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听女孩》是一部由夏安·海德执导,艾米莉亚·琼斯 / Troy Kotsur / Daniel Durant主演的一部剧情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健听女孩》观后感(一):?
CODA意思是as a child of deaf adults,这个中文翻译词不达意。原版La famille Belier,苹果花2500w刀买了版权翻拍出了这部。剧情片在我这能排前三,与 少年时代 和 爆裂鼓手相当。故事本身其实非常的简单,青春年少、外部价值观念与内部价值观念的碰撞,个人心智的成熟与和解,单这样看甚至觉得单调。但其实不是,这只是一个抽象的模版,具体怎么填充决定了电影的质量。这里也有很多元素,美国人喜欢强调家庭、少数群体与美国梦嘛,这里也是一堆这些可以去切入去看,但是仅仅是这样肯定不值得去看,除此之外,这里介绍几个亮点,是我认为最终把整部电影提升至这个档次的重要元素
1、女主一家人都是聋哑人,只有她正常,她喜欢唱歌,参加了合唱团。这里就很有张力了,一家聋哑人生了一个正常的宝宝是高兴还是不高兴呢?与聋哑人交流本身与通过语言交流就很不一样,女主要承受正常人世界给整个家庭带来的不友善与压力。而合唱团其实就是放大这种撕裂感最终表达出表达本身是殊途同归的这层意思。
2、作为家里唯一不聋哑的,这个家庭需要她来与“正常人”世界进行交流,这个家庭不论如何也要把她锁住,这里剧情上表现了很多冲突。再到后面有一段演唱会女主在台上她爸在台下,背景完全静音,摄像机拍的是其他观众的反应,回来后通过触摸声带去感受正常人所能感受的情绪。在到后面一家人把女主“推出去”再到最后父亲说出一句go。这一串让剧情极具表现力且感人。
3、真没想的手语居然能这么有力量与表现力
为什么会有青春片这种类型呢?青春片适合什么样的心情去看呢?有时候厌烦了猜导演设置的隐喻,以及被说教,就是去简单的感受一种生活状态或者一种时刻,回归本源,也很好。
《健听女孩》观后感(二):2021年1月电影《CODA 健听女孩》简评 — 你找到你愿意为之歌唱的那个人了吗?
2021年1月电影《CODA健听女孩》简评 — 你找到你愿意为之歌唱的那个人了吗? by 隽永剧评
【前言】
献给我刚做完化疗的好友。 只要人生有0.000...1%的存活可能,只要梦想有0.000...1%的成功机率,那就不是零!!! 我们每个人降生于世的机率也不过是400,000,000,000,000,000之一。 生而为人大凡是苦痛且多舛的,每一份缘聚和缘散自有其义。
【简文】
这是一部情节并不那么出新的电影,但是却还是深深地感动了我。CODA = Child of Deaf Adults,即,父母是聋人的孩子。大多先天失聪的人,一般也不太说话,因为发音和咬字一般不会很准确。你可以把自己的耳朵彻底捂住到听不见自己的声音,然后去朗读一大段文章,录音下来回听,你可以听听自己的发音是否还是标准的。往往,会不知不觉地走调,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是通过聆听自己和他人的发音来潜移默化地纠正自己的读音的。
如果一个家庭里,父母都是失聪失语人士,但是孩子却是正常的,那会是一个什么样的体验?父母会不知不觉地依赖那个孩子吗?父母会为自己的身障而无法给孩子正常的童年而羞愧吗?孩子会变得无法自私地追寻自己的梦想吗?孩子会为自己的父母不同于常人的怪异而感到自卑吗?
这部电影大家可以自己细品。我就说说两个令我非常感动的情节, spoiler alert!
【情景一】
一家四口:女儿:Ruby Rossi, 母亲:Jackie,父亲: Frank, 儿子: Leo。
Ruby邀请父母和哥哥一起去参加高中合唱团的表演会,礼堂里全是殷殷期盼的父母。Ruby的嗓音优秀到和一个男生一起合唱压轴。听不见任何声音的父母和哥哥,尽管满脸带着笑容,却是置身于一个无声的世界。影片采用了前后对比的方式,先让你听到声音,那是一个普通人的有声世界。然后一片无声,展现父母和哥哥的世界。没有过分渲染,没有同情,没有伤感,只是平静地切换角度展现两个不同的景致。
父母兄三人的表现也各自不同,三人都穿着正装表示对Ruby演唱会的重视与尊重,乍看与普通人并无不同,但是三人只能用手语无言地交流。哥哥面戴平静而落寞的微笑,还好有女友帮助翻译台上人说的话。母亲从头至尾都是满满的微笑,目不斜视地始终聚焦着女儿,那满脸的荣光是为自己宝贝的骄傲。周围的人鼓掌、起身、坐下,她无一不在观察,然后跟随,以免成为异类。父亲则总是一刻不停地忙碌地转身转头地观察着前后左右人群的肢体语言和面部表情,他完全没有在看台上的女儿。如果人群中有人默默地擦泪,有人不由自主地笑了,有人满脸盈眶,有人激动地鼓掌,父亲就露出了释怀的笑容。他在通过观察台下人的表现来猜测女儿台上的表现。那种无法亲耳听见自己宝贝的歌喉,无法与孩子正常交流,该是怎样撕心却无论如何也无法改变的痛啊。但是这一家人从未埋怨过命运,也从未消沉打击自身。
回到家后,父亲想要一个人静静,女儿留下陪他。父亲用手语说:“可以再为我唱一遍吗?” 女儿说好的,随即便开始吟唱。父亲把手放到女儿的喉部,想通过声带的震动来感受并记住女儿的歌声。他听不见,这是他仅有的,最能靠近女儿歌声的方式了。女儿用尽全力地歌唱,试图让声带的震动变得明显。暗凉的夜空,她的声音格外奋力,那是为了心中所爱之人而开启的歌魂。
【情景二】
最后一幕,女儿勉强赶到音乐学校的试镜场所,她一开始的歌唱得并不成功,几乎就要被教授们请出门了。老师为之争取的第二次机会,当她看到楼上的父母兄三人时,她的歌声突然便注入了灵魂。她开始边打手语,边注视着父母,边深情地歌唱。
我相信我们大多数人心中,一定有那么一个有形或无形的存在,是我们的支撑、力量、缪斯、激励,是我们愿意为之放手一搏、放声高唱的。你找到了吗?
【后语】
我相信艺术的力量。
我相信文字、音乐、舞蹈、绘画、剧影、手工、雕塑等等所有能够传递我们内心世界、代表着我们分身、表达着我们内心诉求与情感的所有艺术形式的力量。
所以我写剧评,因为我相信文字的力量。
写剧评,首先是为了我自己。其次,是为了表述我的各类观念,关于思想的多样性,事物的两面性,成为善良、温暖、仍有力的人等等。再者,是为了介绍那些触动我的剧影,带给人们某些启发或治愈。
最后,祈求保佑我好友的身体健康。希望全天下的人们在离开这个世界时,都能心无愧疚,心想事成。希望全天下的父母和孩子都能尽可能多地彼此陪伴,让彼此成为更好的父母和孩子。
(暂且写到这里,有想法会再补充,谢谢。)
《健听女孩》观后感(三):当我们在谈论「圣丹斯电影」的时候,我们在谈论什么
作者丨DAVID FEAR
原载于Rolling Stones
当有人说「这是一部圣丹斯电影」时,你可能知道他们的意思:低预算的甚至是潦草的电影——却让罗伯特-雷德福在犹他州举办的圣丹斯电影节逐渐成为一个寻找大制作电影的受欢迎的替代品的金矿。你不需要参加圣丹斯电影节就能看到圣丹斯的电影——如果你发现自己被《八年级》、《惊天动地》、《米纳里》或《半个纳尔逊》(这四部电影在圣丹斯首映后与广大观众见面,并备受好评)所感动,相信我:你知道圣丹斯电影指是什么。
然而,坊间对「圣丹斯电影」的定义还有一个不太友好的版本:圣丹斯电影老套而缺乏新意——偏重常有对情景喜剧和问题驱动剧的艺术化处理,它们推崇观众们过于熟悉的故事,并在叙事中掺杂一些表达上的独特癖好。这些电影往往只是在迎合观众,在笑点的设定和处理上过于浮于表面,轻松愉快了。圣丹斯的获奖电影常常在发行交易上收获颇丰,比如《阳光小美女》,《我和厄尔与垂死的女孩》,以及无数类似的电影。「妈呀,这电影太圣丹斯了。」——在这种情况下,这不一定是一种赞美。
在《健听女孩》CODA中,导演西恩-赫德(Sian Heder)讲述了一个年轻女子在追求自己的梦想和支持自己聋哑家庭之间纠结的故事,这不仅仅是一部「圣丹斯电影」:一方面,这部剧情片提醒你,电影公司已经不再只专注于制作这种温和的、基于角色的电影了。另一方面,它也提供了一个舒适的独立电影的教科书式的范例。《健听女孩》在去年1月的线上圣丹斯电影节上首映,赢得了评审团大奖和观众奖两个重量级奖项,并被苹果公司以创纪录的2500万美元买下发行权(8月13日,APPLE TV+开播)。这部电影将几个典型的、可供选择的叙事融合在一起,一部电影里藏着五部电影。
CODA——聋哑家庭的健听儿童的简称——改编于2014年法国电影《贝利叶一家》,围绕主人公鲁比-罗西展开。有意思的是,观众未见其人,先闻其声:在鲁比出厂之前,我们就已经听到了她的声音:在一艘船上播放着某个翻唱版本Etta James的《Something"s Got a Hold on Me》。就像马萨诸塞州格洛斯特镇的许多其他居民一样,鲁比的家庭靠捕鱼为生,爸爸(Troy Kotsur)是船长,哥哥Leo(Daniel Durant)和他一起工作,妈妈(Marlee Matlin)做账,鲁比帮忙——她是这个聋哑家庭里唯一的健听女孩。鲁比很有唱歌的天赋,但这种天赋似乎注定被轻视与闲置。
不过,当那个穿着King Crimson T恤的可爱男孩在开学第一天报名参加合唱团时,暗恋他的鲁比也报名参加了。当鲁比站在学校的音乐老师维拉罗伯斯先生面前,她发现自己无法在同学面前唱歌,一句都唱不出来。音乐老师由墨西哥的一位三栖超级明星尤金尼奥-德贝斯(Eugenio Derbez)扮演,他的出色演绎让这个配角充满了魅力。在音乐老师第一次在电影里出现的时候,他大步走进合唱团排练室,宣布:「他们今天用某种坚果牛奶做了我的拿铁,所以我现在很有兴致!」当音乐老师维拉罗伯斯先生最终通过发声练习等方式让鲁比开口唱歌时,他发现了鲁比惊人的天赋,并希望这个年轻女孩可以好好练习,并在年底参加伯克利音乐学院的面试。可是,鲁比知道,她的家庭离不开自己的帮忙。于是,开始了心理上的拉锯战。
我们在电影里看到的是一个家庭生存的故事,一个《大卫与巨人歌迪亚》的故事的现代版,并带着我们很少在大银幕上看到的代表性的例子:鲁比一家正在与压榨他们的大渔场作斗争——大渔场想要发布配额并制定严格的标准,并且不打算给鲁比他们这样的个体户一个公平的收购价格。鲁比一家也是我们在电视和电影中已经习惯了的那种朴实的家族:爸爸有些粗鲁,特别幽默,有些「浪」;妈妈试图全力确保他们能够维持生计;哥哥上一秒在酒吧里闹事打架,下一秒和女招待员搞在了一起。他们兄妹之间有某种竞争,但一家子人都团结在一起。鲁比的家人不明白为什么鲁比喜欢唱歌,并把唱歌作为自己的梦想。虽然四个家庭成员中的三个是聋哑人,但他们是一个家庭,有爱,有尴尬,有争论,就像我们的家庭一样——这是我们常常在家庭电影里看到的互动。不一样的是,这种互动在《健听女孩》里还包括或愤怒或搞笑的手语交流。
正是在这些家庭场景中,《健听女孩》的生动性大放异彩——电影角色是由优秀的聋哑演员扮演的。低调的资深演员科茨尔赋予了电影中蓝领阶层的父亲一种不羁的品质,使他不至于成为一个指手画脚的,扮演哥哥的杜兰特为这个肩负重任的家庭成员添加了一些阴影,他急于证明自己作为长子和聋哑人也能够照顾好家里的生意。而饰演妈妈的Marlee Matlin的表演才华是如此金光四射,我只能说,自己真的很怀念在银幕上看到她。Marlee通过对这个角色的演绎,证明她可以接受任何表演挑战。扮演女主角的琼斯有很多表演上的重任,她是一个青春期女孩,也是一个夹在两个世界之间的人,还是一个优秀的歌手。琼斯巧妙地处理了这一切,完成得非常好。
尽管《健听女孩》有很多优点,但存在一个严重的问题。这个问题不是说它是一部赤裸裸的feel good电影,把你的笑点和泪点都拿捏得死死的。《健听女孩》的最大问题是,它的糅杂性让我们的观影体验仿似看到好几部电影在争夺空间,而最终堆积起来的成品又显得丰富有余,力度不足。这部电影配乐出色,别有新意地选择了呼应主题的插曲,温情动人。但是,随着电影进入后半程,当我们看到可能是第六或第七个结局时,我们感受到的疲惫大于振奋。《健听女孩》在处理conventional-to-a-fault的独立电影感上完成得特别优秀,但你很可能会有一种「圣丹斯电影浓度」实在过高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