而丑陋;20世纪30年代之后的的德拉库拉伯爵形象是具有贵族气息的绅士,通常梳着整齐的发型、穿着深色的正式西服、披着黑色的宽大披风。而这样的外型也随之成为一种经典的形象。

  2013年的美剧《德古拉》中乔纳森·莱斯·梅耶斯塑造出一个全新的德古拉伯爵形象。剧中德古拉回到伦敦,假扮一名美国商人,宣称想把现代科学带到维多利亚时代的社会。事实上,他是要向几世纪前毁了他生活的人们报复。阻止他的复仇计划只有一线契机,德古拉无可救药地爱上貌似他亡妻转世的女子米娜。这部剧集堪称是对原著的全新演绎,不熟悉德古拉历史的朋友不妨以此为契机作为了解这一著名吸血鬼形象的入口。

  二、关于小说

  脱离小说的创作背景与发展历史谈论《德古拉》显然是不明智的。加之这版《德古拉》的译者,从介绍上看并非资深的文学作品翻译者。能否很好的传达出原著的语言风格与创作神韵,是一个值得期待的问号。

  小说共二十七章,三十二万一千字,讲述了从5月3日到11月6日期间发生的故事。第一至四章,是乔纳森·哈克的日记。年轻的律师乔纳森·哈克只身前往比斯特里查(罗马尼亚北部特兰西瓦尼亚地区的一个城市,曾长期为匈牙利所统治)的德古拉城堡。他的义父霍金斯先生派他前去拜访德古拉伯爵。行为古怪的德古拉伯爵最初对乔纳森照顾得无微不至,但乔纳森慢慢发现这座城堡阴森恐怖,伯爵也只有夜晚才会现身,更令人绝望的是,他发现自己完全被伯爵囚禁在了这里无法逃脱。怀着绝望心情的乔纳森在日记中给未婚妻米娜写下了诀别的话。

  从第五章开始,米娜·默里的日记,她和好朋友露西·韦斯滕拉之间的信,以及约翰·苏厄德医生的日记等陆续出现,成为了构成小说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亚瑟·霍姆伍德和昆西·莫里斯这两位都曾向露西求婚的追求者,以及范海辛教授也慢慢被引入。

  第六章到第十六章,通过这些人的记录,读者了解了露西那十分怪异的“梦游症”以及最终“死亡”的整个经过。而从第十七章苏厄德医生的日记开始,所有线索才逐渐汇集,成为众人追踪德古拉伯爵的行动序幕……

  三、关于写作方法

  一方面,小说的叙述方式十分独特。作为一部创作于一百二十多年前的作品,《德古拉》叙述方式现在看起来相当独特、复古。作者追求一种史料记载式的真实感,用乔纳森、米娜、苏厄德的日记、范海辛的备忘录,以及往来书信、新闻报道、电报、便签、纸条等组合成为整部小说。行文全部采用第一人称叙述。

  多视角叙述可以随时转换,并很好地将人物之间的关系和故事情节的支线进行展开,也有利于展示人物的心理活动。然而,不得不说的是,维多利亚时代英国伦敦的繁文缛节、绅士们迂回曲折的表达方式,以及小说繁复的语言和过于直白的翻译成为了本书最大的阅读阻碍。就像在一望无际的沙滩上捡拾贝壳,读者需要极大的耐心和心无旁骛的专注,才能在众多文字之中找寻到真正重要的故事情节和关键线索,一步一步“走向”故事的结局。

  另一方面,人物塑造和故事的节奏也与现代小说有很大不同。德古拉伯爵虽然一开始就出现在小说中,但在《德古拉》这部小说中,露西这个被德古拉侵害的女吸血鬼形象所占的比重相当大。吸血鬼猎人范海辛作为主角出现的比较晚。

  范海辛具有丰富的医学、科学等多学科知识,对吸血鬼有一定的研究。由他和乔纳森、苏厄德医生、亚瑟(露西的未婚夫)、昆西·组成的“吸血鬼猎人五人组”为了保护所爱的女人(露西和米娜),对德古拉伯爵展开了追踪。但是,直到大家汇集所有线索,再利用催眠米娜获取的信息追踪德古拉行踪,继而在小说结尾处“消灭”德古拉这部分内容,相对前面冗长的部分实在是显得相当急促和潦草了。

  四、一些联想与感想

  读完《德古拉》,随之想起最近的网络上大热的韩剧《鬼怪,孤单又灿烂的神》。剧中的鬼怪大叔拥有不死之身,法力强大,可以隐形、瞬移,并且具有渊博的学识,他的心情可以影响天气,容貌从未改变(至于是否年轻帅气就只能说萝卜白菜各有所爱吧),以及他的军人出身等等,这许多经过变形的元素,难道不是活生生的现代的韩版“德古拉”吗?

  从黑白默片《诺斯费拉图》,到由其改编而成的影片《吸血鬼》;再由1979年的《诺斯费拉图——夜晚的幽灵》,以及2000年以拍摄此片的过程为基础拍摄的《吸血惊情》;以及最为深入人心的1992年版《吸血惊情四百年》,和2013版美剧《德古拉》;德古拉的形象一直对后世的文学、影视,乃至游戏界有着深远而广泛的影响。

  毫无疑问,人们曾经、现在,以及未来都将继续从这位残忍、恐怖、嗜血,却又专情、充满性诱惑的恶魔形象中获取无尽的灵感,创作出更多更受欢迎的“德古拉”作品,伯爵为何会“不老不死”?秘密大概正在于此吧。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德古拉读后感100字  德古  德古词条  读后感  读后感词条  100  100词条  
美文

 《时尚先生》读后感1000字

 《时尚先生》是一本由著作,出版的图书,本书定价:,页数:,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时尚先生》读后感(一):国内的男性时...(展开)

美文

 关于当代中国人的一点思考

 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作为中国的一份子,你是否了解你自己呢?  中国人若作为经济动物如此身心透支的生活,那么这种存在的方式就背离了人活着的目的和意义,扭...(展开)

美文

 写写更健康

 复读那一年,惧怕考试  那个丰腴的英文老师说:喝水,可以减轻紧张  我听信了,不管是科学的还是心理的,水确实让我平静不少  以后,对于一个活得甚是紧张的人,变...(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