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被称作大众创业元年,有谁想得到,还不到两年的时间,我们已经听到此起彼伏的声音说,创业寒冬来了。网络上流传的创业公司“死亡名单”一直在拉长,一些严厉的批评者预言,创业泡沫的破灭是迟早的事情。
我们没有那么悲观。当创业大门洞开,所有人蜂拥而入,你不会知道谁才是那个最有韧劲的跑者。这时候,只有时间是唯一的证人。时光会磨去一些人的耐心,他们本来就没打算付出所有,只想博取短平快的收益。另外一些人在和岁月的比拼中败下阵来,他们并没有准备好这样一场漫长的较量。
所以我们的确看到,创业公司正在大面积死亡,半年以前还被当做风口的领域,现在却被投资人无情地抛弃。不过这能说明什么呢?被大风吹到半空中的猪一旦无风可借,还是会重重地摔到地面上。我们发现在很多领域,投资人还在抱怨根本没有好项目可投。经营一家企业,如果不以满足用户需求为出发点,不能有效地解决现实问题,对于用户或者投资人来说,这家企业毫无价值。
站在这个角度看,创业正在迎来最好的时代。我们发起“花蕾之约”,正是基于这样的一种判断。蕾,含苞待放之花,在我们眼中,所有正在成长的创业企业,都可以称为“花蕾企业”。我们邀请40家投资机构和投资人,各推荐5家创业公司,我们将对这200家创业公司进行展示,并选择40家深入报道,这些“花蕾企业”将登上经济观察报12月28日出版的年终特刊——这只是一个开始。五年为期,我们将持续跟踪这些企业,2020年此时,我们将为所有人揭开谜底——有哪些创业公司能够成就霸业,独领风骚。
“花蕾企业”生逢这样一个奔腾年代:经济新常态意味着旧的需求已经饱和,新需求却还没有足够的供给。悲观或者乐观,要看你站在什么位置。这一代中国人想要的东西很多,比如足够安全和营养的奶粉、科技好用的电饭煲、人性化的马桶圈乃至精致的指甲钳和厨具。中国正在崛起数亿人的中产阶层,他们对商品和服务的需求意味着一场深刻的消费革命。他们需要定制化的医疗服务,他们喜欢更具个性的旅游和娱乐体验。这些需求在多大程度上得到了满足?事实上我们听到了更多的抱怨,那些看似疯狂的海外购物和消费行为,可以看做对中国创业者的暗示——这是再好不过的机会。
更重要的是,创业成为每个人都可能去实践的事情。商事登记制度改革让创业变得简单。国家工商总局数据显示,从2014年3月到今年上半年,每天新登记企业1万余家。数字背后我们看到的是澎湃的欲望——证明自己,赚取财富。我们更能看到的是对个体的解放。这是中国自1978年开始的改革开放进程的延续,只有当人的自由选择成为可能,这个社会才会真正具有活力。
就此而论,创业成为流行并非坏事。历史地看,我们现在担心的浮躁或者混沌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1992年的全民下海、2000年的互联网热,都曾经在中国商业进化史上留下深刻的印记。那时的人们一样为泡沫和种种短视行为焦虑。那又怎样呢?大浪淘沙,人们记得92派,但不会有谁记得某个倒爷的名字。阿里巴巴、百度、腾讯都曾见证了泡沫的破灭,正是他们现在站在了舞台中央。
你没法指望创业变成一件特别有序的事情。很多时候,创业者根本来不及品尝这一次失败的沮丧或者羞惭,就已经开始下一段旅程了。这反映的不仅是创业者的坚韧,也折射出不断放大的社会包容和认同度。更何况,投身市场必然经历生死,即使失败也并非毫无价值。创业本身就是试错的过程,经由企业家的组织,借助资本的力量,通过看似无序纷乱的试错,寻找经济乃至社会问题更有效的解决方案和进化路径,这是市场的魅力。
当然我们一定要说,如果“创业”只是为了忽悠几轮融资变现,甚至投资人和创业者有意无意地合谋去做这样的事情,创业和所谓的旁氏骗局有什么区别呢?这种空中楼阁的崩塌无关创业本身。身处浮躁年代,定下心来做一件事情不容易。当更多的人在谈论估值和上市的时候,还能够耐得住寂寞,去研究消费行为,把用户体验放在第一位,用优质的产品和服务为用户创造价值,这样的创业创新者未必成功,但他们成功的几率一定更大一些。
创业没有寒冬,心定方得始终。我们清楚地知道,这样的投资机构和创业者其实很多。11月13日,我们的正式邀约发出一天,“花蕾之邀,盛放之约”就获得了一批优秀的投资机构和创业公司的回应——他们愿意和我们一起完成这件事情,哪怕这是一个看起来遥远的五年之约。我们明白,他们这样做与其说是对我们的信任,不如说是他们对自己的期许,如此坚定,如此执着。
来吧,让我们一起见证2020年的怒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