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易中天中华史:安史之乱》经典读后感有感

  《易中天中华史:安史之乱》是一本由易中天著作,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5.00元,页数:24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易中天中华史:安史之乱》读后感(一):武人从此不再是良人

  最近读完易中天的《安史之乱》(浙江文艺出版社,2016年),在书中认为安史之乱后帝国面临的问题是深刻的信任危机——朝廷与重兵在握功高震主的武将互不信任,就连郭子仪和李光弼也被解除兵权或明升暗降。这并不难理解:功臣害怕兔死狗烹,朝廷则害怕他们变成第二个安禄山。如果此人还是番将,就会更多猜忌。

  《易中天中华史:安史之乱》读后感(二):要细细品的书

  看似极其简单的叙述历史,但就是这简单,不复杂,让读者阅后感到清楚明白!当我认为唐史就要在这叙述中结束的时候,唐诗出现了,这可以说是唐代文华最大的贡献!它不仅有浪漫不羁的李白,也有忧国忧民的杜甫。不仅有意境幽远的王维,又有诸如李贺此类的鬼才!这是让我感到意外的一章,也为此书画龙点睛!次书犹如淡淡的茶,要慢慢的品,其文学性自然显现出来!

  《易中天中华史:安史之乱》读后感(三):中华史《安史之乱》有感

  安史之乱是一个拐点。不光中华经济由北转向南,就连文化和时代都像恍如隔世。 本书从开元盛世的启幕开始讲起,用宰相的交替来让我们看到唐玄宗在位时的唐朝如何走向顶峰,又是如何衰落。

  能谋善变的姚崇、刚正不阿的宋璟、迂腐的张九龄、滑头而又精明能干的李林甫、嫉贤妒能的杨国忠。

  先看到这些宰相的优点,他们面临而又解决的问题。再让读者看到这些宰相的缺点,如何下台的,看看这些宰相,如何将帝国带入由盛转衰。

  自从安史之乱后国家就陷入了宦官专权,藩镇割据,朝臣党争。最终由黄巢结束了这一切。

  《易中天中华史:安史之乱》读后感(四):安史之乱写的非常好

  一直在追易中天中华史,写的通俗易懂,好看不累。

  本人也是易中天粉丝,微博上盗图一张,是他的最新美文。

  易中天最新文章:酒与中国文化

  《易中天中华史:安史之乱》读后感(五):盛唐时期

  历史进入到唐朝,感觉官僚的作用越来越大。

  执政之初,要用善于变通的姚崇,拨乱反正,要用依法治国的宋璟,建设国家要用重视干部的张嘉贞,打造盛世要用文采斐然的张说,还有后来的李林甫,再后来的郭子仪,甚至宦官们比如高力士。

  他们成为除了皇帝之外很重要的左右国家走向的力量。

  这一本除了政治,终于写到了文学,专写唐诗,也可见文学已经成为反映社会风貌和表达人们思想,甚至引领舆论的很重要的力量。

  其他时代,就算是竹林七贤,也没有专门为他们的创造开辟新章。

  这也是大唐盛世的体现吧,毕竟,温饱解决了社会稳定了认字的人多了,才有功夫花前月下吟诗作对。

  不过唐玄宗之后的上百年的中晚唐,过得糊涂写的也糊涂,寥寥几笔就结束了。

  读到这里渐渐觉得,易中天不适合初学者,他并不是完全按照历史事件的脉络讲历史,并且他是在阐述很多他的观点,为什么发展到此,为什么会有此选择,如果没有一点辨识能力全盘接受,怕是并不妥。

  《易中天中华史:安史之乱》读后感(六):直到梦醒时分,才知已过千年。

  唐诗即是历史。且让我们追随者诗人们的脚步,重温一下唐朝最后的那段时光吧。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彼时天下太平四方臣服,唐明皇也在忙着和杨贵妃泡温泉。然而物极必反,他们不会想到荣华富贵只是过眼云烟,更是万万没想到干儿子安禄山转头就会不认爹娘,要变天了。 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安史之乱是一条分水岭,之前是大一统的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之后是四分五裂的藩镇割据和五代十国。而下一次的大一统,则要等到半个多世纪后的宋朝。盛极而衰,莫不如此。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黄巢呆呆的看着榜单,其中没有他的名字。此时没有人注意这个落第才子的气愤难平和拂袖而去,直到有一年关东大旱,却依然苛捐杂税如牛毛,百姓民不聊生。终于,黄巢反了。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在曾经的长安,也就是如今的西安市中心,有一个开元商场。从名字可以看出,它寄托了人们对开元盛世的向往。可惜往昔荣华早已不在,我们只能在历史博物馆中感叹长安的辉煌与美好。唐朝之后,再无长安。 写罢落笔时,思绪仿佛还留在长安,后来竟然沉沉睡去。直到梦醒时分,才知已过千年。

  《易中天中华史:安史之乱》读后感(七):可惜了这盛唐景象

  盛唐的繁华与落寞仿佛就在一夕之间,玄宗皇帝早年的励精图治与晚年的昏聩奢靡,反差之大,令人咋舌,安史之乱终于将充满危机的帝国推向了深渊,中晚唐的挣扎有种深深的无力感,帝国的气象也从慷慨悲歌尚气任侠滑落到轻颓卑弱破败消极,宦官乱政将朝野弄得乌烟瘴气,文官党政也使帝国耗尽了最后一丝崛起的希望。最后,黄巢为帝国掘好了坟墓,朱温则亲手埋葬了李唐。

  为什么,李唐难以逃脱治乱的循环?帝国拥有超越秦汉的疆域,空前融合的多元民族,通达四海的商业贸易,灿若繁星的文化。怎么就仿佛转瞬之间灰飞烟灭了,帝国的陨落真的就难以逃脱治乱循环的怪圈?

  所有朝代里面最喜欢李唐,其风气雄浑尚武,其文化兼收并蓄,其政治开明包容,其士人浩然高雅,令人神往。千里沃野,鸡鸣狗吠,市井之间,闾阎扑地,钟鸣鼎食。正因盛唐的繁华,我们才对晚唐的破败深感痛惜,虽然出现了短暂的中兴,中外咸理,纪律再张,可惜已不足以挽回下落的颓势,黄巢之后的景象,极目千里,无复烟火,了无生气,大厦将倾,岂独木可支,帝国就像要坠落的残阳,摇摇晃晃地沉入了黑暗,唐失其鹿,天下共逐,中华大地再次群雄并起,疾驰的草原征服者,割据混战的藩镇军阀,于黑暗中杀伐屠戮,再终于等到天下销锋灌燧,涵煦生养,进入下一次治乱的循环。

  《易中天中华史:安史之乱》读后感(八):笔记

  看中国历史从明朝起就是不停地看到说啥啥时期啥啥事件标志了与西方的差距开始出现,并越拉越远,越看到后面就越是唏嘘怒其不争。个么想来大唐盛世据说代表了中华世界地位的巅峰,总算可以扬眉吐气热血澎湃地阅读了吧?但这三本唐朝的书看下来却完全没有想象中应有的荡气回肠感。一直都围绕着宫廷内的政治斗争,李渊李世民武则天李隆基为了稳固政权各种机关算尽。而天下百姓的日常、经济的发展、文化的繁荣什么的都描画不多,只有本书最后一章的唐诗相关写出了作者自身的特色,总算不忘提醒大家作者的搞文学出身。

  李隆基前半生还算不错,年纪轻轻就帮助父亲争得王位并逼父退位。之后在治国用人等方面都颇有成就。然也是免不了到了老年开始不思进取好大喜功,最后也落得被自己儿子逼着主动退位的下场。

  到了安史之乱大唐就开始由盛转衰了,所以这所谓的盛世怎么感觉如此地稍纵即逝啊。完全看不出这是传说中最伟大的王朝…… 至于这安史之乱本身,起因经过还算细致,怎么到了结局又草草收尾了呢?就一句话由于内讧,安的儿子杀了安,史又杀了安的儿子,史的儿子接着杀了史,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再然后就直接开始写宋了,晚唐到底多凄惨,怎么被灭的,五代十国具体什么情况都没交代,对此一无所知的读者看了觉得很彷徨啊……

  《易中天中华史:安史之乱》读后感(九):弃之不舍,读之少益

  一边看“易中天中华史”之隋唐部分,一边读日本“讲谈社·中国的历史”之气贺泽保规的《隋唐时代:绚烂的世界帝国》,发现二者的交集很多,非同一般。易中天的许多观点,许多表述,似乎都来自气贺泽保规;一些图表,一些故事,甚至直接引至《隋唐时代:绚烂的世界帝国》。虽不敢说“易中天中华史”之隋唐部分抄袭了气贺泽保规的《隋唐时代:绚烂的世界帝国》;但其借鉴、取法却不可谓少,而应曰多,很多。只是,觉得有些悲哀:“易中天中华史”之隋唐部分言辞轻佻(用这个词或许太重了,但我的感觉就是如此),书中竟然出现了好几处“呵呵”,比如“呵呵!态度如此强硬,底气从何而来?”不止隋唐部分如此,“易中天中华史”的行文风格皆如此。比之于《隋唐时代:绚烂的世界帝国》的厚重大气,“易中天中华史”的历史感觉颇有差距;若再比之于旧、新《唐书》,其历史感觉或可谓天壤之别。我知道,“易中天中华史”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历史,是偏重于文化史的一种巡礼,是用当下流行的短句、短段写就的文字,文字里诙谐幽默的语调,也是为了讨好当下流行的阅读喜好。所以,对他(易中天)及它(易中天的书)不能有太高的期待,期待愈多,则失望愈多。闲来无事时翻翻、看看,如闲坐的白头宫女说玄宗般,翻亦可,不看亦可;若要认真去读,却是浪费时间、浪费精力的事,真没有必要。几小时一本的翻阅速度,或许算是对“易中天中华史”品质的最好阐释和定位。

  《易中天中华史:安史之乱》读后感(十):中国最伟大王朝的落幕

  就安史之乱的研究,易先生引用参考的材料主要为新旧唐书、资治通鉴、剑桥中国隋唐史、彭丽华的《安史之乱》、傅乐成的《中国通史》。最后一章主要参考李泽厚《美的历程》。

  本书从开元盛世的启幕开始讲起,用宰相的交替来让我们看到李隆基在位时的唐朝如何走向顶峰,又是如何衰落。灵活的姚崇、不阿的宋璟、迂腐的张九龄、滑头的李林甫、嫉贤妒能的杨国忠。先看到这些大人物的优点,他们解决的问题。再看到这些大人物的缺点如何让自己下台,甚至将整个帝国引入深渊。

  易先生的批判精神精神一直都在,有几个人物的历史形象得到更新。比如张九龄,诗名显赫,做宰相未免精英主义、有点迂腐。口蜜腹剑的李林甫,是相当有本领的。李林甫死,安绿山反。就像黑社会老大去世,少主镇不住老骨干一样。安禄山造反之前,韬光养晦,装疯卖傻,手段很高。起义后,没有控制住局面。作乱易、建设难。安禄山也就一将才而已。

  产生几个疑问。一则,后宫佳丽三千,为何独宠杨贵妃。本书稍微涉及,叙述如下:六十岁的李隆基遇到二十多岁的柔弱无骨杨玉环,自是招架不住。然后夜夜笙歌,春宵一刻。之后,花心的李隆基自然还要沾花惹草,杨玉环两次愤而回娘家。已年老的李隆基估计再难遇到与之契合的杨贵妃,因此收心。

  二则忘了,下次再说吧。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中天  中天词条  安史之乱  安史之乱词条  读后感  读后感词条  中华  中华词条  有感  有感词条  
美文

 宝宝第一次吃炖鸭肉

 昨天上午去大润发shopping,原本打算买一只赛星公鸡,大概十块钱一斤,嫁给实惠,味道也不错,中午炸鸡块吃。  到了卖赛星公鸡的专柜才发现:只剩下赛星鹅了。...(展开)

美文

 《超越二元 回到一体》

 我们的生活中  因为万事万物  都被人定义  被人所"认识"  建立了信念系统  于是有了好坏之分  当说到窃贼  他偷盗别人财物  给他...(展开)

美文

 模拟丢失

     你是否也有过这种经历,忽然意识到自己什么东西丢了,然后着急得要死,正当你绝望的时候,又突然发现它还静静地躺在某...(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