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起早卖菜逢好人,感谢姨家诉真情
紧接着开始铲地了,今年雨水较频,草长得很旺,铲了一遍,下了雨后,没几天,又长出来了,夏日骄阳似火,天气突然变了,乌云翻滚,顷刻下起大雨,伴着耀眼的闪电,继而轰隆巨响,惊雷炸开,雨水像瓢泼一样倾泻下来,瞬间地面上汇聚成了无数小水洼,下了一阵了停了,地上的水,有的渗入了地下,有的汇入小溪,融入江河,奔向海洋。
由于雨水充沛,日间高温,夜晚温度又慢慢降下,植物生长茂盛,如疯了一样,真是绿红艳,芳菲胜景。
青蛙在夏日的夜晚,叫的更卖力了,仿佛告诉同伴们,现在虫子最多了,加油啊,多吃点,抓上肥膘好过冬,到秋后虫子就没了。
燕子夫妇更忙了,嘴里含的满满的,有五六条虫子,飞回家里,孩子顿时大叫,妈妈快给我,我都饿死了,一个个张着和脑袋差不多大的嘴,等着妈妈喂。
夜晚繁星闪闪,陪着安静如羞涩的美丽少女似的月儿,把清澈的光辉撒向大地。一切植物都将孕育丰硕的果实了,在宁静的晚上,在玉米地能清楚的听到清晰的拔节的声音。
秋天将到,玉米穗挣脱了母亲的怀抱,穿着厚厚的翠绿色的外衣,里面长满了金子似的玉米粒,高兴地和小伙伴亲吻,稻谷压弯了腰,沉甸甸穗又大又长,浮出淡淡的金黄色,充满了丰收的希望。
土豆白色的小花,黄色而凸出的沾满花粉的花蕊都已蔫了,干枯了,拔起一棵秧来,下面结了四个土豆,大的如鹅蛋,极为开心,我挖了十几棵,就小半筐了,新土豆很好吃,能当饭。
吃过了午饭,下午又挖了四十多斤,次日早上,趁天还没有天亮,挑着到了城里,去卖了,看时间还早,就到双桥的书摊那里逛逛,那摆满了连环画,小人书,各种各样很全,我在箱子里看到初中高中的语文课本,又脏又破,当废纸收来的,还有残破的诗经,唐诗一百首,宋词三百首,那老爷说一块就都拿走,也没有人看,我高兴地儿交了钱当宝贝一样拿回了家,下午又挖土豆,继续卖,晚上拼命地学习初中语文,每天半个晚上就学完三节课,都弄明白后,特别生字不懂得词,都记下来,写一遍记得踏实。有时间就多读史书,其中记载了大量的各朝代的兴亡更替,各民族的各种思想文化、政治、军事、经济等概况。知古今,以史为鉴。
唐诗、宋词那种理性和感性的美,影响至今。浪漫、豪放、婉约、现实、风景无限,让人如痴如醉。这两座丰碑,光芒万丈,使我着迷。语言词汇越来越多。尝试着开始写一些诗词,尽管言粗词浅,必定有一定的收获。没有坚实的文学基础,学什么都不容易。
由于长期的坚持不懈约束自己,鞭策自己,积累了一定的文学基础,为以后学医铺好了路。
在学习四书时对《大学之道,在明明德》苦思良久、方悟得学而知道。道是:自然界万物的本源。一切事物的发展、运行的规律。法则,大道无形、无处不在、是思想意识形态领域的感知,为广义之道。狭义之道:是道理、道路、方向、方法、技能、过程。是:人们客观需要而去做事的行为,顺应、遵从自然发展的规律。是具体的道的实际体现。能感知能看到。能充分了解道的理念,是素养、品行、品质。理:是自然界事物中道的分支,是一切事物遵循的法则。合乎法则长期永存。明(前明字):阐明、发扬。明(后明字):悟透、豁然开朗、清清楚楚。儒家所说的道是中庸之道,中者不偏不倚是原则。庸是实践,知行合一之义。昭示了人生应当怎么做。确定目标,立下志向,心静不乱,思考周到,坚持不懈,有始有终。知乎本来分歧缓急,接触事物,认识研究,彻底弄明白事物表理因由,获得了认知,在不断的学习,学会尊重他人,体谅他人,帮助他人,面对磨难,认识自己,鼓足勇气,建立信心,坚定意志完善自己,积善德、行孝悌、多慈爱、守诚信。具有光明正大的品德。
土豆大丰收,卖到第六次时,给老姨家留了十斤送去了,老姨和我妈是亲表姐妹,比我妈小两岁,老姨热情爽快,直性善良,和我妈很谈得来,老姨看到我很高兴,问长问短,说着说着就说到了我妈,姨说:“在你三岁时三月份,服装社招工,我就让你四姨稍信,让你妈来,第二天,你妈就抱着你来了,我让你妈离婚,,搬到城里来上班,再找一家,免得成分不好受管制,住了一晚,说了一晚,你妈就因为有你,看瘦小,身体不好,将来干不了重活,怕你受罪。”感慨万千,我问老姨:“晚上天热睡不着,妈拿衣服给我扇风,赶蚊子,妈说小时候被姥爷给卖了,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呀?”
“这个是说来话长,早在四二年,你姥爷家在辽宁岫岩县,生活不下去了,就搬来珠河桦树甸子,那儿有老乡。租了两晌地,都春天了没有种子,农具、牲口、怎么种地,就急着将你妈嫁出去,多要些彩礼,好种上地,维持生活,找我的父亲,就是你的二姨姥爷,听说城西有个老宋家,这很好,有房有地,有车有牛,有个小伙子没成亲,就这样介绍给你父亲,谁知道你父亲傻里傻气的”,说到这,姨就“哎了”一声
“当时要是离了就好了,可是你妈为了就是不离,把命搭上了。你妈很聪明,活计好,做什么都很有模有样,比我强多了,到服装社上班,肯定会很好。”
老姨原先也住我们村,丈夫叫董富有,他父亲时董凤礼,大地主,挺精明的,土改前就搬跑了,我姨也和其丈夫感情不和,他吃喝嫖赌,还经常打骂姨,在表姐六个月时,就离了婚,就到了城里,住在其父和哥嫂家里,嫂子贤惠,对他很关心,大姐家业紧挨着,两下住,正赶上服装社招工,老姨聪明伶俐,一去就选上了,姨干的很好,做出的服装质量好,从不出差错,后来和服装社的裁剪师傅结合了,姨夫姓谭,有两个儿子,妻子病故,常看两儿子,很辛苦,他人很好,态度和蔼,心地善良,很体贴人,组成新家后,对姨很好,有商有量,相互扶持,关心,姨对那两个男孩也是挺好的,穿得暖,吃得饱,收拾的干净利索,后来他俩高中毕业,正赶上文革,就没有上大学,他们头脑聪明,尤其老二谭军,学习非常好,物理更是优秀,自己能组装收音机等,对电器很精通,没有上大学太可惜了。都就了业,成了家搬出另过了,还是来往亲密,姨的继母做的很出色,大家都很赞成,我更是敬佩。
坐了挺长时间老姨也说了很多的话,就起身告辞,对老姨说,该回去了,还有十多里路呢,姨给我拿了五个馒头,让我给四姨家捎一件衣服,是给表姐张桂珍做的,四姨和我母亲同岁,身体胖,走路和干活都慢慢的,为人和善,心眼好,从不与人交恶。
四姨身体多病,经常心慌头晕,四姨夫大高个,长方形脸,声音洪亮,行事爽快,有文化,能写会算,当过多年大队会计,刚正不阿,表妹与我同岁,小几个月,也是身高体壮,相貌端正,活泼大方,比我长得高一些,读完中学后,不喜欢又脏又累的农村生活,就在城里到老姨的服装社上班。
天将黑时我回到村里,先到了四姨家,拿出衣服给了四姨,四姨很高兴,还谢了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