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时节,细雨纷飞,润绿了叶,润湿了根。
晓絮一个人在竹林里游荡,这里是她快乐天堂,她在歌唱,小鸟在歌唱,竹林也在歌唱,她再也找不到比竹林更美好的地方。
一颗颗高大笔直的竹,宛如排列好的参天巨人,挺拔,威武,守护着一方净土。
晓絮最喜欢竹林里的宁静,静静清清。她像朋友一样地爱着它们,每天都要来这里一趟,哪怕是路过,看一眼也好。如果有人来竹林,或是那天少了一根竹,一定逃不过她的眼睛。她恨那些会用刀子的人,因为,只要他们走进竹林,就没什么好事,时不时有人砍掉几根竹竿,地上浪迹一片。他们不会空手而归,更不关心竹林会一次次地变小。晓絮但心,总有一天,竹林连同它的气息一并消失殆尽,到那时,再也不会有人的足迹,她也会永远失去这些安静地听她唱歌的朋友,在这里,只留一地悲哀。但是很快,晓絮改变了刚才的担忧,她有了新发现,在泥土里,冒出来了许许多多的竹笋,摸上去毛茸茸的,她想:等它们都长大了,根根成林,又是希望,以后再也不用为有人来砍竹而烦恼了。
晓絮走过去,轻轻地采摘了几颗。奶奶交代过,看见多余的竹笋就带回家去。没有想到,才几天时间不来,竹林已是面貌一新,到处都是星星点点的小笋,像一个个小精灵,探出头来正看着她。自然多神奇!晓絮发自内心地感叹。
晓絮多采摘了几颗,她有自己的打算。想起已经好久没见着上山来的父亲,思念之情油然而生,每一次看见父亲,她都记忆犹新,父亲的微笑是满满的温暖。她想:等把这些竹笋晒干,一定是父亲上山来的时候,她一定亲手做一道美味可口的菜,让父亲品尝,再请父亲把干净的笋带下山去,送给弟弟妹妹们,让他们尝一尝竹笋脆脆香香的味道,猜他们一定会喜欢。如果他们愿意,她会诚恳地邀请他们上山来,和他们一起享受青青竹林里的快乐时光。
很小的时候,晓絮就听奶奶说过:她的名字与这片竹林有密切关系,今后,无论去了何方,都要记住这片竹林。晓絮似乎理解奶奶大概的意思是:不管走多远,不要忘了这里的人,不要忘记山里的家,不要忘记自己的根。晓絮心里知道,奶奶是时时刻刻在想念他的儿子自己的父亲。但是,晓絮不能明白:父亲为什么一定要去山下的家,为什么把她和爷爷奶奶留在山上,为什么总要忙碌在两个家之间,匆匆来去。很多时候,晓絮感觉大人的事总是没完没了的复杂,她不想自己快点长大,就像竹林一样,每一天都静静幽幽,没有烦恼。
竹林丛生处,鸟鸣也是幽,翠绿竹园,清雅,幽深,古朴,壮丽。几间青瓦房掩映在一望无际的竹海里,活像一副水墨画券,忽有彩雀飞过,犹如执笔点睛,这时的你,才恍然醒悟,原来,这里美得不可方物。在天堂般的环境里,生活是一种享受,自然,纯粹。
晓絮习惯一个人玩耍。在山上,除了爷爷和奶奶,很少再看见陌生的人。偶尔有几位姑姑回娘家来一趟,她们总是结伴而来,好像是互相商量过的,特地齐聚,回来闹热一翻,然后依依别去。姑姑们都像爱自己的孩子一样爱着晓絮,每次回到山上,都会带来一些稀奇古怪的礼物,晓絮最讨人喜欢,是大家的宠儿,总有收不完的礼物,她把它们放在一间安静的小屋里,在没有人的时候,小屋是她心的另一个快乐港湾。晓絮哪里懂得,有一种爱是怜悯。姑姑们比谁都清楚,晓絮更需要温暖,更需要关爱。
有一种幸福是孤独。晓絮从没有觉得自己孤独,有小屋和竹林的陪伴,有爷爷奶奶在身边,晓絮每天都快乐。没有人和她挣抢礼物,没有人惹她不开心,她过着自由自在的生活。只是有时候,她会想父亲,望着远方,希望在竹林尽头会有父亲熟悉的身影。
记不清多少次离别,唯有重逢欢。李德明牵挂着高山上的亲人,多么希望女儿晓絮和她的爷爷奶奶也生活在自己的身边。思念就像风筝的线,风筝飞的越远,线无尽头。爱在不断的重逢和离别里续写故事,或美丽,或沧桑。