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莫过如此》经典读后感有感

  《莫过如此》是一本由MOK莫梵稀著作,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6.00,页数:25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莫过如此》读后感(一):等我们经历了足够多的时候,我们也可以潇洒地说一声“莫过如此

  莫过如此,多通透的人生领悟啊。这名字配上旅行和随笔,第一眼就深深地吸引着我。我想看看作者旅行的人生和对人生的认识,或许,等我们经历了足够多的时候,我们也可以潇洒地说一声“莫过如此”。期待经历更多,期待你的故事,期待旅行的奇妙。

  《莫过如此》读后感(二):莫过如此,所以别看得太重。

  旅行这种事对于很多人来说可能都不能算是小事,对我来说更是,排除万难请到了假期确定了日子,冲向旅行社翻阅各种宣传单页决定跟团还是自由行,一路行程的花费在不在控制范围内,订机票时小心翼翼生怕选错了时间,一个行李箱一个包,随身要带的物品,酒店地点,行程安排,人生安全……还没出发就已经身心疲惫。

  所以特别好奇兼羡慕那些热爱旅行并且常年出游的人,好像说走就走这件事对于他们来说易如反掌,好像我所考虑的那些事情好像都是多余而且无意义的。他们可以轻装上阵不用考虑陌生地方气温的变化,可以不用担心手机电量好像走在路上完全没有需要联系的人,可以不用周密计划反正走到哪里都是在路上。

  相比较而言,他们把旅行看得不重,不把它当回事儿,提到“旅行”,就像这本书讲的:莫过如此

  去往一个地方,不是为了晒出来博眼球,而仅仅只是旅行,只是去体会身处异地时自身情感的排列组合。

  拍一张好看的照片,不是为了把相机功能发挥到极致,而仅仅只是拍照,是想要记录当下的画面和心情。

  和一个人交流,不是为了获得好感和继续交往的机会,而仅仅只是交流,觉得和你聊天很好玩。

  找一份工作,不是为了出人头地,而仅仅只是工作,有清晰的边界,享受在工作中的自己。

  生活,不是为了光鲜亮丽,而仅仅只是为了生活。

  不计较或者少计较,节省了本该被你用来计较的时间和精力,可能会获得更多。

  如果所有的事情都可以这么简简单单该多好。

  《莫过如此》读后感(三):试着留些遗憾

  关于旅行,我们总是想得很多,会做很多攻略,会提前准备很多东西以防万一,会邀上三五好友,务必确保自己的旅行会有趣顺利。我们渴望可以用脚丈量世界,用双眼去发现美丽。只可惜大多数的人真的只是做到了想,最后假期来临时,可能会被临时叫去加班,会躲在家里看塞满了黄皮肤的游客景点照,暗暗庆幸自己还好没去。

  一边忙着做美梦,不断艳羡那些在路上的旅行者,一边安慰自己,等攒再多点钱就可以去,还有好多时间在等我。现在有人实现了大家的美梦,用手中的相机记录影像,收藏时光;用最感性的文字描摹生活,沉淀心境。一个环球旅行摄影师在她的第二本散文随笔《莫过如此》中为每一个渴望的人带去一些文字上的慰藉。

  作者作为一个摄影师免不了在她的作品中会出现很多旅游随拍,本书采用高端艺术纸全彩印刷,装帧精美,很多大幅的美景取景独特,一如作者所言摒弃那些著名景点的圈划,记录这些旅游途中的细小让记忆留存更久远,更有魅力。

  一如每个人在不同时间里的自拍,那时的心情是只有一种想要与他人分享的,在无数张照片背后串联起来的是一个心情的履历。旅行也是这样,不在乎手中持有的设备多精良,旅行者的心情更重要,是捕捉那些城市里的生动脸庞还是在名胜下比V的自己,文字也一样,记录自己与陌生的景,陌生的人相遇的刹那情感。

  作者告诉我们试着留些遗憾,为下次的造访留点期待,所以不必事事都苛求完美,旅行有是如此,我们全身心得准备着策划着一场完美的旅行,期待一场旅行会为我们带来的改变,这也许并不会,一场旅行就应该是放松心情,抛却包袱的行走。

  也许法国、英国、瑞士、波兰、澳大利亚,这些旅游热门景点都可以在有钱有时间的时候去走一走,看一看,但是前往北极的机会却珍贵无比,作者也用了较大的篇幅详尽地介绍了这片神秘的地方,尽可能多地留下文字与图片,在这里有北极熊,不再是关在白色的房子里,是隔着空气与海洋,你在冰面上,我在游船上,共同呼吸着冰冷的空气,看着白白的世界,逐渐掩没住它的身影。

  一生中那么多难忘瞬间,亲历之后与之共享。

  《莫过如此》读后感(四):MOK:莫梵稀和他的旅行世界

  MOK:莫梵稀和他的旅行世界

  读《莫过如此

  文/方木鱼

  书里引了一段话,让我这个老学究有点不忍直视:

  想ta的时候就睡觉。

  “让我躺在那上面吧。”

  只有睡着才能停止回忆。

  爱一个人时,就要和ta一起睡觉。

  呼吸不会骗人,体温不会骗人,睡着的表情不会骗人……

  爱着你时,我就只想和你睡觉。

  莫梵稀,她给这三个字的解释是:莫须有染,梵天净土,稀世无双。

  《莫过如此》的书名让人想起崔永元的一本书,不过如此。这本书的英文名是I’m ok,她在发表摄影作品时使用M.O.K这个名字。MOK其实是莫梵稀的英文名。我还好,就是莫过如此,我是MOK,这几个英文字母,真是用了心思。

  I’m ok,仅仅凭这几个英文字母,也不难看出莫梵稀作为一名设计师,一名环球旅行摄影师,一名专栏作家,曾经的广告文案,记者,编辑,品牌时装顾问,以及郭敬明旗下的《最小说的》插画师的深厚功底了。

  莫梵稀似乎很爱读诗,他在开篇引用了谷川俊太郎的《在窗户的旁边》:

  窗户的旁边有窗

  旁边的旁边还有窗

  窗映照着天空

  脸从窗口窥视

  ……

  夜的深处有故乡

  深处的深处还有故乡

  是谁也在那里歌唱

  从黑夜到黎明

  书里有很多照片,世界各地的风景,街道、建筑、荒原、各个民族的人群,男人、女人、不同的面孔,不同的风情。但最让我感动,或者记住,能说出来的,是书里有一张照片,应该是作者的自拍像,带着一顶蒙古族样式的大棉帽,手里拿一把枯草,整个画面,映在汽车的后视镜里。眼神清澈而忧伤。

  莫梵稀是旅游成就的一篇传奇,她更是网络红人,在百度贴吧,豆瓣,腾讯微博,你处处能看到他长袖善舞的身影。

  《莫过如此》是由磨铁出版的MOK的图文集,全书收录了她行走世界各地行走过程中最精美的照片和最具性情的文字,那些读起来像诗一样的旅行笔记和心情随笔。

  我猜想,莫梵稀一定有不止一台昂贵的相机,供她在这个繁杂的世界里寻找美和光明。而这之中,最珍贵的那一台,莫过于她的善于发现的双眼。

  《莫过如此》读后感(五):珍惜每一天,这一张底片

  旅途是美好的,是自我放松的一种体验。然而MOK给我们诠释了一种她自己的旅行观。我只记录自己经历的,也就是真真实实的。同时,也让我们读到真实的故事,还能看到MOK所配的一些摄影作品,可以说是视觉和心灵的双重享受。

  首先不得不说这本书的设计十分的精致,有一张海报和俩张MOK的明信片,更加的体现了MOK的文艺少女心。正如作者所说:“我要记录的是一生所遇到的人和经历过的事,用相机也好,用笑也好、泪也好,我只要亲历的人生”。如此,我们便看到了很多精致的面孔,有的是MOK本人,有的是MOK旅途中的所见。但是如果在我们看到这些照片之前读读文字,那对这些照片的理解可能会更深刻。照片不过如此,不必过多的计较拍摄的设备,更多的是碎性而拍,随性而写。

  其次MOK对于这本书内容的前后顺序也是非常的有意思。在开始部分还有有一个小小的题记。我们在上学写作文的时候都知道题记的作用是画龙点睛之笔。而MOK也大胆的采用了这一做法,不知道能不能起到恰到好处的效果,但是作为一个读者来说,却是非常喜欢的。正如第一部分的题记“有一些走着走着渐渐被忘却是重要的日子里,你学会了莫失莫忘,边走边爱,自问自答。”之后的部分更是采用写信的方法来述说这个主题,我觉得是非常用心良苦的。

  当然,除了这些,之后的部分更是像MOK的游记与心得体会,尤其是对于欧洲一些国家的旅游心得。

  当然,作为一个女生单独去一个陌生的城市旅游。MOK也是在文字中像我们透露了自己的想法。女生还是要独立,估计是最重要的一笔了吧。

  最后,不得不夸一下MOK的摄影作品,真的是超赞。边走边爱,边读边爱。

  《莫过如此》读后感(六):旅行相册里的故事

  旅行相册里的故事

  偷爱警/文

  莫梵稀这个名字让我想到了摩凡陀,都是mo字辈的文艺范儿。作者是一位年轻漂亮的女孩,来自广州,成长在一个文化大院,受父亲的影响,莫梵稀对文艺很热衷。随着成长成熟,游走城市的不断增多,莫梵稀有了一套自己的游记攻略。旅行的意义,或留给自己,或留给未来的憧憬。

  面容姣好的莫梵稀,让我想到了张歆艺这位演员,她们有着某种外形的相似感,他们的眼神,他们的侧影,相似的如同姐妹。可能这是我的错觉,掉进了浮想的陷阱。爬出陷阱,再来看看莫梵稀,她眼睛里的内容,略显孤独,她不喜欢笑,即使微笑也仅仅是嘴角微微上扬,看不到内心的独白,如此说来,她并不是一位喜形于色的女孩,她已经习惯了如此这般的生活,如同他手中的相机,随时抓拍,随时放下,随时等待,随时记录。相机成为她影像的笔记本,莫梵稀的镜头,人物居多,风景其次,自拍照多是侧面为主,灰白冷的触目感,由上心头。

  这个女孩不简单,她记录的东西,都是真实的人物,随机而不刻意,即使有人要求她再次摆拍,她也会婉言谢绝,照片是记录瞬间影像的产物,并不是刻意创造画质美感,她不是拍婚纱照的摄影师,却比摄影师更懂得捕捉的魅力。骨子里的随性,有点摇滚乐手的味道,有个性的流行,却不在乎结果如何。只要自己觉得好,阅读者只需要跟着迎合便是好的。

  在这部书当中,莫梵稀写了一篇给母亲的信,传递着女儿与母亲的弄弄感情,爱,有时候是莫名而生的感动,有时候就是如此的纯真动情。对母亲对家庭的爱,做儿女的都知道,只是不想与父辈沟通,欠缺沟通的技巧和时间。总是托词忙忙忙,却未曾考虑一下父母的感受,女儿心里明白,父母心里理解,一切安好,便是晴天。书尾,父亲写了给女儿的文字,除了质朴的词语,更多的是父爱大于天的感受,父亲给作者莫大安慰和指引,算是莫梵稀的领航员,父亲看到女儿的进步成长,欣喜高兴,做女儿的,想必看完父亲的文字,已经感动的痛哭流涕了。生活的技巧并不需要太过华丽,往往就是平凡的流年,制造和谱写人生的旅程。

  飞往下一站的莫梵稀,她会不停地更新旅行笔记。她很文艺,她会写诗,她会记录一个个陌生的脸,随性的按下快门,把时间刻在相机里。把流年,写进闪烁的镜头里。旅行确实带给人愉悦的心情,舒缓平静的感受,写满了足够多的快乐喜悦。

  《莫过如此》读后感(七):【书评人俱乐部】风景莫停留

  文/ 海蓝蒲雨

  我的心是旷野的鸟,在你的眼睛里找到了它的天空。——《飞鸟集》

  一位美女摄影师,带着一双美丽的眼睛,游走于世界各地。一张张大气磅礴并且美不胜收的照片,一篇篇行散文不散的美文,所有美好的元素都在她的身上,留下无法抹去的痕迹。

  莫梵稀,一个看了一眼绝对不会忘记她的美的独特姑娘。在她的照片里,总是能够看到镜头下一张微微冷峻的脸,眼神中透露出半神秘半迷离的神色,她浑身散发出如迷雾般朦胧的神秘感。她微微有些距离的疏离感,却在文字中感受到丝丝烟火气息。她酷摆的姿势,恰如其分地融入当地风景,成为了一抹靓丽的光影。

  书里的她酷酷表情多过于微笑,用莫梵稀的话来说,“满眼爱意很美,平淡清冷很美,面无表情也很美。美是个人的角度,是很私人的事,但在照片里,却是具体的维度。这维度里所有细节的根源,便是自然。”她将自己放到风景里,拍摄出属于自己的自然。她可以压低自己的帽子,双手插在口袋里,光影照在脸上,遮住眼睛,如一尊美丽又富有美感的雕像般映入相片里。这样的姑娘真是又独特又可爱啊!

  莫梵稀不仅拍自己很美,拍她的模特儿也很美。书里的模特儿各种各样,有沿街疾走的路人,有喧笑拥吻的情侣,有绽放童颜的小孩儿,有售卖商品的店员,有她自然不做作的闺蜜……每个人都是她观察并拍摄的对象,你能透过这些会讲故事的照片体会到当时心情的悸动,和照片背后的深意。透过别人的眼睛看世界,多么有趣儿的视角!

  “当你捕捉到姑娘灵魂深处的美好时,光线、妆面、服装、环境,甚至拍摄者与被拍者之间的气场关系,此时都是既定的,我要做的,只是把它们还原出来。”亦如拍摄她自己一样,她的闺蜜们和模特们的照片并不是那种动作僵硬,笑容诡异的,反而是随意的、自然的、放松的、开怀的,那些照片会让人一开始惊讶,然后回味,到后来莞尔的。现实生活中的自己太忙碌太隐蔽,我们都无法认清自己,看不到真实的自己是什么模样。放下忙碌,放下伪装,放下戒备,还原自己,透过镜头,看到那个真实不须臾的自己。她的闺蜜们在镜头下,真实而清晰,茫然也无措,视觉上的震撼让你措不及防。或许,我们都未曾认识自己。

  辗转找到她的微博,却看到了另一个不一样的她。微微上翘的嘴角,墨镜下会将故事带着笑意的眼睛,这样的她是生活里走出来的女孩儿,带着同样年龄段姑娘的亲近感。她丈量世界的脚步很宽,从世界的一头倒另一头,从大城市大世界到小城市小地段,每一处细微的风景和人物都凝聚成为了光影,在她的镜头下,每一个瞬间都是一个故事,每一个故事都带有她的人生色彩,透过镜头跟着她的脚步走入了不同风景中。

  她去过英国、葡萄牙、西班牙、迪拜、泰国、香港、法国、芬兰、俄罗斯、北极点、冰岛、捷克、丹麦、瑞典、荷兰……她出发前,不做旅行功课,不看别人写的攻略,回来后她也不会去写攻略,她会写出自己的感受和感悟,形成一篇篇属于自己记忆体的美文。每一篇文章背后都是一段故事,每段故事里都有游走的灵魂,灵魂里不羁的游走和放肆,躲藏在她镜头后每一张的照片里。

  脚步一直走,风景莫停留。送给这位美丽的姑娘。

  《莫过如此》读后感(八):你的“1868”,我的“BY”

  对MOK的新书《莫过如此》产生好感,首先源于“1868”,因为它和我的“BY”是一回事儿。

  MOK说,“1868”就像一个代号,是虚拟的,也是真实的爱恋对象。最初的时候,她是写给未来的他,希望有一个人理解她,和她说话。之后,这个人出现了,然后又离开了。可“1868”一直都会存在,那是她的情人。2014年2月8日,无所事事的夜晚,我以“BY”命名,写下了给他的第一封信,开篇第一句写道:等你好久了,一直没有出现,所以我决定将你意念,幻化成我最最亲密的朋友。一写便是两年多的时间,就那么一封封的写下来,所有的情绪、感受给告诉他。自开始为他记录生活的点滴,我便融入了这个真实的生活,我渴望去触碰,去发现,去感受,无论是喜是忧是好是坏。所以,在MOK还没有解释“1868”代表的是什么时,在那些碎碎念的句子里,我已经猜到,且喜欢上了这个姑娘。

  随着阅读的递进,我越发喜欢上这个姑娘,她的很多观点与我的简直不谋而合,阅读的过程就像是一场闺蜜间的谈话,变得十分美好。她说自己在环球的旅行中是很少看攻略的,偶尔会参考一些,但不会去写。认为攻略犹如经验,而经验就像人的衣服——别人的衣服未必适合自己。她只愿写下遇见和共鸣。在她的文字里,我们能感受到遇见的欢悦与兴奋,及偶尔的小忧愁。这和“游记”显然是明显不同的。

  在《法国行:谁人爱巴黎》里,有一段是MOK对巴黎“浪漫”的特别看法。不妨分享出来给大家:

  在巴黎街头,西堤岛的桥上,或者巴士底广场,经常看到走着走着就突然来feel互相拥抱接吻的恋人。巴黎是个浪漫的城市,结婚率非常低,他们不愿意背负婚姻的责任,却异常享受男女之间你追我逐的浪漫恋爱的感觉。说得难听点儿其实就是骚,更难听点儿就是滥交,怕束缚,还美其名曰“博爱”,一个人两个人这样就叫骚,整个民族都这样则可被称作浪漫。这个东西我还没搞清楚真相到底是什么,因为无法更进一步去接触他们真实的生活的情况,但是这种存在的确在被冠以自由的名义之后,便是真正的自由了。

  在此不过多讨论因文化差异带来的不同看法与理解。只觉MOK十分的可爱、大胆、敢表达。MOK虽然心态很OPEN,常年在外环球旅行,但猜想,在行为上、观念上仍是很传统的中国女孩子,或者说是对爱情很看重,很严肃的对待。这一点,虽然不存在好坏争议,属相对个人的事儿,但真的让我不能再苟同了。我便更加喜欢MOK这个姑娘了,简直三观一致啊。

  接下来说说性格,老实说,我并不清楚MOK的性格是怎样的,因为在阅读这本书之前,我压根没有怎么关注过“摄影师“这个领域,更无从知道MOK。但通过MOK说的一句话看出了些她的性格,她说:“我时常说一句话就会惹得周围和身边的人哈哈大笑,但是我时常在深夜里一个人哭泣。我希望带给别人快乐,我也喜欢快乐着的感觉,但极致处,总是要留下眼泪才得以安抚自己孤独的心灵。”虽然我是典型的乐天派,但夜晚码字时偶尔也会突然恸哭起来,抚摸自己的孤独。这么多的相似,让我对她真的不能再喜欢了。

  总之,看完书后,就是找到同类的那种兴奋感。睡前,我把孙燕姿的《同类》翻出来单曲循环,然后带着满满的满足感入睡。

  世界 有时候孤单的很

  需要另一个同类

  爱 收了又给

  我们都不太完美

  梦 做了又碎

  我们有几次机会 去追

  :书评均为原创,未经本人授权,禁止转载!

  《莫过如此》读后感(九):得走多少地方才能说这个世界莫过如此

  看这本书的时候,脑海里总是浮现大学期间骑行武汉到拉萨的日子。海拔四千米的圣湖,古老悠远的藏传佛教,三五基友相约骑行,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虽然没有遇到奋不顾身的爱情,但那次经历也确实让青春无悔,让热血与自由飞翔在羊卓雍错。现在想起来,还是那么的历历在目。因此突然非常希望自己有朝一日,也能像作者那样,靠旅途中做的事就能养活自己。但有时候又会想,身为一个男人,还要养活家人的吧!如此一想,就又纠结了。

  话说回来,漫漫人生路,其实也莫过如此。怎么过,都是一生。那么,何必操心那么多还没发生的事呢?现在就出发,去追逐自己想要的生活!世界这么大,难道就真的在这个犄角旮旯为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耗费光阴麽?不!我的人生不应该是这样子的,我也不想就这么用完自己的青春。那么,马上出发吧!

  然而事实上,我并不能像之前那样说走就走了……近段时间稿费一直未结,要不是有几个兼职做撑着,几乎就要断粮了。有时候,活着,又比什么都重要。

  感觉作者也是挺不容易的,尤其是看到她在武汉中转的机场受到检查的侮辱,顿时就觉心情有点不美丽了。因为我上次听一个朋友说也是对武汉印象不是蛮好,她上次来武汉的时候,也是遇到了一些不好的事情。直到前段时间来武汉参加国际马拉松,遇到了几个nice的人,才转变了对武汉的印象,觉得武汉还不错。唉,有时候真的是一个人对一个地方的印象,往往就是他在这个地方的遇见的那么几个人决定的。

  作者的文笔还是不错的,读起来都感觉比较放松,看作者淡淡的叙述自己的故事,虽然我基本上是在公交上阅读的,但心也跟着作者一起到了埃及,一起到了芬兰,一起到了俄罗斯,仿佛看到战斗民族就出现在眼前……说起这个,又想起了从小就有的环游世界的梦想,无奈本是穷苦身,要首先解决经济问题,才能有精神的上层建筑。

  所以好挺羡慕作者啊,靠摄影就能周游世界,过上了自己一直梦想的生活。不过话说回来,当你在羡慕别人的时候,别人也在羡慕你。因为据我了解的,就有很多人羡慕我大学时期就周游完了全国,而我有时亦会羡慕他们已经安定,且正和喜欢的人一起体验生活的未知……人啊,或许有时候就是会想过过别人的生活吧。就连写剧本,也是让两个人互换生活,然后就产生无穷的戏剧点。

  其实刚开始草草翻阅这本书的时候,由于对作者不甚了解,看到书里夹杂的作者自己的人像海报,还有两张自己的人像明信片,以及书中众多的配图都是作者自己。当时就想作者是不是自拍狂魔啊?这本书是不是他自己掏钱出的啊?后来看了内容,才知道作者本来就是一个小有名气的摄影师,也有不少粉丝关注。现在这个时代,有IP就有话题,有话题就有资本,这么一想,出这本书也就不奇怪了,好在作者的文笔也不错,文字看看懒懒散散,倒也自成风格。

  又想起,文中也有几处提到了作者希望能做自己,真正能做到自己的,又有几人呢?

  《莫过如此》读后感(十):你尚在苟且的时候,别人已经把生活过成了诗和远方。

  当初听说是一位美女摄影师的作品,所以为了美女这两个字也就果断要了这本书。

  结果看完以后才发现,原来真的是有那种明明可以靠脸吃饭的人偏偏靠才华,明明我们平常人尚且为了眼前的苟且在苟且的时候,别人已经把生活过成了诗和远方。

  在看这本书的时候,脑海里一直在想象着一个潇洒随性的女子,如同蒲公英一样在全世界的各处飘荡,她怎么就可以这么自由呢,真是让人羡慕嫉妒恨啊。

  看最美的风景,见最可爱的人,经历想象不到的经历,感受不同文化的渲染,相比较我们这种几十年如一日,偶尔放假了才能去挤人海的人来说,作者过的那种才算是人生吧。

  上大学的时候,我就经常幻想着可以云游四方历练人生。并还以此作为的人生目标去跟宿舍的人说,他们总是鄙视我太过理想主义,而我也总是说他们没有梦想和追求。

  等到大学毕业后,直接被老爸给拉回了这个小城市进了一家事业单位,我才发现自己当年真是图样图森破啊。

  知道什么最绝望吗?不是你不去反抗,而是你连反抗的机会都没有,那种心里的渴望和现实的困境所相成的对立和反差,会让你知道,无力反抗才是最绝望的。

  不过还好,还好我们的世界里还有书,还有很多很多像作者一样勇敢的人,去闯世界,去看花灯,去阅尽繁华尘世,踏遍江河湖海。去走出一条真正不枉此生的路。

  世界是一本书,不旅行的人只看到其中的一页。既然我已经失去了看世界的勇气和自由,那么就让书本来代替我去遨游吧。年少轻狂的好日子,一懂事就结束了。

  有次在一个朋友生孩子的饭局上,他喝多了,一直在拉着我唠叨说,在最好的时光里,可以不拥有一切,但应该有一个像啤酒一样的朋友,陪你勇闯天涯。可是现实中的我们真可悲啊,你看我,就这么结婚生娃了,连出去看世界的机会都没有,大学的时候有时间,没钱。上班后赚了点钱吧,却在也没了自由的时间。等到退休后有了时间也有了钱,估计身体条件已经不允许在出远门了吧。

  想想他说的话,真理啊,只是现实的有点残酷了。

  但看完这本书后,又感觉不对。我们努力工作努力赚钱,到底是为了什么呢?

  钱的作用在于,你能用它来干自己想干的事。钱本身并不是生活的目的,你自己想干的事才是。钱就好比汽油,生活的目的不是为了获得汽油,而是为了让汽车加满油之后,去那些你想去的地方。如果人生就是一个不断给车胎打气的过程,那至少也要在爆胎之后可以高呼一声“过瘾”!

  与其苟延残喘,不如从容燃烧.站在低处,所以渴望更高,因为最美的风景,总在最疯狂的地方。

  既然我们没有生的权利,那么请给我死在那里的自由。

  流浪去吧,在一个陌生的世界里,展现一个全新而自由的你。不卑不亢的一边失去,一边寻找,总会在世界的某一角找到愿意懂你的人。

  等到你回首往事时,才会发现,人生啊,旅行啊,世界啊,莫过如此,不虚此行。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莫过如此》经典读后感有感  读后感  读后感词条  有感  有感词条  如此  如此词条  经典  经典词条  
美文

 《等一等,互联网》观后感100字

 《等一等,互联网》是一部由孙孟君执导,纪录片主演的一部中国大陆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等一等,互联网》精选...(展开)

美文

 满身疲惫,内心欣慰

 2021年7月20日,也是我们在这里的最后一天,时间过的真快呀,一转眼,三下乡活动又接近了尾声。内心充满了不舍之情,今天真的是曲折且充满戏剧性的一天。  早上...(展开)

美文

 头台马肉干

 头台马肉干  我没有吃过马肉干,不知道马肉干的味道。肇源县头台镇马肉干远近闻名,来肇源县旅游的外地人不但看莲花、吃江鱼,还要专程到头台吃马肉干,可见马肉干的魅...(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