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常说“亲其师,信其道。”可见教师和学生之间融洽的师生关系,对学生的成长和学习尤为重要。拉近和学生距离的最有效力量,是教师自身的亲和力。
在刚参加工作的时候,我陷入了“亲和力”的误区。我所在的班级是中途接手过来的,面对一个全新的老师,孩子们心里的想法肯定是好奇的,不可避免地也会有比较。我担心孩子们不能接受我,或者不喜欢我。所以在开始教他们的时候,我以最大的友善和宽容和他们相处。课堂上尽量宽容他们的一些小动作,总觉得是小孩子,难免坐不住。课下和他们打成一片,天南海北地聊。一下课我就被他们团团围住,问东问西,逐渐地我觉得他们接纳了我,见到我就开心地打招呼,大概率上他们是喜欢我的吧。我心里的石头落了地,想着“亲其师,信其道”,第一步亲其师,应该是合格了。
可接下来时间证明,我想的太简单了,两个月下来,事情的画风逐渐不对了。我的课堂上开始出现一些不和谐的声音:一些之前很乖的女孩上课开始讲闲话,我指出来以后,她们笑呵呵地看着我,却并没有改善,觉得我不会对她们怎么样;布置的作业孩子们也开始讨价还价;甚至有一次两个男生在课堂上发生矛盾,眼看就要打起来,我赶忙制止,有个孩子说了句:老师你管不了他俩。当时我一下愣住了,孩子无心的一句话,让我陷入了深深的沉思。课后回到办公室,我开始反思自己:是不是我平时的宽容过了头?是不是我给孩子的印象更像是一个大朋友,让孩子们第一感觉是我不能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为此我请教了办公室里的其他前辈,跟我恰好相反的一位老师,对孩子们很严厉,制定了严格的课堂纪律,平时也是一副严肃的样子,她的班级学生确实很听话,可是她觉得学生们有些怕她,不敢跟她沟通。这样的结果,并不是所有老师想要的。那到底怎样在亲和力和严格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
接下里的时间里,我有意拉开了和学生的距离,进一步强调严格了课堂纪律。对课堂上出现的说闲话、做小动作等行为绝不姑息,对于上课不认真听讲的孩子,我会捕捉到他的眼神,盯他一会儿,他自然就明白老师的意图了。慢慢地我进班有时也会一脸严肃,让学生知道要认真对待课堂。
我觉得和学生的相处应该像橡皮筋一样,橡皮筋张弛有度,收放自如。与学生的交往也应该把握一个度,建立“亦师亦友”的师生关系,尝试在民主、友爱、理解、宽容的基础上与学生交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