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关注“创事记”的微信订阅号:sinachuangshiji
文/北冥乘海生
来源:计算广告(ID:Comp_Ad)
在原始共产社会,创业不叫创业,叫落单儿:跟猿人大部队走散了,只好孤身摘果子斗野猪,过上了正能量的励志猿生。改革开放伊始,创业也不叫创业,叫下海:从国营厂或大集体出来,干点儿将本求利的买卖,干好了发财也是它,干不好饿死也是它。
当年下海,跟今天创业可不一样,小老板唯一关注的财务指标,就是现金流:今儿花了多少钱,回了多少款,明儿还能不能开张。看利润?我今儿花了二十张大团结,挣回来三百块钱的白条儿?是得算应收账款没错,可是明儿该饿死还得饿死。那年头可没有估值、市盈率这些词儿,就算是有,恐怕也跟列宁驾坐克里姆林宫一样云山雾罩。
当然,这些词儿代表的现代创业机制,是先进的:一个革命性的创新项目,成长过程可能很漫长,如果入不敷出就马上倒闭,那亚马逊早死1400多回了。通过预估未来市场价值加以量化,并引入风险投资先赔后赚,成了今天驱动全球创新的源动力。
马云、马化腾和马东敏们暴富的故事,放大了创业者的激情,也让马勺上的苍蝇们激动不已——先甭管我这区块链马桶靠不靠谱,先吹一通扎笔钱再说!于是,怎么摆出个销魂的创业pose,成了比创业本身更令人兴奋的事!君不见,在WC咖啡等创业者出没之处,大家义愤填膺地喊着降维打击、颠覆行业、烧钱扩张,誓死与三毛进四毛出的庸俗商业逻辑划清界限。但凡有人告诉他们,除了乱喊还能干点啥,就可以义无反顾地与旧世界同归于尽了!
这时,几只眼冒绿光的创业导师手持一套商业计划书模板,一本众布斯名言,和一个码农的QQ号,正从门缝里窥视着这些猎物,流下了激动的哈喇子......他们中包括但不限于:
某甲,混迹大厂多年,有大规模生产关系斗争史,准备用剩下的名片换取后半生的江湖地位;
某乙,靠洗稿成了自媒体大V后,发现把网上金句放在一个PPT里,就可以靠知识付费卖钱了;
某丙,从类传销行业转来,发现教人创业和卖励志课程技能类似,不妨试试;
某丁,靠灰产做了个挣钱买卖,急于摆脱自己的low逼形象,于是拼命以行业明灯的嘴脸出现;
某戊,创业以来正事都没做成,便拼命喷射情怀,向下一轮接盘侠卖弄风骚。
这些人有同一个名字——创业导师。有人说:你又不是成功创业者,凭什么在这儿瞎逼逼不要听他们瞎逼逼呢?那我们就先聊聊,创业怎么才能成功。窃以为,创业成功的根本因素有三:资源、运气、不择手段。
某顶级VC合伙人跟我说,他们投资首先看团队履历。有企业高管、藤校高材生这样的创始人,就优先考虑。我问:“简历光鲜做事成功率就高么?”他狡鲒一笑:“先不说成功率高低,这些人就是做不成也能想办法卖掉!”像人脉、影响力、行业知识这些资源,虽然不是决定性的,却可以大大提高创业项目的成功概率:有人脉商机就多;粉丝多产品就好宣传;行业知识充分就能少走弯路。遗憾的是,这些东西创业导师是帮不了你的,只能依自己的机缘积累。
资源不是决定性的,什么才是呢?当然是运气。一千个创业者里,成一个就算不错了,而倒掉那999个,各有各的奇葩死法。概率低到一定程度的事儿,就跟六合彩一样,出多少书分析都是扯淡:你可以选择怎么死,就是不知道怎么活。想成为那一个成功者,在资源顺风顺水的前提下,还是求助于关二爷比较靠谱。前些日子,有一位大佬居然道出了判断创业项目的秘诀——靠直觉!这听上去就跟坐飞机去美国靠扔鞋导航一样牛逼。显然,运气这事儿嘛,创业导师更是爱莫能助。
那么创业就无章可循了么?也不是,说起来很简单:初创企业无品牌、无资金、无阵地,学宋襄公是活不下去的。会点儿放低底线的非常手段,才是创业者最该学习的存活技能。其实,中国几乎所有大公司的幼年,都有些不会体现在创始人自传里的原罪。看起来,就仿佛他们胸有星辰大海,就成了商业领袖。下面这些事儿,没干过很正常,但如果都没有听说,创业前可要三思:
用回扣搞定甲方,在广告里掺水
买通机票代理,坐友商后面听窗根
不给广告费,就把你的负面排前面
送扎眼的安全套,旁边开人流医院
专攻黑科技,劫持自然流量挣钱
员工离职,期权一元钱回购
像素级抄袭竞品,只是改改logo
线上搞一元夺宝,根本没人中奖
这些“不择手段”的生存手段,创业导师们或并不知道,或不肯谈及,就是讲了韭菜们也不愿相信。我知道点皮毛,但是还没打算干,所以并不是成功创业者,却也并不羡慕他们。对此,马云说了句实话:靠看书来挣钱的公司基本要玩完。这个论点稍嫌偏颇,创业导师绝非一文不值,定量地说,其价值相当于买玛莎拉蒂的时候,给了张200元代金券。
既然如此,为什么还有人热衷于指点别人创业呢?炒股不挣钱,可是荐股挣钱啊!创业导师们的目的,并不是让你创业挣到钱,而是通过假装教你自己挣到钱。创业这种人类社会最高级的敲竹杠活动,有2B的,有2C的,也有2VC的。相应地,创业导师也有不同的风格流派,他们宛如银河中璀璨的群星,在人类忽悠史上闪耀着忽忽悠悠的光辉。
最初级的创业导师,以技能培训的由头切入市场。某培训界大佬跟我说过:“培训课大卖的核心,不在有多少使用价值,关键在让学员们嗨起来!”让他们感觉自己冲出课堂就要牛逼得浑身刺痒了!
因此,这类课程设计的思路有两种:一、找到市场上热门的商业方向,告诉涌进来的创业者们,只要9998,你就能八小时速成挣大钱了!去年跨境电商、ICO大热,我有两个被行业淘汰的朋友,都靠卖课教别人进行业挣了不少。二、找到老板们的管理痛点,卖给他们一套花里胡哨的工具:不会分赃,那就给你股权设计工具;不会宣传产品,那就给你做品牌定位咨询。怎么证明工具有用呢?只要卖的次数多了,总有几个长大的企业,那就可以算成功案例了。说起来,这跟预测男女,不准退钱是一个道理。
高级一点的,会在内容上剥离具体技能,专门讲认知、讲趋势,以线上的某大学、某商学院的形式出现。其原理很容易理解:既然要让学员们嗨起来,那还上什么前菜主菜,卖点精神摇头丸就行了!于是,只要告诉学员,你们认知升级了,说话深邃了,下一轮融资就不远了!
精神摇头丸的配伍是大道至简的:圆粘子时,学员怕听什么讲什么;置杵时,学员爱听什么讲什么。至于内容是美国震惊、非洲来朝还是3Q大战,都是无关紧要的形而下选择了。由于不涉及具体技能,这类创业导师,置一身二手西装,买一本名人金句,打一针肾上腺素,大部分人都能胜任。别误会,我说的不是那谁。
同样是讲认知,更高级一点的,会摆脱割韭菜这种低级形式,专门扎VC的钱。他们往往正在创业,把自己打造成有洞见,有情怀的商业领袖,金句像骂街一样随口就来,在产品发布会上让粉丝们山呼万岁,好让投资人觉得不投就错失了下个乔布斯。而“情怀”这词儿,也暗示了投资人:“你投了我就该自豪,没做成别TM瞎逼逼!”别误会,我说的也不是那谁。
这类导师需要的气质,是比较独特的:光有传销式的激情还不够,还要时而仰望星空,时而低头沉思,偶尔还要嘴角抽搐,涕泗横流,做出一副被未来附了体的高科技萨满形象。为了雄辩地证明自己对趋势的把握,部分此类导师会无脑地all in一切热点方向,并在喷得口吐白沫以后all out。还是别误会,我说的也不是那谁。
创业导师还有一种面向粗壮韭菜的线下聚落性收割形式——EMBA或创业营。线下的目的,是为了在杯盘狼藉,黄段子肆虐的环境中,让韭菜们进入癫狂状态,为了起哄架秧子的伟大理想而甘愿被收割。我有几个进入EMBA班学习的朋友,开始都是抱着朴素的理想,希望能多认识点大佬,没准顺便薅两把韭菜。等到入了学,班长打来电话:“咱们班不提倡多交班费,每人绝对不能超过一百万!”这时,他才恍然大悟:“原来我才是韭菜啊!”当然,EMBA的人脉是有用的,但是恐怕得先有一颗不择手段的赤子之心才用得上。
今天,在通往创业圣殿的道路两旁,横七竖八地陈列着性状各异的创业导师,他们总有一款适合你,能让你心甘情愿地掏出银子,实现智商下降的过程。当你过五关斩六将,在这些导师的帮助下,完成了认知升级,精研了商业模式,洞悉了管理本质,制定了产品战略以后,终于可以脑海中一片迷茫,心安理得地倒闭了!当然,你还可以双眼饱含泪水,充满深情地向着苍穹大喊一声:青春无悔!
,http://www.qncye.com/uploads/allimg/190227/0922351249-0.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