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6日至29日,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在北京召开。作为重要议题,会议将审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为未来5年乃至15年中国发展擘画蓝图。
“十四五”时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在中国迈向全面现代化历程中,居于承前启后的重要历史位置。
1953年,在取得抗美援朝战争伟大胜利的这一年,我国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到2020年这个历史交汇点,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已编制和实施了十三个五年规(计)划,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也取得巨大成就,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
过去五年,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跃上新台阶,经济总量接近100万亿元大关,占世界经济比重从2015年的15.5%提升至2019年的16.3%;人均GDP跨上1万美元台阶,形成世界最大规模中等收入群体。
同时,中国不断挖掘经济发展新动能,发展动力日益充沛,且更具含金量。“数字中国”渗透于社会发展的每个环节,网络基础建设加快发展,数字门槛不断降低,数字经济动力澎湃。从移动支付、直播电商到共享出行、工业互联,从4G大规模普及到5G商用全面提速,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突破,智能化生产方式演进升级,平台经济迅速崛起。
展望“十四五”规划,中国必将乘势而上,开启新发展阶段。基于时代背景与近期政策的关键词来看,十四五规划的主线会在哪里呢?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多位专家分析,十四五期间“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会引导未来五年中国经济的发展。“双循环”战略在今年的高层会议中已被多次强调。5月14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首次提出“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业内预计双循环战略将贯穿“十四五”始终,成为中国经济中长期发展的主线。
“双循环”顾名思义,以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该战略的主要目标是扩大内需和提高自给自足程度,使经济免受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和可预见的出口下降的影响。
瑞银证券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汪涛表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会引导未来五年中国经济的发展,很多提振内需、对外开放的政策,都会在这一主题下统筹整合、加速推进,包括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基础设施建设、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等。
打造城市群增长极
区域规划方面,“十四五”或将推动人口和资源进一步向城市群集中。除传统的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和京津冀三大城市群以外,成渝地区受益于人口红利、产业转移和西部大开发政策,有望成为中国的第四极。
全国政协委员、“十四五”国家发展规划专家委员会秘书长王一鸣日前表示,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是首要要求,因为要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就需要确保国内消费的持续扩张和升级,而把将近2.7亿农民工转化为市民能够迅速释放消费潜力,对扩大消费意义极其巨大。当前我国农民工已经占城镇就业人口近70%,如果农民工真正市民化以后能像城市居民这样消费,全国人均消费支出就能增长27%。
此外,“十四五”时期,城市群内部结构应通过不断优化,优势互补、分工合作,克服行政分割,消除市场壁垒,提高一体化水平。城市群应对周边地区发挥辐射带动作用,促进周边地区发展。
实现碳中和目标
在联合国大会上,习书记承诺中国将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也就是温室气体事实上的零排放。据有关媒体报道,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预计将就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给出具体措施。
就中国如何在2060年之前达到碳中和,Nature Explores研究了一些重要研究机构发布的研究成果。这些成果的内容各不相同,但都认为中国必须首先发展零排放电力,尽可能扩大清洁能源的使用,例如将汽油车改为电动车。此外,中国还需要能够捕获化石燃料或生物质燃烧释放的二氧化碳并将其储存在地下的技术,即碳捕集与储存(CCS)。
根据清华大学张希良的气候模型,认为要实现这一目标,国内电力生产需要增加一倍以上,到2060年达到15034TWh,且其中大部分来自清洁能源。需要未来40年内可再生能源发电的大规模增加,太阳能发电增加16倍,风电增加9倍。为了取代燃煤发电,核电需要增加6倍,水电需要增加一倍。包括煤炭、石油和天然气在内的化石燃料仍将占能源消耗的16%,因此需要配合CCS或植树造林,直接从大气中吸收二氧化碳。
除了“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城镇化、实现碳中和,大会上预计还将讨论涉及多个政策领域的2035年远景目标,为2049年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完成中期目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