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那乡村草屋中的诗情和亲情

  ——怀念我的祖父

  

  一

  

  年纪大了,总爱做梦。在梦中重温旧时明月,回味那渐渐远去的许多故人和往事,倒也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昨夜,我又梦见了我那瘦骨伶仃而又饱经沧桑的祖父

  

  年迈的祖父是在上个世纪的1964年9月去世的,距今已经整整四十五年了。不知怎么搞的,最近几年我总是常常在梦中见到他。那慈祥的笑容、忧郁的眼神,那白发银须,那消瘦而又挺拔的身影,最近在我的心头是越发清晰的了。

  

  小时候的许多往事,此刻又一幕一幕的从我的眼前一一闪过……

  

  二

  

  在我记事的时候,祖父就是一个年过古稀的老人了。

  

  那时候战事连绵,家里缺衣少食。虽然早已到了入学的年龄,我仍然不能够上学读书。穷人家的孩子,连饭都吃不饱,哪里还顾得上进学堂呀!

  

  祖父很着急,可是家里这个样子,他自己的身体也不好,实在是无能为力。

  

  一天傍晚,我的肚子饿了,跟妈妈吵着要东西吃。妈妈说,家里早就没有粮食,揭不开锅了。妈妈明天去借点面粉,给你做饼子吃。好不好?

  

  我现在就要吃!不懂事的我,仍然吵着要吃。

  

  到爷爷这边来!祖父走过来,把我拉了过去,说:乖孩子,听爷爷给您吟诵一首唐诗,好吧?

  

  唐诗是什么?好玩吗?我好奇地问。

  

  唐诗就是古代的唐朝人写的诗,里面有韵律,有音响,还有故事。保证你一听就入迷,肚子就不饿了。要听吗?……

  

  要听,要听!我似懂非懂地道。

  

  我清楚地记得,祖父这一天给我吟诵的是王昌龄的一首《出塞》诗: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祖父一边吟诵,一边给我讲秦始皇,讲汉武大帝,讲飞将军李广和大将军卫青、霍去病。那遥远年代众多的英雄故事,在我幼小的心灵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从那天开始,祖父每天都要给我朗诵一首唐诗。那抑扬顿挫的旋律,那沉沉欲醉的意境,使一个只有七、八岁的孩子沉浸在一种美好的向往中。

  

  也不管幼小的我是否能够听得懂,祖父好像是在对我说,又好像是在自言自语:

  

  读点古诗吧!我们中国是个诗国。不读诗,无以言。不懂唐诗的孩子,将来会变成一头蠢猪……

  

  三

  

  几年之后,家境有了一点好转。我终于可以上学读书了。

  

  每天放学归来,祖父都要问我在学校里的学习情况。问我上课听讲了没有?老师说的,都听懂了吗?记住了吗?放学的路上,和同学打架了吗?一阵问话之后,便是检查我的作业。

  

  我的一切,时刻都在他的关注之中。

  

  从初小到高小,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在一天天长大,祖父也一天比一天的苍老。年老多病的他,时常处在一种被疾病折磨的痛苦之中。

  

  在我的记忆中,他常常一个人,拄着拐杖,在田间地头迈着蹒跚的脚步。有时候也停下来,昂着头,久久望着傍晚的天空。地里的庄稼已经收割。秋风阵阵,白云朵朵。他一边望着南飞的雁群,一边沉吟着李商隐的诗句: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四

  

  听村里的一些老人说,我们张家是书香世家。祖上都是读书人,考个秀才根本就不在话下。祖父的文化底子很厚实,但他对功名不太在意。年轻时喜欢诗词歌赋,又一度对康有为、梁启超的书感兴趣,就是不去考秀才。后来科举废了,想考也没有机会了。按照老人们的说法,是胸无大志,不思进取。祖父对此一笑置之,毫不后悔。他常说,什么功名富贵,什么高官厚禄,一切都是虚幻,不牢靠的。一个读书人,实实在在的是做学问。

  

  在那兵荒马乱的乱世,怀才不遇是一个书生的宿命。祖父在家乡虽然有点小名气,但他不想做官。县衙门几次要他去做事,他都拒绝了。他常说,身处乱世,还是做一个平民百姓为好。做了官,身不由己,很难保持一个读书人的清白。不清白的人是很难善终的。

  

  不做官可以,不做事却不行。人要吃饭,总要有个饭碗。跟祖上一样,祖父也选择了以教书育人为业。大半辈子都是在海州(连云港),教私塾。后来回到家乡,在学堂里教古文。战乱年代,很不安定。生活上更是十分的清贫。后来老了,不能再教书。那时又没有退休工资。鬼子来了还要“跑反”。整天在颠扑流离中过日子,其生活的艰难就可想而知了。

  

  对于生活中的艰辛,祖父一向淡然处之,从不怨天尤人。他说,国家落后,政府无能。生在这个年头,大家都一样的受苦受难。我又有什么好埋怨的呢?

  

  说完这些话,他就进屋读他的唐诗去了。

  

  五

  

  到了1956年夏,十六岁的我终于小学毕业了。调到省级机关的父亲,要我随他到南京去读中学。

  

  就要离开家了,祖父对我总是有些不放心。那几天,他总是叮嘱我,在外面要小心做人。要好好读书。要尊敬老师。到了大城市,过马路要小心来往的车辆。不要贪人家的小便宜。不要贪玩。不要交不三不四的朋友……

  

  又谈到我的学习问题。他知道我喜欢看小说,什么水浒、三国、西游记,我看了一遍又一遍,总是看不厌。他说:看点小说可以,但不要沉迷其中。小说家言,不可信。要多读点古诗,特别是唐朝诗人的诗。唐诗,是中国诗歌的一座高峰。要细细地读,反复咀嚼。那味道,真是妙不可言啊!

  

  我顺从地点了点头。

  

  离家那一天,祖父一直把我送到村口。走了很远,我回过头来,望见他老人家依旧站在那里,在向我挥手……

  

  六

  

  在南京上学的一年之后,学校放暑假的时候,我又踏上了家乡的土地。

  

  兴高采烈的祖父,紧紧拉着我的手:一年未见,长高了!成了小伙子了!……怎么样?在那里生活的习惯吗?和同学们相处的好吧?……

  

  我点了点头:好,好!我在那里生活、学习都好!……

  

  那些天,祖父谈兴很浓。一有时间,他就和我谈历史,谈文学,谈中国古老的诗词和文化。从周游列国的孔子到被楚王放逐的屈原,从写七步诗的曹植到归园田居的陶渊明,从李白、杜甫、苏东坡到张岱、方苞、龚自珍,天南海北,几乎无所不谈。

  

  而他谈得最多的,也是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清末民初的大学问家王国维。

  

  他告诉我,他和王国维还有过一面之交呢!

  

  那是光绪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的春夏之交,王国维在苏州的江苏师范学堂任教,同时主编《教育世界》杂志。二十九岁的祖父为了一篇关于儿童教育的文章,专程从苏北的家乡赶到苏州。在江苏师范学堂,他找到了主编《教育世界》的王国维。王先生看了他的稿子,很欣赏他的一些独到见解。他们是同龄人,有许多共同的看法。谈的很投机。他的那篇稿子被王先生留下了,但不知道什么原因,《教育世界》一直没有刊登。后来江苏师范学堂的先生告诉他,在他走后不久,王先生就辞职回海宁老家去了。

  

  祖父一直为他那篇稿子的下落不明而耿耿于怀,也为王国维先生的离去而遗憾。

  

  王国维先生是个很有学问的人。和他相比,后来的某些教授们只是一些微不足道的小草,哪有什么根基呀!祖父叹息道:可惜呀,这样一位大家,刚刚五十岁就自沉颐和园,自杀了。唉,这事过去,已经整整三十年了!……

  

  回首往事,祖父显得很伤感。对于一位小人物的那一面之交,后来的王国维肯定早就没有什么印象了。然而祖父却一直牵挂着他,为他后来的命运而一洒悲戚、同情的热泪。

  

  他是我们读书人的楷模,也是中国文人的骄傲!祖父对我道:这些年来,王国维在我的心里一直没有死。一个人可以瘦得没有肉,但决不能没有骨头啊!

  

  说到这里,已经八十岁的老人不由得老泪纵横。

  

  从那时开始,我就知道了中国有这么一个王国维。他使祖父感到骄傲,感到悲伤。死去三十年了,祖父还在为他而热泪盈眶。但是王国维究竟何许人也,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的眼前都是一团虚虚幻幻的迷雾。

  

  对于祖父的话,我虽然记住了,但那时并不怎么理解。

  

  愚笨的我,多年来总是朦朦胧胧。

  

  七

  

  又过了一年,仍然是暑假。在全民“大跃进”的热潮中,我再次回到久别的故乡。

  

  祖父依然很高兴,只是往日那忧郁的眼神里又有了一些迷茫和疑虑。

  

  广播里整天放着激情迸放的歌,报纸上在宣传“吃饭不要钱”。村子里动员砸锅卖铁,吃大锅饭。还美其名曰:“跑步进入共产主义”。

  

  你们南京也是这样吗?祖父问。

  

  差不多!我说:我也好久没有上课了,要参加大炼钢铁。要不,半个月前就可以回来了!

  

  才吃几天安稳饭,又在瞎折腾!祖父愤愤不平地对我道:这样下去,怎么得了!

  

  我不知道怎样回答,没有吭声。祖父又问:你爸怎么样?

  

  父亲这时已经调到家乡的邻县做县委副书记,很忙。没有让我去看他。我如实告诉了祖父

  

  祖父沉思了片刻,道:你爸大概不会跟着瞎搞。只是他那个脾气,搞不好又要“犯错误”了!

  

  我说:不会吧!他是跟党走,听党的话的!

  

  这年头,什么事都可能发生!祖父说:那么多跟党走的人,去年不是被打成右派了?

  

  又过了片刻,祖父轻轻对我道:你也不小了,在外面遇事要多个心眼。话不要多,少说为佳呀!

  

  我虽然认为祖父多虑了,但还是点了点头。

  

  果然不出祖父所料,父亲因为反对农民吃大锅饭,反对浮夸风,不久就被打成“右倾机会主义分子”了,过了两年多才获得“甄别”,有条件的平了反。这是若干年以后我才知道的事情。

  

  祖父又对我说:您在南京,条件比在家好多了。要好好读书,将来认真做一点学问。不要不学无术。不要跟风。要安于做一点平凡的工作,不要去做官。这年头,官场上的饭,不好吃呀!……

  

  我茫然地望着祖父,不知道如何表态。祖父叹了一口气,说:您还小,有些事情不大明白。以后经历的事情多了,就知道了!……

  

  那些天,我总是在琢磨祖父的话。虽然不甚理解,但我相信,一个八十多岁的老人的经验之谈,总是有他的道理的。

  

  只是这道理,我一时还搞不清楚。

  

  没有想到的是,这竟是祖父生前和我的最后一次长谈。以后,就再也没有这样的机会了。

  

  八

  

  半年之后,日历翻到了1959年的元月。

  

  我已经是一个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了。

  

  一年一度的部队征兵工作开始,我正在征兵的范围之内。在一股青春烈火般的热情的驱使下,我毅然报了名。一个星期后就被批准入伍。

  

  一个全新的世界,就要展现在我的面前。生活,就要揭开新的一页。

  

  我的热血在沸腾。虽然不想离开这平静的校园,但更向往那完全陌生的军旅生涯。

  

  三天之后,我和我的战友们一道,登上了北去的列车。一路颠簸,一路高歌。在风驰电掣中来到了大连海滨,开始了我投笔从军的坎坷人生。

  

  这一急剧的转型,其速度之快,完全超出了我当时的想象。一点思想准备都没有。那时的通讯很不发达,一封信在路上要走一个星期。来不及与家里商量了,我自作主张地离开了学校,走上了他们没有想到的人生之路。等到家里接到我的信笺的时候,我早已在数千里外的军营开始了一个兵的操练了。

  

  父亲倒也能够理解,并坦然接受我在这关键时刻的自作主张。想不开的是我的母亲和祖父,特别是祖父。后来母亲埋怨我道,你去当兵怎么也不先跟家里打个招呼?

  

  我不好意思地说:我也不知道上面会要我去当兵。等我知道了,马上就要走。来不及了!

  

  因为你突然当兵去了,接到你的来信之后,你爷爷难过得七、八天没有吃饭,谁也劝不好!母亲说。

  

  据母亲介绍,那些天爷爷他若有所失。他老泪纵横。有一天,他还跟刚刚回家探望他的父亲吵了一架。

  

  你真狠心,怎么舍得让孩子当兵去了?祖父嚷道:你难道不晓得,他那个羸弱的身体,是当兵的材料吗?

  

  我也不知道,是他自己自作主张走掉的。父亲再三解释:跟你一样,我也是他到了部队以后才知道的!

  

  你真不该把他一个人留在南京,不该啊!祖父痛苦地道。

  

  既然他已经走了,你就不要舍不得了!父亲安慰老人家道:孩子大了,有他自己的路要走。你和我,都管不了了,也不需要管了!再说,现在跟旧社会不一样了。当兵是光荣的事情,许多人想去还去不了呢。孩子走的是正路,应该鼓励他才对!您老身体要紧,千万不要太难过了!……

  

  真没想到,我的不辞而别去当兵,在家里闹了这样一场风波。爷爷,您老人家为我受苦了!

  

  不知不觉就到了1963年4月,当了四年兵的我,终于可以回家探亲了。一进家门,便见到爷爷坐在墙角的小板凳上,目光呆滞地望着远方的天空。

  

  爷爷,爷爷!……我回来了,您的孙子回来了!……

  

  祖父向我看了看,没有吱声。他依旧在望着远方的天空,只是两眼忽然涌出几滴泪花。

  

  母亲说:自从你去当兵以后,爷爷的身体就一年不如一年了。去年又得了老年痴呆症,家里人他都不认识了。整天什么话也不说,站在这墙角落下发呆。看来没有多少日子了……

  

  望着残年风烛的祖父,我忽然有一种歉疚的犯罪感。正是由于我的不辞而别,让他的心灵受到了巨大的伤害。看到他眼前这个状况,我不由一阵辛酸。

  

  我那苦命的祖父啊……

  

  九

  

  从家乡回到部队的第二年秋,我在北大荒的农场参加生产劳动。

  

  时候正值1964年9月,北大荒的秋天金风送爽。一天,来自数千里外的一封家书送到了我的手中。我急忙打开,一行醒目的黑字映入我的眼睛:

  

  祖父于昨天去世了!

  

  读着弟弟报丧的信笺,我的眼泪夺眶而出。虽然早在预料之中,胸口仍然揪心般地疼痛。啊,祖父!你真的就这样永远离开我们了吗?

  

  此刻的北大荒,正值秋收大忙季节。我刚刚受部队派遣,从大连赶来参加抢收。养兵千日,用在一时。我根本无法请到丧假。更何况,家乡尚在五、六千里之外的远方。两头的交通又都极不方便,即使领导准假,我也根本无法在两、三天内赶回老家。

  

  赶紧给家里写封信,表示一下你哀悼的心情吧!部队的领导安慰我道:人总有一死,你也不要太难过。情况特殊,离家又这么远。不回去,家里能够理解的!

  

  也只能这样了。

  

  夜晚,北大荒的天空星光灿烂。望着远方的天空,儿时的许多往事如在目前,一幕一幕闪过。难以入眠的我,在北国的夜风里为祖父的亡灵祈祷。

  

  祖父,永别了!我知道,此刻你正在天上看我。放心吧,我一定记住你的话,走好我的人生之路。

  

  祖父,安息吧!……

  

  又到秋风送爽的季节。

  

  此刻,我在古城墙外的一条马路上漫步。黄昏街头,夕阳西下。雾气蒙蒙,往事如烟。想到那年祖父的离去,想到我因为当兵而没能给祖父送行,心头不由一阵凄然。

  

  转眼之间,时间已经过去了四十五年。

  

  当年,我是爷爷疼爱的孙子。如今,我也有了自己的孙子、孙女,也是一个爷爷了。这么多年的风雨沧桑,使我对当年祖父的许多话又有了新的理解。我也终于明白了祖父当年对我的苦心和期望。这一辈子,我让祖父失望了。

  

  想到这一点,我的心里不由一阵愧疚。

  

  啊,祖父!您也不要太难过。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人生,许多事情勉强不得。这一辈子,我没有机会上大学。年华虚过,碌碌无为。没有做出应有的成绩。想到这一点,我就感到对不起您老人家。但是,我也努力过,奋斗过。虽然没有大的作为,但也没有做对不起列祖列宗的坏事。没有违背自己的良知。不管怎样,我总算平安地度过了这一生。

  

  祖父,您可以安心了!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那乡村草屋中的诗情和亲情  草屋  草屋词条  诗情  诗情词条  乡村  乡村词条  亲情  亲情词条  
感情友情

 祭奠——遗落在风中

 水木年华——我们的一生    我们的一生  只不过在寻找寻找一个地方  从一个陌生到另一个陌生  我们的一生  只不过在寻找寻找一个梦  为了一场别离不顾一切...(展开)

感情

 我将奈何

 人生是一场戏,我们有时并不是剧本的作者,想怎么写就怎么写。或许我们都只是演员,我们只能去写别人写好了的剧本,听导演的指挥!爱情也不是一部港台剧,不是每一个情节...(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