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歌》是一部由孙勇 / 吴俊贤 / 季海涛 / 黄发执导,王力可 / 陈浩 / 克惹鲁嘎主演的一部剧情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山歌》观后感(一):扶贫写意
扶贫是党一项伟大的工程,未在第一线,我们很多人感受不到这项工作的艰难,电影《山歌》正是展示扶贫工作的一部优秀作品。
电影中彝乡老百姓对于扶贫理解与不理解的各种行为,鲜活又真实。在执行扶贫政策时遇到的各种困难,贫困群体展现出的无知和懒惰等各种问题,都是现实。女孩辍学被出嫁、懒汉游手好闲无理取闹、老人故土难离等等,这些仿佛仅存在上世纪的故事却正是扶贫工作中遇到的现实。
清华大学毕业的天之骄子来到偏远山区开展扶贫工作,电影表现出的故事基调轻松,困难恐怕远不止如此,通过这个电影让我们真切感受到了扶贫工作人员付出的艰难和不易。
扶贫工作已经圆满完成,中华复兴任重道远,继续努力!
《山歌》观后感(二):换个视角,说说拉强和天蓬把
先说拉强,他是一个留守儿童,父亲外出打工多年渺无音信,而他的母亲在他很小的时候得了怪病,村民们害怕传染,都不理他们,后来,拉强在学校也被同学们孤立。可以说,拉强是在当地的村委会里长大的。
在电影的前半段,拉强表现的很调皮,也很叛逆,不喜欢学校,不愿意去上学,究其原因,是他得不到认可,也很少有人去关心他。在他的这个年龄,尚且幼小的心灵得不到爱与关怀,是没办法茁壮成长为参天大树的。从这方面看,拉强是个不幸的孩子。
但是,拉强遇上了两位好书记。
何斌书记对拉强来说,亦兄亦父,他一直在照顾拉强,但作为男人,何斌书记并不够细腻,他并不知道对孩子而言什么是最需要的,什么是最重要的,直到赵琳书记的出现。
名校毕业的赵琳书记,怀揣着一颗火热的心,也带着意外离世男友的意愿主动请缨来到了脱贫攻坚的前线。在她了解了拉强的家庭之后,她将拉强带回了自己的住所,给他做饭,给他洗漱,即如细雨,又若春风。这是整部电影中,拉强第一次笑的那么开心。也许从那一刻起,拉强又重新感受到了爱,也许从那一刻起,拉强觉得自己不再是孤零零的一个人。
之后,赵琳书记去了学校,当着拉强同学们的面,她用跟拉强同吃一个苹果的方式告诉大家,拉强没有怪病,更不会传染,他和大家一样,是一个健康的孩子。
种药为生的拉提大叔不愿意搬迁,拉强以为打翻拉提大叔正在晾晒的药材就不会再为难赵琳书记,于是他真的这么干了;赵琳书记肚子疼,拉强连夜跑到何斌的家里找药。这些看似幼稚的事情,也恰恰体现出了拉强的本质,他是一个善良的孩子,他学会了关心他人。
赵琳书记对于拉强,像母亲,也像姐姐,她让拉强的眼中有了光,心中也有了梦,乃至于赵琳书记完成脱贫攻坚任务之后准备离开,拉强不顾危险,大哭着从崎岖的山路一路奔跑去追赵琳书记的车。
拉强遇上了奋斗在脱贫攻坚第一线的两位年轻的书记,他生长在一个伟大的时代。从这方面讲,他也是一个幸运的孩子。
电影中另一个角色天蓬,也是一个很具有代表性的例子。电影前期的天蓬好吃懒做,爱慕虚荣,挂在家里的腊肉只用来充门面,馋了闻一闻,给孩子吃的全是野菜萝卜;而且目光也十分短浅,为了区区三万的彩礼钱,甚至不惜断送成绩优异的女儿的前途,逼着刚考上重大高中的女儿辍学结婚。
脱贫攻坚,比起物质上的脱贫,精神上的脱贫才是更为重要的。何斌书记前后张罗了很久,费尽心思为天蓬的女儿争取到了重点学校的名额,又和赵琳书记一起“演了一出戏”,让天蓬明白了孩子上学的重要性。两位书记的不懈努力,天蓬不仅支持女儿继续读书,甚至自己也踏上了打工赚钱养家的路。这种精神上的脱贫,本质上的变化,真是可喜可贺,可喜可贺啊!
电影中的两位书记,是脱贫攻坚第一线的千千万万个奋斗者的缩影;拉强和天蓬,还有那些村民们,他们思想上的脱贫,是对这些挥洒汗水与青春的奋斗者们最好的肯定。
《山歌》观后感(三):从啼笑皆非到豁然开朗,体验最真实的扶贫攻坚战
好的电影总是一开场就把观众牢牢定在座位上,孙勇、吴俊贤、季海涛、黄发联合导演,王力可、陈浩领衔主演的扶贫攻坚题材电影《山歌》就是这样。
大凉山脚下的三河村正在办喜事,露天的酒席热火朝天,耄耋之年的老人早早坐下等着喝喜酒,有老乡背着小香猪来做祝贺,邻村的第一书记何斌也来了,只掏出一百块随礼,笑着说不要铺张浪费,被记礼账的老先生一个白眼顶了回去,常年依靠低保和借钱过日子的舅舅哈齐连随礼钱都没有,见到外甥直接上手翻口袋借钱,近处是人声熙攘,民风纯朴,远处是雪峰巍峨,云淡风轻。
通过这段富有喜感和朝气的开场戏,影片把川南地区彝族村寨的乡土风光与风土人情展现得淋漓尽致,每一幅画面都带着鲜活的色彩,每一张面孔都活灵活现,无论是年轻人热情地互掷彩粉,还是何斌和老乡们打成一片的拉家常,处处都洋溢的强烈的生活气息,形成引人入胜的叙事氛围。
可是当观众沉浸到这美妙的风光之中,影片又笔锋一转,展现了祥和之下的压力重重。王力可饰演的清华高材生赵琳主动请缨到这里担任第一书记,还没来得及看到自己的办公桌,就遇到一连串棘手的难题。虽然都不算什么复杂的大事,但也不是一天两天就能解决,就说哈齐吧,老婆跑了以后无心劳作,动不动就寻死觅活,借不着钱就要喝农药,破罐子破摔,你又能拿他怎么样?
这个名叫天蓬的汉子更可恨,女儿才十五岁,聪明懂事学习好,眼看再过两年都能考上大学走出大山,他为了三万块彩礼就让女儿辍学结婚,有一万条道理可以证明这么做是错的,可是面对这个油盐不进只认钱的怂人,人生地不熟的赵琳拿什么让他信服?
一个比一个不好办,赵琳的工作就在鸡飞狗跳、啼笑皆非的喜剧氛围中正式开展,通过这样的情景,原生态的乡村轶事,《山歌》也给观众制造了身临其境般的观影感受,零距离的感受扶贫攻坚的真实面貌,特别是生活在都市的观众,更是大开眼界,以往对扶贫的印象都停留在书面的数据和报道上,这一次终于看到真的了,远远比想象中更复杂、更艰难。扶贫攻坚并不是说一项可以标准量化的工作,只要努力够了就可以一蹴而就,像三河村这才几十户人家,一百多位村民,就已经出现了一连串需要解决的“老大难”,必须用尽精力、耐心、毅力,投入真实的情感,才能迎难而解。
与让大家富起来相比,更难的是“扶智”,让哈齐对生活建立信心,解除天蓬的偏见,让拉强受到尊重,让孩子们都回到校园,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扶贫攻坚,当赵琳和何斌联手,发挥各自的长处,一个一个攻克这些“老大难”,观众可以看到一种精神层面的豁然开朗。
就这样,《山歌》让我们了解到最真实的扶贫攻坚,无数像赵琳、何斌这样的新一代扶贫工作者,付出自己的青春与热忱,开创出新时代的大好风光,影片同时也带来了同类型影片罕见的欢乐体验,质朴幽默的方言,快节奏的轻喜剧手法,让真情实感与故事情节紧密的结合起来,形成了诙谐轻快又激励人心的效果,不愧是近期难得一见的现实题材精品。
《山歌》观后感(四):唱首山歌大家听
带着执念下乡的书记在完成了一件又一件的事情后,完成心愿,当准备归途的时候,在心里又泛起涟漪。
该片讲述了在四川省脱贫攻坚决战决胜的关键时刻,三河村第一书记因公牺牲。芳华正茂的清华女高材生赵琳,主动请缨到偏僻的大凉山担任第一书记。不料刚进村,就碰到了在村民婚礼上上吊的“老光棍”哈奇,赵琳被哈奇逼着讨要老婆,正当赵琳为难之时,“心眼颇多”的何斌书记歪打正着地为其救了场。于是,一个高材生,一个“智多星”,二人“结盟”,用智慧和真诚,与村民接二连三的上演好戏,最终打赢了脱贫攻坚的最后一战。他们在这里得到了快乐,也收获了爱情,同时也解开了赵琳藏在心底不为人知的秘密。
影片是由孙勇、吴俊贤、季海涛、黄发执导,王力可、陈浩、克惹鲁嘎等主演的电影,目前在全国院线上映中。
关于脱贫攻坚不需要多说,在今年一月,中国5575万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两不愁三保障”在1385万建档立卡贫困户身上得到实现。即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饮水安全也得到保障。
在影院中观看这部电影,有被秀美的山川深深吸引,自然的馈赠,银幕与自然在此刻融为一体。聊聊影片,影片除了两位主演,我想谈谈影片中比较特别的几个人物,有一位“舅舅”名叫哈奇,他是村里的老光棍,也是何斌书记的“外甥”,他的问题很多,身上聚集着太多地区太多人身上的影子,他希望娶媳妇,希望持续拿低保,他希望所有的事情都能“被安排”,或许他是名副其实可以扣上不求上进的标签。但也正是从他的身上,我们变换了一个新的视角来看「扶贫」的问题本质,扶贫究竟是扶物质上面的贫,还是精神上的贫。在客观事实上,扶贫必须是物质与精神双扶贫,是刻不容缓的。而我更认为,当精神的贫真正摘除后,得到的将是更大的财富。
在某些细节的呈现上,赵琳初入村庄,便遭到村民出得难题,该如何将第一次会议开下去并解决问题,她选择了「骗」,而「骗」过去之后,她拿出时间,来“弥补”自己的「骗」。能够清晰呈现出的是,与其沟通十一大难题,如:信任问题、沟通问题等等。对于“外地人”来讲,这个的确是很不容易的。
除了典型的舅舅问题,重男轻女的陈旧思想问题在隔壁村另一位名叫「天蓬」的人身上展现,3万元的彩礼,换取一个品学兼优女孩子应该有的高中生活,这几乎是买断了她的一生。大约是16、17岁左右的年龄需要去结婚,这个问题在很多的地方仍然存在,特别是我的老家,山东。但是相比深山偏僻的大凉山来说,山东的地理位置似乎应该在这个问题上更早解决一样,但实际并不然,对女性的尊重,对结婚生子,对个体存在来说,我们还有很长的路需要走。
如果你厌倦了满是都市美女玲琅满目视频,快餐时代的某音某手,不妨拿出时间来看下这部片,也许世界在此刻会变得安静一会。
作者:@阿睿Lawre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