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又称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等,节期在仲春与暮春之交。清明节源自上古时代的祖先信仰与春祭礼俗,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自然节气点,也是传统节日。扫墓祭祖与踏青郊游是清明节的两大礼俗主题,这两大传统礼俗主题在中国自古传承,至今不辍。
来者复为谁,空悲昔人有|清明 · 古诗词赏析
本期作者:青谷/全浩/幽月青痕/白岚/师兄也
《百字令》(彭城经汉高祖庙作)
清代:朱彝尊
歌风亭长,剩三楹遗庙,断垣摧栋。
芒砀云霾销已尽,惟见马头山拥。
逐鹿人亡,斩蛇沟冷,一片闲丘垅。
彩幡斜挂,绿杨丝里飘动。
赢得割据群雄,六朝五季,各自夸龙种。
魂魄千秋还此地,人彘野鸡谁共?
社古枌榆,村遥巫觋,孰管神迎送?
行人凭吊,看来终胜刘仲。
赏析:青谷
清明最忆是故人。百年前一个词坛领袖,忆到了千年前一个更高的国家领袖。细读后觉得,它就是一部史诗级的人物传记。如拍成电影,够得上获个最佳原创脚本奖。
《百字令》收录在朱彝尊80岁完成的80卷《曝书亭集》第26卷下,现已无法考证他哪年去徐州(彭城)凭吊刘邦庙后写的了。可以确认的时间是清明,有“彩幡斜挂,绿杨丝里飘动”,那是与“借问酒家何处有”相似的场景。惜!凄凉在人亡沟冷一片丘垅上。
作者“天然高迈,精金百炼”又见多识广,所以,写来恰如为他《曝书亭集》作序的潘耒所论:“蕴蓄闳深,搜罗繁富,析理论事,考古证今,元元本本,精详确当”。
从凭吊遗迹撩开记忆大幕,对曾经叱咤风云、不可一世的开国君主的生前身后事,字字有考据,句句含深意,进行了削肤见根的深入刻画与审视。
开头十三字“歌风亭长,剩三楹遗庙,断垣摧栋”,写刘邦起兵曾当泗水亭长,登基后回故里唱过《大风歌》,到今日只剩三间墙倒梁断的破庙,传奇般的勾勒对比,寓揶揄而不直露,大开大合,重彩绘染,足以引人思索与回味。
“魂魄千秋还此地,人彘野鸡谁共?” 当显赫一时的君主回到千秋“龙种”地,是被叫做“人彘”的戚夫人还是原配夫人吕雉(雉,野鸡),在离祖庙那么远的枌榆旧村负责迎神和送神呢?身前显赫、残忍与死后凄惨、冷清,凿凿历史,证明了富贵显赫并不决定一切,而不过是过眼烟云。然而,我们从历史教训中唯一吸取的教训,是不吸取历史教训。瞧吧,“看来终胜刘仲”,刘邦是家中老三,父亲早年说,老二刘仲会给家里挣钱,刘邦不如他。等刘邦做了皇帝,为老父置酒祝寿时,他便洋洋得意说:“今某之业所就孰与仲多?”是不是作者向我们暗示了历史仍是个封闭的环?今日刘邦故里,他看到老城中心投资百万,占地约1.6公顷,建有花坛、喷泉和大块绿地分隔的刘邦广场,底座4米、高5米的花岗岩雕像巍峩屹立,称是为广大市民提供的休闲广场。眼下到此踏青的人不少。
《孟城坳》
唐代:王维
新家孟城口,古木馀衰柳。
来者复为谁,空悲昔人有。
《让更多生命跳出宿命的圈》
赏析:全浩
人总是把自己的生命分成两段,好像Vilhelm Hammershoi 的画,小面积的入窗阳光或烛光,以及大面积的灰色,前者似生,后者如死。于是我们常会害怕,害怕生存的苦楚艰难像清明的雨水久不停息。To Be or Not to Be,都是艰辛的存在。
我静坐时冒出一些比喻:李白像一把剑、李商隐是一只头饰、杜甫是一只磨盘,而王维是一缕香。王维退出了大量“隐士”、网红打卡的胜地:终南山,去蓝田的“辋川别业”,初至山谷,有一旧城曰孟城。王维在荒凉的古城口,遇到一棵老柳树,对视之间,可能他想到深山月光、独坐幽篁里的长啸,空悲之音在心中涌起,好像比烟花还寂寞的杜普蕾的提琴声。柳树,总是弱不经风的样子,也像人类天然脆弱的自我存在。那棵柳树彼时成为他灵魂的一种显化,也是万千亡灵的合声,张口问王维:“你是为谁呢?我见过太多人的生离死别。后人之悲你,亦将如你之悲昔人。”这感触与酒后兰亭的王羲之何其相通!
前几天我做了一个梦。梦到我老家的人又搬回到最初居住的那栋楼。我回去探亲,在家门口遇到一群正跑进来的孩子,一个男孩也是要进我家。我和他说,我是来找我奶奶。我是遇见了未来,还是过去?这个男孩是我的后人还是我自己?据说:“2019年的3月30日,凉山森林火灾27名消防员和4名村民牺牲,今年同一天同一个地方,又是森林火灾,18名救火队员和1名向导牺牲。”我们人类的命运,似乎总在一个圈里循环。我们如果不能觉知到人心中的傲慢与偏见、贪婪与懒惰、自私与暴力,那么从王维那个年代的问题还是存在于今世,心灵的病毒将长期与人共存。在为近日来许多的不幸而悲痛过后,我认同比尔盖茨的发言,“而我仍然是一个坚定的乐观主义者。无论是气候变化、生态危机,还是疟疾、结核病这样的传染病,甚至是癌症,我们都可以通过合作和创新来应对挑战。”我们今人要和古人的灵魂联合,中国人要和外国人联合,在这样十字纵横的联结中,让更多生命跳出宿命的圈。我看王维总体是超脱的,他的选择并不寂寞;彼此相爱的生命并不会落空。
《苏堤清明即事》
宋代:吴惟信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
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
《又见清明》
赏析:幽月青痕
清明时节有着人间别样的春天,桃树、杏树、梨树,花开枝头让久违的俏丽缤纷丰盈着喜欢春天的眼睛,随即也便从心底绽放,带着甜甜的蜜,带着淡淡的香,你能看到也能够闻到,和着对时光的欢喜。
清明时节里会有哀伤那是对逝去生命致以最崇高的礼赞,礼赞生命的来之不易及一生的鞠躬尽瘁,这份礼赞是生生不息的,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始终萦绕着不落的星辉,那是不会消散的呼唤。
清明时节郊外踏青是除了祭拜缅怀之外又一项令人欢喜的活动,若能邀上三五好友去往郊外,赏花看柳,掸去身心沾染的尘埃,在那一刻让自己融进大自然壮丽清新的怀抱,就会发现所寻找的美好从未远去,而“忙碌”似乎是许多人能够找出的最好的借口。
清明时节也是人间四月天,四月天也是花草树木吐故纳新,欣欣向荣的季节,而在最美好的四月天里想念一个人或者有美妙不可言说的欢乐,即便清明时节微风细雨吹散枝头的拥抱也是美的优雅。
附录宋代陆文圭的《清明》与吴惟信《苏堤清明即事》的唱和,以诗相会。
《清明》
宋:陆文圭
花闻花落总无情,赢得诗人百感生。
今日东兰看梨雪,坡仙去后岁清明。
《清明即事》
唐代:孟浩然
帝里重清明,人心自愁思。
车声上路合,柳色东城翠。
花落草齐生,莺飞蝶双戏。
空堂坐相忆,酌茗聊代醉。
《能停止多好》
赏析:白岚
诗中:“当马车在路上繁杂的响起,而我一人坐在空空的堂屋里回忆往昔。”动与静对比得如此强烈,声音多与少的问题,在诗中一目了然,一处静来一处就闹腾。回想起这四处安静的两个多月,突然快到清明愁思时,人们却肆意欢闹起来。
病毒一走,大解放,坐月子里的男人们,纷纷扬扬去向他们工作的生命线。女人们花枝招展,好像花开草长,鸟儿飞蝴蝶成双对似的不再穿着睡衣窝在家中……这大好的春天,还聊什么清明?
可这个清明却异常的沉重,比起迈过一个大灾难的幸福,逝去的生命却无法弥补一个春天的感伤,也许真有人只在家中孤独一人,把茶当酒自己喝着自己聊着了……事实一点也不夸张。
前几天看一个意大利男子发的视频,棺木一排一排的摆放,他说他们村里几乎一代人,老年人们那一代人都去世了。没有什么政治对立的立场,夸大的事实,悲剧真的还没有停止。愿神垂怜!
《宿新市徐公店·其二》
宋代: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新绿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菜花与初夏》
赏析:师兄也
《宿新市徐公店》是杨万里在清明时候写的组诗,这里选其二。清明踏青,野外初夏之意更浓了。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新绿未成阴”,篱落疏疏,说的是扎篱笆的材料之间的空隙很大,疏疏落落的,站在篱笆旁边,心情都仿佛得到了舒展。眼前是一条小路,路边草类已经很丰富了,碧油油的,看着很喜眼。树头嫩绿小叶也撑开了小臂膀,远望去一片黄绿色的,风一吹,叶间就起了涛声。我一直认为,这样的涛声便是初夏的了。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清明时候,最灿烂的风景便是漫山遍野的油菜花了。黄灿灿的,一块连着一块,或倒映在河水中成镜像,或与绯红的桃花相伴,或与细柳互动,美得如痴如醉。在杨万里面前便是一大片油菜。黄蝶也出来了。后有儿童追着,蝶慌慌乱乱就飞到了油菜花田里了。明媚的阳光、黄的花,黄色的蝶,融为一体,难分彼此。这是一个充满童趣的画面。
杨万里这首诗,很有名,很能彰显“诚斋体”的魅力,诗句清新自然,没有刻意的雕琢,篱笆、新绿、黄蝶、儿童、菜花,这些谁见不到呢?我们一些这样的场景,便是流水账。但是在杨万里的组合中,这些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意象,就变成了优美的诗。读杨万里的诗,总有一种钦佩:他有化腐朽为神奇的能力,平淡如水的东西,他都能写出诗意来。句子是浅显的,但是诗意是盎然的,足见功力呀!
内文摄影:如故
本期编辑|如故
采编|幽月青痕、白岚
【摄影与诗歌】 作者原创授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