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婼玛的十七岁》经典观后感1000字

  《婼玛的十七岁》是一部由章家瑞执导,李敏 / 杨志刚主演的一部剧情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婼玛的十七岁》观后感(一):相当智慧的导演

  能把原本的“旅游宣传片”完成的这样...应该说,这样“调众口”。不过要是旅游真的开发“出来”了,婼玛们按照现在社会的价值观“进化”了,那么...哎...这“纯朴”啊就跟地球上的冰山一样,慢慢的adios着。

  《婼玛的十七岁》观后感(二):搁于红尘太久

  是什么让我日渐麻木的眼睛含满些许明亮的泪光?平和的奶奶,美丽的梯田,古老的纺机。

  一捆鸡蛋一些零钱,你是我那大山般永远沉默的奶奶么?山上有泉水,只是越来越少了,但足够婼玛在雨中水田里为跌倒的青春哭泣了,而我忍着泪水,那叫一种无言的痛楚,为远去的十七岁为那追不上的车,远山里一抹青黛,婼玛灿烂的笑脸永远定格。

  为我也唱一曲招魂的曲子吧,我们都搁于红尘太久了。。。。。。

  《婼玛的十七岁》观后感(三):十七岁,那个美丽的梦

  又是一个下雨的星期六。

  百无聊赖中,看完了《婼玛的十七岁》(when ruoma was senventeen)。

  这是一部从摄影到内容,都非常干净、唯美的乡土电影。

  写点东西吧,因为在这个25岁的午后,我的感触,可能在下一秒,就忘光啦。

  剧情非常简单:十七岁的哈尼族美丽女孩婼玛,在卖烤玉米的时候,遇到了落魄的艺术青年阿明阿明拉她去跟游客合影,为了能够赚钱缴房租----虽然我不怀疑这位帅哥对摄影的执着和梦想。而婼玛的愿望则很简单:她希望能够进城坐电梯。

  在梯田里,婼玛被阿明摔了一脸的泥巴-----根据哈尼族的民俗,这是相爱的表示。但阿明总得谋生,当婼玛经得奶奶同意,去追赶他一块儿进城时,却看到了阿明跟他的女朋友,乘车而去。

  诺玛最终没有看到城里的电梯,但她在梦里却快乐的乘坐。

  这是一部关于爱情的电影吗?我拒绝去考虑。

  他们本来就是平行线,就像天仙妹妹跟捧红她的那个“浪兄”一样。

  17岁,简单的情愫,淡淡的忧伤,美丽的梦,这就足够啦。

  《婼玛的十七岁》观后感(四):不只是电梯那么简单

  17岁时候喜欢过的那个人,你还记得吗?

  不,第一个喜欢的人,你还记得他吗。听到他的消息,你会不会和婼玛一样,无邪的笑。

  17岁,可能有人已经有很多练爱史,但是,长在山里的婼玛,才刚刚情窦初开。

  12岁的时候看这部片子,完全没有看懂。现在20岁,又看了一遍,被静静的感动了。。。

  阿明,婼玛想坐电梯,是因为她认为心爱的人才会带她去坐电梯。。电梯,就是她通向爱情的路吧,因为是阿明,是婼玛喜欢的阿明,所以才想坐。

  “你说过的,等赚了钱,就带我去坐电梯。”

  最终,阿明还是没带婼玛去坐电梯。可是在梦里,婼玛的梦想实现了。

  单纯的婼玛啊,容易满足的婼玛,只是一个梦,就知足了。只是一张照片,就由衷的微笑。

  阿明永远不会知道,婼玛为什么在雨中在田里哭得这么伤心。看到这一幕,我也有种欲哭无泪的感觉。。明明很难过,可是已经流不出眼泪。婼玛,哭吧,哭完就把阿明埋在心里,变成美好的回忆,然后从新开始自己的日子。回到以前那个简单的,没有电梯梦想的婼玛。

  婼玛的梦真的很简单,只是坐电梯,只想出去看看。。

  但是她终归还是属于梯田,只有简单纯粹的梯田才配得上婼玛。回家吧,回到那个真正属于你,真正值得你爱的地方。

  阿明只是一个梦,电梯只是一个梦。17岁,如果没遇见阿明,亲爱的婼玛,你会是什么样的呢。

  我始终觉得阿明配不上婼玛。

  唉,我也不知道要说什么,胡言乱语一番

  《婼玛的十七岁》观后感(五):关于电影

  关于元阳,最早的记忆是在那张很旧很旧的教学楼里的中国地图上。

  后来到了元阳,预先没有计划,是偶然去的。去吃了哈尼族的食物,去看了梯田。我最记得的,是元阳的烤臭豆腐,还有那里的沾水,像肉汤一样。还有那些银饰,卖的人说是从村子里面收来的,所以有一种很古旧的感觉。

  在电影里,我又看到了那一个元阳

  我还看到了婼玛。她有奶奶一个亲人,生活在那个土基做的小楼上。二楼就是她住的地方,有床有桌子。还有几个小小的窗户,没有玻璃和窗帘。柱子上挂着晒干的辣椒,阁楼上放着牛干巴,干包谷。墙上贴着她的奖状。

  她瘦,黑。但是长得漂亮。她会默默地干活,也喜欢笑,她有很白很好看的牙齿。她家有一头小牛,刚刚给小牛盖了牛圈,是一个石头一个石头地垒起来的。每天早上奶奶会煮很多包谷,她背着去城上烤来卖。她烤的包谷很香很香。到了晚上她就回来,吃奶奶做好的饭,把赚到的一点钱不论多少全部放到土陶罐里去。

  这样的婼玛,在她十七岁的时候,遇到了一个叫做阿明的男孩。

  带着那个关于电梯的憧憬,她喜欢上了这个讲普通话的会照相的借他随身听的男孩。我觉得我能理解,那是一种怎样的喜欢。

  她依恋着他,又包容着他。

  阿明不是一个完美的人,但是我觉得他值得婼玛的喜欢。对这个女孩,他有着疼惜。自己对她的承诺他放在心上。他喜欢这个地方,喜欢婼玛,喜欢摄影,但是好在现实总是与人们心中期待的有所差距。也才有了各种各样的婉转的美丽。

  电影的末尾婼玛跌倒在秧田里,放声大哭。她把她的痛苦和委屈全部都哭了出来,让大雨冲刷干净。当她第二天从床上醒来的时候,奶奶给她端来饭。奶奶说话总是很简短,又充满着温情。我看着婼玛把东西吃完,想,她一定是被治愈了。

  所以在一个远离云南的地方,看着有关云南的故事,就会有很多特别的感觉。

  如果把“婼玛的十七岁”换成“小丽的十七岁”,那又是会另一个故事吧。放纵,激情,酒精,钱,妇产科。或者是自行车,海浪,操场,火车。

  不同的人,生活在不同的环境里,以不同的方式被滋养着,治愈着。

  《婼玛的十七岁》观后感(六):桃花源

  每个人都会有一个十七岁。是否每个人都会在十七岁的时候产生过很美好很单纯的情愫?

  婼玛的笑容很明亮,也很纯净。洁白的牙齿一晃,仿佛把看者的心灵也抹擦了一遍。

  大山里的少女,最为无邪。晨出暮归,背着沉重的背篓甚至石头,走在狭窄的泥泞小路上,来来回回;或在嘈杂的集市上卖烤玉米,只五角钱一支,吆喝一天也未必就能收获几何。她不知道她的生活会在有些人眼里是累是苦是辛酸。

  如果婼玛真的像影片里那样平静而愉快地生活,有奶奶有邻里有小牛有音乐还有心上人,就是幸福的全部,尽管那样家徒四壁,穷又能怎么样呢。又到底该是所谓的城里人羡慕她呢,还是她去羡慕城里人呢。

  不过婼玛毕竟还小,生活的烦烦恼恼她还并无感知。

  对于淳朴的山中村落,太多人高呼要保护其纯洁性。但是如果他们知道了外面的世界,知道了外面世界的便捷与繁华,我们又该如何去“保护”他们呢?

  他们希望用上电,希望用上电器,希望也拥有电话电视甚至汽车,使自己的生活方便起来。他们希望富裕起来。

  无法去遏制他们希望自己生活方便起来的愿望,但是走向方便富裕就意味着一步一步慢慢丢掉旧有的民俗,并且一步一步慢慢滋生更多的欲望。于是便不再淳朴。

  所以我们就得切断他们走向富裕的一切途径吗?隔离出一片净土吗?隔离得了吗?

  当你拿着相机咔嚓咔嚓打扰着他们的生活的时候,请千万不要再高谈阔论什么因为要保护他们的纯洁而应该阻止他们富裕了。

  我的一个外国朋友曾经严词抨击我们“侵略”了西藏,打扰了西藏人民的生活,并且振臂高呼,称我们应该归还属于西藏人民的和谐,让它回到它和谐的农奴原始社会。我反问他凭什么我们就不能帮助他们富裕起来,走向小康,走向先进的社会。他回答说:你们又不是西藏人民,你怎么知道他们觉得贫穷不好?!

  我不想跟他这种偏执的人继续争论这个问题。当他们已经看到富裕是个什么美好样子、但却并不能体会富裕背后的烦恼的时候,还可能甘于、安于贫穷吗?!

  也许所谓的桃花源,就只在千寻万探也未必找得到的地方才能永世存在吧。

  其实,又说回来,心灵的桃花源,会和物质有着必然联系吗?如若生在繁华都市,十七岁的婼玛,似乎也可以干净如水。

  为什么不可以呢?

  《婼玛的十七岁》观后感(七):在元阳听恩雅静水深流

  在元阳听恩雅静水深流

  内陆飞鱼

  走下班车,第一脚踏进元阳县城的那一刻起,还没有见到一亩亩循山势上升、规模浩大的明亮水田,我就穿梭在一群群在太阳底下袒露着健康的肌肤,一浪浪起伏飘逸的云发擦过的哈尼族少女里面在不停地张望,在陌生的街角、街巷乱窜,渴望遇见婼玛一样的女孩为我带路,隐隐还期待一份纯真的邂逅。自从2003年电影《婼玛17岁》公映以来,每一个看过电影,并有机会前来元阳旅行的单身男子,大抵都会有这样的渴望。县城不大没发现梦中婼玛,便向老乡打听去路,来到了电影中婼玛和落魄青年阿明给游人合影的梯田边上,万倾水色如镜,明亮呈现在脚下,白练一样逶迤。

  耳机里正是特意准备好的恩雅(EnYa)的那一首《Only Time》,熟悉的琴弦风一样流转,婉转的和声,轻扬的爱尔兰女声,像水印一样氤氲开来,混和着干净清凉水汽迎面而来,沁人心脾。冬天刚刚过去,草木吐青,云朵投下的影子擦着梯田、山峦,缓慢地远去。电影里,昆明下来元阳开照相馆的阿明,拿着随身听放给婼玛听的音乐就是这首《Only Time》。在梯田边,在互相嬉戏的水田里,在低矮的屋顶上,电影都会适应地配上这支曲子。

  在小镇上卖烤玉米的婼玛和奶奶相依为命,从没出过远门,皮肤有些黑,微微发亮,腼腆淳朴,有一种天然的山野气息,一笑起来就露出两排洁白的牙齿。明朗的天空和梯田,明朗流动的高原之水,明朗的青春少男少女,以及明朗的音乐,穿梭田野的摩托车。电影本来应该是灿烂飞扬的,却因为难以圆满的初恋,因为无法抵达的对远方的憧憬,弥漫着抹不去的忧伤,像沈从文先生的《边成》里的翠翠,只能临水兴叹,望天伤怀。我一直怀疑,2000年前后,北京青年电影制片厂的年轻导演章家瑞前来元阳踩点、选角的时候,从元阳一中选出17岁的哈尼族少女李敏之前,一定是遇见一些什么。不然电影怎么会那么深情细腻。

  电影里的《Only Time》出自NEW AGE代言人之一,爱尔兰国宝级音乐家恩雅2001年专辑《雨过天晴》(A Day Without Rain),以开阔辽远、曼妙流转的意境,很好的衬托了满目水色的元阳风光,和男女主角短暂的初恋,甜蜜并不乏哀伤。如导演所言,电影想展现现代商业文明对淳朴的农耕文化的侵蚀,《Only Time》深层意义是一种巧妙的隐喻,爱尔兰的音乐和云南边地风光既和谐又矛盾。

  《婼玛的十七岁》观后感(八):用了五次同样的形容词——淳朴 若玛的十七岁,我们的十七岁

  [免责声明,3年前写的]

  我今年17岁,你相信么?当我看完这部影片的时候,我的眼睛红润了,这部在开始我并不看好的影片,竟然深深的撼动了我的心灵。

  在美丽的云南山村中,住着淳朴的honey族。

  伴着Enya的Caribbean Blue,一个美丽而又动人的故事正在上演。

  这部作品是章家瑞的处女作,他用最淳朴的电影语言,讲述了一个最淳朴又能触动人心灵的故事。不过既然我说道了淳朴,的确,原本是学习哲学的,转而作为导演,在各方面的把握上自然是没有什么经验的,例如说影片的镜头上,云南的梯田的景色没有特别的呈现出来,而且在摄影角度上显得比较呆板;在细节上也不够仔细,阿明用摩托车载着若玛的那些镜头,显然可以看出是在一天之拍完的,还有最后的电梯场景,章家瑞也没有把握好背景的细节问题,那个华一广场的大字暴露得很明显。

  作为一个新导演,当然这些也不是不可以原谅的,相反,他在故事方面表现得却十分出色,很难想象这是一名导演的处女作。而这些把握出色的场景主要集中在最后阶段,当若玛得知自己即将去省城座电梯时,那种欢天喜地的感觉,导演非常好的表现了出来;奶奶放在桌子上的鸡蛋与皱巴巴的几张钞票,更是可以让所有观众感动。而这些表现的成功,就是能让观众也感受到。

  现在来来说本色演员,出演若玛的李敏,她在影片中的表现还算中规中举,她的面部表情还算不错,但是她的台词方面,显得还是比较生硬,在翻译奶奶说话的那一段,很明显就是背的台词,如果是交给一般的演员,他们会使用自己的语言说出来,而不是把剧本上这些生硬的台词直接说出,在剧本研究方面,显然李敏基本还没有具备专业演员的思维发酵,就现在新闻报道所说的外国媒体所赞扬的小巩俐的说法我也嗤之以鼻,就从这个细节上来说,我不认为她能够走得很远。和一个都不能少里的魏敏芝就读于西安外国语学院西影影视传媒学院一样,李敏也希望自己以后能够去北京电影学院学习。(怎么都是敏?)

  这部影片让我想起了一篇我中学时期学过的文章,驿路梨花,我想,哈尼小姑娘就是想影片里的若玛一样可爱吧。淳朴,清新,同时却能深深的触动心灵,又很好的表现出了一位十七岁山村少女情窦初开的心理,值得你花一个半小时去看。

  《婼玛的十七岁》观后感(九):情窦初开的哈尼少女

  昨天下午在电视的家庭影院观看了一部小制作的国产电影《诺玛的十七岁》。这类情节和人物都比较简单的生活写实影片是我最钟意的类型之一。只要守在荧屏前专心地跟随故事的演进,定不会有那种弄不明白影片讲什么的挫折感的,我生来反应比较迟钝,什么谍战片,悬疑片,科幻片啊,对于我来讲第一次观看时还真是一头雾水。好在我有自知之明,不再跟风去点播、下载那些精彩纷呈的热播大片,转而去欣赏这类有点落伍的非主流写实电影。 故事以云南红河岸边哀劳大山深处的哈尼族小镇为背景,讲述了十七岁的哈尼族少女诺玛的一段特别的青春故事。影片主要演员多为当地哈尼族非职业演员,且在族人之间的交流中采用哈尼语对白来增加原生态的异域文化感。诺玛在小镇的街市上卖烤玉米,因为她的漂亮吸引许多游客前来合影。小镇上有位从城市过来开着一家照相馆的长发青年阿明,他注意到诺玛,前去买玉米可又付不起钱,于是给诺玛一个卡式录音带随身听做抵押。对山外的世界一无所知的诺玛立刻喜欢上了随身听里播放的歌曲。恩雅空旷辽远、轻灵飘逸的歌声带着神秘和美丽打开了少女诺玛单纯的心扉。她的同伴从城里打工回来讲到了城市的新奇靓丽,诺玛向往着去坐观光电梯。后来穷困潦倒的阿明交付不起房租,他想出让诺玛和游客到梯田风景区拍照挣钱的办法来增加收入。阿明的摩托车搭载着诺玛一路开心地行驶在来往梯田的小路上。诺玛天生丽质,笑容灿烂,游客们都争抢着与她合照,这比起诺玛卖考玉米和阿明的照相挣钱容易多了。阿明把诺玛拍照挣到的钱大多数都给了诺玛,留给自己微小的那部分根本不足以支付他拖欠的房租。阿明仍然贫困失意,他只有让在城里的女友前来帮忙支付房费。女友来过之后发现阿明与诺玛互生情愫,又感到自己不断地投钱在阿明身上,她与阿明之间发生了激烈的争吵,之后一走了之,留下无力付房租的阿明在这个他曾经向往喜爱的山村。热爱艺术、想有一番作为的阿明曾经踌躇满志地想要在这个大山里风景秀美的村寨开拓事业的宏图,可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太大。他连最基本的生存资料都不能赚取,彻底的挫败感把人的尊严击打得粉碎。诺玛的纯朴可爱就像一道明亮温暖的阳光照进阿明失意忧愁的心房。而彻底情窦初开的诺玛感受到阿明对她的关照和爱护,加之她对山外世界的向往,很自然地对阿明萌生了一份朦胧的好感。当诺玛看到阿明摩托车上的外国女游客,还吃起醋来不愿配合拍照。有一次他俩掉到田里,泼水嬉戏,诺玛照哈尼人的习俗甩泥巴到心上人的脸上,阿明欢喜的脸上顿时茫然不解,其实他对诺玛的感情给多的是欣赏和爱护,不是那种开花结果的爱情,在诺玛的心里就像栀子花淡淡的清香一样纯纯的初恋。 阿明在生活困境的压力下还是与女友重归旧好,离开了村寨,而诺玛在经历了一场生死劫难之后也能很释然、很欢欣地目送他们的远行。她的笑容依旧纯美灿烂,不再渴望外面那个陌生的世界,她全身心地回归到祖辈世代相传的生活方式中去,在云贵高原这片美丽壮观、高低错落的梯田中感受自然的博大和谐。诺玛大雨滂沱中寻找奶奶,不慎滑倒泥田里,她大声哭喊着,仰躺在泥地里无力挣扎,瓢泼大雨冲刷着恐惧、痛苦、绝望的诺玛。下一个场景是诺玛的奶奶燃起两只香,为孙女唱起了招魂的歌曲,大病一场的诺玛终于苏醒恢复了。这是一个纯朴的少女在十七岁那年遭遇的美好却有些许忧伤的故事,这是一场没有结果也没有开始的爱恋,在短暂美好的相遇以后悄然离开,湖面泛过涟漪,之后便消失无痕,这也许对于原本就是两个世界的人来说便是最好的结局吧!

  《婼玛的十七岁》观后感(十):那抹青春的微笑

  我每次写影评前,都尽量不去看别人写的。因为我觉得看完电影的第一个感受很重要。这是一种独属。最直接、也最真实。

  大片大片的梯田分布在哈尼族的土地上,围绕的是用泥巴和木板组合起来的土房。因为仿似传说中的“世外桃花源”,引得一拨又一波的游客来观光。我们的长得漂亮的哈尼族姑娘婼玛就是在生长在这样的坏境里。

  微黑的皮肤、干净而又健康的白牙齿、穿着哈尼族的少女服饰、带着头饰和叮叮当当的哈尼银饰。一个青春而又漂亮略带羞涩的哈尼姑娘形象出现在银幕上。她自小就没了阿爸阿妈,是由奶奶一人带大。可以说,是她和奶奶相依为命。所以后面她最终死心跟随阿明也是有根据的。

  嘈乱的集市,婼玛瘦弱的身子就那样坐着烤着玉米。唇齿间蹦出的吆喝声滚落在集市上。不标准的普通话,因为婼玛少女泉水般清澈的声音而显得诚恳。我们的男主文----爱摄影、追求艺术、爱留中分略长发的文艺年轻小伙就出来到了婼玛的烤玉米摊前。不因别的他发现了商机。好吧,矫情一点就是他觉得婼玛长得不错。

  拉风的摩托车奔驰在灰白的道路上,阿明载着婼玛。婼玛羞涩的绕着阿明的腰。随身听里还播放着动人的音乐,阳光就那么肆无忌惮的打在两人的身上,风也在飘着,两个人都很快乐。就是在这辆摩托车上,阿明对她说会帮她实现愿望-------带她去大城市坐电梯;就是在这辆车上,他说他要走了。明天就走。

  最后他走了,摩托车也作为房租给了房东。

  当阿明的女朋友莉莉来找阿明回省城买衣服时,她以女朋友的身份要阿明给她拿拖鞋、端水。婼玛看不下去,自己跑去端水给她。婼玛毕竟还是太年轻,爱意表露的太明显。莉莉时尚、漂亮。婼玛应该是有自卑的,不然也不会拿着口红对着镜子细细涂抹。那样认真,一下一下像是抹在了青春的青涩里。

  她执着,一直坚定自己去坐电梯的愿望。同时虽然作为一个偏远的少数名族的女孩,她却也有属于自己的骄傲和自尊,在风尘仆仆不管不顾一切感到汽车站想要跟随阿明一起走时,看到阿明和女朋友默默地躲在一边。默默回家。没有一句多余的言语。她敢爱,她在田里把少女的第一把泥巴洒向阿明的身上。这个举动在哈尼族里是代表女孩中意这个男孩的。在此之前,婼玛是有告诉过阿明。只是只是,一份情总要另一个人的成全才能圆满的开花、结果。

  说实话,我很庆幸婼玛没走成功。她还太单纯,跟着一个追求艺术的阿明的我真的不放心。

  一直都觉得少数名族人是最淳朴的。他们分散在全国的各个偏远村落。他们沉默少言。他们同样会爱。只是表达的方式不同。那样含蓄、内敛。婼玛奶奶留给婼玛的一捆稻草绑好的鸡蛋、几张零碎钞票。就那样静静的放在房里墨黑的桌子上。特别是奶奶望着在赶车上心情急切又期待的婼玛。老人家的满是皱纹的脸庞和那双不舍的眼睛,视线跟着车在走。就那样望着。看着。自己一手带大的亲孙女就要远走了的那种心情,想想好心酸。

  或许是导演的拍摄手法还是有些稚嫩。有些东西想要表达却又只是匆匆开了个头,草草结了个尾。

  阿明走了,寄来一张信息。那张文艺青年阿明获奖的照片。

  照片上婼玛的背后是纵横交错的梯田,带着哈尼族少女的头饰,微黑的脸庞上微笑放肆的绽放着,露出洁白的牙齿。扬起微笑的眼睛里似乎还诉说着关于她的青春。她的故事。那抹微笑很甜,很青春。让我想起一首诗“似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此娇羞非彼娇羞。但却一样让人难忘。仿佛那朵微笑绽放在心田,离心里最近的地方。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观后感  观后感词条  经典  经典词条  1000  1000词条  
美文

 穿凉鞋

 与我接触频繁的人,如果细心了,就会发现这几天我的穿戴有了一个重大变化:上下一身运动装,脚踩一双凉鞋,显得特别休闲与轻松。  在此之前,我是从来没有穿过凉鞋的。...(展开)

美文

 长生塔读后感100字

 《长生塔》是一本由郝景芳著作,贵州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2.00,页数:32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