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又看到了周作人先生的《故乡的野菜》,很喜欢他的文,读着很舒服。我没有他那么多故乡,我只有一个故乡,让我想到故乡便想起的野菜也只有一种。
现在外出读书,半年回一次家,如果让我讲讲故乡的野菜,马上跳入脑中的便是蒿。蒿的品种挺多的,我们那只有香蒿可用来食用。先说说他生长的季节,它一年四季都立在土地里,抵得了狂风暴雨,抗得了严寒酷暑。冬春两个季节是它最嫩绿的时候,我们一般都在冬季摘来吃。夏秋它就强壮了,枝叶杆都变硬了。我也不知它是几年生的植物,我看见过最高的有两米多,还是要长两年才能长到那个高度吧。
我们不叫它香蒿,其实也不知它的学名到底叫什么,我也曾经上网查过,没有查到。家乡的人都叫它“蒿蒿儿”,要用四川宜宾话才能叫出那个味,普通话叫着便是不同的感觉了。“蒿蒿儿”的外形我也无法准确描述出来,它的叶硬要说是什么形状那就是齿状,它的叶子上有一层薄薄的白雾似的细毛,在它比较小株时是没有枝的,它的叶直接从主杆上长出。仔细想想我好像没仔细地去观察过它,只是因为看了十几二十年潜意识里记住了一些它的特征,所以无法详尽描述。
接下来便来说说我们是如何食用的。叫它香蒿是因为它闻起来很清香,但光吃它的汁那就全是苦涩的味了。我们不炒着吃,也不凉拌吃,而是将它的叶煮溶后和进面粉里做成粑来吃。我们叫“蒿蒿粑”,也有“草草粑”的喊法。这是我们的“过年粑”,过年时我们都会做这种粑,是我们那的习俗,每年每家每户都会做这种粑。离家在外,经常都会想起那粑的味道,蒿的那种清香全在粑里。有一次在学校去吃冒菜时突然看见一种和我们那种蒿特别相似的蒿,是云南的一种蒿,居然可以当冒菜吃,就引起了我的注意,尝了一下,却完全没有蒿的味道。也许我们那的蒿也可以炒着吃,煮着吃,但我敢肯定没有做成粑好吃。
故乡的野菜不是只有蒿,还有“东汉菜”,“折耳根”等等,但印象最深刻的只有“蒿蒿儿”,或许是因为它是过年粑的食材,也或许是因为它是我们那的特色。“蒿蒿粑”也只是我们那的几个乡镇才有的食物,在我读高中时,我们班都有许多人只听说过没吃过,我给他们说起时不知怎的就有一种自豪感。那是我们家乡人智慧的结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