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母亲节又到了,媒体又掀起了赞颂伟大母爱的热潮,当然,树高千尺也不能忘本,谁都是母亲用乳汁养大的。只有深深的感悟母爱、体味母爱,才会从心灵深处去思考母爱——我该做些什么。
的确母爱是伟大的。有人这样来描述:……母亲将心拿出来递给儿子,儿子高兴的捧着心往外跑,不小心摔倒,将母亲的心重重的甩在地上,而母亲的第一句话却是“孩子啊,你摔疼了没有?”当然这是文学语言所描述的典型的母爱精神,它能让人去思考,去感悟,但却未必能震憾我们的心灵。现实中,五年前汶川地动山摇,有位母亲一把推开身旁的孩子,宁愿自己被坍塌的房屋掩埋了;跪卧护婴的母亲用生命换取了孩子生的希望……。何至是大灾大难中悲壮的母爱,当身怀双抱胎的乡村孕妇救起落水儿童;当有七个月大孩子的妈妈双手接住坠楼的女孩,……生活中的危急时刻,母爱的博大同样令人动容。除去这些悲壮和博大,在平凡的生活中,更多平凡的母亲天天默默地都在为家庭儿女操劳奔波,她们像雪落无痕一样任劳任怨,青丝变成了白发,仍然奔波在菜市,仍然不能告别炊具,有的甚至又操劳起了孙儿孙女,……好象这就是她们活着的意义,是生命的一大要素。
我们赞颂母爱的伟大,自然也不能撇开赞颂父爱。《诗经》曰:“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欲报之德,昊天罔极。”我们通常说“严父慈母”,的确父母亲都是子女的船,他们是共力在把子女送上柳暗花明的岸。
我们赞美母爱,应该绝不止是唱赞歌。关键是要“懂得”如何回报这种无私的爱,这种回报常常并非是钱、是权、是出大力。民间代代相传的“中国古代十大孝子”中,就有酷夏时为父亲扇凉枕席;寒冬时用身体为父亲温暖被褥的故事。当今世界,有的人成了亿万富豪、有的人官做的很大,但却是不孝之子的也大有人在。在平凡百姓平凡的生活中,当父母上了年纪以后,啃不动、跑不动了的时候,他们常常需要的是清静的生活、不孤独、不劳累、有儿女的体贴和关照就感觉很幸福了。然而,如今我们有许多子女始终“像长不大的孩子”:家务事不做,柴米油盐酱醋茶从来不闻不问,家就像旅馆一样,父母就是不满意也不好说出来,于是一切都好象很简单、很自然、永不衰竭一样。我的老友们每每坐在一起若谈论起这种事来,总是哎声叹气的多。有的说,我是80年代天天骑着自行车送子女上学再赶到厂里去“翻牌子”上班的,天天几头操心,哪天不是提心吊胆地生活?如今他们开着小车上班,周日不是会友就是跟媳妇出去兜风逛商店,哪想到老爸老妈需要什么?有的说,女儿考大学那年我比她还紧张,彻夜未眠,又早早起床给她包棕子、煮茶蛋、热牛奶,而我只揣了两个馒头一壶水就陪她去了考点,我在校门外一分一秒地等待,趁她出校门前赶快把冷馍馍啃了,看着她吃棕子、茶蛋,我撒谎说我在饭店吃了,怕她去小饭店吃饭不卫生。这个秘密到现在她都不知道;另一老友立马接话说,过去“低工资、瓜菜代”,为了尽量艰省出钱来供子女上学,我出差从不坐卧铺(按规定他有资格),就为省下差额好提成点钱。那年进京开了三天专业会,散会后让在京城上大学的儿子把他的班主任和最要好的同学约到饭店去还个照顾他的人情,结账时,我借口家里养了狗猫,要将剩饭剩菜打包拿回去喂它们,我假装没看到儿子的尴尬,当晚就踏上回家的列车,他哪里知道,这就是我两夜一天路途上的伙食;……唉,父母为子女的成长所默默付出的一切里,曾经隐藏了多少秘密呵?
这让人揪心的一幕又一幕,从《游子吟》、《孟母三迁》、《冬夜读书示子聿》,到如今仍有多少父母为子女节衣缩食、吃尽苦头,也要“望子成龙”,孩子们,你们懂吗?“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也许,只有饱尝了世态炎凉的人,才能真正懂得亲情之可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