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与联想控股董事长柳传志的互动交流,多数时间是“教父”的经验分享。毕竟论及创业,柳传志走得最远,绝大多数创业者很难企及。
如果有人愿意深究下建国后中国的创业史,会对柳传志多出几分敬仰。很多企业家在时间河流中闪烁之后消失了,而联想集团上市之后,柳传志又带领联想控股在香港再次上市。
作为中国科技行业创业“教父”的柳传志,事业、道德、家庭均无瑕疵,其行为和价值观影响着后代创业者。不过,他最近居然迷上了追网络小说,还特意与身处南通的年轻小说作者电话深聊了一个多小时。
从昨天(8月25日)下午到晚间,长达三四个小时的问答和晚宴,除了银行密码没说之外,老柳确实说了不少对创业者有意义的东西,很多同学后来忙着看锤子发布会去了,我来提炼一些重点内容,跟大家分享。
一、诚信是价值观的底线
除了柳传志自嘲之外,恐怕没几个人敢把“混不吝”这词加到柳传志身上。不过当他在回忆创业之初的时候,确实认为当时的自己有点“混不吝”,除了无法抑制的创业和改变人生的欲望之外,“破罐子破摔”、反正也不会更坏的“混不吝”精神也支持他走了很远。
但几十年下来,柳传志一直在坚持一种价值观——诚信,并贯彻到联想这个企业。关于这部分内容,公开资料有很多,在与虎嗅作者谈话过程中,他再次做了重点强调。
他强调一个创业者必须对自己员工诚信,如果在承诺方面也玩儿“狼来了”的故事,最终受到损害的一定是公司。强调价值观其实也是针对目前一些年轻创业者被热炒的解读,柳传志说,如果一个国家的大多数人失去诚信和契约精神,那么将来很可能在文化上恢复到一盘散沙的状态。
他经历过或接近过很多人无法想象的一个时代,一盘散沙几乎意味着一事无成。中国要去参加奥运会,连路费都掏不起,这种整个国家与民族的羸弱感和无力感是当下很多人不存在的记忆。未来的物质可能不会贫乏,但文化上的散沙同样可怕。所以尽管时代在变化,但是一些核心的东西需要坚持,这是整个商业社会得以存续的基石。
媒体公开信息提到,柳传志在与罗辑思维的罗振宇沟通中,关于U盘文化产生了分歧,柳传志最新的注解是,即插即用、拔出即离开的U盘式就业文化本身是不对的,但是如果前面增加一个定语,就合乎情理了,比如增加“公司和个人协商之后(离开)”,或者,“个人离开对公司以及同事不会造成太恶劣影响”等等。而这个协商,就是对契约精神的遵循。
顺着这个话题,他也谈到企业组织的碎片化是不是未来的一个趋势,其实还看不太清。他说一个初创公司几十人,可能会对组织的碎片化感同身受、深以为然,但是如果企业要对社会对产业发生更大的改变,势必会上规模,比如今天的阿里巴巴、滴滴,都是成千上万人规模的企业,同样要讲究列方阵、排队形。
二、如何取舍
创业者经常需要面临几个问题:比如经营行为完全合法和边缘发展的问题,创业者和员工利益冲突平衡的问题,当下利益和未来利益的平衡问题。柳传志给出的建议是,永远不要直接做违法的事情。这个事情听起来很遥不可及,但很多创业者并没有守住这个底线,创业成功之后却进入监狱。
如果停留在上面的建议,教父就不是教父了。他说到,在法律之上,就需要各种权衡,需要创业者来权衡具体得失。创业者要想清楚,要不要在现有法律、规定内找到利于自己的“漏洞”,并作为公司发展的助力。
他说,创业者需要想清楚公司的未来,却并不能要求员工来做这些事情。创业者自己要奉献,为公司初期注入发展的动力,而非直接用奉献精神来要求员工,“从联想历史来看,只有我跟少部分早期初创者才对自己有‘奉献’的要求,不讲‘奉献’企业也做不下去。到后来,我们对员工讲‘把企业利益放在第一位’,这里面隐含的意思是,个人利益已包含在企业利益里。”
有的作者提出在当下瞬息万变的互联网时代,创业者怎么讲战略呢?柳传志的回答是:确实,传统行业有清晰的未来,组织需要的是迅速执行,而现在很多行业前景并未明朗,那战略可以有阶段性,比如前期要发展用户,然后再探讨商业模式,甚至连试错本身,也可以成为战略的一部分;但是试到一定程度,总要形成自己的打法与重点,不可能无期限地一直“试”下去、乱打下去。
以上种种看起来折中选择的背后,是老一代创业者的取舍之道。
三、如何迂回于政策
尽管提前交代不愿意说打车软件的话题,但是柳传志依然就这个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所以我单列出来当做案例解读。他说,
新加坡一直鼓励拼车,但国内此前并未有相关的政策。随着各类互联网打车软件的出现,出行行业改善了老百姓出行条件,但同时也触及了传统利益既得者。
在互联网创业与传统行业即将接轨的时候,很多互联网公司都需要与传统公司发生交集。创业者应该坚守正确的方向,比如满足出行需求,但同时需要解决与传统利益集团之间的关系,以及留出精力与政府、政策进行迂回。总的来说,就是不放弃,不对抗,迂回前进,支付宝、滴滴目前都选择了这条路。
四、不要贱卖你的股份
很多创业公司在面临困境,或者在现金付出无法满足员工需求的时候,经常会过早出让也就是“贱卖”了自己的股份。
如果公司发展足够好,股份的价值会越来越高,自然可以作为有价值资源来吸引人才,如果公司发展不够好,那股份即使送到员工手中,也无法对其有任何改变。早期企业的股份,对员工其实也是没有什么意义的,他也不会当回事儿,所以创业者不要“贱卖”自己的股份,而应该有更加清晰的愿景,或者增加一个时间期限来进行兑换,比如签订一个协议,工作满多长时间或者达到什么样的结果,再进行股票兑换。
这个听起来就是在建议,不要用一个麻烦去解决另一个麻烦,但很多创业者恰恰就栽倒在这个坑里。
五、创业有一定的失败概率,且行且珍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