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精神分析案例解析(万千心理)读后感精选

  《精神分析案例解析(万千心理)》是一本由麦克威廉姆斯 编著作,中国轻工业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78.00,页数:235,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精神分析案例解析(万千心理)》精选点评:

  ●之前断断续续的读了一两遍,这次三人读书小组又好好读了一遍,下周可以开启第二本了✌️

  ●书名与内容严重不对货。心理动力学个案概念化思路与解析

  ●好书

  ●南希写的内容需要反复读,最好小组一起读。但新版和老版只字未差,不知郭霍(Kohut )、肯伯格(Kernberg)这种翻译怎么还不矫正!

  ●南希拥有将众多理论流派信手拈来的智慧,一个吸收各家精髓的“实践家”。她的宝贵经验被整合为条理清晰的实战手册,她将他人理论融会贯通,做到采百家花酿自家蜜。

  ●翻译感人,内容生动清晰,叫案例建构好像更贴切。

  ●【学个屁】三人读书小组读完的第一本书

  ●把kohut翻译为郭霍,怎么不翻译成“国货”?

  ●伴随着读书会一起,跟着南希学精神分析,于是喜欢上了精神分析

  ●补2017

  《精神分析案例解析(万千心理)》读后感(一):边读边写(摘录+个人感想)

  传统精神分治疗的目标除了缓解症状,还着力帮助来访者在以下几个重要方面有所成长和收获。

  他们是:

  1.内省力(一个有着敏锐直觉及内省的人,尽管培训经历相对缺乏,也可能成为最优秀的治疗师);

  2.自主感(内在的自由感也许是一个人最珍贵的心理状态之一。你信任着自己,即使敞开面无穷的未知,依然能有全然的安全感,这就是内在的自由);

  3.认同感(假如我如古人一般,成长在一个稳定的、单纯的、原始民族的亲属群体中,“我是谁”这样的问题压根就不成为问题。我是我父母的孩子,整个村子的人都认识他们。如果我是男孩,也许长大后就子承父业;如果我是女孩,就会像我的母亲那样生活。在这样的社会,我的角色非常清晰,尽管我没有多少选择的余地,但心理上的安全感是绝对可以保障的。我不必费神思虑我存在的意义,也不必担心我是否在重大事件中起重要作用。反之,如果我成长在一个复杂的社会,陌生人走马地似的变换着,居无定所,无法亲近权威人士,而其他人总是以非人性化地方式对我的衣着、饮食、思想、情感及职业指手画脚,且互相矛盾,那么理解“我是谁”以及“我在这个混乱的状态中处于什么位置”就显得极其重要;

  4.自尊心;

  5.认识并处理情绪(情感成熟度);

  6.自我力量及自我协调性(即自我,本我和超我三者之间的相互协调。 本我的强大很重要,它是我们人格力量的源泉。超我太强的人,我们会觉得这个人没有魅力,没有意思。而一个本我强大的人,尽管看上去可能令我们不快,但我们很容易被他吸引。人格力量强大的人常常让我们看到生命宝贵的韧性,即身处逆境却仍然能从容应付的非凡能力);

  7.爱、工作及成熟的依恋(帮助来访者认识到原来并不是自己的需要有问题,而是寻求需要的方式有问题);

  8.愉悦及平和。

  《精神分析案例解析(万千心理)》读后感(二):自学精神分析必读书目

  从图书馆借来这本书,把我家小狗十二和这本书一起放在了沙发上,做了一顿饭的功夫,十二已经把这本精装书咬开了一个脚,看来十二也喜欢精神分析(摊手)

  这本书有些文不符题,说是案例分析,但通篇几乎没有完整的案例,只在各章的叙述中有个别案例的介绍,但也是在介绍理论时顺手一提的那种,而不像一本入门书籍一样详细的解析了案例。全书共十章内容,涵盖了精神分析所需要的所有方面:治疗关系、访谈风格、不可改变因素、心理发育评估、防御机制、情感评估(移情、反移情)、认同、关系模式、自尊、病态信念。

  对初涉精神分析的读者来说,这本书和《梦的解析》等书籍一样并不是一本合适的入门书籍,但对于对精神分析基本概念与原理已经了解的读者,在迈克威廉斯教授的指引下可以深入浅出的再对精神分析临床实践与理论及实证研究的方方面面再做一个完整的梳理。

  读此书就如亲临教授的课堂一样,虽然课程的内容会与你设想的有所差距,但只要坚持听下去读下去,一定会从教授这里学到终身受益的专业知识。

  接下来谈谈最近接触的一些精神分析的书,可以当作自学精神分析的书目去学习。

  《动力取向的精神医学》(未读),这是一本专业细致且通俗的精神分析书籍。

  《精神分析入门》、《精神分析治疗指南》(已读),这两本是学习精神分析的必读书目。

  《弗洛伊德及其后继者》、《现代精神分析圣经——客体关系与自体心理学》(未读)这两本书可以了解精神分析的发展历史和客体关系与自体心理学流派的观点。

  《精神分析案例解析》不必多说,通俗易懂。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导论》、《梦的解析》、《性学三论》(已读)、《日常生活中的精神病理学》等书也要读。有时间及兴趣的话,最好把车文博主编的《弗洛伊德文集》(短时间内不计划读)都通读一篇。

  读了这些书之后,再继续深入学习的话,得去读克莱因、科胡特、克恩伯格、温尼科特等精神分析家的著作了,然而,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的我将枪口瞄向了短程心理咨询。

  精神分析理论的学习离不开实践的支持,缺少实践的理论知识是空洞的没有生命力的。有四种实践的途径:一是接受个人体验(即作为来访者接受分析),二是从事心理咨询,三是记录和分析自己的梦,四是养育或观察一个小孩。

  《精神分析案例解析(万千心理)》读后感(三):多年后的第一本心理咨询书籍

  咨询师对自己职业的热爱造就了伟大的无私

  书评仅为记录自己的读书历程吧,很少写书评,感觉可以开始写了。

  在CFA考试的准备过程中,我再一次萌生了心理学读研的想法。对于心理学的兴趣是从梦开始的,小时候自己总是很在意自己的梦境,有一些恐怖的梦记忆深刻。高中时候,把梦的兴趣通过读《梦的解析》转移到了心理学上,记得自己在周六的下午经常逃英语补习班去新华书店在心理学书籍区域一读就是一下午,等到朋友过来一起讨论梦、咨询师之类,后来读了普通心理学、临床心理学的教材,还有卡伦霍妮,阿德勒,荣格等人,高中一段时间很想把心理学选为专业,遭到了周边人的反对,我后面不了了之。现在,又考虑这些事情,让我感到很平静,虽然,很快面临重大的人生选择,毕业。

  于是对心理学重拾兴趣的我再图书馆闲逛时发现了这本书,不过还是吐槽了医科馆都是精神病相关的书,心理学的书却很少,《梦的解析》倒是有好几种版本。对于作者Nanci.M并不熟悉,作者的理论趋向于对患者进行特异化的分析,包括气质、心理发育、防御方式、情感状况、认同、关系模式、自尊需要、病态模式等。书中没有完整的案例,可能因为作者的前本书中有更多的案例吧,不过在批判DSM以及保险公司的时候提到了很多患者的诊断过程。可以从本书知道现代美国咨询师界的很多状况,以及这个职业的人们包括作者本身对自己的职业有多么热爱,这种热爱十分令人感到羡慕,总是害怕自己会找一个自己不爱的职业。读这些咨询师的书,总是感觉可以进一步的认识自己。认识自己对迷茫时期的来说,尤为重要吧。

  给自己列个书单:

  THE EGO AND THE ID (佛老的经典,从来没有读过)

  YOU MEAN I AM NOT LAZY/CARZY/SUTPID? (一开始以为这本书应该没被翻译,其实是被翻译了,只不过书名很蠢,类似那种成功学书籍的书名)

  ETHNICITY AND FAMILY THERAPY (应该是叫《民族与家庭治疗》是否能帮助我进一步认识自己的身份对心理发展的影响呢)

  《精神分析案例解析(万千心理)》读后感(四):咨询的那些事儿(评估篇)

  有一位入行十来年的师兄,他说自己多次翻阅过南希的精神分析三部曲,每次翻阅仍然有所得。我也是这么感觉的。

  学习心理咨询很难,我和我很多同学都这样觉得,第一回翻南希的书,让我学咨询紧张的神经松弛了下来。她说做咨询师并不会被高看,而且心理咨询师普遍被看成有严重心理问题的人,从事这一行只是让我们自己知道,有很多人跟我们自己一样精神失常。这一段让我乐了挺久。

  《案例解析》这本书并不像书名一样,在分析案例,而更像是教新手怎么做初始评估,能把初始评估做好,将为案例分析打下基础。

  评估包含八个方面:不可改变因素、心理发育、防御机制、情感、认同、关系模式、自尊、病态信念。

  来访者因为痛苦来咨询,影响痛苦的因素里面哪些是可以改变的,哪些是不可改变的,识别这一点,可以有效确定咨询的目标。对于不可改变的遗传性的、环境性的因素,我们需要去理解、去接受,而对于可以改变的因素,是咨询师和来访者共同可以施展拳脚的地方。识别不可改变的因素还有一个作用是,它能帮助咨询师建立假设,比如说一个从小被过继给他人的小孩,这小孩心里也许会有一种无价值感,自己是不重要的,容易感受到被抛弃感。

  从长期来看,心理发育的水平会随着人的成长而变化,从短期来看,心理发育的水平是稳定的,也可以视为不可改变的因素,做这样的一个划分的意义在于,让咨询师心里更有数,在面对一个什么样的水平的来访者该使用什么样的表达方式,为了帮助来访者成长,使用一些超出来访者水平的表达方式时,需要有更多的耐心,在短期内可能效果甚微,甚至无效。

  心理发育水平越高的来访者,所使用的防御机制越成熟,精神病性来访者擅用否认、幻想,边缘来访者擅用理想化、全能控制,神经性来访者擅用压抑、隔离。防御机制不仅可以用来判断来访者所处的发育水平,也与来访者的人格息息相关。譬如一个来访者爱使用极端理想化与贬低,在他心中的他人,要么好得无以复加,要么差到一无是处,来访者或许具备自恋型人格。

  面对一个爱用情感隔离的来访者,咨询的氛围可能是缺乏生气的,来访者带给周围人何种情绪感受,这种情绪感受也是理解来访者这个人的渠道。我在高校做兼职咨询师,学校十分重视学生的安全问题,评估安全风险的一个入手点也在情感,情绪过于低落提示需要考虑抑郁,情绪过于高涨提示需要考虑躁狂。

  一个情感外向的女儿可能有一个情感同样外向的妈妈,这是女儿对妈妈认同的表现。认同的有趣之处还表现为,为了抗争情感外向的妈妈,女儿情感内敛,这叫反向认同。因此,要了解来访者,也可以从来访者认同的对象着手,对象身上吸引来访者的地方或许是来访者身上也具备的特点,或者是来访者无意识当中希望具备的特点。

  来访者对父母的认同不仅体现在性格上面,也包括关系层面上的认同,来访者父母的关系模式,是来访者最早接触到的,这可能成为来访者成年后寻求关系的模板。尽管来访者心底也许并不欣赏父母的关系模式,不知不觉中却重复了他们的关系。南希在关系模式这一章提到的一点让我印象深刻,她说咨询师不仅要关注来访者拥有什么关系,同样也要关注来访者缺乏什么关系。拥有的部分是容易看到的,缺乏的部分需要咨询师具备足够的敏感度才能体察到。

  温尼科特以“足够好的养育”说著名,足够好的养育能够诞生足够好的亲子关系,一种足够好的亲子关系的表现是,父母能适度满足孩子自大的需要,这能让孩子拥有健康的自恋,也就是所谓的自尊,孩子既能不自卑,也不过分自信。咨询对咨询师有一条要求,要真诚,但是真诚不代表咨询师可以伤害来访者的自尊,当咨询师能够注意维护来访者的自尊的时候,咨询师的话更容易被来访者接受。南希举过一个很好的例子,她有一个敏感的来访者,在情绪上的感受程度比别人更深,她并不把这当成一种缺点,她会说,“这样的婚姻问题对于一个不怎么敏感的人来说也许并不算烦恼,但却是你必须面对的问题。”

  来访者的痛苦还可能来自于他的病态信念,一种病态信念会使来访者的心理很矛盾。比如一个妈妈害怕与女儿分离,女儿可能就不敢长大,因为成长也就意味着独立,她心里会觉得独立是抛弃妈妈。

  在前几次的咨询中,收集到这八个方面的信息,对做出准确的案例分析很重要。

  《精神分析案例解析(万千心理)》读后感(五):心理治疗基本是一个哀伤的过程

  《精神分析案例解析》

  【美】Nancy McWilliams著 钟慧等译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6年

  第一章 案例分析与心理治疗的关系

  1、了解患者远比掌握某种治疗技术更为重要。 P9

  实证治疗(EVTs):短程、快捷;针对症状的、指南性质 (利益)

  心理动力学案例分析:长程、全面了解患者

  2、传统精神分治疗的目标除了缓解症状,还着力帮助来访者在以下几个重要方面有所成长和收获。

  (1)内省力(一个有着敏锐直觉及内省的人,尽管培训经历相对缺乏,也可能成为最优秀的治疗师);

  (2)自主感(内在的自由感也许是一个人最珍贵的心理状态之一);P15

  (3)认同感(罗杰斯、郭霍:人们需要在主观体验上感到被理解、被映照、被接纳、被认可);P17

  (4)自尊心(提高患者自尊心的方法之一是治疗师愿意被患者看成一个有瑕疵的人);P18

  (5)认识并处理情绪(改善对情绪的敏感性);

  (6)自我力量及自我协调性(即自我,本我和超我三者之间的相互协调。自我力量即身处逆境却仍然能从容应付的非凡能力。力量强大的人常常让我们看到生命宝贵的韧性。);

  (7)爱、工作及成熟的依恋(帮助来访者认识到原来并不是自己的需要有问题,而是寻求需要的方式有问题);

  (8)愉悦及平和。

  第二章 访谈指导

  第三章 不可改变因素的评估

  3、了解不可改变的因素所具有的治疗意义在于:帮助患者以哀伤替代自我憎恨和异想天开。P63 个体面对负面刺激、虐待或创伤性体验的发育阶段越早,则他的易感性越强,创伤性体验不但增加人的易感性,而且更具灾难性和蓄积性。弗洛伊德比喻为一支前进的部队:当部队向前挺进时,因胜利而昂扬,因失败而气馁。越早失利,迎对未来挑战越没斗志。

  (1)气质(气质无法改变,行为表现可望纠正)

  (2)对心理有直接影响的遗传性、先天性及医源性条件(生理因素、躯体疾病、发育史)

  (3)脑外伤、疾病和中毒的不可逆后果

  (4)不可改变的身体条件(癌症患者、HIV感染者、毁损、畸形)

  (5)不可改变的生活处境(受歧视的少数群体)

  (6)个人经历(童年期受虐、酒鬼父亲、堕胎)(接受过去、着眼现在)

  第四章 心理发育的评估

  4、两个误导:过低估计婴儿的顺应能力,过高估计较大儿童或成人的顺应能力。成年期的刺激能激活那些曾经在幼儿时已基本解决的问题。

  5、三种焦虑:

  毁灭焦虑(共生阶段,比如小孩想吃奶,妈妈不再,孩子会觉得世界就不再了);

  分离焦虑(分离-个体化阶段);

  俄狄浦斯焦虑或超我焦虑(包括害怕因不能接受的性、攻击和依赖冲动而受到惩罚。虽然没有威胁到现实知觉和自我认同,但是将严重损害自身的“完美感”。)

  人格结构:道德焦虑(本我和超我),现实(本我和自我)焦虑,神经症(自我)的焦虑。

  6、原始的或原发性的防御,指主要在共生期阶段生发的防御,“我”与“非我”未分化,固着后的现象就是分不清我与非我的界限而产生冲突。

  成熟的或继发性的防御,发生在分离-个体阶段向俄期阶段,个体无助又渴望自主,好我对坏我,爱又攻击,渴望战胜又希望报忠……即焦虑多起自内在自我的冲突,防御解决了内在自我的边界问题,焦虑得以缓解。

  第五章 防御机制的评估

  7、防御:性格结构中的本能部分,把深层次的需要、情感和冲突的表达结构化,其目的是保护个体。在自我功能的基础上,防御才能运行。通过防御,使得内心冲突既表达又不表达,部分满足自我同时适应环境的部分。免除冲突造成的焦虑和痛苦,更加适应环境。

  8、单刀直入和系统暴露各有什么优缺点和适用范围?(P96)

  系统暴露:由表及里。适用强迫症、癔症特征。

  单刀直入:这种解释离开来访者意识层面理解相差太远;被一语中的无处藏身产生脱落;对这种防御机制进行过早直接的干预常常是跟本意相违背的;某种防御机制是一个人赖以生存的某种结构是拿不掉的。对躁郁狂、偏执、边缘适用(否认是他们常用的防御机制)。

  对防御机制过早、直接的解释,并不被认为是有益,反而是有害的,因为此人的生活方式遭到了攻击,他根本无法接受任何其他方式。

  第六章 情感的评估

  9、心理治疗基本是一个哀伤的过程。哀伤是创伤的逆过程,包括:创伤后的否认和投射;重建真实的知觉;不正当的报复感;创伤的平息。

  弗洛伊德《哀伤与忧郁》:哀伤和忧郁是相反的,当人们以哀伤面对丧失时,世界以哀伤的存在而显得有意义;当人们以忧郁面对丧失,自我感将逐渐消失,世界将为之黯然。P118

  10、弗洛伊德情感理论的中心是焦虑,而非悲伤。

  11、最后,我讨论了理解情感工作方式的治疗意义,不仅在具体情感和个案中,而且在普遍情况下,应把心理治疗理解为一种哀伤的过程。P120

  第七章 认同的评估(讨论内化的客体)

  12、如何识别来访者认同模式,认同和投射,内射的关系:

  两种认同过程:一是早期的、较少冲突性的、对爱的客体的情感依附,完全效仿型;

  一是稍晚期的,“与攻击者认同”潜意识而不是意识层面的,攻击性认同。攻击性认同多发生在不愉快或创伤性环境中,并成为对恐惧及无能感的防御。

  13、投射是自己的想法认为是他人的想法。当你想成为谁,是心中希望,认为他是怎样的,然后向他认同,叫投射性认同。是指认同带有投射的性质,认同的是自己投出去的。

  内射是把外界的客观不加选择不加判别吸收进来,没有判别能力的时候大部分认同是采用内射的。内射可以成为认同的一部分,也可以经由投射来认同。

  内射大多指多种内化类型,内化包含着更多成熟的认同过程。对孩子成长十分重要的人物的内化形象称为内摄者。内化的过程是主动仿效,更多是深思熟虑的认同。

  14、偏执及边缘状态需要支持性治疗,而分裂性对表达性治疗反应良。癔症倾向及表演性倾向的人来说,理想化或贬低的倾向是为了防御被征服或者受伤害的恐惧,抑郁症患者则通过这些保持希望:与好的客体建立联系,使自身灵魂中肮脏的一面被抵消。

  15、认同的意义:

  a.提示如何与患者建立关系。

  .关注主要的移情。人们寻求治疗主要是没能真切感受到与自己儿童期愿望对抗时“应该”具有的成就感。需要将组织自己成长及满意的内化的形象投射到治疗师身上学习如何与之相处。弗洛伊德比喻为:一个人无法与一个不存在的敌人斗争。

  c.理解患者内心的所有角色及每一个角色对患者所具有的含义,对制定帮助患者的策略很关键。有时,是施加影响的唯一途径。

  第八章 关系模式的评估(讨论内化了的客体关系)

  16、关系模式与患者的认同密切相关,关系模式反映出个体如何表达自己与重要客体的关系。

  17、什么是焦点?个体内部心理结构中的关键表象。表象:心理结构中对外在事物存在方式,载体。关键表象常常反映出婴儿早期母婴关系的原型。了解一个人的焦点相当于了解一个人童年经历。咨询师根据自己的焦点揣测别人的焦点,一言一行引起反应。焦点往往非言语。关键是通过你如何看待他儿童期所有内容的体现,浓缩的行为,言谈举止。用自己的焦点与他互动。

  第九章 自尊的评估

  18、赞扬并不能真正产生和维持理性的自尊,只能孕育幻想:世界错综复杂,如果患者相信那些肤浅的赞美,就会为自己的未来设定相当低的标准,可能会失去获得肯定与成功的可能性,如果肤浅的赞美可以提升自尊,那么任何有朋友的人都不需要心理治疗。

  19、增强患者自尊的不是肤浅的情感支持,而是患者的缺点、邪恶、可耻的时为咨询师所接受/不回避。

  20、治疗师欢迎患者的愤怒反应,这种做法让患者有机会认识:表达消极情绪也可能使关系更为亲密,而且真实比“美好”让人感觉更舒服,并不一定会遭到拒绝。P177

  第十章 病态信念的评估

  21、弗洛伊德之所以使维多利亚时代的人们感到沮丧,不仅仅在于他们宣称儿童也有性欲,还在于他得出这样的结论,认为不管我们有多么“文明”,接受过多么高的教育,这种以自我为中心的原始思维方式的残迹仍将继续存在于我们的潜意识里,并且以比我们所愿意想象的多得多地控制着我们的行为。 P182

  人格结构:道德焦虑(本我和超我),现实(本我和自我)焦虑,神经症(自我)的焦虑。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精神分析案例解析读后感精选  读后感  读后感词条  万千  万千词条  解析  解析词条  案例  案例词条  精神  精神词条  
美文

 最潮诗人

  雨最近一直经常的下,这个夏天的天气并没有预料中的那么热。集市上很早就有菌子卖了,可能别的地方要出的早一些吧,我家乡的菌子却迟迟不肯冒出小...(展开)

美文

 春游有感

 4月18日   星期日  时雨时晴   说实话,时雨时晴的天气是不适合外出游玩的。但我们...(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