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记·学记》里有句话,就是“道(道同导)而弗牵则和”,就是说开导孩子,而不是牵着孩子的鼻子走,这是一种教育教学的态度。如果用气势压倒孩子,孩子的心里不服气,表面上听话了,心里却又怨恨,强制压制只能暂时的,不能构建和谐的班级环境,不能和美育人。因此,教育教学中,多引之,导之,而非压之,牵之。
一、道而弗牵则和的核心原则
仁爱是道而弗牵则和的核心原则,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一个好的教师意味着什么?首先意味着他是这样的人:他热爱孩子,感到跟孩子交往是一种乐趣,相信每一个孩子都能成为一个好人,善于跟他们交朋友,关心孩子的快乐与悲伤,了解孩子的心灵,时刻都不忘自己也曾是个孩子。”这样才能赢得学生的信任与尊敬。
理解,尊重,不体罚,是道而弗牵则和的基本原则。
1.理解孩子
我们要学会倾听,走进小孩的内心世界,让他把心门打开,爱他,首先要懂他。一个小孩接二连三欠作业,是个人原因还是家庭原因,一个小孩爱打小报告是好表现,还是自我价值正在构建。意大利教育家玛丽亚·蒙特梭利也认为:孩子喜欢告状或打小报告,是因为他们所处的年龄阶段正在确立对错观念。尤其是一、二年级的小学生,他们正处于是非观念养成的关键期,期望把自己不能判断的事情告诉老师或家长,来获知到底是对是错。学生反映的鸡毛蒜皮、无关要紧的事情的背后,学生内心正努力地建构着一个庞大的价值体系工程。
爱他,首先要懂他,例如:一个小孩一大早来到学校问老师,自己是从哪里来的呢?你该怎样回答(垃圾堆捡来的,你妈妈生的,天使派来的)?这位老师是这样处理的:首先是蹲下,抚摸着小孩的头,然后温和地说:宝贝,为什么要这么问呢?小孩说:小米说他是从湖南来的,小明说他是从江西来的,可我不知道我从哪里来的?在问题面前,我们要听孩子们说,让他把心门打开,这样老师就能看到他的五脏六腑,就像照了个X光,否则,我们和学生处在不同时空,就很难知道学生所思所想。因此,爱他,必须懂他,不能一开口,教育架势就出来了。
2.尊重孩子
爱默森说:“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学生。”蹲下身子,放下高高在上的架子,多站在学生的立场上想一想,充分尊重学生人格,学生也有自尊,学生虽小,但冷暖自知。
3.不体罚
教育者要把教育关怀指向每一个孩子,为师者大都希望学生们品学兼优,这样教学既轻松又有成就感。可现实中,我们所带的班级中总会有一些不遵守纪律、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让我们倍感头痛,面对这些“学困生”、“后进生”,我们更加要满怀仁爱之心,加以辅导和教育,不是随便用教棍体罚学生。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对学生永远都不能动粗,遇到问题必须有颗平和的心态,要管控好自己的情绪。
学生犯错是很正常的,我们可以适当地惩戒,但不要体罚,教育惩戒和体罚是不同的。著名教育家马卡连科所说:“确定整个惩戒制度的基本原则,就是要尽可能多地尊重一个学生,也要尽可能多的要求他。”我们可以用集体的制度,如班规等来约束他,我理解的教育惩戒是指对不良行为的一种强制性纠正,这可以体现在精神上,如扣操行分或纪律处分,还可以体现在行为上,罚扫地或适度罚抄课文。总之,教育不能没有惩戒,但惩戒不是体罚,而且我们提倡的教育惩戒,应该充分体现现代民主精神。有人说,教育有时也是一场单恋,我本将心照明月,怎奈明月照沟渠,我又想起了网络上这样一句话:学生虐我千百遍,我待学生如初恋。但我们的孩子也是有血有肉的,也是有情有义,老师对其一而再,再而三的关心、鼓励和引导,我想学生或多或少地受到教育和感化。根据“弹簧原理”,老师用爱心和耐心,长期地不断地向同一方向牵拉的时候,就一定能起到有效的助长效果。
为人师者,范也,教师的人格魅力、宽容博爱,以及渊博的知识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对学生的发展起着示范及引领的作用。如果我们教师动不动发脾气或打学生,学生也学会发脾气或打他人,会让暴力的受害者效仿暴力,会让被体罚者继续体罚下一代。因此,我们要用爱的教育代替体罚教育,让孩子们的心中充满阳光,而不是留下被体罚、被羞辱、被伤害的阴影。俗话说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那我们就不能让孩子的心里弥漫阴霾,这样我们的班级才和谐,师生关系才更加地融洽。
三、道而弗牵则和的基本策略
1.赏识教育
用爱心、耐心、责任心,传道授业解惑,用爱心耐心责任心,浇灌每一朵花,每一个学生正如花园里的花,只是他们的花期有早有晚,心中有爱,就会被发现,没有哪一朵花不美丽,没有哪一个孩子不可爱。特别是对于调皮的学生或后进生,不能武断地惩罚或加标签,同样要看到他们的闪光点,他们毕竟是未成年人,学生调皮、犯错是很正常的,我们要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更何况是正在成长的学生呢?平时大人都喜欢别人的表扬和夸奖,更何况小孩呢?
陶行知奖学生糖果的故事值得我们学习。陶行知先生当校长的时候,有一天看到一位男生用石头砸同学,便将其制止并叫他到校长办公室去。当陶校长回到办公室时,男孩已经等在那里了。陶行知掏出一颗糖给这位同学说道:“这是奖励你的,因为你比我先到办公室。”接着,他又掏出一颗糖说:“这也是给你的,我不让你打同学,你立即住手了,说明你尊重我。”男孩将信将疑地接过第二颗糖,陶先生又说道:“据我了解,你打同学是因为他欺负女生,说明你很有正义感,我再奖励你一颗糖。”这时,男孩感动得哭了,说道:“校长,我错了,同学再不对,我也不能采取这种方式。”陶先生于是又掏出一颗糖说道:“你已认错了,我再奖励你一块。我的糖发完了,我们的谈话也结束了。”这就是伟大的教育,润物无声,怀着欣赏,充满爱心。陶行知对孩子的评价注重结果,更注重过程,打人这样的结果是应该受到批评的,但小男孩遵守约定、敢于担当、勇于认错、有正义感,难道这些优良的品质不应该用糖来奖励吗?甜蜜的教育就是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并设法让孩子知道,与此同时让他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而不是不留情面地给他指出来,教育的真正要义是立人树人,尊重人的生命价值,尊重人的独特体验,尊重人的多样性,在此基础上,完成孩子健康个性、健全人格的培养。
说理教育都是外在的东西,调动自我才是根本。老师苦口婆心告诉学生: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为什么对?为什么错?如果学生听不进去,就是白费功夫。因此,我们平时多用大拇指表扬,少用食指批评,用平和的心态对待后进生犯错。曾经看过这样一段话,同时也道出了我的心声:后进生,象大风吹歪了的幼苗,只能精心地把他扶正,不能简单地用脚一踢。“一踢”,可能把他连根拔掉,成为枯草;“一扶”,则能慢慢生长而成为青枝绿叶,开花结果。后进生更需要我们用爱的春雨,去滋润他们的心田,爱的雨露不断轻洒是会产生“南风效应”的。
2.正面管教
正面管教的教育理念是和善而坚定,控制好自己的情绪,非暴力沟通。“道而弗牵则和”,心存大爱天地宽,面对学生,我们的心中就只有学生,应视为己出。有一次,一位语文老师请假,我给其代课,语文课上了十多分钟了,一个学生桌子上还是放着一本数学书,我悄悄走近,同时指了指我的语文课本,然后他懒洋洋地拿出语文书,于是我帮他翻到上课的页数,指了指要学的地方。没过几分钟,他又开始玩文具盒,我看到后首先用目光善意地提示他,他有所收敛,可没过几分钟,他拿着笔在书上插图上乱涂乱画,我发现后,轻轻地点了下桌子,提示他用心听课。下课后,我特意抽出时间和他聊家常,从而慢慢地拉近和他的距离,下午上他班语文课的时候,发现这个学生上课认真多了。在这里我想说的是,对于这些不遵守课堂纪律的学生,我们要多关注、鼓励,多引导。同时,不要在课堂上厉声呵斥,不要拍桌子吓到学生,不要拿出班规就是罚,少点名批评,多目光鼓励,多点人性关爱,最好悄悄走近,加以提示,以示老师对他的关心。因此,永不放弃地关心和鼓励,同时用情感去感化他,用道理去说服他,用行动去帮助他,从而促使他主动地改正错误,让他们在教育之细微处,体察到老师的一片苦心,感受到老师的一腔真情。这样,那些不遵守纪律的学生就会越来越少,优生就会越来越多。
3.“优先驱动”
适当的时候,让后进生优先发言,树立小孩的自信,让小孩找到自己存在在的价值。上课的时候,多寄予关注,课堂中总要想到他们,提问中要把简单问题让他们回答,让他们也有表现的机会,而不是将他们放在被遗忘的角落里,无人问津。注重培养“后进生”的心理优势,让他们感到自己在班级的重要性,例如:把他们的座位靠前,作业降低一点要求,背书要求背两段的,他们背一段即可,让他们找到自信。一旦发现他们的长处,立即给予表扬和鼓励。
对于有“多动症”的学生,我们可以引导他们“动”向学习方面,下课喜欢跑来跑去,不如让他们帮老师发发作业,清点作业本,让他们有事可做,这样一来,下课就不会乱跑。我班有个学生,上课坐不住,东搞下西摸下,或踢前面同学的凳子,或拿同桌的笔玩玩,下课惹是生非,很让人头疼。但他有个优点就是,学校的每个部门他都很熟,于是封他为我的小秘书,帮我做些事情,他很乐意。譬如下课后去抱作业发作业,同学校卡掉了,早餐卡丢了,他帮忙去财务室补办,同学要买校服、班级缺粉笔,他帮忙去总务处办理,下课后去图书馆整理图书等。当了个小官,下课不乱跑了,虽然上课还有些好动,但至少比以前好多了。
4.家校联动
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后进生在进步的过程中,出现的不稳定,是合乎规律的正常现象。在前进中反复,在反复中前进,是后进生在转化期间的运动转迹。对此,在教育后进生的过程中,我们要有足够的思想准备,做到宽严相济,持之以恒,耐心细致地做好他们的教育工作。要用好我们的班规和《中小学生守则》,以制度约束,促进其行为习惯的转变。同时多与家长沟通,及时反馈小孩的进步,也让家长一起来表扬小孩,加大教育的合力。因此,在后进生的转化过程中,我们要有针对性地解决存在的问题,加大家校教育的力度。正如小孩在爬坡,老师在前面拉,家长在后面推,这样爬坡就容易许多。
“道而弗牵则和”,耐心开导,细心引导,用心教导,需要我们倾注更多的爱心和更多的宽容,多吹不寒的杨柳风,多洒润物的及时雨。这样,教育的行为会更柔和,教育的温度会更暖和;这样,教育的百果园才会结出累累硕果。
【作者简介】:尹华同,广东省青工作协会员,海月学校小学部语文组教研组长,从教十五年,爱好文学,在《云南日报》《邵阳晚报》《教育周报》《素质教育》《时代教育》《东莞教育》等刊物发表文章多篇。
学校地址:广东东莞厚街海月学校(厚街新塘三路3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