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你若不弃,此生不离》经典读后感有感

  《你若不弃,此生不离》是一本由牛嫱著作,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7.00,页数:30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你若不弃,此生不离》读后感(一):把人与社会放到苦难面前考验,最能看到真面貌

  牛嫱新出版的《你若不弃此生不离》是我近几年所读的唯一一部长篇小说。小说以一罕见病儿的诞生、成长为线索,展开人与人、人与社会的矛盾。把人与社会放到苦难面前考验,最能看到真面貌:这里确实显示了中国社会的若干特色,而人性善与恶,刚与柔,诚与伪,都有鲜明的描写。最生动的是青春爱恋的部分,最感人的是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胸怀与坚持。 ——王俊鸣

  《你若不弃,此生不离》读后感(二):不忍看,却也禁不住不看

  生命也许原本就该厚重而不是轻佻,记忆里的碎片总有些像落在地上摔碎的镜子,闪闪发光的等人串起。 长篇小说是一份心血,不是抖机灵的写个段子或者发个三两百字文笔不通的励志鸡汤,要把作者的心血和过往经历熬出来磨成粉兑水细细描绘。

  《你若不弃此生不离》不忍看,却也禁不住不看,大幕刚刚拉开还会继续,就像我们的生活,我们的日子……——高鹏

  《你若不弃,此生不离》读后感(三):最叫人感动的不是你侬我侬

  最叫人感动的不是你侬我侬、柔情蜜语,而是当生活的筛子无情地过滤了人们的理想、憧憬之后,当命运给了你无处可逃的厄运之后,身处其中的人仍然能够互相取暖,共同面对。这是一部不需要渲染都能叫人落泪的小说,像汪婷的女儿“默默”一样的孩子们,只能吃特殊的奶粉、特殊的食材,他们敏感、懂事,无时无刻不让人心疼。将爱情置于婚姻中,已是考验,何况还有一个身患罕疾的孩子,生活变成一场需要时刻保持警惕的斗争,一不小心就全军覆没。如何应对争吵、冷战、埋怨,情又该归于何处,读完这部小说,答案自会呈现。

  《你若不弃,此生不离》读后感(四):唯有自己可以辜负

  这本书好看。我一下子看了三分之一,我好关心书中默默的病情,同样有个小婴儿的妈妈,完全能理解那样的心情,是要有多么的心痛和绝望,有点压抑却又迫不及待地翻着,希望和失望交替着......

  我看得好心痛,前面是心痛孩子,后面则是心痛婚姻,一个开心快乐有梦想的女孩儿,为了孩子成了女超人,女汉子,最后迎来的是丈夫的出轨,家庭的分裂,虽然书中的情节并没有在我身上上演,但是我却真真实实的感受到那种令人窒息的难受,也许是联想自己的处境,也许是感叹世事无常,对书中的女主人甚至是自己都心生怜悯。再难,生活还要继续,孩子还要依靠,父母还要依赖,唯有自己可以辜负......

  《你若不弃,此生不离》读后感(五):幸好我没放弃 最终等到你

  “每一场相识都是小概率,每一场相知都是求不得。”

  他们说,夫妻是缘,子女是债,累生累世,乘愿再来,你信吗?

  想知道结局却又害怕知道结局,文中那个还未确诊的孩子默默不知道已经牵动了多少人的心。

  从23岁开始,我写东西的时候就不回避自己的年龄了,一年一年加过来,眼看马上就35岁了,老天爷还没给我一个做妈妈的机会。都说“没在深夜痛哭的人不足以语人生”,但今天这“第七更”就由我这个没做过妈妈的人来献丑了。

  (小)我不是来讨债

  这段时间我爸妈来北京陪我,我想喝水的时候就喊我妈,我妈不管是干家务还是斗地主,都能在听到我的呼唤之后第一时间给我倒好水端到眼前,可我真不是来讨债的。80年代提倡“晚婚晚育”,她和我爸谈了五六年恋爱才挨到结婚法定年龄,结婚后两年肚子没动静,把我奶奶急坏了,去医院检查,子宫后位,医生建议“垫枕头”,脑补亲生爹妈这个举动实在不合适,可我就是这样来的,当然,我奶奶请中医开的那8副保胎药同样功不可没。由于等待的时间有些漫长,我妈后来告诉我,怀孕后她很长时间不肯相信这个事实,直到能隔着自己的肚皮摸到我的小手小脚了,她才终于跟自己说:“我有孩子了。”

  我生下来不满一周就拉血,大夏天,我奶奶抱着我走四十多分钟去中心医院,用小勺盛着我拉出来的血去做检查,大夫看我太小,不愿意担责任,开了止血的散剂就算完了,所以我是个喝过“血见愁”的人,你们都不要惹我。诸如此类的事情在我的人生中不胜枚举,我考上大学之后问我奶奶高不高兴,我奶奶说:“你能活到这么大,我就挺高兴的了。”

  所以,我真不是来讨债的。

  (小)他也不是来讨债

  我24岁,一个人拖着箱子来北京当编辑,负责带我的老师姓刘,当时四十岁,见到她的时候她就挺着个老大的肚子,我很好奇,当时高龄产妇还不是一件特别流行的事儿,生二胎也不是。有一次我小心翼翼地问刘老师为什么决定要这个孩子,她笑着说:“既然来了,就留下。”后来我才知道,她的第一个孩子是个男孩儿,生下来就是脑发育不全,很小的时候犯癫痫做过开颅手术,手脚不利索,智力发育也不全。生下这个孩子后,她和她老公放弃了新加坡的工作回了国,她也信了上帝。

  她的第二胎也是个男孩儿,很健康,春节之前我还见过,已经是个虎头虎脑的大孩子了,特别听妈妈的话。别的同事告诉我,当初刘老师之所以坚持在四十岁的时候留下这个孩子,是希望在将来某天,当她不能再照顾大儿子的时候,还有人能接替她。

  她的大儿子叫凯新,印象最深的是他问题特别多,他叫我“鹿鹿姐姐”,上次见他的时候他夸我穿衣服有个性,之后问我春节怎么过,想不想出去旅游,我说我要在家陪爸爸妈妈一起过年,他断断续续地对我说:“鹿鹿姐姐,我不上网,我觉得上网太浮躁,人应该多看书,你能不能推荐一些书给我……”

  他也不是来讨债的,虽然他不能像正常的孩子那样叫一声清楚的“妈妈”,虽然他十几岁的时候还不能自己去厕所,虽然他走起路来不利索,虽然他现在二十来岁每外出一次就能丢一次交通卡,虽然他可能永远都数不明白自己兜里有多少钱,虽然他可能永远不会有女朋友……

  但我相信,他不是来讨债的。

  (小)盼着讨债的快点来

  二十六七岁,是同学朋友扎堆儿结婚的年纪,人生的确就像是一趟列车,开过“结婚”这站,下一站就是“生孩子”。有个哥们儿的媳妇比我们小五岁,却早早打起了生孩子的打算,我问她为什么不多玩几年,她大大方方在饭桌上告诉我们,她是子宫纵膈,不太容易怀孕,所以想趁年轻早点儿怀,我还记得我当时问了她有关子宫纵膈的问题,她说她的子宫就像是套两居室,如果精子走错了房间,就没法跟卵子见面了。后来,她的第一胎在五个月的时候没有了,再见她的时候我很小心地避开这个话题,她却仍旧是大大方方,说有点儿心疼,是个男孩儿呢。好在第二胎很快就来了,顺利生产,也是个男孩儿。

  当时的我是无论如何也想不到,我的子宫也是这样的。我甚至都不能告诉我那可爱的妈妈,当我还在她肚子里的时候,我的子宫就已经是畸形了。

  我时常说“一场缘分”,无论经历过什么,我的心情一如最开始那般,仍旧盼着讨债的快点来。

  后记

  我一直坚信,孩子就是孩子,是个独立的个体,为人父母,陪他/她走一段路就好,最棒的就是:你选了一个最好的时间节点,放开了一直拉着他/她的手。

  请期待明天的“连载七”,默默的故事还在继续。

  不瞒大家说,这篇“不是连载七”我下笔之前犹豫许久,差点儿就耍赖不写了。所幸还好,我没有放弃,希望我的“没放弃”能够最终等到你。

  《你若不弃,此生不离》读后感(六):命运逆来 人生顺受

  几年前的一个晚上,偶然在电视节目中看到一个关注某种罕见病儿童生活的新闻报道,当时心就被牵动了,报道中几个儿童的命运从此深深地烙在脑海中。

  几年后的一天,我的同窗好友、北京青年报资深记者牛嫱在电话里告诉我,她写了一部长篇小说,反映一种罕见病儿童的家庭生活。我听后心里一动。果真,她说的罕见病就是电视上所报道的一种隐性遗传病——苯丙酮尿症,简称PKU。

  因为有了一些先入为主的印象,在拿到这本小说后,我迟迟不敢去看。电视报道已然展示了命运加诸这些儿童及其家庭的沉重,一部文学作品更要将这种沉重掰开了揉碎了一点点予以展示。这其中到底有多少因为痛苦而显得更加琐碎难忍的生活细节?书中主人公的人生是否已沦为在命运的沼泽中爬行?想想都难受,读起来会更难受吧?我怀疑自己是否读得下去。

  没想到,最终我竟然是在两天内一口气把它读完的。这也成为我近些年来完整读完的第一部长篇小说,让我经历了令人惊叹的阅读体验。

  还有一个没想到的是,这部小说以如此沉重的内容为题材,里面却充盈着爱带来的温暖、责任带来的坚定,亲情、爱情、友情为生活的灰暗镀上一抹亮色。命运的逆流汹涌而来,主人公却顺着逆流打开了人生新的局面。

  牛嫱在这部小说中不仅展现了相当了得的文字驾驭能力和文学叙事能力,也展现了一名优秀记者在关注现实、直面人生、洞察人性、务求事实准确等方面的职业素养。虽然是小说,却有大量的医学、病理知识做支撑,几乎可以成为PKU知识的一本经典普及读物。也许在未来的某一天,当中国的PKU患者也能像西方发达国家患者一样得到国家系统性的治疗、救助,得到社会普遍的关注、理解和爱护之时,大家将会想起这本书的功劳,想起一个记者曾经不辱使命,倾注大量心血将所有的采访融汇成一本精彩的小说。

  真心希望无论哪种罕见病的知识及其治疗方法,在中国都能以这样一种文学的、适合普遍传播的方式引起整个社会的注意,让这些患者及其家庭的痛苦、坚强在人群中引发共鸣,那么可以肯定的是,我们置身其中的,将是一个越来越好的世界。我们这个民族,也将逐渐打破严重的个人、家庭、宗族观念上千年的束缚,真正建立一个现代意义上的社会,一个不是总困于循环论而是在不断取得进步的社会,一个充满信心、互助互爱、每个人有社会的自觉、认为凡人的人生对人类一样具有大意义的社会。

  这部小说的主人公汪婷和她亲切的家人,都是平平常常的人。因为PKU患儿的降生,这样一个普通的家庭在周遭的眼光中,几乎有了卑微的色彩。小说的可贵之处在于,主人公最终披荆斩棘,不仅没有被庸常恼人的琐屑的生活碎片消解掉人生的喜悦与幸福,更在困顿和磨难中杀出一条路,令命运硬生生加给个人的不幸,化为一个个体推动社会进步的契机。小我在大我中升华,一块饼干、一个蛋糕都具有某种激荡人心的力量。从某个角度说,对比很多浑浑噩噩、无病呻吟、因为无所作为而空虚无聊的人生,汪婷被迫舍弃高大上的古玩而一头扎进一茶一饭的世界,反而是获得了如此真实可感的人生意义。

  作为闺中密友,我所认识的牛嫱素来不喜谈及社会责任之类的话题,但她用这部小说,诠释了什么是一个作家的社会责任心。

  还有一点特别想说的是,在阅读这部小说的时候,不知为何我总想起上世纪八十年代报告文学的繁荣时期。虽然这不是报告文学,甚至有一个十分言情的名字《你若不离 此生不弃》,但这是一部货真价实的现实主义作品。

  多久了,文学行当的现实主义色彩越来越薄弱。也许是我孤陋寡闻,但每日所见所感、能够产生影响力的文学文艺题材,多数都是毛主席说的帝王将相、才子佳人。而且在网络时代,还出现了相关变种,不是霸道总裁、后宫娘娘,就是玄幻修真、天外飞仙之类的。大行其道的穿越剧基本都往封建社会穿,连架空历史小说都架空到封建时代,为何不穿越架空到未来呢?那样就是科幻了。

  在一些经典文学期刊上,还是能看到一些关心当下现实的作品,但这些作品似乎很难引起广泛的关注。而且有些作品,虽然貌似描写现实,其思想内核却都无非是“名利场上那些事儿”“现代版三妻四妾那些事儿”“我和谁谁谁不得不说的那些事儿”,能够有社会关怀、社会担当的好作品十分稀罕。正因如此,牛嫱的这部作品非常难得,她写的是普通人家普通人,既没有波澜壮阔的背景,也没有惊心动魄的情节,却不是以无奈、宿命、消解人生意义的基调收场,反而写出了动人的色彩。既不媚上,也不媚俗,更不媚众。

  最为难得的是,小说塑造了一个真实可信、独立坚强、既为己也为公的平凡女性。她没有显赫出身,没有大富大贵,没有大长腿高颜值,也没有才智过人超凡脱俗,但她不断在前进,不断战胜自我战胜命运,她甚至还要冲在前面历尽千辛万苦帮助别人去战胜,在人间烟火、七情六欲中展现出了人性的光辉。虽然她也面临家庭的危机,面临出轨的诱惑,但这些都不是小说的主流,也不是主人公汪婷作为一个女性的主流。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宣扬女性对男性的依附大行其道,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后宫剧,而最搞笑的是,这些剧看起来塑造的竟然是独立自主又坚强的女性。明明是只能通过男性来面对世界,却要显得像是自己直接面对世界,明明天下不是自己打出来的,却要显得像是自己打出来的。说穿了无非是,搞定一个男人,然后假装获得这个男人的世界。封建时代的女性不能工作,被剥夺了直接面对世界的机会,而不得不如此。但这种观念如此顽强延续下来,在今天又枯树开花,给多少女人带来不劳而获的美梦,又圆了多少男人体会帝王待遇的美梦啊。

  现在各种对实质上三妻四妾的美化已经见怪不怪了,甚至网络上还有把妻子无可奈何的忍气吞声一本正经美化为“正房的智慧”,这种言论竟然还能博得众多女性的认同。呵呵,那些在各种桃色新闻中得了便宜还卖乖的男主人公心里是得有多美啊。

  就在这么一个没有风流韵事都不好意思抛头露面的潮流中,牛嫱却把笔墨凝聚在一个为了每顿饭焦头烂额的女性身上,还原了一个真实女性的真实生活。不随波逐流,在风气中坚持自己,这是身为作家的良心与勇气。不讨好男性的眼光,坚持以女性的视角面对世界,这是身为女人的无畏与自信。(完)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读后感  读后感词条  有感  有感词条  此生  此生词条  经典  经典词条  
美文

 中华国学道德根读后感锦集

 《中华国学道德根》是一本由熊春锦著作,中央编译出版社出版的简裝本图书,本书定价:23.00元,页数:231,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展开)

美文

 一凡人语录

 一天一句话 {不多/语录}  不多是?: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没柳树,故无号焉。  先生的身世犹如洋葱,每剥开一层都有催人泪下的故事……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