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只差一点点(一)

  只差一点点(一)

  

  2011年的8月27日,我从家里回到了学校。

  

  一个星期后,我忽然接到了妈妈打来的一个电话,她想让我马上回家去相亲。在那儿之前,我已经相过了不少的女孩儿,但是没有一个成的。所以,我的心情很郁闷,对这种事提不起一点儿的兴趣。因此,我就对妈妈说,学校里面有事儿,暂时还不能回去。妈妈听了以后,又问我什么时候可以回去。我说再等十天吧,十天以后学校就放假了。妈妈听了以后,就把电话挂断了。

  

  十天以后,我又从内黄回到了家里。

  

  回到家里以后,我就向妈妈打听女方的情况,妈妈说她什么也不知道。我说,你既然什么都不知道,那为什么还要把我从内黄叫过来呢。妈妈说,这样吧,我这儿有媒人的号码,你给他打个电话问问吧!

  

  于是,我就拨通了媒人的号码。很快,那边的电话就接通了。我先说了说自己的名字,待媒人知道我是谁以后,我就说自己这两天放假了,可以在家呆几天,让他跟女方打个招呼,看看什么时候能够见面。媒人听了以后,就说,那叫我先跟女方打个电话吧,看看那边的意思,然后再给你回话。我说,行的。然后,我就把电话挂断了。

  

  十分钟以后,媒人的电话就打过来了。他对我说,他跟女方已经打过电话了,正好女孩儿现在也在家,所以,咱们明天上午就可以过去看看了。我听了以后,心里顿时感到非常的高兴。然后,媒人又对我说,你明天先到我家来一趟吧。我说,好的。随后,媒人就把电话挂断了。

  

  第二天上午,我就骑着摩托车去媒人家里了。

  

  来到那儿以后,我先在媒人家里小坐了一会儿。一来呢,是先让媒人了解一下我的情况,二来呢,也想顺便了解一下女方的情况,看看能相中不能。这时候,我才知道了,原来女方的家是二安的,她现在也在内黄工作,今年已经二十八岁了。媒人问我怎么样。我说,差不多,见见再说吧。于是,我们就骑上摩托车去二安了。

  

  我们来到二安以后,并没有直接去女方的家里,而是先去了二安的媒人家。我们在那儿又坐了一会儿。二安的媒人又大致了解了一下我的情况。然后就说,那叫我先给女方打个电话吧,听听那边的意思。我说,好的。然后,他就跟女方拨了个电话。说了几句以后,二安的媒人就挂断了电话。对我说道,行了,咱们现在过去看看吧。于是,我们三个人就骑着两辆车,一起向女方家里去了。

  

  我按照媒人的指点,一路骑到了二安乡政府的门口。然后,媒人让我停下来,说道,现在,女孩儿的妈妈正在东边的老商业街路口卖菜呢,你先在这儿一会儿吧,我们过去问一下,看看女方的态度。我听了以后,急忙说道,行,那你们过去吧。

  

  他们走了以后,我独自站在乡政府的门口,一边看着大街上川流不息的人群,一边在心里发笑:今天的相亲可真有意思,竟然是在大街上相的,我长这么大,还是第一次遇到这样的情况!

  

  我正在想着,二安的媒人过来了,他对我说,行了,咱们过去吧!于是,我就跟着他向东边走去了。

  

  我们走了大约十几米以后,二安的媒人忽然对我说,哎,你看前面路口卖菜的那个女孩儿怎么样。媒人的这句话顿时让我感到非常的不发窘。我原以为,我见的只是女方的妈妈一个人,没想到女孩儿本人也在这儿呢!我对媒人说,这怎么能行呢,离菜摊儿也太近了。媒人说道,这怎么不能行呢,你得先让人家看看行不行,同时也看看她行不行,然后,双方再决定是不是往下面说话儿。

  

  无奈,我只好听从了他的话,非常拘谨地站在了路边,朝东边的菜摊儿上看了一眼。我看到菜摊儿里面正站着一个年轻的女孩儿,她正在给别人称菜呢。女孩儿的身材很丰满,皮肤白嫩,头上留着微微卷曲的长发,上身穿着一件深褐色的外套,下身穿着一件淡蓝色的牛仔裤,女孩儿的形象给人一种非常美好的感觉,所以,我一眼就相中了。我对媒人说,行啊,这个女孩儿差不多。媒人说,差不多就行。然后,他就到对面去了。

  

  我看到他走到了一个中年妇女的面前,跟那个妇女聊了起来。我想,她应该就是女方的妈妈了。两人聊了几句以后,女方的妈妈忽然微笑着朝这边看了看,我顿时感到非常的不自然,好像自己忽然变成了动物园里的动物一样。还好,媒人很快就过来了。他说,女方的妈妈也觉得你差不多,现在咱们就到她家里去吧。我说,行啊。于是,我就骑上摩托车,带着媒人向女方的家里骑去了。

  

  《只差一点点》(第一章结束)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只差一点点  点点  点点词条  只差一点点词条  
小说小小说

 假想情敌

   她俩是初中同学,一个是班花,一个是学霸,关系不咸不淡。中学女生有的早熟,早熟的女生多半会对异性产生朦胧的感觉,再是一步就叫初恋;有的女生晚熟,像个毛孩子,...(展开)

小说

 奈何桥前闲聊(二十五、说唐诗)

 我还受日本学者启发,写过文章。  日本学者认为“中国最上乘的文学史上是由传统上被士大夫官僚知识分子支撑着”,是种“官本体文学”。我重翻中国文学史,真的发现中国...(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