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国史探微读后感锦集

  《国史探微》是一本由杨联陞著作,三辉图书 / 中信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38.00元,页数:29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国史探微》读后感(一):第二把交椅

  记得曾见过一则学术八卦,所谓华裔美国汉学家的四把交椅:第一代为胡适,传给第二代杨联陞,再传第三代余英时,后传第四代王德威。虽是戏言,但见识了杨联陞在“学术江湖”上的地位,及与胡适先生的渊源。

  杨先生的早年文章,我以前也读过数篇,如《东汉的豪族》,虽是作者二十来岁时的手笔,但题目选得鲜明,颇有问题意识,可以看得出是全然出于治学的兴趣,用心写来。下笔也清畅可读,绝无夹缠冗余,让人不由地想到胡适提倡且力行的的白话文风。后来还读过杨先生后期的一些英文原作,遣词用句之清楚明白,可做英文的范文来看,更与胡适的英文格调有几分神似,不愧为胡先生的诤友兼传人。

  如今海外学术大家的著作文集多有重版,相形之下,显得杨先生略有几分身后寂寞了。也许这本《国史探微》能填补一个空缺。看目录中的选文,多偏重通识性的文章,即使是像我这样的学术边沿的读者,想必也能读得畅快吧。

  《国史探微》读后感(二):读国史探微

  幼时并不喜历史,跟枯燥、呆板的教科书有直接的关系,总觉得历史是由一堆数字加文字组成,背诵那些久远的年代和事件没有任何意义。长大一些,逐渐意识到历史其实并不只是改朝换代、宫廷争斗、战争暴乱,它与每个人息息相关,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发展是历史,一个人、一个家族的发展亦是历史

  《国史探微》是杨联陞先生所著,里面收录了他的论著十四篇,原作由英文写成,手中的这本是中信出版社的中文版本,这类学术性的论文集,难免生涩难懂,但是此书很多章节却也新奇有趣,比如《帝制中国的作息时间表》,从来不曾想过中国古代就有比较明确的节假日制度,当然这是针对官员来说,跟农民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无关,古代的官员也就是那个时候的公务员,也有逢几天一休的假日,这与咱们一周修两天非常相似,当然朝代不同,规定也不同,但是逢年过节、嫁娶丧诞都会有法定假日,在唐朝居然假日可以达到五十三天之多。

  杨联陞先生自清华经济系毕业,所以写的历史论著中无不有经济学的影子,从经济学看历史,本身就是非常好玩的事,他自谦所著力求深入、探索精微,在我看来这确实难得一见的好书!

  《国史探微》读后感(三):重新梳理中国历史

  中国历史,我们在学生时代都学过,如今重读这本《国史探微》,就是简单地对中国历史进行一番重新梳理,即宏观视野下的微观考察。这里不再有王朝兴盛和衰亡的故事,也不再有刘备三顾茅庐的执著,有的只是对历史事件的反思与探究。

  杨联陞老师的这14篇论文,不是对中国历史面面俱到,而是提出自己的观点,然后用历史事件再逐一论述。当然,这些论文也都按着类别进行了分类,包括了社会史、经济史、史学史三大范畴,社会史的文章让我们读起来更为亲切,既有权位的专业性,又不失应有的趣味性。

  如果不是史学研究家,恐怕对阅读历史文献和国史研究感到枯燥和乏味。但是,阅读《国史探微》绝对不会出现这种情况,毕竟这不是一本纯正的历史教科书,所以行文上更为自由,可以随意地旁证博引,即使你不知道当初的历史事件,也能从杨联陞老师的例证中找到应有的“答案”。有人可能把这本书当成是学术性的论文集,但我却觉得这本书的趣味性更值得研究,这是一本历史研究的评论集,也是对中国历史研究的趣味集。

  正如这本书中所说的那样,对整个中国历史加以观察,即可发现这个多面的中国中心之世界秩序,是在不同的时间,从许多程度不一,甚至有时几近于零的事实上,建立起来的一个神话。读这本书,重新梳理中国历史,你会发现原来中国历史的趣味性。

  《国史探微》读后感(四):杨联陞探索的历史细节

  应该说对于历史的认识是无止境的,每一个历史时期,每一个不同的人,当他们面对历史时,都会以自己的视角探视历史的真相,都会有新的发现或认识,因此所谓的历史教科书,或者什么权威“正史”,其实都是可以商榷的。

  历史学家杨联陞他是“台湾”的院士,他学识渊博,曾在人文学手和社会科学领域做出过开创性的贡献。但我孤陋寡闻,之前并不知道这位学人,直到看到了他的《国史探微》后,我才真正认识到了他的独特性,独特在哪里呢?就在于他在宏观视野下做着微观的考察。他从经济入手,探寻各个年代中的社会状况。比如书中所谈到的,从《中国经济史上的数词和量词》来分析历史中的虚与实,这确实是细节中的发现;另外,还有一篇非常有趣的文,那是从《佛教寺院与国史上和四种筹措金钱的制度》中来看中国社会的互助性,甚至还发现了中国彩券历史的源头,确实让人大开眼界。

  该书收有作者十四篇论文,是他发现在学报上的论稿或者是演讲稿,因此这不是一本系统性的专著,而是他通过各个具体的细节,来阐述各个历史进程中的生活和社会的结构,比如从《帝制中国的作息时间表》、从《明代的地方行政》、朋《国史上的人质》、从《会子形状考》等等各个角度,展现了许多历史史书中所忽略的内容,而这些内容恰恰是历史中最鲜活的部分。

  很多人学历史感到枯燥,感到沉闷,因为他们接触的历史都是筋骨,而杨联陞所讲述的则是历史的血肉,无疑这就能让人产生对历史探索的兴趣,因此我们只有让历史赋予生命,那么才能建立真正的历史观。

  《国史探微》读后感(五):每次都令人感动的中国史

  这本书是我第一次知道杨联陞这个治史的大家。本书从外表上看,没有出奇的地方,就如同老子的大象无形一般,不深入,总是片面。

  作者的治治史功力很深厚,字里行间的描述都有民国时期学者的遗风,这种很朴实的治史方法在现今的史学著作里面,已经很少能够看到了。而且先生的设计方面很广,学识也很博,可以看出其有建国之前知识分子的特点,都有一定的古文功底,这在接受现代化教育的今天,古文的使用,已经渐渐式微,对于历史的研究,更多的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再研究,鲜有令人耳目一新的观点,总是令人惋惜。

  这本书作者多是从细节处入手,通过对中国史的一些细微末节处的描述,剖析,从另一个角度给我们展现中国古代的人文风情,一些细节的考究很能让人接受,还很与有荣焉的感觉。这就是中国史国史给国人的感觉,一种油然而生的民族自豪,历史沉淀的积累带来的人民的骄傲。本书是一本学术论文的合集,有些地方还是有些艰涩,不过还是能让人一直流畅的通读下去,文字使用,古文引用,信手拈来,不禁带给人盎然的阅读兴趣。所选角度,细微但不卑微,作者深入的分析研究逐渐由微知著的涉及中国历史发展的方方面面,由小见大,展现独特的历史角度,不愧历史大家!

  本书虽小,价值不小。国史虽旧,內粹尤新。对于历史的研究,就应该保持同作者一样的学术精神,业务专精,侃侃而谈,对于每一个细节都力求精微,不浮夸,脚踏实地!而这,是我被历史学人的前进方向。

  中国史,浩瀚,晦涩,博远,是一个永远没有尽头的研究方向。与古人,遇古人,徜徉,体会那浓浓的同心的感情。

  《国史探微》读后感(六):别有幽微,值得探寻

  对于历史的视角总是因人而异的,有些人乐于追寻英雄的足迹,有些人愿意关注人民的苦难,有些人驻足于改变历史的瞬间,有些人则更愿意触摸大历史的轮廓。但是杨联陞先生却独辟蹊径选择了一种独特的角度,从历史细微处甚至是旁人不会注意的角落去观察历史的样貌。

  本书选取的十四篇论著,即是如此,不论是关于《帝制中国的作息时间表》还是《中国经济史上的数词与量词》,抑或国史上的女主以及人质,都从一个独特的角度切入到最新鲜的历史中去,然后再用这条线索挑起历朝历代的变化线条,可从经济社会形态的不同,窥出历史发展的脉络,从中可以看出作者深厚的社会学基础以及多学科融合的学术特点。

  而且这些角度选取之独特,看似细微,其实同样是宏大的命题,每篇论文之外,都能做更深入细致的探讨,国史诸朝兴衰是试从统计方式总结朝代变迁的方法;从帝制中国的作息时间表以及公共工程,不难看出各个朝代经济变化的一点缩影;论奢靡可从经济与思想角度窥看古代中国的思想争鸣;中国经济史上的数词与量词则更是作为一个宏大的方向而做更深入地研究;而对于“当铺、合会、拍卖以及出售彩券”均起源于寺院的说法,则更是新鲜有趣,且对历史经济研究有相当大的助益。

  本书的另一大特点是,尽管均为学术性论文,作者引经据典信手拈来,却能讲述的通俗易懂,读来令人对于历史知识兴致盎然,而且这些角度的选取,涉及古代人质制度,经济生活以及作息时间,仿佛真将读者带入了古代中国的生活中去,那不是有关古代的爱恨情仇与家国恩怨,而是仿如进入到了那个朝代的真实感,触摸到最鲜活的经济生活与生活方式中去,那些思想的发轫、制度的先行,能够激发出的是对于历史这一学科的向往以及对于古代中国最深沉的热爱。

  同时,在阅读本书的过程中,也让我们看到一位学术专精不厌精微的学者大家的治学精神,他对于一字一词的仔细探寻,对于训诂学的重视,对于各个学科的深入探索,都为读者展现出专于学术的大家风貌,杨联陞先生曾以“开杂货铺”的汉学家自居,其实杂货铺不仅可以为人提供衣食住行的各个方面,这些杂货联接起来也是一个美妙的世界,别有幽微,值得探寻。

  《国史探微》读后感(七):读史探微

  喜欢历史的人,往往是喜欢历史的一个方面,比如古人的智谋,跌宕起伏的故事,或是历朝历代的古董与古建筑。随着我们越喜爱,我们便会从细微之处发现令我们欣喜的细节。《国史探微》一本书中,作者试图通过14个历史的细节为我们从14个不同的角度重新观察历史,随着作者的梳理,我们会发现从这些角度去看待历史的话,历史会呈现给我们更独特的面貌。正像一些红楼爱好者在读《红楼梦》时,第一遍读故事,第二遍读人物关系,第三遍读诗词,第四遍读菜谱,每一遍的阅读角度不同,都会有全新的体会,就是这个意思。

  最有趣的莫过于作者试图通过各种资料来探索中国帝制时代的作息时间表,一方面讨论官方的办公时间和假日,另一方面则研究商人的营业时间和农人的劳动时间。作息的时间本来是与我们密不可分息息相关的事,但是反而非常容易被我们忽略,至少我在读历史时从来没有思考过我们一周双休的历史变化。作者旁征博引,以《二十四史》的内容作为研究的主体,参考不同的史书,对历朝历代的时间进行了详细的解读,读着读着也会觉得从这方面重读历史也是有趣的多。

  从全书的选题来说,无疑挑选的都是大家非常感兴趣的角度,五花八门。比如,人质是历史中常见的字眼,而又有谁对所有的人质分门别类的进行过研究呢?中国经济史上的数词与量词与今天存在着很大的区别,而中国经济史上的这些数词与量词又有哪些有趣的意思呢?在作者对这些抽丝剥茧的过程中,我们便可以在历史的迷雾中一次次的离真相越来越近。

  全书旁征博引,并在每页的页脚标注引用的出处。虽然如此,全书并非像想象中的一样晦涩难懂,反而生动有趣,足见这位“开杂货铺”的历史学家的笔下工夫。真愿《国史探微》可以再出续集,为我们读历史提供更多的视角。

  《国史探微》读后感(八):读史探微

  喜欢历史的人,往往是喜欢历史的一个方面,比如古人的智谋,跌宕起伏的故事,或是历朝历代的古董与古建筑。随着我们越喜爱,我们便会从细微之处发现令我们欣喜的细节。《国史探微》一本书中,作者试图通过14个历史的细节为我们从14个不同的角度重新观察历史,随着作者的梳理,我们会发现从这些角度去看待历史的话,历史会呈现给我们更独特的面貌。正像一些红楼爱好者在读《红楼梦》时,第一遍读故事,第二遍读人物关系,第三遍读诗词,第四遍读菜谱,每一遍的阅读角度不同,都会有全新的体会,就是这个意思。

  最有趣的莫过于作者试图通过各种资料来探索中国帝制时代的作息时间表,一方面讨论官方的办公时间和假日,另一方面则研究商人的营业时间和农人的劳动时间。作息的时间本来是与我们密不可分息息相关的事,但是反而非常容易被我们忽略,至少我在读历史时从来没有思考过我们一周双休的历史变化。作者旁征博引,以《二十四史》的内容作为研究的主体,参考不同的史书,对历朝历代的时间进行了详细的解读,读着读着也会觉得从这方面重读历史也是有趣的多。

  从全书的选题来说,无疑挑选的都是大家非常感兴趣的角度,五花八门。比如,人质是历史中常见的字眼,而又有谁对所有的人质分门别类的进行过研究呢?中国经济史上的数词与量词与今天存在着很大的区别,而中国经济史上的这些数词与量词又有哪些有趣的意思呢?在作者对这些抽丝剥茧的过程中,我们便可以在历史的迷雾中一次次的离真相越来越近。

  全书旁征博引,并在每页的页脚标注引用的出处。虽然如此,全书并非像想象中的一样晦涩难懂,反而生动有趣,足见这位“开杂货铺”的历史学家的笔下工夫。真愿《国史探微》可以再出续集,为我们读历史提供更多的视角。

  《国史探微》读后感(九):见微知著

  书评《国史探微》

  读这部《国史探微》,作者杨联陛早年主修经济学,后期赴美就读哈佛大学的历史系。从书中可以看出,经济学的背景时时地贯穿于作者对历史的研究和思考。作者杨联陛没有像传统历史学家一样从大局着眼,高谈阔论,而是运用经济学的眼光,抓住历史几乎被人忽略的细节,顺着逻辑这条主线,找出背后的原因。看似是一部历史书,却处处穿插着经济的推测。

  以“帝制中国的作息时间表”为例吧,作者从不同朝代、不同社会阶层的工作时间表,看到了各个团体对社会所作贡献的模式不同。从汉代的“每五天之中可以有一天不办公”,到自唐至元代的“每十天之中才仅有一次的例假”,再到明、清时代的进一步削减,直到民国时期以至今天的“星期天为官方假日”,杨联陛从经济学的角度,推测出时间的设置所反映的历史发展状况,政府职责的改变,以及统治权力的隐形趋势。

  由此可见,作者在《国史探微》这部书中,付出了巨大的心血和汗水。

  写书评于2015年11月9日 21:43

  《国史探微》读后感(十):严谨不失趣味的学术著作

  杨联陞先生的《国史探微》系其论文集,出版时间较早,大多为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之作,且其原文为英文,而我们今天看到的是中译本。鉴于时代特征以及那个时代学者的文风,不难想象,《国史探微》中的文章绝不是通俗易懂之类,它们需要读者静下心来,一点一点的阅读理解才能感受到杨联陞先生的学识风范以及他的论述点。

  在《从历史看中国的世界秩序》中,不难看出杨联陞先生对儒学研究之透彻,他根据儒家经典《左传》总结出古典儒家对待非我族类的传统:一是绥靖;一是以战争为对付蛮夷最有效的方法。然后根据这个论述,指出这类的非我族类并不是洋人,其意义不言而喻。就学术而言,非政治性的学术观点基本上各个时代通用或者有可借鉴之处;但是政治性的学术观点很多时候受时代的局限性,或者完全屈从于“文学是为政治服务”的要求,这就使得其带有了较强的时代性特征。但是,我们又不能以今天的立场、以完全性的批判对待这种学术观点。有用,则借鉴;无用,则启发。我想,杨联陞先生的《国史探微》恰是这样的。

  杨联陞先生的学术论文不仅仅只是单纯的学术研究,在他的研究中我们还看到了趣味性。《帝制中国的作息时间表》就是这样一篇趣味十足的学术性论文,在这篇文章中,我们看到了各个时代的假期安排,通过这些安排,杨联陞连胜敏锐地发现了这些假期的“传统中的变迁”。这种变迁受到宗教、商业及中央政治权力的影响等等。这种分析,犹如画龙点睛,使得帝国的作息时间表有了其存在的根据。

  在严谨的学术语言之外,杨联陞先生的语言往往也有会俏皮幽默质感。《国史上的女主》中诸如“幸好有个近代的研究是相当简明”“如果立皇帝是愉快的事,那么降敌就不然了”之类的语句,尽管是中译本,但仍然能让人体味到杨先生的幽默风趣。

  如何做学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杨先生的行文方式看似是他自己在做学术,其实也在教导我们如何做学术。在《国史上的女主》中,杨先生引用了赵凤喈的一段论述,在其后附上赵凤喈自己注释的同时,杨先生不是做出总结,而是根据对方的论述提出了三个问题,并就这三个问题进行了进一步的论述。而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正是每一个做学术的人所应该要做的。

  读惯了今人的学术著作,习惯了他们的行文方式、思维方式,突然去读一本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主题和政治有关的学术论文,且跨越了自己狭隘的学术研究范围,一遍阅读只能停留在表面,却无法深入其内蕴。只有多读几遍方能领悟前人的学术态度、学术方法,以供自己所用。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国史探微读后感锦集  国史  国史词条  读后感  读后感词条  
美文

 三清烟雨行

 “天下第一仙山”,“高凌云汉江南第一仙峰,清绝尘嚣天下无双福地”。这是前人对这座历经十四亿年三次海浸的黄山小姊妹,三清山形象的赞誉,从赞誉中的“仙”字和它的名...(展开)

美文

 我的辉煌人生永远没有放弃

那是一个金秋的下午,当门外涌来的债主团团围住的时候,我的心反而无比的安静了下来,我知道,长达半年的煎熬就要结束了,我努力过,可结果证明,我的努力是徒劳的;我挣扎...(展开)

美文

 高和义原创浪花小集(第五集)

 41、秋海棠  辜负了你全身枝叶的烘托,可惜你的花蕊并不引人注目。  42、长寿菊  你的身材发育丰满,可是你开放的小小花朵却令人失望。  43、文竹  你应...(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