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礼仪—家庭教育不可缺失的一环

礼仪——家庭教育不可缺失的一环

改革开放的发展使得城乡人口的流动性越来越大,不同层次的人们相互交流合作的机会越来越多,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活动的需要,每个人除了要提高竞争能力之外,个人的生活修养和文明素质就显得十分重要,因此学好和做好个人礼仪很有必要;随着国家对外开放的扩大,国际社会的交流合作越来越多,大量的外国人来到中国生活工作,他们要了解中国认识中国,中国人的形象和表现也就越来越重要,还有中国人走出国门,展示优良素质和美好形象也是非常必要,因此学好和做好个人礼仪意义重大。中国是有着五千年文明历史的国家,又有号称礼仪之邦的美誉。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认真努力地做好个人的礼节仪表,才能更好地向世界展示中国人的良好风貌。我认为以下几个方面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尽力做好并教育好孩子们做到的。

早上起床要问好,晚上睡觉问候到,进出家门都禀报,尊重长辈讲礼貌。问候讲究前和后,小辈应当礼先到,若遇对方礼未到,以身示范言传教。

古人有“晨则省,昏则定、出必告,反必面”之说,意思就是说早晨起来要向父母问安,晚上要侍候父母睡下,出门时给父母打个招呼,回到家向父母禀报。这些礼节曾经被说成是封建礼教,长时间不予宣传推广,其实这是错误的。对于古人提倡的一些礼节我们要吸取其积极有用的一面,要结合当今社会实际情况赋予新的精神內涵,大力倡导和推广是有很大的进步和现实意义的。

每天早上起来看见父母亲问声好,这是对父母的尊重,也是在新的一天开始时向父母的祝福;晚上睡觉之前和父母打个招呼,道声晚安,表示一天的生活结束和祈求吉祥平安;出门前和回到家后,给父母打声招呼,让父母知道自已的行踪,避免他们为我们挂记、操心。这些礼节都是我们都应当做到的,而且做起来并不难。但是,我发现有许多的家庭,特别是年轻人起床后看见父母不问好也不打招呼,就好像彼此之间互不相识一样。问其原因,有的说不习惯,也有的说自己经常起得很晚,觉得不便再说早安问候之类的话了,这些行为和理由都是不对的,都是没有礼貌的表现。

早晨我们起床后,一看到父母亲,就要对父母致以问候,我们可以说爸爸早!妈妈早!或者说爸爸好!妈妈好!如果认为时间不恰当,我们就单说爸爸好!妈妈好!也可以用喊一声爸爸、妈妈表示问候。总之不管在什么时间,只要是我们在当天第一次看见父母,我们都要向父母打招呼,喊声爸爸、妈妈表示尊重和问候。

对待家中的其他的长辈或同辈,我们早晨起来也是要同样以礼对待,礼节上是年纪小的首先向年纪长的问候,这才是有礼有节。如果你让年长的对你先打招呼,那你就是失礼了。某某住姨妈家,早上起来见了长辈都能一一问好,但是在见了年纪相仿的表哥表姐却无言以对,到是表哥表姐先向他说早上好。这时他即便是向表哥表姐回礼问好,但也是在礼节上失了分。


礼节上应该是小辈先向长辈问候,但有时候我们会碰到一些年纪比我们轻但又不懂得礼貌的人,这时候我们可以主动地向对方问早问好,或者说:你起来啦?昨晚你睡得香吗?作了什么好梦呀?你今天的精神很好啊等,主动用一些轻松诙谐的话语打破尴尬和沉寂,这也是一种启示和教育对方要学会和人打招呼懂得礼节的方法,而决不能傲慢地以大自居不向对方打招呼,如果这样做的话,那么你也就犯了同样没有礼貌的错误。

晚上父母要睡觉了,我们向父母道声晚安,晚上好!祝他们做个好梦。如果我们先于父母去睡觉,我们也要向父母打招呼,告诉父母我们先去睡觉了,让父母也早些休息。

平时我们上下班以及进出门的时候都应该向父母做到:出门辞行,回家告之。有时我们向父母打招呼时,因某种原因和场合只能见到父亲或者是母亲一方,那么我们可以请见到的一方向另一方代为转告致礼问候。总之我们既要做到有礼有节,又不克板教条拘泥于形式。

吃喝礼节不能少,注意事项要记牢,相互关照最要紧,形象文明修养好

生活中我们经常是多人共处一桌吃食的,而且中国人还没有分餐制的习惯,大家围坐一起共享佳肴。这时如果我们都是只顾自己的感受和欲望吃喝,那就一定会出现场面尴尬不和谐的气氛,所以在吃食的时候也是一定要注意礼节的。下面我讲几点平时我们在就餐的时候必须经常要注意做到的礼节

在家就餐时首先要让老人、父母长辈先行就座;在外应该优先安排领导、上司、长者、女士就座。开始用餐时请老人、父母等先行动筷子吃食,然后我们才开始动筷。吃食时要注意自己的形象雅观,譬如夹菜时不能用搜索的眼光、不要站起来夹菜、不能专拣好吃的菜、不能在菜碗中不停地翻动拣菜;就餐时要注意不要把餐具碰得乒乓作响,不要使桌椅板凳发出巨大声响,也要注意自己的动作不要过大影响到别人;在使用瓢匙时要把筷子放下,不要筷子、瓢匙一把抓着一起用;夹菜时要牢,防止中途脱落,夹食有汤汁的食物,要用餐具托接防止汤汁到处洒滴;不要用筷子、汤匙敲打饭碗盘碟等;吃食和喝汤时不要发出声响,特别是难听的咂嘴声和吮吸声;自己先行就餐完毕应向仍然在用餐的人打招呼请别人慢用。

以上都是我们在就餐时主要注意遵守的一些礼节,此外还有走路的时候不要吃东西。古有“行不食”的说法,指的是吃饭时不要端着碗到处跑,因为只有要饭的乞丐才会边走边吃。当然现在有不少上班族为了赶时间一边走着一边吃着早点,还有的消遥族逛街喜欢买些零食边走边吃,这些现象大家都习以为常,并不认为不好。但是我认为走路的时候最好不要吃东西,因为走路吃东西一来不卫生(脏手、滴液、掉渣不可避免)二来有害健康(一心几用,呛着、噎着时有可能),三来形象还是欠佳……。总之走路时吃东西弊大于利。上班时间紧,提前作些准备;逛街吃零食,找个地方坐下来品尝,这样就比较文明萧洒。

在实际生活中还会有许多其它的情况出现,譬如在家庭中因各个人的作息时间的不同,上班族为了赶时间必须提前吃饭,这就不可能遵守大家一道用餐的礼节。这些在生活中因实际情况的需要,而进行某些变通的行为并不违反礼节,就好像一个病人躺在床上吃东西谁也不会认为他是不文明的表现,这都属于事出有因,情有所缘。此外我们在写字楼在工地用餐,某些礼节的精简也是必然的,但是不管在什么地方用餐,尊老爱幼、相互照顾、讲究公德等操守是不变的,只要我们做好吃食的礼节,养成了礼貌用餐的习惯,那么我们无论在何时何地用餐进食,都能表现出一个既有文明又有修养的君子形像。

坐姿端正形象好,让坐展现新风貌,谨慎对号入座位,胡乱就坐惹烦恼     。

坐在个人的生活环境中,在没有外人的情况之下,在亲密朋友之间,一般是以讲究舒适为主,这时坐可以放松、随意,不拘泥任何形式,可是一旦们在大庭广众、公共场所之中的时候,我们就要注意自己的形象行为,遵守礼仪了。平时我们在饭店,在城市广场,在车站,尤其是在火车站候车室我们都能看到一些坐姿不良行为不端的人,这都严重影响到我们中国人的形象和素质,所以我们要提倡坐的礼仪。

“坐”的礼节很多,首先是要坐端正,尤其是在公共场所大庭广众之间,我们更加要注意自己坐的形象。首先坐时腰要伸直胸脯挺起,给人以一个健康的形象,不要坐不像坐躺不像躺的歪着身子;不要一只脚落地一只脚踏在座椅上或把两只脚都踏在座椅上坐;不要把脚和腿放到别人的座位上影响别人就坐;不要大叉两腿或不停地摇晃两腿,这是一种轻佻的表现;不要坐下来就脱鞋脱袜,更不能扣脚丫,这不仅污染视觉而且会散发出难闻的气味。

在参加会议或讲座之类的活动中不能坐着打瞌睡或睡觉,这是对会议不严肃的态度和对

主讲人的不尊重。曾经有西部某招商局一个副局长因为在会议上睡觉被免去了官职,可见坐得不好其后果是多么的严重,而为了开会打瞌睡丢官也是很不值得的。

在坐的礼节中,让座是我们经常要遇到的。在公交车上我们经常会听到‘请给需要帮助的人让个座’的提示。这种在共公场合给老、弱、孕、病、残者让座不仅是礼节需要,而且是一种公德行为。

在公共场合大家都知道让座,可是在家中我们同样也是要注意经常让座的。在家中大家坐在客厅看电视或进行其它事情,在座位不够的情况下,年轻的应该让座给年长的,男士应该让女士,有客人来访时应该让给客人,决不可不予理睬,也不能因为不是自己的客人而置之不理。此外还有让主座的礼节,在大多数的家庭中,都会有主座和边座之分,一般人家放在客厅中部的长沙发,面前有的放个茶几或迎面摆有电视机的是主座位,而其它的座位就是边座或旁座了。礼节上主座让给长者坐,客人来了让给客人坐。但是在许多的家庭中,往往会有“小皇帝”占着看电视,看见大人或客人来了也不让,这时我们做家长的就要进行教育,决不能漠视放纵,要让他们从小学会懂得敬重老人尊重客人的礼节

坐的礼节学问很多,它不仅仅是要表现出坐的形象姿态要好,要礼貌让座,更重要的是我们要掌握好在一些场合我们该如何坐?坐的位子是否得当?该不该坐?这些学问尤为重要。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坐的位子在许多的场合中,体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涵义,那就是一种对权力的认可或象征。

大家都在电视中经常看到,中央或地方政府机构开会时,官员们的座位都是有着严格规定的,都是按照每个官员的职务大小依次从上到下、从前到后、从中央到旁边的顺序就坐。还有在公司单位开会时,老总和头头都是安排在上座的。这种就坐的格式突破了按年龄大小、主客之分、女士优先、时间前后的就坐模式,强调的就是权力、等级。所以,在实际生活中的许多场合和地方我们都是要参照如此的模式进行就坐的,我们要根据自己的身份定位来选择座位,如果我们不加注意地随意就坐,被人说成不懂礼貌事小,而“犯上压大”从来是不会有好事发生的。

一般在正规的场合和地点,环境条件比较好,座次布局比较直观明显,“对号入座”就比较容易进行,但在日常生活中,往往有些场合和地方我们会碰到难以分清上下、前后、中央和旁边的情况,(像简陋的客厅、上下难分的餐桌等)如果随意就坐就不能很好体现就座人身份地位。在这样的环境地点我们不能马虎,仍然要根据实际情况尽力做好礼仪对待。譬如把朝门的位子(一般来说朝门的位子为上座),或者视野开阔、光线较好、空间较大、座椅较舒适的位子让给领导、老人、客人就坐,而像一些墙角落、过道、位子狭窄的地方留给自己坐,座位不够时,自己就必须站着。当然还会有其它的情况场合我们应该坐哪,该不该坐都得谨慎为之。

行路沉稳立如松,昂首挺胸步从容,扶弱助残多礼让,和谐共进奔成功。

行就是走路。走路时步伐从容,站立端正将会给人一种沉稳健康的感觉;昂首挺胸、气宇轩昂地迈步可以表现出一种朝气蓬勃的精神;轻松自如、姿态随意的行走就显得平常自然。如果走路时弯腰驼背、低头缩颈或拱肩收肚地走路那是很难看的。有一些人走路时腰板伸不直,头又老是低着,特别是到了冬天寒冷季节,身子和头颈都蜷缩了起来,这样走路表现出的是一种暮气和病态的模样。还有的一些年轻人走起路来一摇一摆一肩高一肩低地,似乎要表现漠视一切的样子,其实那模样是很怪异和可笑的。在行的礼节中很重要的一点是礼让。当我们在行路的过程中,遇到狭窄路段或有障碍物的道路时,不要并排行走以免影响他人通行,还要做到礼让通行,要本着残障人士、老人、女士优先的原则,必要时还要对其伸手相助;与人同行时应当做到礼让,同行人有携带份量较重物件时,应主动帮助分担,特别是与年长者同行,应全力帮助长者提携物件;当我们和客人、领导或上司一同行路时,一般来说应该是陪伴尾随、带路领先。也就是说陪伴客人领导走路时,要注意保持稍微有些滞后或者平行的状态,而不应该是处处领先,而在为别人领路时则应该踊跃上前指引。我们在行走时,经常会因碰到熟人、朋友以及有关事务工作的脸系人需要停下脚步对话、攀谈的时候,我们应该注意到不影响到其他人的行走,选择靠边站立或到辟静的地点说话,而不能无视过往行人的交通,旁若无人地站在路上大侃特侃,造成公众的行走不便。

           

语言文明是首要,脏话千万杜绝掉,多用尊称多敬语,个人隐私不侵扰。

言,就是我们平时说话时要注意的礼节。首先使用语言要文明规范,不能污言秽语,讲粗话。说话的声音要适度,声音太小别人难以听清楚,声音太大容易造成误会。就有一个婆媳俩人因说话声音发生误会的事例。婆婆说刚过门的媳妇不尊重自己,总是对她大呼小叫的,而媳妇则说婆婆对她有成见,成天没个好脸色给她。儿子知道后很快地找出了原因。他先让媳妇向婆婆作检讨,承认自己嗓门太大造成了误会,然后向婆婆保证今后在说话时一定注意适度;婆婆了解到媳妇说话原本就声响大,也就消除了误会。从此婆媳俩人冰释前嫌、友好融洽了。说话之中称呼是经常要用的,称呼人不能用喂、欸来代替,对于长辈不能直呼其名子,应称呼其对应的身份。对年长于自己又不很熟悉的人,不能老张老李的喊叫,可以根据对方的年龄段来称呼,譬如老人可称爷爷、奶奶,老大爷、老奶奶、老太太,中年人可称呼大佰、大妈、大叔、大婶、叔叔阿姨。但有一点得注意,称呼年龄小于自己的人,特别是年青的女子需慎重。重庆一位54岁男子赵某向一位20来岁的年轻女子问路,只因称呼了对方为“大姐”,被“大姐”骂为神经病,并挨了一记耳光。此外有些年青的女子也不喜欢被人称之为”小姐”,所以称呼比自己年龄小的人以及年青的女子要注意适当得体,一般来说我们称某先生、某女士、某师傅、某老师等都会为对方所接受。我还经常遇到一些不用任何称呼来问路的人,他们径直走到你的面前发问:某某路怎么走?某单位在哪儿?这是很不礼貌的。此外,使用使役语句要用请字,例如请问、请坐、请小心、请等一等;给旁人造成不便和纷扰或是无意识的给别人添了麻烦时要说对不起、不好意思等表示欠意话语;得到别人的帮助和服务时要说谢谢;在与人交谈时,不要随便打断别人的话语,应当等别人把一段话说完或有间隙的时候再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言论,特别在长者、领导面前更要保持节制,表示谦虚。和人说话,不要随便去问对方的年龄和收入,特别是女性的年龄不能随便询问,还有其它涉及到的个人隐私方面的问题都不能随便询问。

衣着洁净要大方,追求个性也无妨,张扬浪漫看场合,庄重时刻不倜傥。

衣。衣服的穿着要求整洁,不在于衣服的高档华丽。每个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穿着各种款式的衣服,可以追求个性化穿新颖别致的奇装异服,但在某些场所还是得遵守规章制度和习俗惯例。譬如在工厂、学校、企业等部门必须穿厂服、校服、工作衣制服等;在人多拥挤的公共场合不适于穿过分暴露的衣服,参加丧葬会不适于穿着过份光彩艳丽的衣服,而最好穿比较朴素或凝重色彩的衣服。还有在室内家中穿的内衣内裤、睡衣睡裤、拖鞋就不适于穿着它出门满街跑,到处转,更不能穿着它们参加庄重的场合和集会。

    送往迎来有礼貌,礼尚往来要做到,凡事都得讲尺度,皆大欢喜俱欢乐。

送往迎来:迎接客人和送别客人是我们生活中经常遇到的事。一般客人到来,我们要起身迎接;请客人就坐,然后倒茶水接待。有时来客不是找自己的,但由于只有自己在场,我们同样是要热情接待。迎接客人不仅仅局限于在家里迎接客人,必要时必须进行远迎。如在户外、车站以及到机场去迎接。就像国家领导人接待不同身份的外宾,有亲自到机场迎接的,也有在人民大会堂或下榻地迎接的等等。客人离开要起身相送,同样,不同的客人送别的形式有不同,年纪大的要搀扶,尊贵的客人要远送。

礼尚往来:礼尚往来就是有来有往,是你这么对待我,我同样这么对待你。在生活中表现得最多的是送礼。中国人有个习惯,什么生老病死、婚丧嫁娶,亲朋好友们都得送礼。收了礼的人,日后遇到送礼的人也要办以上诸如此类事情的时候,就得进行回礼,而回礼的标准一般都是根据对方之前送礼的价值来回馈的,这就做到了礼尚往来。如果你不回礼,或者是回礼轻了,那么你就是无礼的表现,会受到大家的轻视。所以大家一般都会遵照礼尚往来的习俗行事,而这种作法也应该说是公平合理的。

礼尚往来没有错。可是现今社会有不少人,尤其是年青人追求讲排场,赶时尚,这些人喜欢把操办婚庆喜事的场面搞得十分宏大豪华。他们往往选择高档的酒店,请上众多的客人摆出奢侈的酒宴;他们不惜动用无数的人力,耗费大量钱财。前来参加庆贺的亲朋好友们,也因势而上地不能示弱,掏出的红包礼金沉沉甸甸、慷慨大方。这种好面子过度操办喜事的做法对于庆贺双方都没有好处,都浪费了不少钱财,而对于经济条件差的人简直就是一个负担。像有的一些年轻人不论是在婚前还是婚后,面对不断发生的亲朋好友们喜事,都得一一送礼——还礼,如此沉重的周而复始,真是有苦难言,但又无可奈何。所以我们应当提倡婚庆喜事从简、从俭的作法,规避因铺张浪费,奢侈操办而身陷到沉重的送大礼——礼尚往来的怪圈之中。

礼仪学习要从小,家庭教育不可少,养成文明良好习,父母榜样尤重要。

礼仪首先要从家庭做起,一个在家庭中礼仪表现不好的人,他肯定在社会上也表现不好礼仪。只有在家庭中做好了尊老敬长、遵守礼教,那么他一定能够在社会上成为一个文明礼貌、礼仪优良的人。礼仪一定要从小做起,从懵懂无知的幼儿抓起,这一点很有必要。也许有人会认为让咿呀无知的幼儿学习礼节未免太早,简直是对牛弹琴,其实不然。人从一出生来到这个世界,就在不断地生成和接受各种行为,并慢慢地形成习惯。譬如胎儿在妈妈肚子里是靠脐带吸取营养的,但他一出生就会用嘴来吃奶,在母亲的引导下他在妈妈怀中的奶头上吸吮乳汁,之后他就养成了到母亲怀里乳房上吃奶的习惯。如果母亲从一开始就只给婴儿吸吮奶瓶,那么这个婴儿也就只会养成从奶瓶中喝奶的习惯。此外婴幼儿能够养成白天活动,夜晚睡觉以及吃食按时段,排污有规律的行为习惯,这都是因为有了父母亲的培养教育的结果。所以说即便是婴幼儿他也是能够学习和接受一定的行为规范,而父母亲根据实际情况在婴幼儿的成长期对他们进行有针对性地、适度地行为培养教育那是非常必要的。做父母的决不能错误地认为教育孩子的事情是需要等到孩子稍微懂事之后才开始进行的,如果那样做,往往使得一些幼儿自生自会的某些不良行为得不到矫正,结果形成习惯而难以根除改正。像有些孩子会说脏话、嗅鼻涕、吮手指等坏习惯都和父母没有及时地对他们的行为进行制止和教育有关。特别要提到的是:一些父母对幼儿动辄拍打别人的行为不以为然,有的反而以敲打爷爷等长者为嬉戏,这是极不可取的。现实中有许多从小养成有不尊重长者行为习惯的人,长大后多般也都会有对父母亲长者不孝、不尊重的行为发生。最后做父母的榜样是最重要的,只有自己亲历亲为以身示范,才能最有效地教育和培养好孩子成为一个有教养懂礼仪的人。

写于2009年3月18日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礼仪—家庭教育不可缺失的一环  一环  一环词条  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词条  缺失  缺失词条  礼仪  礼仪词条  不可  不可词条  
真情

 母爱的另一种表达方式

有一天和妈在电话里聊我小时候频频遭到“毒打”的经历:数学考到95分要被扇耳光;语文生字写得马虎要被掐大腿内侧;有时候放学后贪玩耽误了写作业,屁股被打得又高又肿,...(展开)

真情

 郎永淳写给妻的信

章心疼妻子患病 患难时刻见真情2014年01月03日 07:17来源:凤凰网时尚403人参与 30评论事件回顾:郎永淳新年发长文心疼患病妻子 2014年1月1日...(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