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第八章 迈克去查一段历史资料

  

  第八章迈克去查一段历史资料

  有一天父亲突然回来了,说:“儿子知道你最近学习禅宗,所以我就为你准备了一些材料。”父亲从桌案上面拿了一本厚厚的非常厚的书,说是叫《中国禅宗历史》。于是就将里面的第7288页给他看。

  迈克一看,我的天呀。这样玄妙,居然有人可以修炼肉身不腐烂,可是居然有人生疑心去调查和毁坏那些。一个人能够为佛法的事业奉献一生已经是了不起的,可是怎么会有人生起疑心呢,这真是枉费大德的一片苦心呀!

  这段资料是这样的:六祖慧能真身是独特的夹纶造像

  单纯的干尸(木乃伊)样子都很难看,六祖慧能真身则不同,表情生动逼真,形象栩栩如生。慧能真身是结跏趺禅定坐像,高80厘米,上红褐色油漆。抬头,闭目向前,鼻作蒜头形,嘴唇稍厚,颧骨较大。身着斜领衫,外披袈裟,衣纹流转自然,腿足盘结于袈裟内,双手相托,置于腹前。深刻表现了六祖慧能多思善辩的才智和自悟得道创立禅宗南派的高僧气质。

  这种独特的真身造像是怎样制作成的?

  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研究。一方面通过对现存真身造像的考察,能够明显地见到造像外表上有油漆,漆下有麻布和细小的粉末,里边才是人体骨骼和铁条支架。证实真身确是经夹纶造像法加工制作。另方面还可以从古代有关文献资料中寻找根据,求得证明。

  (其实永生的概念,不是用肉眼可以理解的,只有自己晓得自己的真正实践之成就的。塑立永生的佛像是为了给后人一个学习的课本和榜样,如果用怀疑的眼光去看,只能得到怀疑的心产生的结果,如果是真心真诚对待,那么就可以深入实际情况,而达到真正的锲入真理的实际相。而且在油漆,麻布和粉末中永生也是永生)

  关于六祖真身造像的塑造情况,虽然在唐代的敦煌本和惠昕本《坛经》中,均见不到记载。(见郭朋《(坛经)对勘》中的敦煌本、惠昕本《坛经》部分)但唐代曹溪宝林寺(南华寺)确有六祖慧能真身造像,这从唐代的碑文、诗和日本的《唐大和上东征传》等文献中能够得到证明。

  唐代著名诗人王维(70l~761年)经六祖慧能弟子神会介绍,并应其所请,为六祖慧能撰写了第一碑。他在《六祖慧能禅师碑铭》中云“某月日,迁神于曹溪,安坐于某所”,反映了慧能真身像得到保存和供养的简要情况。(《全唐文》卷三二七、《曹溪通志》卷之五)

  唐张说(667~730年)曾寄香10斤并诗至曹溪,其诗云:

  大师捐世去,空留法身在。

  愿寄无碍香,随心到南海。

  (宋释赞宁等撰《宋高僧传》三集卷八)

  唐张乔(唐咸通中进士)在《赠仰山禅师归曹溪》诗中曰:

  曹溪山下路,猿鸟重相亲。

  四海求玄理,千峰绕定身。

  异花天上堕,灵草雪中春。

  自惜经行处,焚香礼旧真。

  (《全唐诗》卷六百三十八,清马元《曹溪通志》卷之七误为宋人,编排在文天祥之后。)

  日本真人元开(722~785年)撰《唐大和上东征传》,成书于公元779年,相当于唐代宗大历十四年。书中记载:鉴真大和尚天宝七年(748)从扬州第五次东渡日本,遭遇飓风,漂流到广东海南岛崖县一带(唐为振州,今改名为三亚市)。天宝九年(750年)从海南岛北上回扬州,经雷州半岛,绕广西,下广州,再北行,途经韶州时,得韶州官人迎引入法泉寺(即宝林寺,唐中宗神龙元年敕名“中兴寺”,三年又赐额为“法泉寺”),亲眼看见六祖慧能“禅师影像今现在”(日本真人元开《唐大和上东征传》,北京:中华书局,1979年)。

  从北宋契嵩改编《坛经》开始,已有关于塑造六祖真身像的记载,其后的《坛经》均沿袭这一记载,明确指出:“方辩塑师真相”(见郭朋《(坛经)对勘》中的契嵩本、宗宝本《坛经》)。承认六祖慧能真身是经过塑造的,塑像的艺术家是慧能的弟子方辩和尚。

  关于方辩的来历和善塑的艺术才华,在宋代及其以后的《坛经》版本中都有记载。依据这些记载,能够得知方辩是西蜀(今四川省)人。一天,六祖慧能在寺后的卓锡泉濯洗袈裟,方辩突然从远方来见,请求看一看传法衣钵。六祖当即出示给他看,并问他“攻何事业?”他说“善塑”,六祖即要他“试塑看”。他感到太突然,一下子手足无措,数日后才塑好了慧能“真相”,“可高七寸,曲尽其妙,呈似师”。六祖慧能仔细看了塑像,笑着说:“汝只解塑性,不解佛性。”指出他的问题所在是:只善于追求技巧,表现人物的外表形象,还不善于掌握和表现佛教高僧的内在气质。于是六祖为他摩顶解结,祝愿他“永为人天福田”,并赠衣以酬之。

  六祖慧能死后的真身塑像,就是由弟子方辩和尚加工塑造的。据宋契嵩本《坛经》所载:先天二年(713年)十一月十三日,迁神龛并所传衣钵回韶州法泉寺后,到次年(开元二年)七月二十七日才从龛中将慧能的真身干尸(木乃伊)取出。出龛后,慧能“端形不散,如人禅定”(宋释赞宁等撰《宋高僧传》三集卷八),即由方辩和尚进行加工塑造。方辩塑造的方法是先“以香泥上之”,后加漆布,再“以铁叶、漆布固护师颈”。宋契嵩本《坛经》中的这一记载,与现存六祖慧能真身造像的实际情况是一致的,使我们更加有理由认为六祖真身是经过初唐至盛唐时期著名的僧侣雕塑家释方辩,精心加工塑造的独特纪念性干尸(木乃伊)塑像。

  我国是发明漆器的国家。商代(约公元前16~前11世纪)以前已能制造漆器。漆不但用来制造器用,有时也用来漆髑髅和身体。据《战国策·赵策》及《史记》、《吕氏春秋》、《淮南子》等书的记载,春秋战国之交,三家分晋时,赵襄子与韩、魏合谋灭智伯,三分其地。赵襄子最恨智伯,“漆其头以为饮器”。豫让为了给智伯报仇,欲刺杀襄子,“乃漆身为厉,以变其容。吞炭为哑,以变其音”。由此可见,在古代已有人用漆加工妆扮人体。

  塑造六祖真身像使用的是夹纶法,不是简单的油漆一下。夹纶亦称干漆、脱胎、脱沙,是中国创造的特有造型艺术方法。用夹纶法制造漆器,在战国以前已经流行。战国两汉墓葬里出土了不少用漆灰和麻布制成的夹纶器物。用夹纶法制作佛像,盛行于魏晋时期。这种夹纶佛像既比铜铸佛像轻便得多,又比泥塑佛像坚固得多,便于装在车上游行各地,供人礼拜祷告,一时间极为流行,称之为“行像”。晋代雕塑家戴逵(?~395),即以制作夹纶像称著于世。他曾为南京瓦棺寺制作夹纶佛像五躯(见唐释法琳《辩证论》卷三),与顾恺之的维摩诘像、狮子国(今斯里兰卡)的玉像,并称为“瓦棺寺三绝”(田自秉《中国工艺美术史》,知识出版社,1985年)。对夹纶的解释,据唐慧琳《一切经音义》卷上所释为:“上音甲,下除卢反。案方志(释迦方志)本:美夹纶者,脱空像,漆布为之。”其工艺过程为:先以黏土塑制泥模像芯,在像芯上裹缝纻布,用漆将布贴上制成外芯,再用香木的粉末和漆调合的糊料润饰细部,糊料胶着固定之后,将黏土像芯弄碎取出,其空间内编进木框以避免塑像变形或崩陷,最后施以色彩即告像成(谷响《谈夹纶像》,见《现代佛学》1957年第一期)。

  这种造像方法,唐时已传到日本(参法人伯希和《中国干漆造像考》,见冯承钧译《西域南海史地考证译丛七编》,中华书局出版;郑师许《漆器考》,中华书局,1937年)。日本的国宝鉴真和尚塑像就是用夹纶造像法制作的。

  六祖慧能真身像使用的也是夹造纶像技术。所不同的是像芯不用泥胎,而是六祖慧能真身干尸,因此塑造方法与一般的脱胎夹纶像有所不同,技巧要求更高,难度更大。真身塑像,既要保护和处理好六祖慧能的干尸,又要恢复和表现六祖慧能的高僧气质。这就要求雕塑家具有高超的技艺,能因真身干尸而施展和发挥技巧,融会变通的加以润饰和塑造。由于方辩是六祖慧能的弟子,在师父身旁生活过相当长的一段时间,而且在祖师生前已经塑造过“曲尽其妙,呈似师”的真像,对六祖慧能的声音、笑貌、神态和性格体验和了解得相当深刻,再加上充分发挥了他“善塑”的艺术才能,把对祖师的崇敬倾注在雕塑上,塑造了六祖慧能真身像这一独特的纪念性艺术塑像,为我们留下了不可多得的珍贵文物和极其宝贵的绝妙艺术品。

  关于方辩其人和他塑造六祖真身像的情况,尽管目前所见的两个唐代《坛经》版本中都没有记载,但这并不等于说没有其事,也不能断言宋代以来《坛经》中有关这方面的记载为伪造的文字。毕竟宋代距离唐代仅仅数百年,并不算遥远,记载方辩和尚塑造六祖真身像的契嵩本《坛经》的依据,我们还不了解,因此没有理由去否定它的真实性。即使按胡适先生所说:契嵩本《坛经》关于这一记载取自《曹溪大师别传》,《曹溪大师别传》是“可以相信”的,是“于贞元二十一年(805)在越州钞写带回日本的本子”,也不应仅据其中的错误即武断为“实在是一个无识陋僧妄作的一部伪书,其书本身毫无历史价值”(参胡适《跋曹溪大师别传》,见《胡适论学近着》第一集上册,此处引自郭朋《(坛经)校释》)。这样的结论实在难以令人信服是具体分析的科学态度。

  《曹溪大师别传》中关于宣扬宗教的神化传说,与《坛经》中的神化传说一样并非事实,但其中保存的历史和史料还是很有研究价值的。对于六祖慧能真身造像,《曹溪大师别传》称:“大师头颈,先以铁(左边是金,右边是碟的右边)封裹,全身胶漆。”较之《坛经》中“遂先以铁叶、漆布固护师颈”更符合实际、更为准确。现存六祖慧能真身确实是“全身胶漆”的夹纶塑像,就这一显见的事实来说《曹溪大师别传》的作者,比宋契嵩本以后的《坛经》编辑者,更了解真身塑像的实际情况,更敢于排除宗教神话记录事实。鉴于这一事实,我以为《曹溪大师别传》的历史资料价值和著者的依据,还需要作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

  再者,从宣扬宗教考虑,把六祖真身塑像神化,完全说成是修炼而成的“金刚不坏”之身,岂不比把它如实记载为经方辩加工塑造更为有利?故此可见,其中除去神化的宣传宗教的传说之外,关于方辩塑造六神慧能真身像的史实,应该是可信的,因为它与现存六祖慧能真身像的实际情况是一致的。

  当然,我们也不能不看到,出于宣扬宗教的考虑和需要,无论是《曹溪大师别传》,还是宋以后的各种版本《坛经》,都回避加工六祖真身塑像,必须先清洗腐烂的内脏,在胸腹内部安装铁支架,然后才能缝裹纶布,上糊料和油漆。头部的固定,需要在颈部安装铁叶固护。颈部是外露的,易于被人发现,为了表明和宣扬六祖真身是肉身菩萨修行得道的“金刚不烂”之身,《曹溪大师别传》和宋以后的《坛经》,在记录铁叶固颈这一事实的同时,都编加了六祖慧能关于后人取自己首级的预言及其十年后(唐玄宗开元十年)孝子张净满于洪州(今江西省南昌市)开元寺受新罗(今朝鲜)僧金大悲钱二十千,令取六祖大师首级归海东供奉,砍伤六祖真身颈部,取首不成,逃走被捕获赦的神化传说。尽管取首级的预言和神化传说并不可信,但是透过其中的迷雾,确认了铁叶固护师颈的事实,从而有助于我们了解制作真身塑像的真实过程。

  元代六祖慧能像

  仅见一石刻像。像碑现在广州光孝寺博物馆碑廊正中,碑高1.39米,宽0.94米。碑首有字,其像名为“祖师在法性寺像”,其赞为:

  卢溪月冷云类月,

  明风幡非动讦露。

  心晴人间天上觅,

  不得还照曹溪清。

  为诸山翁与谁赞?

  叹也只道得一半,

  且如何是那一半?

  光含万象彻今古,

  慧日高悬天外升。

  至元甲午,住山法孙比丘宗宝拜赞。

  泰定甲子七月二十八日,住风幡嗣祖比丘慈信拜立。(《广东通志》卷二百十四“金石略”十六)

  像的线条较粗,面貌摹仿南华寺石刻六祖像,但技法不高,明显变样,下颏宽大,额头较矮,与真身塑像相比,距离颇远。双目半睁,颧骨较高,鼻梁直垂等特征,仍然保留了宋代石刻像的形貌。袈裟线条圆劲,无纹饰。左肩佩环为八角形。袖手,一指外露,颈上绘出喉结,又似摹仿六榕寺六祖铜像(图七)。

  至元年号,在元代世祖忽必烈和惠宗妥欢帖睦尔都曾使用,但甲午为至元三十一年(1294年),应为忽必烈年号。泰定为元泰定帝也孙铁木儿年号,甲子为泰定元年(1324年),慈信立碑在宗宝作赞后三十年。

  民国二十四年九月广东省立编志局重刊的《光孝寺志》中,有像碑照片,目录中称为“六祖像碑”。

  父亲给迈克看这段东西,一直都没有说话,然后静静地在一旁看着其他的书!

  迈克突然大悟道:“原来佛学这样多的道理,可真是长见识了!”

  贯穿历史,学习历史优秀人物的所言所行,让我们不仅对历史时期有很好的了解,而且对那些历史人物很恭敬!因为他们是我们的祖先,我们身体流着他们的血液,所以我们是最优秀的!相信自己是善良的,相信自己是热爱一切的。

  有的人为什么会生病,是因为他的所行和历史祖先的要求不相应呀!

  永远在心底忏悔自己的错误,然后在慢慢的改正自己,修正自己的行为,在这个基础上,在进行美好的祝福,对周围的一切,而且要创新美好的故事,让我们的生活更富有积极向上的力量,这就是快乐的人生!

  (一位医科大学的学生的言语:如果一个人曾经用生命的鲜血为人类的贡献做出过成就,那么这段历史就是属于这个人的,这段历史不容改变)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第八章 迈克去查一段历史资料  迈克  迈克词条  历史资料  历史资料词条  
小说

 底色(第十九章)

 第十九章  我们老板,做成了A省的首富,可背地里,大家都在说,老板也做成了另一个非常响亮的称号,叫铁公鸡。后来接替“石头生”,做了坦途集团质检部长的张一博,在...(展开)

小说言情

 月虹舞伴 第五十六章

   春节就要来了,燕清雨的父母与狄清瀚的父亲都回到了老家,让狄清瀚感到意外的是,当燕清雨的父亲走到村口时,一辆面包车上下来了一群凶神恶煞的青年。这群小伙子二话...(展开)

小说青春校园

 有一种遇见叫相见恨晚

 一  当我第一次来到这座城市的时候,天气是灰蒙蒙的白色,当时已是盛夏,有一种潮湿的闷热感。  在地铁站的出口,我看到努力在人群中寻找的莫小北,莫小北接过我手里...(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