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奇字体》是一部由Gary Hustwit执导,Michael Bierut / Neville Brody / Dimitri Bruni主演的一部纪录片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差不多看到最后的时候,我恍然发现,自己脑海中对欧洲城市的印象,竟然有很大部分是由Helvetica字体带来的 ———— 在欧洲,几乎所有的商业机构、公共场所都是使用Helvetica做视觉标识。
苹果电脑的默认字体,微软常用的Arial字体也来自于它。去年是helvetica诞生50年,作为在平面设计和商业上非常普及和成功的一款字体,英国导演Gary Hustwit专门为她拍摄了一部纪录片《Helvetica》,在设计界还引起了一阵小小的旋风。
50年代设计后为销往美国而改名Helvetica的字体,“瑞士”拉丁语Helvetia的衍生,意为“瑞士的”,Helvetica以可读性、中性、人性的特点成为各界从政府到个人电脑的标准字体,50年来经久不衰。也许由于过度流行导致接着反Helvetica的年轻一代,反对理由从无聊至反越战各式各样。正如摇摆的钟,到了今天,反对派消失了,Helvetica的标准地位依然没动摇。
通过一个字体的介绍,同时反映出五十年来的时代观念。
前部分主要讲优点,如何表现中立主义、高效率和柔和感,强调这个亲切、可靠、透明的字体,后部分穿插讲Helvetica在50年来,被极广泛使用,在某些时候可能会造成阅读起来略感无聊,现在年轻人也崇尚创新等等。
“某样东西清晰易读,并不说明它能传达信息,更重要的是,并不意味着它传达了正确的信息。反过来说,某个东西可能在开始的时候很难辨识,但它传达了一种全然不同的信息,同时又切合主题。”
影片讲述了Helvetica字体的完美,它曾经几乎一度适应任何场合(如今依然符合着大多设计需求),同时它的完美也成为了它的缺陷(世间本来就无绝对的完美),Helvetica中立、整洁、统一的风格压抑了个性、趣味、多元化,并且频繁地被使用让人们对它出现了审美疲劳,它几乎同时在向人们传递着平庸与无聊,于是设计师们开始反思...
这不仅仅是一部关于字体的纪录片,它更是在记录近半个世纪来,设计理念随着时代变迁的转变,而现如今流行着的看似回归的设计风格,其内在已经发生了彻底的改变。
开头响起的El Ten Eleven的Lorge,还有结尾的the album leaf。一下子就把整个片子变的很贴心。
拍摄方面,当代就算是对Helvetica的反对,也是在反对空洞乏味的标准化,是在字体个性化中,对美的排版以及字体设计和文意情绪化结合的强调。而不是说的那些垃圾排版。
把Helvetica的迷人特质和新时代的反对,交叉剪辑,看似对立,却同样是对美的思考,对返璞归真的认知。并以此寻找一种新的方式来沿用Helvetica,用一套新的理论去诠释去支撑它。
哈哈哈然后看了导演的三部曲的ost合集,基本上一个大写的ETE粉。相当的后现代,用在这里。
Helvetica原来叫做 Haas Neue Grotesk (新哈斯怪诞体)。
“Helvetica”在拉丁文中是“瑞士的”的意思。
Helvetica由Max Miedinger 和 Eduard Hoffmann 共同设计。
“设计师的工作是对抗视觉丑陋的疾病。”
Helvetica现在是默认项,被过度的使用,很多人认为是无衬线字体的终极版本。
字体是开放性的解读,同款字体有的人觉得简洁有力,有的人觉得空洞乏味。
你认识得越多,越尊重他的优秀。
人永远是时代的孩子,你无法跳出时代。
(某设计师是怎么开始设计字体的)先从h开始,接着是o,再是p。(h可以推导出n、u ;p可以推导出q、d )
《传奇字体》影评(八):Helvetica是最经典的英文字体,没有之一哦!
Helvetica是最经典的英文字体,没有之一哦!Helvetica被广泛用于全世界使用拉丁字母和西里尔字母的国家。同样的风格也被移植到希腊字母、希伯来字母和汉字。Helvetica是属于商业字体,可以到酷字网下载试用。全套字体72款字体,是由 Max Miedinger 在1957设计。
任何社会事物都无法脱离时代而生存。
Helvetica诞生于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兴起的现代主义盛行的时代,它很好地吻合了现代主义追求规则、清晰、客观的美学观念,因而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认可。但随着二战后兴起的后现代主义的不断发展,人们开始了对工业文明的反思与解构,从理性思考到全面反对,字体排版也不可避免地被卷入了时代洪流中,字体本身从中性的信息载体变成了带有独立信息的内容,被赋予了更多图像意义。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走出了对于战争、工业化与人性的反思,开始享受快节奏的娱乐生活,追求视觉美的体验,Helvetica再次受到了关注。
Helvetica本身蕴涵着一种超越设计者个人的美学规则。
我相信经得起时间和空间检验的设计,其中蕴涵的美一定是有其生物学意义的。这种生物学上的美是细胞的偏好,它存储于基因之中,是人类甚至生命本身产生之初的记忆所造成的偏好。它表现为大脑对某种规则的兴奋或者抑制反应,形成了愉悦或者厌恶的体验,直接感受就是美或者丑。其实,我们已经熟悉了一些规则,比如对称、黄金比例⋯⋯不知道有没有人总结了Helvetica蕴涵的美学规则。
当我刚想吹嘘我明白了自己常常看的字体叫Helvetica,并且它有多么伟大,它的易读性、简洁是多么跨时代的创举时,我听到了反helvetica的声音。
当我刚想反驳他们可读性和个性本来就是两个方向,何必苛求时,我就听到,易读性与信息传递并不等同,有些东西就是要费读一点,就是要让读者看久一点,如果有条非常有意义的信息被用平凡无聊的方式表示出来,它的信息传递效度又有多少。
当我刚觉得有点道理但又不忍承认时,我接着听到,简洁有力和空洞乏味的界限其实很模糊,helvetica是一个全球怪物,它吞噬一切美学。
当我苦恼到底该如何面对这个字体时,我又听到,曾经的排版是如何混乱没有规则如同到处都是的垃圾,是helvetica创造了秩序,打破了僵局。如果你不懂设计,不懂排版,仅仅把helvetica加粗就会非常好看。依然有热爱它的人觉得,它可以以不同方式说话。
字体设计看着简单,你不会知道a的曲率要多么精细才会好看,G最后一笔要怎样结束。只有越接近它的人,越能够欣赏它的美。
结尾说的非常好,所有的一切包括这些争议都表明着,万物在发展,没有什么会一成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